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杜伦大学D.Hutton博士的邀请,洪大卫(地科院矿床所)、郑基俭(湖南省区调队)、周良忠(江西省区调队)等一行三人,于1988年5月8日至6月20日访问了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在D.Hutton博士等人陪同下,中国地质学家先后考察了苏格兰Striontian、Ardnamurchan及爱尔兰Donegal、Ox山脉等花岗岩体。同时,还访问了伦敦皇家学会,英国地质调查所、杜伦大学和都柏林大学,并会见了著名学者W.S.Pitcher和H.Holland教授、J.Cobbing博士及其他英国朋友。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区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英国学者皮切尔教授在秘鲁海岸岩基段地区,通过几年的详细研究之后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填图方法,它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近两年来,我们分队在承担福州地区1:5万区调工作中,对魁岐岩体南半部首次试用这种填图方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较好的效果。现已初步查明魁岐复式岩体(超单元)是由钾长花岗岩、极细粒碱性长石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似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苏格兰学者詹姆斯哈顿(James Hutton)在地质科学上贡献。爱丁堡皇家协会和伦敦皇家协会联合倡导和组织这次国际花岗岩成因讨论会与会者共270人。来自英国、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德、瑞典、比利时、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会议收到论文100多篇,会议宣读了20篇。同时对北爱尔兰Donegal地区的加里东期花岗岩进行了一个星期的野外地质考察。 詹姆斯哈顿于1726年生于爱丁堡。他一生对地质科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发表了许多论文,如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地球的理论》。詹姆斯哈顿对花岗岩作了大量的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工作。确认许多花岗岩体为侵入成因。在200年前提出这些观点,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4.
锡多金属矿床是南岭地区最重要的锡矿矿床类型。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该类矿床是陆壳物质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成因上与改造型(S型)花岗岩类有关。笔者根据南岭地区6个与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体的地质背景、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锶、氧同位素组成,提出该类型含矿花岗岩是由下部地壳原有的中—基性火山岩和少量陆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过40—50%分离结晶作用产生的酸性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属壳-幔源型花岗岩类(接近于B.W.Chappell和A.J.R.White的Ⅰ型花岗岩,明显不同于与钨、锡、铌、钽、稀土矿床有联系的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Liu  W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1,10(1):108-109
阿尔泰地区在元古宙时,西伯利亚地台向准葛尔地台方向增生,它们最后沿着构造带拼接在一起。这个构造带称为鸟伦古—几姆奈深断裂,现在位于准葛尔盆地的北部。区内在元古宙的大地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即大陆壳增生阶段(CC)和拼接后阶段(PI)。这个地质事件始终伴随着花岗岩浆作用。据皮切尔,阿尔泰地区元古宙花岗质岩石可分成三种类型:S,I和A型,它们由北向南组成四个北西向花岗质岩带:阿尔泰山区加里东—海西大陆S型花岗质岩带;阿尔泰山前缘海西大陆S型花岗质岩带;鄂尔旗斯海西岛弧Ⅰ型花岗质岩带以及乌伦古—几姆奈造山期后(P_2)A型花岗质岩带。  相似文献   

6.
希腊地质学家、岩石学家S.S.奥古士梯蒂斯教授应我冶金部邀请来我国参加中国地质学会60周年年会.会后在北京(部地质局)和桂林(部地质研究所)讲学,并考察了柿竹园钨矿、黄沙坪铅锌矿和大厂锡矿.继而赴南京大学讲学并参加南大主办的国际花岗岩研究会. 奥古士梯蒂斯是欧洲岩石学变成学派代表学者之一,层控矿床学者与该学派有密切联系.他在我国讲述了五个专题.①论花岗岩化;②铬铁矿的活化转移;③铝土矿的淋滤;④埃塞俄比亚火山岩;⑤普通辉石的振荡分带. 他认为花岗岩中变晶生长、变晶序列、次变边反应(蠕状化石)、后成合晶交生、文象结构、条纹长石化是认识  相似文献   

7.
