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几年来,天津市和深圳市的多家珠宝公司曾对外宣称,他们在西藏地区发现了红色长石及其矿点,并标注"拉雅神"(lazasine),"西藏太阳石"等名称进行宣传和销售。一般来说,在国际上,天然产出的红色长石(指红色斜长石)十分稀少,主要在美国的俄勒冈州被发现过。如果说中国西藏发现了红色长石矿点,自然是宝石界发现新资源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2.
"西藏红色长石"的真伪及是否经过扩散处理是国内外珠宝界最激烈争议的话题之一,对该长石材料的研究意义重要。采用传统的岩石学研究和现代岩矿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光能谱仪等测试手段对"西藏红色长石"的围岩和表面残留物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红色长石"原生围岩是中基性侵入岩,围岩中含有玻璃和气孔,围岩和长石表面的残留物中含有大量的Cu,Fe元素;围岩和残留物经过了后期人为的高温烧结作用,部分暗色矿物和外来物质在烧结过程形成为玻璃,并产生大量的气泡;绝大部分"西藏红色长石"样品都经过了Cu扩散处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国内外珠宝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红色透明长石,其天然性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方法、LA—ICP—MS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仪器研究了该红色长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旨在探讨其致色原因。结果表明,该红色长石样品属于中长石;与黄色长石样品相比,其化学成分中Cu的质量分数为739×10^-6~801×10^-6,远远高于黄色长石的(1.07×10^-6),而其它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无明显的差别,故认为Cu可能与其呈红色有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该红色长石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带主要位于566nm处,推测其可能与Cu对可见光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福林  马焕章 《水文》1994,(3):52-56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水文特性赵福林,马焕章(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水文勘测大队)一、自然地理环境呼伦贝尔盟(以下简称呼盟)位于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内蒙自治区东北部,面积25万多km ̄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  相似文献   

5.
新疆祖母绿(绿柱石)矿产出地质特征与找矿矿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首次发现的祖母绿矿质地优、前景良好。对新疆祖母绿(绿柱石)矿的成矿基本地质特征进行探讨,包括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及矿体地质特征,并对与祖母绿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矿物一方解石、长石、电气石和金红石等进行了找矿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借助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等方法,对方解石、长石、电气石和金红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与祖母绿的形成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地区祖母绿(绿柱石)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色花岗岩中的赤铁矿及岩石中赤铁矿的人工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红色花岗岩的研究,发现红色花岗岩的成色矿物为赤铁矿。赤铁矿主要赋存在长石等矿物的解理缝及其显微缝隙中,赤铁矿的含量越多,颜色越红。本文对赤铁矿的成因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红色花岗岩中的赤铁矿大多为高氧逸度条件下的产物。由此设计了在花岗岩中人工合成赤铁矿的技术方法,对重要技术参数做了说明。通过在花岗岩中人工合成赤铁矿,可使普通浅色(灰白、浅肉红色)花岗岩改变为红色,对提高普通花岗岩的利用率有一定意  相似文献   

7.
新疆玛纳斯河“96.7”特大洪水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有成 《水文》1999,(6):57-58
1996年7月18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发生了有实测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此次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破坏性极强,造成了很大损失。本文对这次洪水的成因、特点进行分析,供参考。1流域概况玛纳斯河(以下简称玛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北纬43°27′~45°21′,东经85°01′~86°32′之间,流域总面积为26500km2。玛河发源于天山北坡依连哈比尔尕山,全长324km。山区(红山嘴以上)集水面积5156km2,平均海拔3000m,河长190km。山区各小支流在肯斯瓦特水文…  相似文献   

8.
耿余春  王希安 《水文》1996,(1):58-60
大兴安岭地区的水文特性耿余春,牛春地,王希安,贾中(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水文勘测大队)(黑龙江省绥化水文勘测大队)1自然地理概况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最北部,北纬50°10′ ̄53°35′,东经121°18′~127°00′。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蕴芬 《水文》1997,(1):56-61
江苏省水文特征马蕴芬(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自然地理概况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介于北纬30°46′~35°07′,东经116°22′~121°55′之间,东临黄海,南与上海、浙江相连,西接安徽,北以山东为邻,总面积10.21万km2。地面高程大多在...  相似文献   

