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国际前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的热点,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简称MT)在前寒武纪古地理重塑、地层对比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发育大量MT沉积,被前人解释为地震液化的产物。文中对何家寨组MT发育层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系统的微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的研究,确定何家寨组MT沉积于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发现MT具有早期成岩作用特征,其形态类型和宿主岩性、沉积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多个方面对比探讨了MT微亮晶和地震“液化脉”之间的不同,明确指出,何家寨组MT的形成受到古海洋条件和沉积岩相的严格约束,具有鲜明的古环境意义,和地震没有必然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际前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的热点,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简称MT)在前寒武纪古地理重塑、地层对比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发育大量MT沉积,被前人解释为地震液化的产物。文中对何家寨组MT发育层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系统的微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的研究,确定何家寨组MT沉积于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发现MT具有早期成岩作用特征,其形态类型和宿主岩性、沉积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多个方面对比探讨了MT微亮晶和地震"液化脉"之间的不同,明确指出,何家寨组MT的形成受到古海洋条件和沉积岩相的严格约束,具有鲜明的古环境意义,和地震没有必然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良好,露头连续,是华北克拉通元古宙地层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重要年代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使华北克拉通南缘年代学格架和不同地层小区(卢氏—栾川、渑池—确山和嵩山—箕山地层小区)的地层对比关系逐渐清晰.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学的新进展,并与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标准剖面进行了对比,重新厘定了新的地层格架,主要包括:(1)将卢氏—栾川地层小区原归属蓟县系的高山河群、官道口群及青白口系白术沟组分别重新划定为长城系、蓟县系和待建系;(2)将渑池—确山地层小区的黄连垛组和董家组划分为蓟县系下部和青白口系;(3)将嵩山—箕山地层小区五佛山群进行解体,马鞍山组下拉至长城系,将五佛山群其他地层暂置于青白口系.以上述新进展和现有资料为依据,本文重新梳理了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的沉积演化过程,构建了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简图.  相似文献   

4.
辽宁太子河流域晚元古宙青白口系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辽宁太子河流域新发现的晚元古宙青白口系南芬组震积岩的层序。该层序为原地系统震积岩,由液化泥晶脉,震褶岩,震塌岩及地裂缝等组成。这是目前在我国所发现的最低层位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事件记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辽宁太子河流域新发现的晚元古宙青白口系南芬组震积岩的层序。该层序为原地系统震积岩,由液化泥晶脉、震褶岩、震塌岩及地裂缝等组成。这是目前在我国所发现的最低层位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事件记录。  相似文献   

6.
燕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沉积层序与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燕山地区是中国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出露最好、层序较为完整的地区。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了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序列,在区内青白口系划分出4种沉积体系及5种沉积相、12种沉积亚相、16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将区内青白口系划分出3个层序。在层序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建立了燕山地区青白口纪的地层沉积格架并对其古地理演化进行了探讨。认为燕山青白口纪的沉积为华北陆块上真正的盖层沉积。  相似文献   

