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新疆天山南北两侧的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和吐鲁番桃树园剖面克拉玛依组中发现了植物化石17属28种。首次在克拉玛依组下部发现了Pleuromeia sp.和Annalepis cf.zeilleri。同时在上部发现了大量晚三叠世分子。克拉玛依组植物面貌属于Danaeopsis-Bernoullia植物群。通过对克拉玛依组植物群组成、特征及生境的分析,并根据植物化石的组成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克拉玛依组的时代,认为克拉玛依组下部为中三叠世地层,上部为晚三叠世地层,不宜将上部单独建组。  相似文献   

2.
首次在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地区“下拉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阶的高舟牙形石.这表明在该地区下拉组中至少有一部分是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晚三叠世诺利阶地层,这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江让组.更重要的是,剖面中江让组之上含植物化石的碎屑岩地层可能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敌布错组.江让组高舟牙形石的发现对敌布错组及其所含植物群的时代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首次在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地区"下拉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阶的高舟牙形石.这表明在该地区下拉组中至少有一部分是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晚三叠世诺利阶地层,这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江让组.更重要的是,剖面中江让组之上含植物化石的碎屑岩地层可能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敌布错组.江让组高舟牙形石的发现对敌布错组及其所含植物群的时代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报道延长植物群——晚三叠世北方型植物群在塔里木的发现 ,结合塔里木中三叠世和吐鲁番晚三叠世以及两地早、中侏罗世均产北方型植物群的证据 ,阐明我国南北晚三叠世植物分区的西端界线仍应划在昆仑山而不是天山  相似文献   

5.
报道延长植物群-晚三叠世北方型植物群在塔里木的发现,结合塔里木中三叠世和吐鲁番晚三叠世以及两地早、中侏罗世均产化北方型植物群的证据,阐明我国南北晚三叠世植物分区的西端界线仍应划在昆仑山而不是天山。  相似文献   

6.
首次在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地区“下拉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阶的高舟牙形石。这表明在该地区下拉组中至少有一部分是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晚三叠世诺利阶地层,这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江让组。更重要的是,剖面中江让组之上含植物化石的碎屑岩地层可能是区域上广泛分布的敌布错组。江让组高舟牙形石的发现对敌布错组及其所含植物群的时代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曹洪升 《贵州地质》1992,9(1):26-40
本文详细地报道了贵州省西部晚三叠世火把冲组和二桥组植物群,计有化石植物48属110种。在这个植物群中,苏铁类植物占优势;蕨类植物了很丰富,其中尤以双扇蕨科植物占有重要地位;银杏类植物和松柏类植物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黔西晚三叠世植物群的性质、地质时代以及与国内外同期类似植物群的关系和对比等进行了讨论,确定了黔西晚三叠世植物群的地质时代为诺利克期至端替克朗。  相似文献   

8.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宝积山晚三叠世地层剖面、植物群组合的分析研究,认为有利于泥炭的形成,并对找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鲁宁  谢小平  王永栋  李丽琴 《沉积学报》2015,33(6):1149-1158
中-晚三叠世之交是四川盆地海陆转换的关键时期,区内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研究该时期古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古气候环境演化的重要地层单元。四川宣汉七里峡剖面出露完整连续且层序清晰的中三叠世与晚三叠世海陆过渡相地层,是进行四川盆地中-晚三叠世海陆转换研究的理想剖面。基于沉积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根据七里峡剖面的沉积岩类型、颜色、构造并结合包裹体、有机碳同位素以及古生物和聚煤特征,将宣汉七里峡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界线地层沉积相划分为蒸发台地-澙湖潮坪-滨岸沼泽-河口砂坝等类型,揭示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等化石资料,对宣汉地区晚三叠世初期的古气候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晚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准噶尔界山前陆盆地从晚石炭世到侏罗纪的发育与演化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陆盆地早期(C_3—P)和晚期(T—J),后者为陆相沉积。本文对前陆盆地晚期的成生机制及其演化进行了定性研究与探索,并建立了盆地生长序列模式和建立了三叠—侏罗纪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阐述了陆相压陷盆地Ⅰ、Ⅱ型层序界面的标型特征以及前陆盆地晚期沉积体系域和湖水面升降曲线图版用于油气储集空间的预测;并建立了油气预测的储集层序格局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新疆拜城阿合组、阳霞组及克孜勒努尔组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拜城地区中生代陆相地层非常发育.作者在阿合组、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中获得了不少的孢粉化石,共鉴定有58属,93种,其中2新种和2新联合种.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计17属20种,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推断幸福之路组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幸福之路组内部,二者为整合接触。幸福之路组以红层做为划分标志,岩性为正常沉积碎屑岩夹火山岩,见大量泥灰岩夹层、钙质结核及干裂现象,反映了炎热、干燥及强氧化条件的气候环境,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幸福之路组二段下部)就已出现反映干旱气候的红层沉积,与相邻的华北及新疆准噶尔盆地相似。  相似文献   

