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甘肃南梁—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三段储层物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南梁—华池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三段储层母岩类型和物源方向,研究表明盆地南部南梁—华池地区延长组砂岩和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相同,与盆地东北缘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相似,但不相同;与盆地西南缘的水河地区延长组相似且不同,说明研究区与盆地东北缘和西南缘均有较好的亲缘关系。结合轻、重矿物组合和盆地周缘古陆岩矿特征,证实了研究区物源为两个主物源的混合区。  相似文献   

2.
漠河盆地的中侏罗统.砂岩具有高SiO2、低Fe2O3、FeO 、MgO 和轻稀土元素富集, 重稀土相对亏损,显示弱的负Eu异常的特征.综合分析砂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经构造判别图解,笔者认为漠河盆地中侏罗统沉积时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盆地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北缘古生代杂岩可能是盆地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物源区构造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区的构造属性和物源方向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存在不确定性。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文中选择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沉积期的砂岩,通过对岩矿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配分模式分析,研 究了物源区的母岩构造属性及不同地区的母岩差异性。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沉积期母岩主要来自火山弧物源 区及与褶皱逆冲相关的过渡大陆物源区,但是研究区西部环县、演武地区长7-长6沉积期的部分物源还有来自稳定克拉通 的陆块物源区,展示出差异性。砂岩稀土元素丰度分析发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元素负异 常,反映源区主要与花岗质地壳物质有关,以含较多的长英质岩性为特征。将陇东地区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南部的 样品与盆地周缘古陆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进行了对比,发现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既普遍具有右倾的特征,又具有一 定的差异性,各地区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能与盆地周缘古陆匹配良好,反映了母岩来源与构造属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质来源、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踪和指示作用。通过分析砂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囊谦盆地沉积环境、古气候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囊谦古近纪盆地的古环境为气候干旱炎热、氧化环境;微量元素中的深源元素低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说明物源为陆源物质,而陆源元素则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相当,反映沉积速度快;砂岩的REE北美页岩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但变化平缓,反映典型的沉积成因特征;Th/Sc、Th/U、La/Th元素比值和La/Sc-Co/Th、Th-Hf-Co、La/Yb-∑REE以及砂岩函数判别图解显示囊谦古近纪盆地碎屑岩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源岩可能为沉积岩、酸性火山岩和拉斑玄武岩的混合。  相似文献   

5.
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指示碎屑物质的来源,物源特征的研究能为盆地的演化以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通过镜下分析、重矿物鉴定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纳岭沟地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砂岩进行研究,以确定砂岩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而确定砂岩的物源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砂岩以近源沉积的岩屑砂岩为主,砂岩的母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主量元素特征与主动大陆边缘砂岩的主量元素特征相似,反映目的层砂岩的母岩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带构造环境;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蚀源区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对比发现目的层砂岩的母岩主要为前寒武纪时期的孔兹岩、片麻岩、闪长岩以及海西-印支期的辉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铀含量较高,在沉积阶段为铀的预富集提供了一定量的铀。  相似文献   

6.
丹霞山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目前对其成景地层(上白垩统丹霞组)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对丹霞组锦石岩段沉积环境还存在争议。锦石岩段以厚层—巨厚层状中-细砂岩为主,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薄层—极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以及钙质层。本文通过对丹霞盆地丹霞组锦石岩段砂岩进行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该套砂岩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该套砂岩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显微镜下石英颗粒常见港湾状撞击凹坑,颗粒边缘发育铁、锰及泥质边框,胶结物主要为蒙脱石和方解石。扫描电镜下石英颗粒表面可见碟形撞击坑,具有风成沉积特征。该段砂岩粒度范围窄,分选性好,其稀土总量ΣREE = 40.2×10-6~215.0×10-6,LREE/HREE = 5.54~12.46,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Eu负异常明显,Ce无异常,具有与中国大陆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Pb、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组成,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介于56.99~75.87之间,反映了较低的古风化程度,指示了干旱、炎热的的古气候条件。La/Yb-ΣREE图解和F1-F2判别函数图解研究表明,丹霞组锦石岩段砂岩的母岩物质成分以古老上地壳的长英质为主,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属性的陆内裂谷特征。