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山地区中上元古界及成岩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分布于武当山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武当山群,耀岭河群的变火山岩、变沉积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有关图解的综合研究和应用,笔者认为武当山群的成岩环境为古岛弧,而耀岭河群的成岩环境为古陆缘裂谷。中晚元古代期间,武当山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从古岛弧向古陆缘裂谷转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耀岭河群裂谷型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南秦岭耀岭河群以变质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和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808Ma±6Ma和746Ma±2Ma,表明耀岭河群主体形成于南华纪,西峡-淅川一带所谓的“武当岩群”明显年轻于中元古代武当岩群,应该属于耀岭河群。耀岭河群大陆裂谷型火山岩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裂解过程中的产物,反映秦岭造山带和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武当-两郧地区主要赋矿地层及其成矿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两郧地区的金属矿床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中新元古代武当岩群、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和泥盆系等主要赋矿地层的赋矿特征及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认为矿床的形成常常与该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原始浓集系数相对较高有关.武当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成矿元素(如Au)浓集系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成矿元素已发生迁移,并用于成矿或形成异常;陡山沱组、水沟口组和泥盆系具有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条件,特别是中泥盆统中产出的锑矿显然与较高的锑初始浓度有关.武当-两郧地区是环太平洋银成矿带西侧的银金比值低值区中的异常高值区,具有形成大型银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鄂西北南化塘地区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由三个岩段组成,其原岩分别以火山角砾岩、岩屑凝灰岩及晶凝灰岩为主。它们的空决展布与上覆上元古界耀岭河岩群高角度相交,三岩段所显示出早期褶皱也只限于武当山岩群内部,与上覆岩群的构造轮廓极不谐调,耀岭河岩群没有经历过这一期变形。因此,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群之间最初存在着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域不整合面的厘定和早晋宁运动的确认将改变以往关于扬子地块北缘构造层的划分及  相似文献   

5.
<正>武当地块南接扬子板块北缘,西南与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相邻,是卷入南秦岭构造带中的前震旦纪浅变质过渡基底地块。该区域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以及古生代地层。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相对贫乏,但广泛发育基性岩脉。目前对武当地块岩浆岩的年代学研究报道的几乎均为新元古代或古生代年龄,这与东、西秦岭及大别-苏鲁造山带记录的大量中生代年龄数据截然不同。例如,周鼎武等[1-2]获得武当地块中基性岩墙年龄为782±164 Ma(Sm-Nd等时线)和694±21 Ma(角闪石40Ar/39Ar);胡建民等[3-4]则认为这些所谓基性岩墙实  相似文献   

6.
混合岩是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直接证据和产物。在造山带中,混合岩化作用可能在陆壳深俯冲、折返、碰撞后伸展等不同构造环境中形成,能够为一些特定类型花岗岩的成因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因此,混合岩成因研究有助于理解造山带热构造事件。南秦岭佛坪地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蜂腰部位,区内构造变形复杂,主体是由一套前寒武结纪晶基底形成的穹隆状构造,周围是晚三叠纪五龙岩体复式岩体。已报道的结晶基底主要为古元古代的龙草坪结晶杂岩。本文报道的混合岩采自佛坪龙草坪附近,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混合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显示,有3件样品锆石年龄集中于215~210 Ma,且锆石核部与边部的年龄相近;另2件样品的锆石既保留了三叠纪年龄记录,也记录了新元古代年龄信息(900~600 Ma)。这一年龄记录与南秦岭地体新元古代武当群/耀岭河群岩浆岩可以对比。锆石Hf同位素组成也显示两类样品存在差异,前者初始εHf值为-1.5~-5.6,两阶段模式年龄~1.46 Ga,后者三叠纪锆石初始εHf值为-2.1~2.7,新元古代锆石初始εHf值为-0.7~8.0。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Th/U比值均显示岩浆锆石的特征,核部Th/U比值整体上大于边部。与五龙岩体中同时代片麻状闪长岩的矿物学组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认为第一种混合岩的原岩为晚三叠世的闪长岩类;与南秦岭武当群和耀岭河群的年代学和Hf同位素进行对比,原岩可能为扬子地体北缘新元古代岩浆岩或其风化产物。佛坪隆起区混合岩化作用可能是由于晚三叠世南秦岭造山带碰撞后期狭窄部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快速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7.
全面地介绍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马尔柯夫过程分析(极限概率、熵分析、置换性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在古老地层对比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武当山—安康—勉略—带中上元古界为例,系统地剖析了区内中上元古界的时代、层序、岩石组合类型、沉积旋回特征、岩石表明,分布于勉略一带的碧口群同武当山群、郧西群、耀岭河群存在显著差异,难以对比;武当山和安康两地的耀岭河群基本上可以对比,而郧西群仅相当于武当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湖北北部耀岭河群、武当山群、随县群(大狼山群)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银胜 《地层学杂志》1997,21(1):77-80,F003
川、陕、豫、鄂边境和湖北武当山地区的耀岭河群—武当群,鄂北随州—应山地区的随县群(大狼山群),大别山西南麓孝感和黄冈地区长江北岸的原红安群上部地层实为同一地层。原耀岭河群是一套变基性火山岩,它岩性单一,厚度不大,应废群复组。其下为一套变质(含砾)含晶屑岩屑酸性火山岩,命名为柳林组。再下是一套变质碎屑沉积岩、火山质沉积岩,命名为天星庙组。耀岭河组在鄂东、鄂中缺失;柳林组、天星庙组横贯东西。建议三组统称武当山群。武当山群上覆有含化石的古生界和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地层,其间没有角度不整合界线;之下未见底,时代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9.
江南造山带东北段歙县岩群和昱岭关群是皖南地区重要的前寒武纪地层单元。本文对皖南地区歙县岩群昌前岩组和昱岭关群井潭组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年研究,获得昌前岩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52±6 Ma和840±11 Ma,井潭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09±10 Ma,为皖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根据最新获得的锆石U-Pb年龄数据,确定歙县岩群的时代与江南造山带区域范围内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以及溪口岩群相当,其上覆的昱岭关群与下江群、丹洲群、板溪群、马涧桥组、登山群以及上墅组等地层单元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0.
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秦岭构造带武当地块中发育密集侵位的基性侵入岩群,由于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复杂,这些基性侵入岩体的侵位特征一直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而查明它们的侵位特征,对认识其侵位机制、判断岩浆侵位的大地构造背景以及开展进一步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动力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武当地块不同构造部位所做的一些详细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研究表明,这些侵入岩体是顺层侵位到武当山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少数直接侵位到震旦系陡山沱组和邓影组中,侵入体密集发育的部位受武当地块古生代顺层伸展拆离构造的主拆离面控制。作者同时获得了40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些基性侵入岩群形成于中古生代。因此无论这些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还是其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都表明与前人所说的元古代超大陆的裂解很可能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考虑到这个时期南秦岭构造带中发生的紫阳-岚皋碱性岩浆活动、镇安-旬阳浅层塌陷盆地、武当地块伸展滑脱构造及随枣地区基性侵入岩群的侵位等地质构造事件,作者认为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很可能是古生代时期南秦岭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深部基性岩浆上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