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分析,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城市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凸现,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屯垦是西北干旱地区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耦合点。在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屯垦和矿产资源开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分异较大,城镇功能单一,部分地区和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并不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是资源开采、行政建制的设立、极端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城市分布空间格局以带状、团状、串珠状为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演化模式,城镇发展表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起伏变化的结果。城镇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是未来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 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提出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只有城镇、没有村落的新型城市社会,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人、事、时、空"的视角,梳理了三江源地区典型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时代背景和人居空间的研究进展及互动机制:其人口分布、生产生活及文化特征集中了民族地区、生态地区、贫困地区的典型特征;其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矛盾冲突制约了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其历史演化受制度及政权组织、区域间商贸交流、牧民移民及定居等因素影响较大;人居空间受地理环境的约束和牧业方式、区域文化的影响较深;继而剖析了人地关系系统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关联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三江源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政策及文化评估、人居环境优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由于中国西部水文循环的地区特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中国西部开发面临十分现实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从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同时,对21世纪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科学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核心的方面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演变规律是什么?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如何估算生态需水量?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究竟能够承载多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如何合理分配与调控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阿克苏市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相互关联性.研究表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城市化指标平均权重值依次为0.1327、0.0309、0.0794和0.0260,表明人口因素对城市化发展影响最大,经济和社会因素次之,环境因素最小.研究区主要的建设用地类型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研究初期和末期在建设用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依次为36.96%~45.29%和14.17%~10.38%,始终占最大优势,年均变化速率较大的为仓储用地、特殊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变化速率依次为-19.06%、6.27%和5.36%,而其余6种用地类型年均变化速率相对较小;阿克苏市城市化指标与建设用地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多年平均关联系数均0.65,说明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是相互的、双向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并说明本文采用的17种城市化指标是影响阿克苏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针对以上特点,指出阿克苏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调整人口结构、控制人口规模、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保护城市环境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等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树旺 《辽宁地质》1999,16(3):222-226
我国低山丘陵地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较大发展潜力,但也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以及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退化等不利因素,直接威胁经济可持续发展,朝阳地区为较典型的低山丘陵区,气候,地质背景,植被,水文以及社会历史背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该区土地资源质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认识并科学分析这类地区土地资源质量的各类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利用并有效保护珍贵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交通优势度格局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西北地区333个县市为评价单元,2013年为时间断面,从交通设施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2个分项指标和交通优势度集成指标2个角度,分析西北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及分异规律,同时探讨其交通优势度与自然、人口、经济等社会要素的空间关系。研究发现:1西北地区交通优势度呈"偏正态"分布特征,3.30%的县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18.62%的县交通条件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2交通优势度具有"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异特点,关中—天水经济区、银川平原地区、兰西经济区三大城镇密集区以及各省会城市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3各县市交通优势度和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空间组合关系可分为极化型、滞后型、超前型和落后型4种,以极化型和落后型为主。极化型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落后型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南疆、青海等地区,滞后型在银川平原、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兰西经济区、河西走廊、天山北坡经济带等地区分散分布,交通不发达而区域社会经济优先发展的区域较少。  相似文献   

7.
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质调查工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城市地质综合调查是在城市及周围潜在城市化地区的特定范围内,以地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震地质学、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等多学科)手段为主,结合城市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和城市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全面调查城市地表与地下空间可利用程度、地质灾害与地壳稳定性、地下水资源与质量、矿产资源与能源、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等各方面国土资源基本状况,并评估及预测国土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建立城市国土资源数据库与成果三维可视化管理服务系统,逐步建立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灾害地质等…  相似文献   

8.
内陆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机制--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是诸文明要素积累凝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黑河流域的城市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秦汉以前的城市萌芽, 两汉时期的奠基期, 十六国时期、隋唐时期的第二高峰期, 宋以后的衰落期, 直到明清以后城市再度复苏.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农牧业的消长与进退、人口迁移与聚集、地缘政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城镇发育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其中, 又蕴含了两个相互交错的正负效应: 汉民族的西扩-统一的国家-稳定的地缘政治关系-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农业繁荣-气候暖湿-城镇发展;少数民族东进-地方割据-复杂动荡的地缘政治环境-牧业扩张-气候干冷-沙漠化扩大-城镇衰退.其实质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下, 对优势生存空间的争夺.  相似文献   

9.
宁夏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文 《地下水》2007,29(5):12-13,107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中敏感的限制性因子,也是生态演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地下水是宁夏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宁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是保证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宁夏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稳定发展为目标,从宏观、长远、战略的高度认识地下水资源对宁夏经济生态环境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宁夏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探讨,为宁夏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人地关系耦合协调演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秦巴山区不同地形区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了人地关系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形差异导致的空间不均衡使得2000年以来秦巴山区人地协调发展状态并不理想,直到2010年以后在多重效应影响下,人地关系才出现向好发展趋势;低山平原区人地协调程度总体平稳主要由于较好的交通、建设条件和强经济发展带动了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中高山区人地协调程度下降跟其较差的建设条件和粗放的产业经济发展有关,使其城镇化进程和脱贫速度赶不上生态环境改善的速度。山区人地关系的协调状态与其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发展高质量水平密切相关,应通过优化内部功能和结构改善其地区资源低效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重视和加强我国沙漠绿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把散布在我国干旱荒漠地带内的沙漠绿洲,统一组合成一种独特而完整的生成地域单元开展研究,应予重视和加强。沙漠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带内精华地域,也是今后该地带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基地,还是改造利用沙漠的潜力与希望所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向西北转移,开发建设和整治利用沙漠绿洲,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平 《地下水》2006,28(5):1-3,17
本文简述了西北地区水资源与配置状况,分析了目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搞好西北水环境建设,必须先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指出只有系统地提高生产率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提出了因地制宜搞好自然生态建设和社会工农业生产生活体系建设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区域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城区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愈发显现。同时城区内大片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影响着城市化能否顺利实施,为了破解这一城市发展难题,青岛市国土部门创新思路,探索实施新的城中村土地征用(收)办法,全方位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利益,推动了城市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阐述了水资源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保护西北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李巍  毛文梁 《冰川冻土》2011,33(6):1427-1434
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属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同时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面临着保障生态安全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因此,以主体功能区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的优化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引导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模式,缩小区域空间差距,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了探讨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对云南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分布特征、成因、危害及其区域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面积占岩溶区面积的17.2%,集中分布于大庄盆地西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的面积比例约为7∶3∶1,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岩溶区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53.77%,整体水平较低,且明显低于区内的非岩溶地区林地。粗放型畜牧和农耕方式是导致区内石漠化形成和加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休垦弃焚、恢复次生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林畜牧产业结构,实施林草建设工程、草食畜牧业工程、水利水保设施工程,建立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开展全面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以确保区域生态恢复、农林畜牧经济健康发展及南洞地下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乔玉楼匡耀求谭建军郭国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地球化学资源环境是维持人类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疆水资源问题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第四纪研究》2010,30(1):107-114
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瓶颈制约。本文系统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及主要生态环境特征,综合评价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探讨,针对新疆水资源配置、高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气候变暖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对于实现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