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神南矿区煤炭开采保水煤柱留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榆神府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原煤产地,与丰富的煤炭资源比较,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科学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促进煤炭基地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神南矿区为例,研究了保水采煤保水煤柱留设的科学性,分析了保水采煤的技术措施,提出了针对神南矿区浅埋煤层保水需要而留设保水煤柱尺寸为20~57.2m。  相似文献   

2.
开滦赵各庄矿2137西下工作面为大埋深、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区。为预防顶板老窑突水灾害,合理留设防水煤柱,采用了FLAC3D模拟方法分析连续介质大变形条件下围岩体积应变分带特征,并与工作面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了该矿冒落带、裂隙带最大高度,合理解释了切眼处采空区上方煤层超高抽冒现象。通过计算决定该矿留设防水煤柱60m,该结果比规程少留煤柱15.75m。经两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防水煤柱留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地面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神府矿区大柳塔煤矿1203综采工作面为例,探讨了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地面下沉变形孤过程及有关参数,为地面建筑物的安全煤柱留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隐伏煤田中露头煤柱留设的一些基本条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煤柱留设的影响性质和地位、提高煤层回采上限及解放部分露头煤柱压煤的一些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5.
卢兴利  尤春安  孙锋  战玉宝 《岩土力学》2006,27(Z1):239-242
考虑某典型煤矿特殊地质条件,采用ANSYS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于断层存在情况下煤柱的合理留设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留设不同断层保护煤柱情况下开采对工作面前方煤柱及断层的影响,并对开采区顶板的支承压力进行了模拟,提出了断层保护煤柱的合理留设长度,为实际开采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潘一矿13-1煤层防水煤柱重新留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矿井构造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覆岩结构类型、基岩风化带特征等分析,对13—1煤层原80m防水煤柱进行了重新留设,并给出了不同情况下防水煤柱的计算公式,对进一步回收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煤层开采条件下煤层覆岩破坏具有独特的特征,影响矿井生产布置。以陕北某矿为例,以该矿地质采矿条件为基础,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模拟模型,开展了双煤层开采对覆岩的破坏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留设不同宽度的煤柱,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得到的煤层覆岩垮落带高度、裂隙带高度都基本一致;在双煤层开采时,留设的煤柱宽度越大,两个煤层的叠置区域就越小,煤层开采对覆岩的破坏程度就越小。在工作面布置时,建议增大两个煤层的开采距离,并尽量增加煤柱宽度,以减缓覆岩移动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研究成果为类似双煤层开采工作面的设计及覆岩破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煤层顶板"两带"高度的微地震监测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要介绍了中国和澳大利亚两个煤矿在长壁开采过程中的微地震监测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动态测定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岩石“两带”(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发展规律和高度,以指导相邻采区留设合理的防水或防砂煤柱。观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两带”的最大高度均没有到达煤层上方的含水层,顶板突水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同时也表明微地震监测是确定“两带”高度及设计防水和防砂煤柱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矿井构造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覆岩结构类型、基岩风化带特征的分析,对13-1煤层原80m防水煤柱进行了重新留设,并给出了不同情况下防水煤柱的计算公式,且满足生产实际需要,这对进一步回收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潘—矿13—1煤层防水煤柱重新留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井构造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覆岩结构类型,基岩风化带特征等分析,对13-1煤层原80m防水煤进行了重新留设,并给了不同情况下防水煤柱的计算公式,对进一步回收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勘探阶段如何定量评价在厚度较大的新生界下采煤时,如何确定留设安全煤柱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目前尚无完善的方法。