丹霞盆地晚白垩世锦石岩段沉积时期,具有干燥的地表沉积环境,可能与晚白垩世中期Campanian期东亚中纬度地区的干旱古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微量和稀土元素能为铀矿勘查提供地球化学标志。以东胜铀矿层位侏罗系及其中铀矿化为对象,针对砂岩型铀矿石、铀矿化砂岩和围岩几类地质体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Pb、Mo与U关系极为密切,它们在铀矿石中最富集,铀矿化砂岩中次富集,砂质和泥质围岩中不富集;Pb和Mo可以作为东胜铀矿床矿化的指示元素,Pb、U和Mo蛛网图上构成的"W"式样可作为东胜地区砂岩铀矿化的指示模型。铀矿石、铀矿化砂岩、砂岩以及泥岩表现出相似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和配分模式,推断其具有统一的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部分铀矿石明显富集HREE,显然在沉积成岩后期经历了(热液)改造作用。东胜铀矿化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作用两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系统的取样分析基础上,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的机理及多种能源共存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盆地型多种能源富集成藏(矿)的潜在的规律。高精度ICPMS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ΣREE在36.7~701.8μg/g之间变化, 泥岩ΣREE总体高于砂岩,Y含量都比较高;Eu异常差异明显, 在0.3~2.5内变化。微量元素Rb、U、La、Ce、Pb和Pr呈特别明显正异常,其中U含量在0.6~2204μg/g之间,U的富集和一些微量元素如Ti、V、Zr、Mo、Au等相关,本研究对该区铀矿质沉淀和富集规律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沉积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对沉积环境变化有着较高的灵敏度,是研究古沉积环境以及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对贺兰山晚三叠世延长组不同地区、不同层段的25件泥岩、粉砂岩以及细砂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探讨了延长期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构造背景。结果显示:延长期整体处于氧化—还原过渡的淡水环境,古气候温暖潮湿;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且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等特征;La/Yb-REE和La/Th-Hf源岩判别图及Gd/Yb的比值关系图显示延长组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部分为基性岩和沉积岩,且以后太古界为主要物源;La-Th-Sc,Th-Sc-Zr/10和Th-Co-Zr/10判别图解均显示研究区延长组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晚期有活动陆缘构造背景的物源加入。  相似文献   

10.
何中波  胡宝群  冀华丽  贺锋  耿英英  黄少华  朱满怀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7-2024010017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REE等地球化学分析, 就下白垩统砂岩的沉积再循坏特征、化学风化及其构造背景和物质来源等展开讨论。研究表明: ① 下白垩统洛河组、环河组和罗汉洞组的物源主体上具有相似性, 且在构造背景、物源区及物源特征上有良好的继承性。物源区总体具有富石英、富方解石胶结物、钾长石或富钾矿物较斜长石多的特点, 罗汉洞组较环河组和洛河组硅质更高、方解石胶结物更少、质更纯。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曲线一致, 轻重稀土分馏明显,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Pb、Sr和轻稀土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h、Y等,自下而上随着地层变新, 沉积岩中总的稀土含量有变小的趋势, 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减小; ② 研究区下白垩统砂岩原始物质主要为长英质与基性岩混合岩 (如中酸性侵入岩、长英质变质岩)及部分沉积岩。研究区大部分沉积物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逆冲推覆带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搬运至此沉积形成, 系首次沉积的物质, 少数沉积物 (即风成砂)为就地再次搬运堆积形成, 系再循环沉积物质; ③ 在构造背景上具有以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占主要优势的特点。碎屑物主要来源于陆块源区, 其次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和混合源区。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砂岩沉积物源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显微薄片观察、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的物源和铀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砂岩样品含有多种的变质岩岩屑应来自盆地北部的变质岩,那里的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分析显示:花岗片麻岩LREE/HREE为19.02,斜长角闪岩LREE/HREE为4.47。这两类母岩LREE/HREE比值分别接近于砂岩最高和最低LREE/HREE比值,其稀土配分曲线模式与砂岩LREE/HREE比值端元岩样可以对比,说明砂岩的母岩主要来自这两类变质岩。花岗片麻岩Th/U高,表明发生铀丢失,可作为本区铀成矿的重要铀源。有意义的是,铀含量高的样品,其LREE/HREE比值高,铀含量与亲硫的微量元素Pb、Zn和Mo具有相关关系,这些特征可作为铀矿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露头古流向实测,结合砂岩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特征,利用碎屑岩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庆阳地区晚三叠世延长期长8沉积期的物源。结果显示,研究区长8沉积期古水流主要为SW→NE方向,次为NW→SE、SE→NW方向;重矿物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长8油层组的REE配分型式为“右倾型”,δEu值平均0.67;其微量元素协变图特征与盆地西南缘陇西古陆中的陇山群基本一致。推测庆阳地区长8油层组母岩主要来自盆地西南缘陇西古陆中上元古—古生界、祁连造山带花岗岩类和秦岭造山带奥陶系—二叠系,源区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火成岩。通过野外露头资料,结合最新钻探成果,认为长8沉积期研究区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半)深湖亚相浊积扇,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带,构成了研究区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3.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通过对野外露头沉积特征、骨架颗粒、重矿物组合等分析,讨论了研究区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早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南部也有贡献。中、晚期沉积物源除来自西南方向和南部物源外,还受到来自盆地北东方向次要物源的影响。