南岭中西段燕山早期北东向含锡钨A型花岗岩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南岭中西段,发育着一条北东向的燕山早期含钨锡A 型花岗岩带,该带主要由花山、姑婆山、九嶷山、骑田岭等花岗质岩基和周边岩株群所组成,延伸在250 km 以上,出露总面积超过3 000 km2,含有丰富的钨锡等金属矿产资源。这些花岗质岩体多为多阶段复式岩体,主侵入期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多在165~153 Ma 范围内,常常与同时代的偏中性(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岩株或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相伴生,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暗色包体十分常见。主侵入体多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有时含角闪石,酸性至超酸性,弱准铝至弱过铝,富含K2O 和总碱,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Rb, Cs, U, Th, LREE, Y, Nb, Ta, Zr, Hf, Ga 等,Sn, W 等成矿元素及F, Cl 等挥发性组分亦十分丰富。在Whalen 等 (1987) 判别A型花岗岩和未分异M,I,S 型花岗岩的图解上,绝大多数落在A 型花岗岩区。他们的ISr 值变化较大(0.7063 ~ 0.7182),εNd (t)值偏高(-1.7 ~ -8.0),t2DM 值偏低(1.1 ~ 1.6 Ga),表明花岗岩成分中有不同程度新生地幔物质的参与,尤其以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更为明显。花岗岩体往往强烈分异,晚期(或称补充侵入期)强分异细粒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大多在146 ~151Ma 范围内。与主体相花岗岩相比,他们更偏酸性, 过铝, 更富含Rb, Cs, U, Y, Sn, W 等微量元素,但Σ REE (尤其是LREE), Zr等HFSE 含量明显贫化,在岩石化学成分上与S 型花岗岩十分接近。成矿作用贯穿花岗岩侵位和演化的全过程,从主侵入期经补充侵入期到后来的热液期,都能形成Sn,W 等金属矿床。矿化类型多样,包括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Li-F花岗岩型、锡石硫化物型和绿泥石化构造蚀变带型等,规模可达大型乃至超大型。过去一般认为,Sn/W 矿床主要与S型花岗岩有关,南岭地区富含Sn/W 矿化的A 型花岗岩带的厘定,证明了A 型花岗岩与Sn/W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为在华南乃至 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锡钨矿床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际范例。南岭地区在燕山早期的后造山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地幔基性岩浆的底侵,壳幔的相互作用和下地壳的高温熔融,花岗质岩浆的分离结晶和分异演化,以及热液的充填和蚀变交代等,是控制本区成岩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滇东南地区广泛出露白垩纪花岗岩,面积超过500km2。在岩体周缘形成了众多金属矿床,如世界级的个旧Sn-Cu多金属矿床、都龙Zn-In-Sn多金属矿床、南秧田超大型W矿床等,使其成为国内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本文系统收集了前人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滇东南典型白垩纪花岗岩体(个旧、薄竹山和老君山)的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滇东南白垩纪3个大型花岗岩体为高分异S型花岗岩,系统的年代学数据表明滇东南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成矿主峰期发生在77~95 Ma。Sr、Nd、Hf同位素均显示该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华夏板块元古代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后本研究初步认为滇东南地区晚白垩纪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活动是对晚三叠世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国有不少研究者将石原舜三(Ishihara,1977)划分的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与查佩尔、怀特(B.W.Chappell同A.J.R.White,1974)划分的Ⅰ型/S型花岗岩类对比,即磁铁矿系列相当Ⅰ型,钛铁矿系列相当S型,这是欠妥当的。实际上Ⅰ型/S型花岗岩类的划分是以澳大利亚为基础,而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的划分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讨论的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包括W、Sn、Nb、Ta和重稀土矿化的花岗岩,通过对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稀有金属花岗岩体稀土元素组成分析,讨论了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的成因机理,并对其形成过程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 1.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的稀±组成特征 1979年,作者在对华南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研究时,曾发现W、Sn、Nb、Ta、Pb等矿化花岗岩与重稀土元素关系密切,在群分析中它们与Y、Yb紧密组合。嗣后,又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  相似文献   

11.
