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基于超短期旋回绘制Fischer图解,结果显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呈现湖退到湖侵的过程,在SQ4时期湖平面上升至最高点,内部次一级的湖侵湖退过程与长期旋回相互对应。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随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沉积相带呈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近端、远端与滨浅湖沉积交替演变的特征。笔者研究弄清了英买力地区三叠系湖平面升降规律及其与沉积相带的演化关系,为后续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叠系百口泉组是新疆油田的主要储集层之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依据4 口井的岩芯资 料、122 口井的录井、测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玛18 井区百口泉组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将百口泉组划分为1 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3 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8 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百口泉组下部发 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上部发育前扇三角洲亚相。基准面旋回内砂体特征研究表明:百口泉组底部,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 与沉积物供给通量的比值远远小于1 (A/S≤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大面积连片展布,主要以进积的切叠式为主;百口泉组 中部,随着基准面上升,A/S 增加,砂体以接触式分布;百口泉组上部,河水动力减弱,河道砂体进一步向后退积,发育 远砂坝砂体,砂体以孤立式分布为特征。长期旋回的早中期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形成了主要的岩性储集砂体;末期湖侵 作用形成的湖泛泥岩为油气圈闭提供了良好的盖层。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已有的钻井、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一石树沟地区的中二叠统层序地层进行研究。将中二叠统将军庙组至平地泉组划分为一个层序;又根据不同的沉积组合和几何形状,把将军庙组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LST),平地泉组三段至二段下部划分为湖侵体系域(TST),平地泉组二段下部至一段划分为高水位体系域(HST),凝缩段难以确定。低水位体系域主要为冲积扇、滨浅湖沉积,湖侵体系域为半深湖一深湖、水下扇沉积,高水位体系域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扇沉积。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陆架坡折带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依据地震、测井等特征可识别出明显的两期。在阐明层序结构和沉积体系域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SQhj2的沉积层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和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地震约束测井、测井标定和校正地震,二者相互动态调整的方法,对冀东高尚堡油田深层地层进行了深入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Es2+33地层划分为1个层序、2个体系域、6个准层序组和16个准层序;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将Es23和顶部大套厚层泥岩作为目的层段层序研究的一般标志Es43层,但是陆相沉积特有的复杂性,使得其识别难度很大;探讨了地层层序特征,认为目的层有两处沉积中心,其总体延伸方向近东西向。下部湖退体系域形成于湖盆收缩期,以G35-1、G62井区和G82井区沉积为中心,地层最厚;上部湖进体系域形成于湖盆大面积扩张时期,其沉积中心(G30-28井区以及G13-13井区)相对于下部体系域两个沉积中心,分别向北和东迁移。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群 《地球科学》2002,27(6):770-774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 通过确立各级层序划分标准, 建立了长岭凹陷层序格架, 共划分出8个超层序(二级层序)、35个三级层序.并确定T1, T2为最大水泛面(密集段), T3, T4, T41, T42, Tg为超层序界面.对5个时期的沉积体系进行研究, 指明了沉积体形成机制和时空展布特征, 并研究储集体分布特征和含油性.通过层序格架内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发现长岭凹陷油层主要分布在低位体系域.根据试油结果统计油层在低位体系域达48.2 %, 在水进体系域为26.8%, 在高位体系域为25.0 %.从勘探实用角度出发, 以砂体成因为主线, 结合形态分析, 将工作中见到的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分为4类: 河道砂体、前积朵叶砂体、断层-岩性、构造-岩性.总结出一套隐蔽油气藏勘探工作方法和流程.最后, 对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分布进行了预测, 并提出勘探部署意见.   相似文献   

7.
优选准噶尔盆地内32口深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和层位标定,以刻画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的地震波组特征。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二叠系顶底及内部6个清晰的地震反射界面:T0、T1、T2、T3、T4、T5。T3和T5界面反射波振幅强,连续性好,波形稳定,为盆地内主要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和可对比的关键性标志层。总结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构造单元内各反射界面间的地震波组特征,其中T5与T4之间整体上反射波振幅强,中—低频、中—高连续,内部均呈平行、亚平行结构,局部见丘状的反射特征,与下伏地层的杂乱且连续性差的反射特征差异明显。界面两侧的岩性差异大和上、下地层的产状不一致是T5界面反射特征清晰的主要原因。在地震剖面精细解析的基础上,依据地震反射结构,揭示了盆地内二叠系的发育特征:下二叠统受断陷控制明显,分布范围较小,且在玛湖和沙湾西部发育...  相似文献   

