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相油气地质》2013,(2):51-55
背斜上中和面和向斜下中和面(斜坡部位)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区,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张裂型褶皱下中和面发育的顺层张裂区也可以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区,尤其是碳酸盐岩(潜山)背斜。碳酸盐岩张裂型褶皱上中和面的扇形张裂区一般发育表层岩溶带和渗流岩溶带,发育溶蚀洞、孔,多表现为杂乱反射;下中和面的顺层张裂区一般发育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发育溶蚀孔、缝,常表现为"串珠"状反射。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发育同生期岩溶、风化壳岩溶(表生期)、埋藏岩溶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张裂型褶皱的扇形张裂区发育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均有利于储层发育;顺层张裂区既发育风化壳岩溶(水平潜流带)又发育埋藏岩溶,其中的埋藏岩溶非常有利于储层发育。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在扇形张裂区和顺层张裂区多形成同生期岩溶储层和埋藏期岩溶储层,石炭系碳酸盐岩CⅡ油组在顺层张裂区主要形成埋藏期岩溶储层。  相似文献   

2.
川西地区三叠系发育马鞍塘组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岩溶缝洞型储层以及雷口坡组台地边缘滩和台内滩相孔隙型储层等多套多种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地质条件良好。认为川西坳陷中段孝新—合丰构造带主要以雷口坡组台内滩、不整合面岩溶储层及马鞍塘组滩相储层为主要勘探目标层系,其中孝泉、新场构造是近期该构造带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坳陷西缘构造带主要以雷口坡组台缘滩及马鞍塘组浅滩相储层为主要勘探目标层系,圈闭面积较大的安县、鸭子河、大邑构造是该构造带风险勘探的有利目标。坳陷东坡构造带主要以雷口坡组台内滩相及不整合面岩溶储层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主要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均与障壁岛或其后缘等沉积环境有关,并受早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古岩溶作用以及埋藏溶蚀作用等成岩因素的控制。认为三大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可划分为大气淡水淋溶型礁滩灰岩储层、古岩溶型礁滩灰岩储层、白云石化型礁滩白云岩储层和古岩溶型含膏白云岩储层等四种类型。提出了与障壁有关的储层综合成因与预测模式,其中构成障壁的台地边缘礁滩带是大气淋溶型礁滩灰岩储层、古岩溶型礁滩灰岩储层和白云石化型礁滩白云岩储层的有利发育区,而障壁岛后缘的蒸发盆地边缘坪区域是古岩溶型含膏白云岩储层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为碳酸盐岩浅水缓坡相沉积,高能浅滩亚相颗粒岩发育。茅口组沉积末期,研究区古表生岩溶作用强烈,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中二叠统发育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梁山组泥质岩等多套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品质较好;各套烃源岩从中三叠世末起相继达到生烃高峰,资源潜力大。茅口组中上部发育两类储层:裂缝-孔洞型(或裂缝型)储层和白云岩孔隙型储层。钻井及露头剖面揭示茅口组含气性好。高能滩相沉积区与岩溶斜坡带叠合区是茅口组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茅口组之上的区域盖层发育,保存条件好。认为川西地区茅口组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寒武纪-奥陶纪塔里木盆地经历了4种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台地结构型式的演变。不同台地区带的碳酸盐岩层序结构特征显著不同,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为一套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发育7种不同特征的碳酸盐岩层序构型。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总体表现为半深海-深海盆地相背景下的海底扇沉积。相带和层序界面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对其下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并对埋藏条件下的流体具有输导作用。流体对埋藏岩溶型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受风化淋滤带和层序界面的控制,白云岩储层和礁滩型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相控制。  相似文献   

6.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塔中古隆起的早海西期风化壳岩溶发育,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岩溶型油气田的重要隆起区之一。本文研究了风化壳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在烃源、生储盖和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预测了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发育的有利区带,认为奥陶系岩溶储层与其上覆的石炭系泥岩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与汇烃脊构成了复杂油气输导网络。本区潜山型油气藏成藏过程复杂、期次多,但喜山期构造调整是最终成藏的关键,中央断隆带和塔中隆起南斜坡是两个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下组合碳酸盐岩多成因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下组合(震旦系至石炭系)的震旦系至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三种成因类型的岩溶,即构造不整合面岩溶、准同生期沉积间断岩溶和同生期岩溶。受多期区域性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下组合中形成多个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之下的碳酸盐岩发育不整合面岩溶型储层。在碳酸盐岩沉积后的准同生浅埋藏阶段,受到局部短期构造抬升作用而暴露至地表,发生沉积间断和岩溶改造,从而在相对较为连续的厚层碳酸盐岩中发育多层的沉积间断岩溶型储层。受短期相对海平面下降影响,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相白云岩暴露至海平面之上,遭受同生期的大气降水岩溶改造,在相对海平面上升—下降频繁变化作用下,发育多层同生期滩相岩溶型储层。由于构造抬升作用以及相对海平面下降而形成的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决定了该级别层序界面之下岩溶型储层发育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并且多种成因类型的岩溶从早至晚依次叠置和复合改造,构成了下组合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垂向和横向上广泛发育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性差,非均值性极强,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岩溶水系。塔河油田T739条带,井区岩溶主要受控于断裂,纵向上多套储层发育,油气主要富集在表层两套储层。首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完井测试等资料,进行纵向上储层分段,建立构造模型。其次,借鉴多级相控的思路,将不同地震属性融合预测岩溶发育有利区域,建立岩溶发育区域模型;在岩溶优势发育区域模型的严格约束下,分析溶洞、裂缝类岩溶相的形成的叠置规律,通过训练图形确定岩溶相模式,采用多点统计法建立储层相模型。最后,在储层相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序贯高斯方法建立物性模型。  相似文献   