延长组长8之上与之下物源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延长组长8砂岩的岩屑以变质岩为主,少量沉积岩和火成岩;而延长组长6砂岩岩屑则以沉积岩为主,少量变质岩和火成岩,这表明长6沉积期盆地周缘、特别是盆地西缘抬升加剧,地层的剥蚀更强烈,致使大量较年轻的地层被剥蚀并加入源区母岩中。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为北西—南东向展布,西南区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北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深湖区发育浊积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泥盆系泥鳅河组岩石组合特征和碎屑岩样品地球化学的分析,对泥鳅河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泥鳅河组岩性为石英杂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板岩等.样品中Al2O3的含量较高(3.74%~17.13%),即泥质矿物含量较多,碎屑岩的成熟度较低,反映沉积物为近物源堆积.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分析显示,碎屑物质为长英质物源区,铕具有明显的亏损,δEu为0.65~0.73,Ce具有较弱的异常,δCe介于0.87~0.94间,Tb/Yb介于0.30~0.37之间,La/Th在2.84~6.73范围内,Th/U比值介于3.53~5.38之间.稀土元素分布曲线总体呈现右倾形式,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分布平坦,与典型的上地壳相似.因此,泥鳅河组岩性成熟度相对较低,沉积环境为滨浅海,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及滨浅海相.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已被公认为是判断岩石物质来源的有效地球化学指示剂:而物源,尤其是含矿层的物源(有时包括成矿组分的来源)对区域成矿远景评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角度研究了中条山上太古界涑水杂岩、下元古界绛县群、含矿层中条群篦子沟组代表性岩石的物质来源,并从物源(矿源)对含矿层的成铀、成铜远景进行了评价。指出了铀、铜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中条山地区基底涑水杂岩,含矿层中条群岩石和铀矿化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与铀元素的关系。发现稀土元素,尤其是重稀土元素对铀的区域富集及铀矿化作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Oil‐source correlation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crude oils in the Ordos Basin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organic‐rich lacustrine mudstone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The sedimentology, petrology and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these mudstones have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but their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haracteristics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data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mudstones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to constrain the palaeoenvironment, provenance and depositional sett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E and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mudston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UCC). The Sr contents and Sr/Ba and Y/Ho ratios of these mudstones indicate the absence of a marine transgression during the sedimenta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mudstone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Triassic mudstones was slightly oxic as evidenced by the values of Eu/Eu*, Ce/Ce*, Ceanom, δU, U/Th, V/Cr and Ni/Co. The UCC‐normalize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EEs, spider diagrams, the ratios of related elements, the bivariate diagrams of Th/Sc–Zr/Sc and La/Th–Hf and the ternary plots of La–Th–Sc and Th–Sc–Zr/10 signify that the provenances of the Chang9–7 mudstone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a continental island arc, whereas the provenances of the Chang6–3 mudstone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a mixture of continental island arc and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latter contain less recycled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detrital zircon dating and petrography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sandstones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we propose that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served as one of the primary source regions occurring between the Chang7 and Chang6 periods, corresponding to the initial uplift of the west Qinling Mountains due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North China block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和古地理分析的基础内容,对构造、沉积等各方面都具有指示意义,进而可以为识别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展布提供帮助。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早期地层的砂岩和泥岩样品进行了轻、重矿物分析、阴极发光测试、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等,结果表明:延长组早期,研究区物源供给较稳定,分别来自盆地东北缘阴山古陆和南缘古秦岭,源岩主要是上地壳太古宙以后的长英质岩石地层,兼有少量沉积岩和太古宙古老地层岩石混入,当时研究区内处于弱氧化弱还原—氧化的淡水沉积环境,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