8.
依-舒地堑是大庆油田的主探区之一,下第三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准确地建立地层格架是油气勘探的基础。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测井曲线、微量元素分层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测井曲线局部干扰和地层分析实验样品量少的问题。在综合考虑6种因素的基础上,以生物层序和构造层序单元为基础,建立了依-舒地堑的整体地层格架,提出了依-舒地堑统一地层格架对比方案,指出T5、T3、T1地震反射层具有构造旋回意义,代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T4、T2地震反射层具有沉积学以及气候层序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卫城油田卫81断块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钻井、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卫城油田卫81断块沙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依据岩性,构造,古生物,测井等标志将沙田段划分出1个三段层序,2个体系域,4个淮层序组和18个准层序,其中,沙四下段为低水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洪水一漫湖沉积体系;沙四上段为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湖粕三角洲沉积体系,烃源岩为沙四上段的暗色泥岩,储集层为沙四上段的湖粕三角洲砂体和沙四段的洪水流砂体。  相似文献   

10.
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不如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那么普遍和深入,一直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其定量研究更是少有涉及。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红岗北地区下白垩统扶余油层(泉四段)研究中,对相对湖平面变化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说明,并成功应用于研究区,取得了以下成果:通过定量的测井小波分析和以定性研究为主的经典地质学分析,将扶余油层(泉四段)定量地划分出1个长期(Ⅲ级)层序、4个中期(Ⅳ级)层序、22个短期(Ⅴ级)层序和69个超短期(Ⅵ级)层序;以69个超短期(Ⅵ级)层序为单元,对其进行了压实校正和Fischer图解的定量分析;Fischer图解分析与对比显示,相对湖平面变化具有级别性,长期(Ⅲ级)旋回级别的相对湖平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经历了湖侵→湖退的变化过程,而中期(Ⅳ级)旋回级别的相对湖平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湖盆内部因素共同影响,经历了(Ⅳ亚段)湖侵→湖退→(Ⅲ亚段)湖侵→湖退→(Ⅱ亚段)湖平面稳定、来回振荡→(Ⅰ亚段)湖退的变化过程。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定量研究依赖于测井数据的提取、应用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定量研究,有利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定量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断陷湖盆充填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多期差异湖侵,控制了层序格架及其内部沉积体系类型和分布。基于霸县凹陷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800口探井钻/测井、岩心及古生物等资料,在明确古近系湖盆演化过程的基础上,以沙河街组三段和一段为研究目标,分析差异湖侵作用过程中的层序结构及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时期的缓慢湖侵过程中发育断坡—坡折层序结构,以多期退积型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形成厚层优质烃源岩。沙一段沉积时期的快速湖侵过程中,形成弯折—宽缓坡型层序结构样式,发育混积滩坝、小型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断陷湖盆差异沉降控制了层序结构样式,古地貌和物源供给调节岩相的空间分布,湖盆不同演化阶段层序结构和沉积体系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差异湖侵作用下沉积体系特征的响应模型,可为同类型盆地中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Multi-stage differential transgression controls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its sedimentary type and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acustrine rift basin. Combined with the seismic data of the Baxian sag as well as drilling,logging,core and paleontological materials from 800 exploration wells,the study targeted the Members 1 and 3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o analyze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sedimentological difference within the sequence framework during the differential lake transgress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leogene lake basin ev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ult slope-break slope architecture was well developed with back-stepping deltas and fan deltas during the slow lake transgression of the Member 3 of Shahejie Formation,in which forms thick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The flexural-gentle slope architecture was well developed with mixed beach bar and small scal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fan deltas)during the rapid transgression of the Member 1 of Shahejie Formation. The differential subsidence controlled the sequence architecture,paleogeomorphology and provenance supply,regulating the spatial lith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sedimentary system during the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of the lake basin. On this basis,the response model of sedimentar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ial lacustrine transgression is established,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especially for lithologic oil and gas reservoir in the same type of basin.  相似文献   