崂山冰臼之质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在2010年7月问考察了被认为是“中国东部沿海低海拔古冰川地貌保留完好”的崂山地区.考察结果显示崂山的地貌是正常的花岗岩地貌,并不是古冰川遗留的地形,崂山的冰臼不过是花岗岩地区常见的风化坑.本文将崂山风化坑与国外相关研究对比,列举了崂山冰臼不是冰臼的证据,对山顶冰臼形成理论提出了疑问,同时也回答了对风化坑形成的质疑...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行二人于1985年11月份在南斯拉夫的三个共和国六个矿床(铅锌汞锑铜,主要属层控矿床)进行了短期的野外地质考察,参观了一些实验室及选冶厂,会见了贝尔格莱德大学的矿床学教授S.Jankovic及岩石学教授S.Karamata,并进行了有益的交谈。现将南斯拉夫的构造成矿作用及有关矿床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张振强 《地质与资源》2000,9(4):206-210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北训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砂金矿产资源,已探明中小型砂金矿床数十个,砂金矿中金主要来源于该区花岗岩.在野外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从岩石学、岩石化学、锶同位素、稀士元素等方面,对两种成因的花岗岩即深熔成因(I)型和陆壳改造成因(S)型的金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认为"S"型花岗岩因交代重熔金丰度较高的基底岩石(板岩、片岩等)而使其金含量大大提高,是本区砂金矿床的主要金源体."S"型花岗岩的人工重砂中金粒的出现说明一部分金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今后本区应注重在"S"型花岗岩发育的地区寻找原生金矿及砂金矿.  相似文献   

14.
天山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很广,约占其总面积十分之一(图1).花岗岩类岩石的研究对于探讨岩石圈演化及寻找内生矿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搜集了区内花岗岩类岩石化学分析数据426个,进行了一系列电算处理(对部分样品若系同一岩体,且分析数据接近者取其平均值参加计算).就计算所得部分数据绘制成Or-Ab-An图、A-C-F图及Al_2O_3/(Na_2O+K_2O+CaO)-DI变异图等图件,讨论了该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分析表明天山地区至少可以分出I、S、A型三类花岗岩,本文主要讨论了I、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曾普胜  李红 《地球学报》2015,36(4):419-433
以云南几个典型钨锡矿带为例,结合国内外前人成果,研究对比了层控钨锡矿床与含钨锡的"S"型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发现:含钨锡的"S"花岗岩均产出于早期地层富集钨锡甚至形成独立的钨锡矿床的地区,如元古界的云南西盟—缅甸完冷锡矿带,寒武系都龙—白牛厂钨锡矿带,石炭系腾冲—梁河锡钨矿带,三叠系的个旧锡矿带,新近系的薅坝地锡矿带等;而在地层中没有明显钨锡富集的层位,即使有地壳重熔形成"S"型花岗岩也不会有钨锡矿床产出,如云南西北部的鲁甸花岗岩、加仁花岗岩等。根据对层控钨锡矿床的成矿年代、矿石结构构造、容矿围岩变质属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证明所谓的"‘S’型花岗岩与W、Sn、Mo、Bi成矿关系密切"的认识,实际上是富集钨锡的早期层位在地壳加厚或受到构造热侵蚀时发生重熔,并使钨锡按照矿质沉淀的温度序列重新分配与富集的结果。因此,"S"型花岗岩并不具有含W、Sn、(Mo、Bi)的专属性,而富集W、Sn的地层重熔才是形成W、Sn矿床的关键。从众多的实例来看,层控钨锡矿常常与深源的(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而不一定与"S"型花岗岩关系密切。只要有早期的层控钨锡矿存在,该矿层被任何一种火成岩穿切或吞噬,矿质都可能被迁移至合适的位置重新沉淀而成矿。因此深入分析和对比含钨锡的层位及其形成背景条件,是扩大钨锡矿资源量的关键;而层控钨锡矿与"S"型花岗岩接触带(特别是外接触带)及其相关的构造裂隙,很可能是矿质运移再分配并形成富钨锡矿的有利空间。层控钨锡矿卷入变质核杂岩,含矿层位可以被抬升至较浅部位,不仅利于开采,而且在中心部位的隐伏花岗岩体也可以形成富矿,是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17.
