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发育大量裂缝,裂缝的存在对致密油甜点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志丹-吴起地区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古地磁、测井、产能数据及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控藏模式.结果表明,延长组主要发育垂直裂缝,根据裂缝砂岩厚度制定了裂缝发育程度分类标准;同时,结合裂缝与砂体、构造、油藏的耦合关系及油藏生产现状,系统总结了裂缝对油藏的控制作用.裂缝为延长组致密油藏运聚中良好的疏导体系;河道交汇或转向区域水流能量相对增强,砂岩分选好、脆性大,裂缝发育且利于成藏;低幅构造高点及鼻状隆起区裂缝发育且利于成藏;裂缝带与砂体走向关系耦合形成“平行砂体疏导”裂缝甜点区;裂缝主要发育于中小厚度细砂岩中,累积砂体厚度主要分布在5~15 m范围内;从砂体部位来看,裂缝主要发育于主河道翼部,其与翼部砂体粒度、颗粒可压实空间及厚度变小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圣  王国芝  李娜  刘定坤 《世界地质》2018,37(3):873-881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和录井资料、铸体薄片观察,研究准中1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及致密化因素。研究表明,储层砂体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远沙坝;储集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含少量原生孔隙,为孔缝型储层。储层受原生沉积相和后生成岩作用改造的双重控制。强烈的压实作用、钙质胶结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后期深埋溶蚀则是储层得以改造的关键控制因素。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表现为粗粒、弱压实、弱钙质胶结、强溶蚀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8_1致密油勘探程度不高,勘探效果差。通过旬邑地区24口井230m岩心观察、30口井岩心测试及18口井烃源岩测试,结合65口井测井资料、20口井试油资料对研究区长8_1致密油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成藏条件优越,油藏分布复杂。油藏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物性控制。砂厚为10m~20m,单砂体为4m~6m的区域易成为油层;储层渗透率大于0.14×10~(-3)μm2,孔隙度为5.9%以上致密油富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部为致密油富集的主要区域。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充满程度,非均质性越强,含油性越差。裂缝、隔夹层等油气运移条件影响油气充注,进而影响油藏分布。裂缝可降低油气充注阻力,有利于油气聚集。隔夹层特别是钙质夹层则会增加充注阻力,对油气成藏不利。寻找良好砂体、优质储层及裂缝为旬邑地区长8_1致密油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地表露头、岩芯、测井、三维地震和微观分析资料,根据多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不同资料的精度,探讨了多尺度裂缝的表征方法。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根据天然裂缝规模以及限制天然裂缝扩展延伸的岩石力学层界面,将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4级,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尺度裂缝主要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的叠后属性进行检测和表征;中小尺度裂缝在单井上可以应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平面上采用基于地质和测井约束的三维地震叠前各向异性分析以及储层地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预测和评价;微尺度裂缝一般应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和三维CT扫描等微观分析方法进行观察描述,通过主控因素约束的方法进行预测。利用本文提出的多尺度裂缝表征方法实现了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可为其它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吕文雅  曾联波  陈双全  吕鹏  董少群  惠晨  李睿琦  王浩南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23-67020023
本文利用地表露头、岩芯、测井、三维地震和微观分析资料,根据多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不同资料的精度,探讨了多尺度裂缝的表征方法。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根据天然裂缝规模以及限制天然裂缝扩展延伸的岩石力学层界面,将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4级,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尺度裂缝主要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的叠后属性进行检测和表征;中小尺度裂缝在单井上可以应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平面上采用基于地质和测井约束的三维地震叠前各向异性分析以及储层地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预测和评价;微尺度裂缝一般应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和三维CT扫描等微观分析方法进行观察描述,通过主控因素约束的方法进行预测。利用本文提出的多尺度裂缝表征方法实现了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可为其它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油藏储层裂缝发育特征、裂缝成因机制及控制因素,采用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岩心观察、样品分析测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核磁测井、岩石力学实验等技术方法对文明寨地区三叠系砂岩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储层主要发育NNE向、NE向和近EW向3组构造裂缝,裂缝走向近于平行或垂直主断层方向,裂缝沿构造高部位呈带状分布。裂缝以高角度-近直立(60°~90°)缝为主,低角度(30°~50°)缝次之,高、低角度裂缝相互交错构成裂缝网络系统。岩心分析及孔隙度测井计算结果表明,裂缝孔隙度为2.60%~3.20%。