10.
钡长石(BaO·Al2O3·2SiO2)的熔点1770℃,热膨胀系数较低,因此具有良好的耐急冷急热性。以单斜钡长石为基材的陶瓷其应用前景广阔。钡长石在自然界分布极少,工业上用量大,就要进行人工合成。国外合成钡长石一般用碳酸钡(或硫酸钡)和经过洗涤的高岭土为原料。我们利用贵州高岭土和重晶石为原料由固相反应进行人工合成钡长石的试验研究。1 原料分析我们对贵州省内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高岭土和重晶石的试样进行了化学、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从而弄清了原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晶程度等[1]。从…  相似文献   

11.
西藏东南部末次冰期早阶段冰川作用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东南部的“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是划分中国第四纪冰期的蓝本。其中,白玉冰期即末次冰期,分为早阶段和晚阶段,相对应的冰川沉积广泛分布于本区的波堆藏布谷地。已有的冰川数值年代结果显示,末次冰期晚阶段的冰川作用发生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2。然而,关于早阶段的冰进记录,目前却未有确切的年代学证据,此次冰川作用究竟发生于MIS 4还是MIS 3,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及野外地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光释光测年手段对波堆藏布谷地疑似形成于末次冰期早阶段的冰碛垄进行测年,年代结果介于(56.4±4.2)~(65.9±3.9) ka之间,相当于MIS 4。藏东南地区MIS 4冰期冰川作用年代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具有可比性,表明该阶段冰川作用发生的普遍性。通过对比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及亚洲季风区古气温与古降水指标记录,认为藏东南地区MIS 4冰期冰川作用可能是对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减弱及气温下降的响应,与季风降水无关。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Mothra热液场Faulty Towers硫化物烟囱体群(47°57.447,N,129°06.568W)的一个硫化物烟囱体进行了铅和硫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工作.分析结果表明,铅同位素组成的分布范围为:206Pb/204Pb=18.665~18.828; 207Pb/204Pb=15.460~15.607; 208...  相似文献   

13.
蒋勇军 《中国岩溶》2009,28(1):80-86
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利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研究流域尺度上岩溶区土壤pH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流域土壤pH平均值为6.74,变异系数为9.9%;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流域土壤pH的空间变异符合指数模型,其变程为12km,反映了流域尺度上岩溶区土壤的连续性较差,纯块金方差与基台值的比值为50%,土壤pH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的程度较大;全局趋势分析和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土壤pH整体明显地呈条带状分布,但在流域中西部地区为斑块状分布,空间变异明显,土壤pH值在东西、南北方向上呈明显的倒U形;地质背景的异质性和地形起伏以及复杂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壤pH空间变异较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亚热带地区的风尘加积型红土是中国南方第四纪环境研究的重要陆相沉积载体。许多典型剖面自0.4 Ma以来红化和网纹化程度明显减弱,气候趋于干凉,物源尚有近源、远源、远近混合源等说法。以九江地区JL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重矿物组成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重点探讨该沉积剖面第⑥~⑧层加积型红土(底界年龄0.44 Ma)物源问题,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JL剖面第⑥~⑧层属黄棕色土沉积,黄棕色土、网纹黄棕色土两类样品共鉴定出19种重矿物。22个样品均以不透明矿物为主,含量>50%;其次是锆石、金红石、锐钛矿、电气石、绿帘石、辉石等常见矿物。2)黄棕色土和网纹黄棕色土的极稳定、稳定矿物含量以及矿物成熟度ZTR和石榴子石指数GZi值分别为52.49%和52.88%,32.22%和41.49%,47.53和72.73,0.10和0.06,与可能的远程物源北方黄土(17.77%、19.21%、8.42、0.47)存在明显差异,而与长江沿岸风成砂样品(55.93%、20.15%、43.65、0.02)相似性更大。两类样品物源指数PI、与长江沉积物的相似度指数cosθ值分别为0.73和0.70、0.76和0.74,均支持长江源的结论。3)典型样品年龄峰多且分布范围广,70~130 Ma、200~300 Ma、390~570 Ma、680~870 Ma、870~3 013 Ma等年龄峰与长江沉积物相应年龄峰吻合度高,而<65Ma、150~200 Ma年龄段锆石多出现在黄棕色土样品中,且可能与秦岭造山带的贡献有关,但贡献不显著。JL剖面0.44 Ma以来加积型红土近源物质贡献为主,粉尘主要源自长江谷地裸露的河漫滩。4)与JL剖面粉砂粒级稳定元素地球化学物源示踪结果混合源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意味加积型红土的物源有粒级效应。重矿物及碎屑锆石年龄更好地示踪了>20 μm组分的物质来源及贡献,不排除北方物源贡献的可能性,其贡献量可能富集于4~20 μm组分。  相似文献   