以新郑矿区煤田地质勘探获取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为例,选取新生界底部含水层、隔水层、风化带、煤层上覆岩组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及区域地应力状态五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区留设安全煤柱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安全煤柱留设条件的优良级得分为48分,中等级得分为33分,较差级得分为19分,表明该矿二1煤层留设安全煤柱的水文地质及工程条件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矿区留设安全煤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矿井初步设计中边界防隔水煤岩柱留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矿井初步设计中留设边界防隔水煤岩柱不合理而引发矿井老空水矿难的现实,探讨了影响矿井间边界防隔水煤岩柱安全稳定性的因素,提出应充分考虑煤岩柱受覆岩应力破坏变形、覆岩受采动影响产生岩移破坏等,综合分析计算煤柱有效稳定性弹性核区宽度、覆岩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及其抗静水压能力等,择优选取留设矿井边界防隔水煤岩柱。以济宁煤田济宁二矿与三矿边界煤柱的留设为例,计算其边界煤柱留设尺寸为99.56m,较原设计的40m有较大出入,据此对两矿井边界隔离煤柱进行了相应调整,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该方法也可用于矿井留设采区、区段隔离煤柱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防水煤柱合理留设是巨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设计的基本参数。通过对东欢坨矿第四系巨厚松散层地质特征分析,揭示了本区第四系巨厚松散层中的含、隔水层厚度及其结构分布特征和对煤炭开采充水的影响,建立了巨厚松散含水层下防水安全煤柱计算模型和理论,提出了在巨厚松散层下的防水煤柱留设的非线性计算方法,计算东欢坨矿8煤层防水煤岩柱的高度为65.62 m。根据流-固耦合理论,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软件,模拟了东欢坨矿 8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揭示了煤层顶板岩体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的分布规律,获得了防水煤柱高度及相关工程技术参数,验证了巨厚松散层下防水煤柱留设的非线性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的可靠性,为巨厚松散层下防水煤柱合理留设探索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济宁市太平煤矿为例,采用煤柱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手段,对薄基岩条带开采时所留设煤柱的应力应变状态、煤柱强度结构及煤柱长期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煤柱稳定性及煤柱应力分布与条采尺寸、采出率、覆岩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条带煤柱的稳定性评价,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乡煤矿松散含水层下开采的水文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巨厚松散含水层下开采合理留设煤柱的问题。在分析金乡煤矿底部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模拟实际开采情况,用数值法求得合理的防水煤柱尺寸为59m。应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求得留25m防砂煤柱时的疏于水量为192m3/h。指出在金乡煤矿留设防砂煤柱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留设断层防水煤柱是矿井预防断层突水的必要措施之一,特别在开采受岩溶水威胁的煤层而又有导水断层晨显得更为必要。谢一矿在开采41采区受底板灰岩岩溶承压水的A组煤时,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先后计算并留设了F13-8、F15-1、F13-5三条断层的防水煤柱,安全采出了77.3万吨A组煤。  相似文献   

17.
淮北煤田百善矿在补充专门水文地质勘探基础上,开展了缩小煤柱留设防砂煤柱的大规模试采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百善矿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提高回采上限的有利及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对开采浅部煤层提出了几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潘谢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与缩小防水煤柱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淮南潘谢矿区年总设计生产能力为 2 10 0× 10 4t。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厚 16 9~ 437m ,为巨厚松散强含水层 ,设计留设80m防水煤岩柱 ,防水煤柱储量达 6× 10 8t。通过开展缩小防水煤柱试采研究工作 ,将原设计留设的 80m防水煤柱减小到6 0m左右 ,局部仅 40m。本文通过总结潘谢矿区 10年来缩小防水煤柱工作面成功的开采实践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潘谢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覆岩破坏规律及缩小防水煤柱机理。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全国各典型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水头压力、煤层厚度、安全系数、煤的抗张强度为主要影响因子,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构建了BP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各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宽度进行了预测,并与规程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留设宽度预测中,RBF神经网络比BP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全国各典型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水头压力、煤层厚度、安全系数、煤的抗张强度为主要影响因子,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构建了BP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各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宽度进行了预测,并与规程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煤矿断层防水煤柱留设宽度预测中,RBF神经网络比BP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