构造应力场是控制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的外部因素;储层岩性、砂岩厚度、岩石力学性质等是控制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致密砂岩气储层裂缝特征是影响储层含气性差异的主导因素,裂缝发育“甜点区”的准确预测是天然气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在中国不同时代地层、沉积相、埋深及构造演化背景条件下均有致密砂岩气储层分布,这些因素导致致密砂岩气储层中裂缝发育特征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系统提出了致密砂岩气储层裂缝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强调评价中应采用岩心观察统计与测井解释相结合、地震储层预测与钻井约束相结合、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表征相结合、数据统计与计算方法相结合、实验分析与数学模拟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最后,指出致密砂岩气储层裂缝评价的7个重点方面:(1)致密砂岩气储层不同级别裂缝发育层段综合识别特征研究;(2)裂缝发育层段特征参数定量表征;(3)裂缝类型及形成机理研究;(4)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分析;(5)裂缝分布预测研究;(6)裂缝发育程度与主控因素和含气性关系及控气模式研究;(7)压裂过程中水力缝、天然裂缝及应力间耦合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1储层层内非均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81储层渗透率非均质参数的定量计算、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资料,对长81层内夹层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以及层内裂缝分布特征做了研究,认为长81各小层非均质性都比较严重,夹层类型以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为主,而由钙质胶结形成的致密油层和致密干层分布较广,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长81各小层变异系数差别比较大,说明长81储层存在着明显的高渗带和致密带,也可以导致某些油井含水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低孔、低压、低渗特点给开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天然裂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气藏经济开发意义重大,致密砂岩中裂缝发育层段往往是天然气富集区,天然裂缝能大大改善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研究其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对储层压裂改造及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塔巴庙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构造带上,构造平缓,地层倾角仅1°左右,一般认为不具备裂缝发育条件,然而大量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物性测试、测井及试井资料证实,研究区的确不同程度地发育垂直裂缝和高角度裂缝.对裂缝的形态、产状、密度及裂缝分布范围研究后认为,天然裂缝主要是在区域应力、差异压实和异常高流体压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断裂作用不是该区裂缝发育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95区块砂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质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95区块钙质夹层十分发育,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资料,识别并探讨了钙质夹层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本区钙质夹层是早期无铁碳酸盐与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形成的两期夹层;早期钙质夹层主要分布于泛滥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晚期钙质夹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且一般位于砂泥岩接触带,厚层砂岩顶底部碳酸盐胶结物较中部高.早期钙质夹层是沉积期、成岩早期,蒸发作用使富钙孔隙水中的钙质沉淀形成的;晚期钙质夹层是在有机酸作用下,Ca2+、Mg2+在烃源岩(泥岩)中溶解,再于储集岩(砂岩)中沉淀形成的.根据夹层的分布规律可以更有效地挖掘剩余油.  相似文献   

11.
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阐明了辽河西部凹陷高升、兴隆台、曙光和冷东四个地区沙三段浊积岩油气储层内的钙质夹层识别标志,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它在剖面和平面上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指出了钙质胶结作用和钙质夹层对储层性质与油气分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时建超 《地质与勘探》2018,54(1):183-192
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野外剖面、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重力流沉积相和砂体结构的类型、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长7沉积期发育大面积的深水砂岩,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浊流等重力流砂体,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层理为主,单砂体厚度大,浊流沉积以粒序层理为主,砂泥互层频繁;结合重力流沉积背景下各成因砂体测井曲线形态、垂向发育厚度、垂向连续性及组合特征,将砂体垂向叠置结构划分为多期砂叠置厚层型、厚砂-薄泥互层型、厚砂-薄砂-泥互层型及薄砂-厚泥互层型四种类型,并对研究区单井砂体结构进行了聚类。实践表明,砂质碎屑流沉积区虽是油气藏有利聚集分布带,但分布面积较广,结合砂体结构特征,可进一步细化有利区划分,为致密油藏有利区的优选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Logging Data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Outcrop,core ,and logging data sequence stra-tigraphy began in the early 1980s . The developmentis founded on the use of petrogeological informationto verify seism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Van Wagon-er et al .,1990 ,1988 ; Posamentier and Vail ,1988 ;Vail , 1987) . Research has continued to progress ,and outcrop, core , and logging data have advancedresearch methods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 Thisstudy presents“logging data high-resolution sequencestratigraphy”, whichis ba…  相似文献   