15.
根据康马地区三叠系吕村组和涅如组新发现的化石及区域地质背景 ,把该区的地层时代分别厘定为中三叠世中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和晚三叠世中晚期 ,并认为缺失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早期的沉积。研究表明康马地区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为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是“藏南运动”和“印支伸展运动”共同影响形成的。晚二叠世末至中三叠世早期 ,康马地区露出海面 ,接受剥蚀并形成喀斯特化风化壳。中三叠世末至晚三叠世 ,这一地区发生强烈伸展—裂陷 ,地壳迅速沉降 ,形成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 ,发育巨厚的半深海—深海复理石沉积 ,并伴随大量基性岩浆贯入。涅如组下部有两期基性岩侵入 ,早期基性岩床形成于印支晚期 ,晚期穿层侵入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6.
尹凤娟  刘洪福  张子福 《地层学杂志》2002,26(4):259-263,271,T002
哈密坳陷早三叠世古生物记录甚少。从哈参 2井 80 1.5 m- 16 39.5 m井段的泥岩中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孢粉化石 ,并可划分为两个组合 :L imatulasporites- Cyclogranisporites- Alisporites组合和 L imatulasporites- L undbladis-pora- Taeniaespor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 ,两组合的地质时代应属早三叠世 ,这为哈密坳陷确立下三叠统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古地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了部分数据,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华南和华北块体的古生代至中生代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由此导出两块体的运动形式和北向运动速度分量,估算了两块体间的南北向距离,即秦岭海域的宽度,指出两块体拼合的时限,并根据华北、华南块体的相对位置改变,探讨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对秦岭研究中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腹部Z2井三叠系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Z2井三叠系各组的岩性、电性特征进行了详细解释与描述,对各组的孢粉、大孢子组合特征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该井三叠系地层划分为自碱滩组、克拉玛依组和百口泉组,且将其与邻区钻遇的三叠系进行了横向及纵向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测、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并借鉴前人的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区三叠纪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三叠纪古地势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势图主要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势分布,高地指示厚的地壳,而低地表明为正常厚度地壳或薄的地壳。中国三叠纪古地势图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花岗岩、金铜钨锡等矿床及古地理资料编制而成的。编图的结果表明,三叠纪中国可能存在5个高地,即:华北高原、北山山脉、羌塘-秦岭山脉、龙门山山脉和湖南山地。三叠纪的东北、北疆、华北和华南则为低地。研究表明,上述高地主要发育在晚三叠世,是陆块挤压碰撞的产物,表明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可能是中国大陆拼合的最重要时期。编图的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关于古地势图编图的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另外,文中还讨论了编图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生物地理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地理分布、属种的分异度和特征属种的丰度,将中国三叠纪牙形石归属Kozur(1973)的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在早-中三叠世,进一步二分为喜马拉雅生物亚省和华夏特提斯生物亚省,后者三分为西华夏特提斯生态区、东华夏特提斯生态区和右江生态区。在晚三叠世时,右江生态区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