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淮南谢一矿煤的孔隙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淮南谢一矿C13,B11b,B10,B4b和A3煤中精选出镜煤,壳质暗煤,惰性暗煤及构造煤,采用压汞法,分别测定它们的孔径特征,研究煤的孔隙性。  相似文献   

2.
页岩孔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兴起页岩孔隙研究备受重视,如何研究页岩孔隙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油气渗流能力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对页岩微—纳米孔隙表征技术、页岩孔隙类别的划分以及页岩孔隙演化规律分别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存在问题,同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页岩孔隙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工业CT—微米CT—纳米CT/FIB系列辐射扫描方法和压汞(MICP)—氮气吸附(N2)—二氧化碳吸附(CO2)流体法是孔隙定量表征的最优方法,通过单井孔隙度测井资料与实验室测定结果建立校正图版指导储层孔隙发育段优选;页岩孔隙分类研究还应该考虑含油气性,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等工具加强孔隙含油性研究;孔隙演化规律研究应该采用模拟实验和真实剖面样品对比并结合矿物组成分析等寻找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炳松 《地学前缘》2013,20(4):211-220
页岩气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分类方案。由于其孔隙结构的特殊性,常规孔隙表征方法也难以对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有效的表征。为此,在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有关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页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页岩气储层孔隙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孔隙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的信息。根据定性观察的孔隙产状,把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类型划分为与岩石颗粒发育无关的和与岩石颗粒发育有关的两个大类。前者即为裂缝孔隙,后者为岩石基质孔隙。岩石基质孔隙大类又进一步分成了发育在颗粒和晶体之间的粒间孔隙、包含在颗粒边界以内的粒内孔隙和发育在有机质内的有机质孔隙。年轻的浅埋藏沉积物中只含有粒间和粒内孔隙,这些孔隙随着埋藏和压实而大大减少。随着埋深的增加,伴随着烃类的热成熟,有机孔隙开始发育,同时,随着烃类热成熟过程中有机酸的排放,导致溶解孔隙的形成。再结合定量测定的孔隙结构信息,把孔隙划分为微孔隙、中孔隙和宏孔隙。综合上述不同产状孔隙类型的结构特征,即构成了文中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同时,鉴于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以及难以用研究常规油气储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表征,文中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的定性半定量观测和定量检测方法。前者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抛光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后者包括压汞分析、低压氮气吸附、低压二氧化碳吸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体系表征技术及分类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储集体,对其孔隙体系的研究备受重视。通过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关于页岩储层微观孔隙体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孔隙表征技术并指出了存在问题;以客观性和普适性为基础提出了两套分类方案;定性探讨了孔隙演化的一般规律。目前最常见定性观测页岩储层孔隙的方法为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结合氩离子抛光技术,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系统(FIB-SEM)和纳米CT技术可用于孔隙三维模型重构。高压压汞法结合气体吸附法用于定量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此外核磁共振也是有效测试手段。分别根据孔隙发育位置与岩石基质关系以及孔隙发育成因与岩石基质关系,将页岩储层孔隙划分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以及骨架矿物孔、黏土矿物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无机矿物成岩作用与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是控制页岩储层孔隙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渝东武隆上寒武统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渝东武隆上寒武统地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溶洞、裂缝。成岩作用是影响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区成岩作用,依据其对孔缝的影响,以及本组地层特征可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后者包括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充填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学前缘》2016,(1):195-205
页岩储集空间的研究是页岩油气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页岩孔隙和裂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页岩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流特征。采用薄片观察、常规扫描电镜观察、氩离子抛光(FIB)、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实验,并结合能谱分析(EDS)等技术手段系统分析了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的成因、大小、形态、分布、连通性等特征,以页岩中储集空间的成因及孔隙发育位置特征为依据,分析了页岩储集空间划分方案,将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划分为无机孔、有机孔、裂缝三个大类。结合页岩成岩过程,考虑机械压实、热演化机制、黏土矿物转化、溶蚀作用等因素,定性探讨了页岩储层孔隙的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黏土集合体内矿片间孔隙、黏土絮体间孔隙、粒内有机质纳米孔及裂缝。有机质纳米孔隙是页岩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所有页岩储层中都会发育有机质纳米孔隙,且有机质纳米孔的形成和保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海云  李捷 《世界地质》1998,17(3):28-31
论述了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了J3-K1储层的孔隙组合特征及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砂岩储层的孔隙组合为5种类型,正常粒间孔及缩小粒间孔组合;正常粒间孔及粒间扩大溶孔组合;粒间扩大溶孔及铸模孔组合;粒内溶孔及胶结物内溶孔组合,微孔和裂缝与少量原生粒间孔及残余缩小溶孔组合;特殊储层的孔隙组合因储层类型的不同而异,砾岩储层以砾间孔隙+砾间填隙物孔隙为主,安山岩储层为气孔+裂缝或气孔+裂缝+砾(粒)间空隙。  相似文献   