9.
潜山储层是潜山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 潜山领域是涠西南凹陷今后的重要勘探领域。本文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测定、包裹体测温、钻录井及测井资料对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开展研究。研究表明, 涠西南碳酸盐岩潜山储层主要为岩溶储层, 并且发育同生-准同生期岩溶、埋藏岩溶和表生岩溶三种不同环境的岩溶作用, 其中以表生岩溶作用为主; 表生岩溶储层自上而下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 各个岩溶带在横向上具有可对比性。工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受沉积相、古地貌及后期构造运动控制: 潮坪沉积环境下的白云岩的岩溶储层更发育; 古地貌的岩溶斜坡区岩溶更发育; 新生代断裂构造作用调整了原始岩溶储层带的分布深度, 导致现今不同潜山间的岩溶储层带分布深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寒武系—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系。基于板块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沉积充填、构造演化、火山活动等分析,对塔里木克拉通寒武纪—奥陶纪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进行了恢复,并研究其与油气的关系。根据盆地所受主要构造应力,对寒武纪—早奥陶世伸展构造背景阶段和中、晚奥陶世聚敛挤压构造背景阶段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演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对油气聚集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盆地内古隆起形成演化、碳酸盐岩台地演化与消亡过程、开阔及局限台地相及台缘相带展布等;总结了寒武系—奥陶系主要烃源岩和储集层发育模式。根据烃源岩发育所处的盆地类型及构造部位,认为塔里木盆地发育3种类型的优质烃源岩;储层主要划分为沉积型礁滩储层以及岩溶储层两大类。沉积型礁滩储层按照发育位置以及形成的控制因素可以分为4种类型,岩溶型储层按照发育部位及形成机理也可以划分为4类。综合考虑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等因素,提出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未来的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1.
岩溶储层是中国海相含油气盆地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的实例研究,指出岩溶储层的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缝洞可以发育于潜山区,也可以发育于内幕区,具不同的地质背景和成因。据此,将岩溶储层细分为四个亚类,其中,潜山(风化壳)岩溶储层又可根据围岩岩性的不同细分为灰岩潜山岩溶储层和白云岩风化壳储层两个次亚类。潜山(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于潜山区,与中长期的角度不整合面有关,准层状分布,峰丘地貌特征明显;层间岩溶储层和顺层岩溶储层发育于内幕区,前者与碳酸盐岩层系内部中短期的平行(微角度)不整合面有关,准层状分布,后者与潜山周缘的斜坡背景有关,环潜山周缘呈环带状分布,与不整合面无关;受断裂控制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内幕区,分布于断裂发育区,尤其是背斜的核部,与不整合面无关,受断裂控制导致缝洞发育跨度大,沿断裂呈栅状分布。岩溶储层的细分方案突破了岩溶储层只分布于潜山区的传统认识,使岩溶储层勘探由潜山区向内幕区拓展,对中国海相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as a focu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ll over the world, are involved with high exploration risk and prediction difficulty owing to high heterogeneity and diversity of reservoir beds. In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carbonate reservoirs with resources about 38 % of the whole basin in a large prospecting are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in central (Tazhong) and northern (Tabei) Tarim. Recently on the northern slope, Tazhong Low Rise, Central Uplift, Tarim Basin, a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karsted weathering crust of Lower Ordovician Yingshan Formation and reef-flat reservoir of Upper Ordovician Lianglitag Formation. As a new frontier of exploration, oil/gas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Yingshan Formation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play elements of the Yingshan Formation, such as seal-reservoir bed assemblage, oil/gas properties, and faulting, were studied by core and slice observ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High-quality reservoir beds of Yingshan Formation are quasi-layer distributed in the interstratal karst belt about 250 m below the unconformity. The reservoir beds of fracture–void and void are formed by faulting, associated fracturing, and karstification. The Yingshan Formation is a large-scal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ith partly oil. Owing to different oil–gas infilling periods, isolated pools far from the faults are primarily oil in the Hercynian; oppositely,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near the faults are intensely influenced by gas invasion during the Himalayan movement. Laterally, oil/gas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stratal pinch-out and strike-slip faults. Vertically, cap rock of the third to fifth members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and Yingshan interior high resistivity layers are superimposed with Yingshan reservoir beds to form several seal-reservoir bed assemblages. Oil and gas are superimposed and affected by gas invas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oil in the upper horizon and gas in the lower horizon.  相似文献   