14.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在对国内外该类储层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及近期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机理。分别从地质、测井、地震及实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及薄片观察、构造曲率、常规及特殊测井等方法可以获得储层裂缝密度、张开度、产状、组系及方向等主要特征参数;地质分析、构造曲率估算、纵波各向异性分析、地震相干体及倾角非连续性裂缝检测、构造应力场模拟等是裂缝分布预测的有效技术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对国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中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各类型沉积相及构造演化背景条件下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有效方法及标准参数体系;对致密储层裂缝差异充填机制及微裂缝定量识别与表征缺少系统研究;地震裂缝识别的精度不高。指出各类裂缝研究方法相互结合、裂缝识别标准与参数体系建立、微裂缝研究、裂缝发育程度与主控因素间定量关系分析、提高地震预测裂缝的分辨率、水力缝与天然裂缝及地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which is located at the front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in the west of Sichuan Province,China,is a foreland basin formed in the Late Triassic.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s a tight gas sandstone reservoir with low porosity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 whose gas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on are controlled by well-developed fracture zones.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fractures developed in the Upper Triassic tight gas sandstones,namely tectonic fractures,diagenetic fractures and overpressure-related fractures,of which high-angle tectonic fractur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The tectonic fractur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sets,i.e.,N-S-,NE-, E-W- and NW-striking fractures.In addition,there are a number of approximately horizontal shear fractures in some of the medium-grained sandstones and grit stones nearby the thrusts or slip layers. Tectonic fractures were mainly 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Triassic,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and the end of the Neogene-Early Pleistocene.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tectonic fractures was controlled by lithology,thickness,structure,stress and fluid pressure.Overpressure makes not only the rock shear strength decrease,but also the stress state change from compression to tension.Thus,tensional fractures can be formed in fold-thrust belts.Tectonic fractures are mainly developed along the NE- and N-S-striking structural belts,and are the important storage space and the principal flow channels in the tight gas sandstone.The porosity of fractures here is 28.4%of the gross reservoir porosity,and the permeability of fractures being two or three grad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trix pores.Four sets of high-angle tectonic fractures and horizontal shear fractures formed a good network system and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of gas in the tight sandstones.  相似文献   

16.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致密气成藏和甜点区优选,进而制约了气田高效开发。为进一步揭示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及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山1段和盒8段致密储层为例,通过岩芯观察、扫描电镜、薄片鉴定、生产和测井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储层非均质特征,探讨沉积作用和微观孔隙演化对非均质性和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多表现为层内粒度的垂向韵律性、夹层的不均匀分布、渗透率的平面分布差异等;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沉积作用控制了水动力条件、砂体展布、厚度和砂体构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受岩矿组构和孔隙演化影响;不同厚度和构型的复合砂体,多样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致密气的选择性充注,共同造成了苏里格地区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含气性差异。复合砂体的高孔渗部位是致密气开采的甜点区,但是在优选有利区时不应只关注这些厚层的高孔渗砂体,也应关注规模小、非均质性稍强的透镜状砂体,需要充分考虑到储层非均质性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孔隙度、渗透率、泥质等参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关系,本文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大庆长垣南部某区块四方台组底部砂岩进行分析。含铀矿砂岩具有高放射性,这使得测井曲线的密度值异常降低,自然伽马值异常升高。通过研究总结出利用升高的自然伽马曲线校正密度曲线的方法,以及利用其他不受放射性影响曲线重构自然伽马曲线的方法。与岩心的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校正后的密度曲线与重构后的自然伽马曲线较准确,密度曲线校正与自然伽马曲线重构解决了含铀砂岩利用测井曲线求取孔隙度、渗透率参数不准的问题。在准确求取测井参数的基础上,得到能展现砂体内部非均质性特点的物性空间展布并成图分析,进而得出本地区有利于铀成矿的物性条件:产生铀矿的砂体并不是孔渗性质最好的地方,也不是孔渗性质最差的地方,而是处于由高孔渗向低孔渗过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大芦湖地区沙三段油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大芦湖地区沙三中、下砂体上覆高速火成岩体与巨厚高青砂岩体的地质特征,利用大芦湖地区测井、钻井、地质等资料相结合,寻找高青大砂体的分布规律,形成了一套解释樊家砂体成因的理论:块体滑塌理论。并且利用该区的声波测井及速度谱资料,分析该区特殊地质体、储层、围岩层速度及平均速度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沙三中、下砂体识别能力并准确地进行砂体等时图时深转换。在测井约束反演时,为了消除目的层上部的高速地质岩体的屏蔽作用,对测井声波作了预处理,相应地提高了目的层的速度,从而突出目的反射层阻抗界面。使用预处理的声波,进行多井约束反演,目的层清晰,基本消除了上覆高速地质岩体的屏蔽作用,因而有效地提高了目的层砂三中、下砂体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