13.
歧北斜坡区沙一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较薄(多数集中在0.5~8 m),地震资料难以指导内部小层及滩体划分,沉积相模式、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采用标志层控制、静-动态资料相互拟合的方法,利用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结合示踪剂、吸水剖面等动态资料对薄层湖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覆地层对比模式符合研究区薄层湖相碳酸盐岩地层真实发育情况,并识别出5期明显的湖岸线;湖水首先沿着港西断层形成的断槽及中部的斜坡低洼区由东向西主发生湖侵;研究区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包括生屑滩、混积滩等6种沉积微相,生屑滩面积占60%以上;沉积模式显示出沉积早期,地形坡度大、湖侵范围小、滨浅湖面积也最小,主要沉积沿岸碎屑岩砂坝;沉积中后期,水体越过坡折带,滨浅湖面积不断扩大,并迅速超覆至全区,生屑滩沉积面积达到最大的演化规律。歧北斜坡区湖水咸化、湖相碳酸盐岩广泛沉积的主要原因,是海侵作用致使湖水初步咸化和浅水缓坡台地环境导致混合水蒸发浓缩二次咸化双重作用的结果。强烈的剥蚀和填平补齐导致的近似平台型古地貌特征和古生物的大量繁殖,也是控制北斜坡区沉积相类型及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贝尔凹陷油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及对油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广  牟敦山 《沉积学报》2012,30(6):1149-1155
通过贝尔凹陷油成藏要素--南屯组源岩、裂缝及断层圈闭和源断裂的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裂缝和断层圈闭与南屯组源岩在空间上有4种接触关系,第一种是布达特群裂缝圈闭位于南屯组源岩侧上方,由T5-T1源断裂连接;第二种是南屯组断层圈闭位于南屯组源岩内,由T23-T1源断裂连接;第三种是南屯组断层圈闭位于南屯组源岩外侧,由T23-T1断裂沟通的砂体连接;第四种是大磨拐河组二段断层圈闭位于南屯组源岩之上,由T23-T1断裂连接。贝尔凹陷3个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南屯组源岩分布控制着油藏分布;②油藏均沿源断裂分布;③圈闭距南屯组源岩距离越近越有利于油藏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岩心、铸体薄片及测井等资料,认为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发育一套典型的退积型冲积扇沉积。百口泉组中下部发育扇中亚相,上部发育扇缘亚相,反映研究区在三叠纪早期,湖平面逐渐升高,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速率比值(A/S比值)逐渐增大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包括辫状河道充填、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及片流沉积。综合构造、测试及试油等资料,认为扇中亚相辫状河道充填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储集相带,控制了油气富集的规模与油藏边界。在有利相带控制油藏分布的结论指导下部署钻探的多口评价井在百口泉组均获得工业油流,有效地指导油田现场生产。  相似文献   

16.
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通过对井壁取心、测井及综合化验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既发育同一岩层内的混合沉积,又发育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的互层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形成于两大物源注入背景下的湖泊滨岸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泥坪、砂质滩坝、浅滩和半深湖等混合沉积亚相,主要体现为波浪和湖流作用的双重影响。沙三下亚段整体呈现出水退式发育的特点,主要发育湖侵域和高位域,湖侵域主要发育半深湖混合沉积和浅滩混合沉积,高位域主要发育砂质滩坝混合沉积。混合沉积物受古地貌、古气候、古物源和湖平面变化的控制,优势储集亚相为砂质滩坝混合沉积亚相和浅滩混合沉积亚相。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莱州湾凹陷南部古近系优质动用储量研究提供了指导,而且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区上侏罗统齐古组是重要勘探层系。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露头、钻井岩心、地震及测井资料对准东阜东斜坡区齐古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并进一步划分出1个长期、3个中期及8个短期旋回层序。长期旋回层序则以向上“变深”复“变浅”为主。短期、中期旋回层序以向上“变深”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型为主,向上“变浅”型不发育,并且中期旋回初期砂体有利储集体发育。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多种资料完成研究区沉积体系刻画,并分析沉积体系的演化,认为其主要受构造运动影响。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储集层有效厚度、物性参数以及地震分频反演技术对齐古组一段分布的储集层砂体进行有利区预测,划分出3个有利目标区块。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67,自引:9,他引:58  
郑荣才 《沉积学报》1998,16(2):42-49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发育有41~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短期旋回有非对称和对称型两种旋回样式。由短期旋回叠加而成的中期旋回具有不同的堆积模式,分别代表低水位进积、湖侵加积-退积、湖泛加积、高水位早期加积-弱进积和晚期强烈进积小层序组。由中期旋回叠加组成的两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分别代表大安寨期湖水位的长期上升和下降周期,并构成完整的湖进-湖退沉积旋回。通过各级基准面旋回转换点的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的大安寨段层序地层格架,显示了储层、生油岩、盖层的分布规律与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演化关系,此特征可作为储层预测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应用陆相断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层序界面、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I、层序Ⅱ),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上的特征,层序I的体系域为N1-HST、N1-TST、N1-LST,层序Ⅱ的体系域为N2-HST、N2-TST、N2-LST,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屯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构造断裂活动、气候条件、湖平面升降和物源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