8.
储层砂岩孔隙分形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统计特征体测量分形维数的测试原理,用砂岩断面的扫描电镜图片半自动分析方法,对砂岩孔隙的分形维数和分形孔隙度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储层砂岩隙的分形性质与砂岩的成分结构及作岩作用的关系,文章还对分形范围,分形维数,分形孔隙度及分形孔隙度与总孔隙度之比值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次生孔隙发育的特殊性更增加了研究难度。本文从微观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上古生界碎屑岩盒 8、山 1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组合、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孔隙分布、孔隙成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次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次生孔隙发育区也是天然气的高产富集区。这些研究无疑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宜川-旬邑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局部发育湖底滑塌扇体.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压汞测试表明:长6砂岩的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蚀孔隙,以长石溶孔为主;见少量构造裂缝及微缝.多是片状喉道和弯片状喉道,喉道小,孔隙结构差,以细孔-微喉型为主.砂岩初始孔隙为34.59%,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损失27.81%孔隙度,溶蚀作用仅新增次生孔隙0.84%,造成长6砂岩现今平均孔隙度在7%~8%之间,形成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的低孔-超低孔致密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1.
将大地电磁测深用于寻找深层地下水,在北京东部平谷盆地实施3条剖面25个测点,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对部分测点实施Mohr圆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在自动反演过程中,引入Rhoplus和Rebocc反演程序。通过对反演解释结果的分析,认为测区第四系地下水含量丰富,断裂构造及含水岩溶发育。对比3条剖面的电性分布特征,推测存在走向NNE的区域性断裂F1,其所经之处控制基岩中含水岩溶的发育;与F1相交的NW向次级断裂带控制了另一深部含水岩溶发育区,不同方向的含水岩溶发育区因断裂构造相通,呈现“网络”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山东兖州煤矿区,侏罗纪红层含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赋水空间以孔隙为主。综合利用宏观岩芯观察和微观形态分析对红层的孔隙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主要有粒间溶蚀扩大孔隙、粒间缩小孔隙、胶结物溶蚀孔、粒内孔隙和晶间孔隙。指出岩石颗粒组分、颗粒分选磨圆程度、胶结方式及胶结程度等是影响红层中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对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压汞试验曲线对它们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作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比具近似孔隙率岩样的压汞测试结果,认为相同孔隙率的岩样可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形态,结构形态对赋水性能具有决定作用,孔隙结构形态的差异决定了红层储水空间内在结构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沉积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研究的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含水层储水岩石特征与含水介质结构进行了研究。下白垩统是由宜君-洛河、华池-环河、罗汉洞-泾川三套含水岩组组成的一个厚达1300m、具多层结构的巨型碎屑岩地下水系统,发育以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的多类型储水砂岩,其沉积形成于以河流、沙漠为主的多种陆相沉积环境。由于受沉积、成岩及后期剥蚀等作用的控制,各含水岩组储水岩石的类型、厚度及分布,以及储水空间的类型和发育程度、储水孔隙介质结构均有明显变化;在与其它水文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下白垩统地下水赋存和富集条件总体呈现"盆地北好南差、北部上好下差、南部下好上差"的宏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城区地下水系统划分及供水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地层、水文地质条件等,把南阳市城区地下水划分为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四个含水系统,提出分别作为城市工业冷却水、生活饮用水、天然矿泉水和医疗热矿水水源的分层开发观点.  相似文献   

15.
西南岩溶地区找水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伟 《地质与勘探》2011,47(5):918-923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洞、管道和裂隙中,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及其浅部的泥质充填,给岩溶水的勘查和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了当地人畜饮用水严重缺乏。在广西隆安县抗旱找水工作实践中,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落水洞及泉点的分布等情况分析推断储水构造的位置,确定找水靶区;进而依据储水构造的电性特征结合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16.
以东海西湖凹陷为例,从理论上分析了怎样划分含水系统和水文地质期,提出了含水系统的内涵,划分了5种基本形式的水文地质初,建立了西湖凹陷新生代沉积体系的层序和期序,并从宏观上概化了地下水成生演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全文论述三个方面:(1)对比不同剖面熔岩层单层厚度的统计特征值,确定其频率分布均为对数正态型式;根据内部结构构造将每一熔岩层划分为四个亚层。(2)讨论了裂隙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指出:同时发育有构造裂隙和成岩裂隙,但以前者为主;不同构造盆地中的裂隙参数与熔岩层厚度具相反的线性相关关系,分别反映了构造裂隙和成岩裂隙的分布特征。(3)将所有裂隙分为四级储容—渗透空间,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含水系统模型及其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含水砂层隧道围岩失稳破坏机制及控制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小明  吕纬 《岩土力学》2009,30(Z2):291-296
饱和动态含水砂层的工程力学特性及隧道围岩的失稳破坏机制及稳定性控制是含水砂层隧道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课题。在回顾砂土应变局部化问题研究现状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含水砂层隧道工程中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含水砂层隧道围岩渐进性失稳破坏过程中有待研究的问题,这将有助于含水砂层隧道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郭加苜 《福建地质》1996,15(2):111-116
杂填土含水层大型深基坑降水,应根据场地的施工环境,采用人工挖掘辐射降水井、引水入基坑的降水方法,并将排水系统修筑在连梁上面,这样可取得良好的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奥陶系厚度大,富水性强。本文以兖州西部水源地勘探、抽水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奥陶系的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将奥陶系含水岩组划分为7个含水层段。该方案在鲁西南的水文地质勘探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