13.
山东胜利油田车镇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研究一直是油气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以大量的岩心、薄片观察为基础 ,对研究区的岩石学特征进行描述 ,进而提出研究区 5种主要的储渗空间类型 :溶蚀孔隙型、溶蚀孔洞型、大型洞穴、风化裂隙型以及构造裂隙型储渗空间。通过研究认为 ,这 5种储渗空间构成了研究区的 5类储层 :风化裂隙型储层、构造裂隙型储层、裂隙孔洞型储层、溶蚀孔洞型储层以及洞穴型储层 ,其中以风化裂隙型储层、裂隙—孔洞型储层以及溶蚀孔洞型储层为主。结合钻井、录井、测井、试井资料 ,对 5类储层的特征进行总结 ,从而进一步对潜山储层发育作出评价 ,将研究区储层发育带分为 3类 ,提出车镇地区下古潜山储层主要沿北东—南西方向呈条带状规律展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腰滩地区古近系阜宁组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其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 成熟度中等到好。腰滩地区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四种类型, 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储 层的储集物性受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 其中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 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储集物性变差,而溶解作用则是导致次生孔隙发育及改善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压实作 用主要表现为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塑性颗粒挤压变形或刚性颗粒嵌入塑性颗粒中、颗粒之间呈线接触和凹凸接触、碎 屑颗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等; 溶蚀作用表现为碳酸盐矿物的溶解; 胶结物主要为自生黏土矿物、碳酸盐和自生石英。交代作 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之间的相互交代等。构造运动使局部的储层物性得到改 善。  相似文献   

15.
在南海扩张过程中微板块断裂、碰撞、拼接的构造背景下,南海南部中新世以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经过后期成岩改造形成了大量碳酸盐岩储层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了解该海域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以北康盆地高精度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并结合邻区岩心、薄片资料,对该区域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类型、储集空间、成岩作用以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南部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多且储集空间丰富,主要有两类,分别为礁滩储层和不整合面岩溶储层;发育多种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铸模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晶内溶孔等. 该区域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受白垩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的建设性改造,并且主要受构造、沉积、古气候和流体活动因素的控制.北康盆地碳酸盐岩可以作为良好的储层,并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能形成“下生上储”的碳酸盐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岩溶储层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过去一直认为表生期碳酸盐岩地层抬升至地表受大气水潜水面控制的岩溶作用是其主要成因.本文在充分认识塔北英买2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与岩溶成因和控制因素关系的综合分析,提出在地层沉积序列完整的内幕区也可形成大气水岩溶作用改造的缝洞型储层.以岩芯和薄片观察...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马五41亚段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与储层物性分析,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马五^1 4亚段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马五^1 4亚段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溶蚀孔洞和微裂缝为主,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根据储层物性和产量等参数,将马五^1 4亚段划分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西部碳酸盐岩成岩演化与储层形成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陈国俊 《新疆地质》2002,20(1):23-28
塔里木盆地西部碳酸盐岩的地质演化,主要经历了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形成丰富的储人间类型和4种典型的孔隙结构特征,即溶孔-晶间孔复合型,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缝合线-微裂缝型和致密微孔型,大气淡水淋滤溶解作用和各种类型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形成,而胶结作用及压实,压溶作用则阻碍了储集空间的形成,奥陶系微晶灰岩和生屑灰岩由于主要经历了海水成岩-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胶结和压实作用特征明显,未能形成有效储集空间,整体属Ⅳ类差储集层,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具有分区性,麦盖提斜坡区的储层物性明显优于巴楚隆起区,这与斜坡区碳酸盐岩遭后期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古近系卡拉尔组碳酸盐岩经去膏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淋溶作用的复合改造,储层整体面貌呈Ⅲ-Ⅰ类的优良储层。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藻丘灰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 (E3 2 )为一套碳酸盐岩与泥岩互层或夹层的地层。研究揭示这套碳酸盐岩形成于滨浅湖环境,岩石类型有陆屑泥晶灰岩、藻团块灰岩、藻泥晶灰岩、颗粒灰岩、藻纹层灰岩及藻叠层灰岩。其中,藻纹层灰岩及藻叠层灰岩 (藻丘 )储集物性极佳并含油,混合水白云化及大气淡水淋溶是该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大孔 +(微 )细喉组合、大孔 +(微 )细喉组合是主要的孔喉组合类型。自然电位高负值、视电阻率极高值、过井地震剖面强反射特征是追踪这套含油藻丘灰岩时空展布的重要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对跃进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