美国矿床学家林格伦(Waldemar Lin-dgren,1860~1939)出生于瑞典.1878年考入瑞典皇家矿业学院,1882年获得矿业工程师学位,1883年返回美国,作了戴维斯(W.M.Davis)教授的助手,1884年进入美国地质调查所,做了大量的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尤其在金属矿床学成因理论方面,有独特的见解.1912~1933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  相似文献   

18.
花山花岗岩及姑婆山花岗岩是桂东北地区典型的岩基。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烃类组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姑婆山花岗岩SiO_2含量高于花山花岗岩,而MgO含量则要低的多,都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的特征;W、Sn、Pb、Bi均在两个花岗岩体中高度富集,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姑婆山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比花山花岗岩低,且Eu的负异常要更加明显;两大岩体的烃类组分曲线结构具有相似性,但姑婆山花岗岩总烃含量较高;两岩体均为S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姑婆山花岗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相对较浅的地壳上部,岩体分异性好,与钨锡矿的形成密切,且可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而花山花岗岩体成岩物质来源相对较深,为上地壳与中地壳混合的产物,其周围地区除了可以形成钨锡矿,还可形成铌钽、铀矿等,但岩体分异性较差,由其引起的矿化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至90年代以来,花岗岩岩石学和成矿学家(Chappcell B W et al.,1974,1977;PitcherW S,1979,1983;南京大学地质系,1981;徐克勤等,1982,1984;洪大卫,1981;地矿部南岭项目,1989)提出了花岗岩成岩及其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多与壳幔不协调(同步)运动,特别是与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上涌,以及与岩石圈四维演化形成岩浆构造侵位接触构造体系的最佳耦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中甸地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近年来勘探及研究工作发现区内燕山晚期发育有一期重要的Mo-Cu-(W)矿化,明显区别于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也不同于同地区印支期大量发育的斑岩型Cu矿化。目前,中甸地区燕山晚期Mo-Cu-(W)矿化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相对较弱,尚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成矿作用主要成矿元素存在差别的原因。休瓦促矿床是中甸地区代表性的燕山晚期大型岩浆热液型Mo-W矿床,前人定年结果显示成矿年龄为~83Ma。矿区内发育有三阶段的晚白垩世花岗岩,岩性主要有黑云母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且碱长花岗岩体下方还发育有萤石-长石似伟晶岩脉。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近石英脉蚀变花岗岩型和斑岩型Mo-W矿化;矿体主要产在岩体内部,受控于北北西向断裂构造。蚀变类型有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及硅化等。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成矿流体为含CO2的中高温(146.6~550.0℃),中低盐度(3.15%~12.51%NaC leqv)的H2O-NaC l热液,可能主要来自于岩浆期后热液。多种金属硫化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初始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610~19.460,207Pb/204Pb=15.606~15.747,208Pb/204Pb=38.815~39.410),显示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于壳源岩浆作用,S同位素特征(δ34SVCDT:2.07‰~4.33‰)也显示其来自于岩浆作用。通过对比休瓦促Mo-W矿化、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及中甸地区印支期斑岩型Cu矿化,这三种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化的S、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发现这三种矿化的成矿岩浆与相应的成矿元素均具有较好的成矿专属性;并指示着在燕山晚期陆内环境下,中甸地区的Mo-Cu-(W)矿化成矿物质来源于加厚的中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I型花岗岩,义敦岛弧北段的Sn-Ag-Pb-Zn矿化则主要来源于中酸性变沉积岩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形成的A型花岗岩;而中甸印支期斑岩型的Cu矿化则与幔源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