7.
徐世林  杨瑞东 《贵州地质》2016,33(2):91-95,107
黔东南地区发育的新元古代下江群,与湖南中西部的板溪群,广西北部的丹洲群属于同期地层。本文根据下江群甲路组中所夹大理岩的地质特征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认为其有可能与华北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中上部对比。运用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原理计算出该大理岩的变质温度在630℃左右,这个温度高于前人普遍认为下江群属于浅变质绿片岩相的温度,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甲路组层位较老,经历了较多变质作用的结果。下江群以大量的碎屑岩为主,仅局部层位,如甲路组中出现一些透镜状碳酸盐岩沉积,代表强烈的裂谷作用下出现短暂的相对稳定、浅海环境,并沉积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8.
山西灵丘地区产有十分丰富和壮观的管状岩,即Skolithos潜穴化石,它们可与国外产同类化石的一些典型地区相媲美。化石产于一套以紫红色砂岩为主的碎屑岩系中,文中称云彩岭组。云彩岭组位于前寒武系雾迷山组或高于庄组与寒武系毛庄组之间,前人将其归于新元古代早期的青白口系。笔者根据基本潜穴化石Skolithos linearis的对比研究,将其归为早寒武世早期,具体层位在昌平组(府君山组)及其相当层位之下,因而是华北地区已知层位最低的寒武纪地层。根据该类化石的指相意义和上下层位相标志的研究,云彩岭组为一向上变浅的岩系,属三角州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东卡尔阿依铅锌矿位于西天山赛里木湖以南,属赛里木湖铜铅锌金成矿带,赋存于中元古界青白口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岩控和层控特征明显,与岩浆活动无明显联系。成矿带矿石品位高,矿石矿物以菱锌矿为主,具富锌少铅特点。青白口系属台地相沉积环境,为镁、硅质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建造。通过总结该矿点矿化特征,结合赛里木湖周边1∶5万化探异常特征,认为中元古界青白口系是该区寻找铅锌矿最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新元古界尚存的地层学问题,并以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及本课题组地层年代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事件的时空发育和对比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元古界底界、中元古界待建系、中—新元古代过渡时期地层关系、成冰系底界的划分及震旦系罗圈冰期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议,并进一步讨论和对比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质特征异同。研究表明:中国中元古界以1800 Ma(或1780 Ma)为底界,比1600 Ma更合理;中元古界待建系虽在华北陆块北缘和南缘、扬子陆块北缘和南缘均发育,但以扬子陆块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最佳,建议暂以神农架群为待建系候选层型进行重点研究;华北胶辽徐淮吉豫的原青白口纪地层很可能跨越了1000 Ma界线,有一部分地层属于中元古界;建议与国际接轨,原南华系与成冰系对应(720~635 Ma);青白口系以820 Ma构造面为界两分,下部称青白口系下统(1000~820 Ma),上部称青白口系上统(820~720 Ma),待以后证据更充分时再决定是否分为两个系;华北陆块南缘以罗圈冰川为代表的罗圈组及相应地层...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嵩山区位于中朝地台南部,区内发育被2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开的3个前寒武纪岩群,一个主滑脱带沿着嵩山群与登封群间不整合面发育.滑脱带之上的早元古代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带,因此,嵩山群岩石在主滑脱带之上形成无根的独立构造.与滑脱带下伏的太古宙登封群很少有关系.主滑脱带厚4~30m,沿着主滑脱带,登封群角闪岩相岩石强烈退变质到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主滑脱带发育在脆韧性过渡域.多尺度的观察指出,主滑脱带的形成受地壳成分分层导致的流变学分层性所制约,而且地层柱底部软弱面或地质界面是近水平的滑脱带发育的优选位置.显然,对滑脱带的发育还必须考虑水解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北部嘉荫盆地中南部原划新近系时代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北部嘉荫盆地北端的黑龙江南岸渔亮子组是中国最早发现爬行类动物化石的层位,盛产恐龙化石.长期以来,盆地中南部的地层被划为古近系孙吴组.对乌拉嘎镇、庆林林场的孢粉研究显示,该地层的时代属晚白垩世晚期,相当于马斯科里赫特早期,可与黑龙江南岸嘉荫地区的渔亮子组对比.孢粉组合中含有大量耐干旱盐碱的克拉梭粉(Classopollis)、麻黄粉(Ephedripites),但未见前人在该地层中发现和报道的反映温暖潮湿气候环境的鹰粉(Aquilapollenites)和槐叶萍科(Ariadnaesporites)异孢.反映当时有一暂短的从温暖潮湿-干旱炎热的气候大变迁,这种变迁可能是造成恐龙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石门冲岩组仅分布于河南省商城县石门冲地区红山寨-三洞盖一带, 岩性组合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碳质绢云母石英片岩夹白云石质大理岩; 其该岩组内部断层和石英脉发育, 为不同的岩块拼接而成, 与周围地质体均呈断层接触, 和龟山岩组第一岩性段围成一残破的构造窗。经岩石类型组合对比及构造分析, 认为石门冲岩组为龟山岩组第一岩性段的一部分, 后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移位至现今位置-形成飞来峰。  相似文献   