15.
“余太翠”玉因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余太地区而得名。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子探针等研究方法,对白色、绿色、黄色、紫色系列的“佘太翠”玉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和呈色机理等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佘太翠”玉视颜色品种不同,组成矿物略有差异。除白色品种的“余太翠”玉以白云石(质量分数高于60%)为主要矿物外,其它颜色品种的均以石英为主要矿物,石英的质量分数约占80%以上。“佘太翠”玉的次要矿物主要有云母、方解石、长石、赤铁矿、叶蜡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绿色“佘太翠”玉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主要由铬云母致色,属东陵石;白色品种“佘太翠”玉为白云石玉,而黄色的及其它颜色的品种为石英岩玉。  相似文献   

16.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与宏观震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玉树地震形成了东西两条地表破裂带——玉树地表破裂带和隆宝滩地表破裂带,分别沿玉树活动断裂、隆宝滩活动断裂的上盘发育,两条地表破裂带均呈NW向延伸,二者之间相距22km。隆宝滩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290°,长21.5km,呈左旋走滑运动,左旋走滑位移量约1m。玉树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310°,长度23km,可进一步分为三段。西段和中段表现为左旋走滑,东段表现为左旋走滑逆冲运动。最大左旋走滑位移量在郭央烟宋多附近,达2.4m。根据地震地表破裂的位移量大小和建筑物破坏情况认为,玉树地震宏观震中在郭央烟宋多附近,宏观震中坐标为:北纬33°03′11″、东经96°51′26″。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近年来出产一种颜色以绿色为主、质感柔和细腻、晶莹剔透、硬度适中的珍贵玉石材料,商业上称之为“雅翠”.为了深入认识“雅翠”,并对其进行准确、规范的定名,对产自石棉县白水河矿区具有代表性的“雅翠”原石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矿物薄片偏光显微镜观察、红外吸收光谱测试、X射线粉末衍射、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雅翠”的主要组成是密集定向排列的绢云母,其次还含有石英、高岭石、滑石、方解石等矿物.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将符合“细、洁、温、润、腻、凝”之“六德”标准的“雅翠”纳入绢云母型青田石范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74年MSS、1999年TM、2007年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辅以实地踏勘,考虑一个完整的峰丛洼地等,扣除其平坝部分后作为评价单元,获得了贵州省盘县3个时期的石漠化数据并计算了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土地的演变轨迹。相应于1974年、1999年、2007年3个时段,研究区土地退化演变轨迹可分为8种,并可进一步归纳为不变型、逆转减弱型、反复型和加重型4种演变过程类型,从1974年、1999年到2007年未发生过变化的不变型轨迹面积占较高的比例。研究区的喀斯特土地可分为石漠化土地、无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已恢复土地和潜在可恢复石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