14.
河南灵宝朱阳下寒武统辛集组软体动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放  冯伟民 《地层学杂志》2005,29(11):458-461
河南灵宝朱阳地区下寒武统辛集组中新发现的小壳动物化石包括软体动物群的软舌螺、单板类、双壳类和腹足类以及海绵骨针和齿形类。该动物群可与安徽淮南雨台山组、河南确山、叶县、宝丰及陕西洛南辛集组动物群对比,时代属早寒武世中期,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早寒武世中期软体动物群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软体动物有可能在中国云南开始出现,并迅速迁移至扬子浅海各地,后经某种渠道迁移到华北地台南缘,演化成新的动物群。  相似文献   

15.
绪言本文工作范围为以河南省嵩山为中心的800平方公里面积(图2,5),位于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上,东西向登封大背斜的核部及北翼。区内出露了由三个角度不整合相隔的三套前寒武纪岩系(图1),为我国前寒武系典型发育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河南省是我国第二产铝大省,而铝土矿所在地层层位石炭系本溪组划分长期以来争议不定。本文通过对河南本溪组地层层位的岩性组合、动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孢粉组合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比,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 豫北鹤壁本溪组是一个跨滑石板阶和达拉阶的岩石地层单位;(2)河南省焦作本溪组上界应与达拉阶上界大致接近;(3) 豫西地区本溪组应属于跨滑石板阶、达拉阶及马平阶三个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4) 嵩箕北区本溪组生物群属晚石炭世之产物;(5) 嵩箕中区本溪组生物群更比嵩箕北区的年代晚。综上所述,河南铝土矿所在地层-本溪组含铝岩系为一“ 穿时冶性清楚且典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如果以目前石炭世的划分方法,河南省本溪组既有晚石炭世早期,亦有晚石炭世中期,是一个同相异期的岩石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新石器至夏商时期65座城邑与4095座一般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法、最近邻指数法、重心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这4个时期对城邑与聚落的密度、空间分布集聚程度以及重心位移演变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1)河南省新石器至夏商时期城邑的分布与聚落的密度关系密切,有83.08%的城邑位于聚落密度较大的地区,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的城邑几乎都分布在聚落密度较高的地方,只有少数城邑分布在聚落密度较小的地区;2)河南省仰韶时期至夏商时期城邑与聚落的集聚程度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集聚程度由高到低均为仰韶时期-夏商时期-龙山时期;3)河南省新石器至夏商时期聚落重心相对城邑重心分布在南面,聚落和城邑的重心均是在嵩山及其周边地区按逆时针方向移动,说明了河南省的文化核心区就在环嵩山地区,该地区在新石器至夏商时期文化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河南省新石器至夏商时期城邑与一般聚落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城邑与一般聚落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是气候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双重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记录前寒武纪地质的典型地区之一。但以往对该区偏重于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地层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太古界登封群地层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实地调查,实际测量研究整个登封群地质剖面时,发现登封群存在的一个宏观的粒序,从老羊沟岩组到金家门岩组再到郭家窑岩组,所含砾石粒径存在一个总体变小,数量由多变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豫北东姚一带马家沟组出露较全,分布稳定,是进行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的有利地区.在系统研究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根据8个岩性段的岩石组合特征、垂向变化规律,在区内马家沟组中识别出2个Ⅰ型层序界面和5个Ⅱ型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通过讨论和分析该区马家沟组各级层序的特征,建立了东姚一带马家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层序地层特征分析,认为区内马家沟组的沉积环境经历了6次海进海退旋回.对区内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的层序地层研究,可以为研究豫北地区古生代的海平面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豫北东姚一带马家沟组出露较全,分布稳定,是进行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的有利地区.在系统研究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根据8个岩性段的岩石组合特征、垂向变化规律,在区内马家沟组中识别出2个Ⅰ型层序界面和5个Ⅱ型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通过讨论和分析该区马家沟组各级层序的特征,建立了东姚一带马家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层序地层特征分析,认为区内马家沟组的沉积环境经历了6次海进海退旋回.对区内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的层序地层研究,可以为研究豫北地区古生代的海平面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