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是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的必然需要。本章结合地质找矿的实践、学习、思考、研究经历,从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文化和成矿研究等不同方面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找矿工作是以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和创新文化建设为基础,通过对地质找矿信息的收集、提取、研究,建立区域成矿模型、综合找矿模型、矿产勘查模型和矿床模型,在解剖成矿系统的过程中发现矿床,实现找矿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找矿突破中的科技引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江  丰成友 《地质通报》2013,32(4):533-537
从当前找矿工作的难度和需求、科技引领找矿突破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在实现找矿突破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科技引领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创新科技引领找矿突破工作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找矿突破工作的科技引领作用,以期对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是“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党中央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和开拓前进的精神,积极投入为保证九十年代经济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立足本职工作,我们就是要创新、开拓,振兴探矿事业,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搞好科学管理,开发新技术,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六五”期间,探矿工程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进步取得新成果,地质找矿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成绩显著。一九八六年我们要在三个方面创新、开拓。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地矿局近10年来、特别是“七五”期间,在基础地质研究和地质找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应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八五”期间和今后10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促进老矿区内预测性找矿发现的知识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老矿区强烈的干扰背景及未发现矿床的大埋深等特殊困难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预测性找矿发现,促进其预测性找矿发现的关键战略是知识创新,包括:成矿理论和勘查模型的创新、勘查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的综合集成的处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董和金 《地球学报》2015,36(2):141-150
本文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矿找矿的历史,进而提出新一轮的就矿找矿。相比之下,新一轮就矿找矿具有新的特点。深部找矿实则是一种就矿找矿,地壳连续成矿理论、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成矿台阶理论都为新一轮就矿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深部找矿在国内外初显成效,湘中地区亦有很多成功案例。本文从3个方面总结了深部找矿的一些经验标志,即矿种及矿种组合系列标志、花岗岩成矿专属性标志、幔源成因矿床的鉴别标志。此外,辨别成矿流体的深(幔)源标志、加强成矿规律研究、更新观念、引进新技术新方法,都是实际深部找矿工作中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探测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及智能数据库技术,这三者都能广泛用于地质找矿工作,并改变地质找太工作的局面,使地质找矿也进入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8.
唐鹰 《湖南地质》2009,(8):92-94
上期本刊介绍了探矿工程、地球物理勘察和地球化学勘察等地质找矿的工具史,本期将为您介绍遥感地质、地质实验测试和地质测绘等三个方面的地质找矿工具史话,这些,都是高速发展的地质科技的产物,目前应用频繁而广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工程咨询企业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入手,探讨工程咨询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创新动力来源。研究表明,不断拓展服务的项目和领域,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及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打造企业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保持企业技术领先或比较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工程咨询企业技术发展的一般模式;拥有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保持技术领先或比较优势,是工程咨询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市场需求驱动,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内生动力作用,是工程咨询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三大来源。企业内生动力作用,即企业发展战略牵引、企业管理驱动、企业领导推动、员工成长需要、企业文化影响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根据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以深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契机,深刻分析制约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努力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相山矿田热液水云母化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山铀矿田广泛发育热液水云母化,且水云母以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居多。对典型矿床围岩、蚀变岩石和矿石中粘土组成的定量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随着U元素的逐渐富集,粘土矿物存在蒙皂石→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伊利石的转化过程,而且这一转化过程在本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这一研究结果很好解释了相山矿田以群脉矿床的为主的特征;蚀变岩石中高蒙皂石含量的粘土矿物为后期富大矿起了富集U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on sulfur isotopes in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s with acid alterations shed much light on the genetic aspects of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s.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uranium deposits of different gene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σ34S of Sulfides in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s derived from residual magma is within the range of +2‰ ?2.6‰,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s meteorite sulfur. δ34S of Sulfides in polygenetic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s is slightly lighter than meteorite sulfur and varies over a restricted range (6.7‰), averaging ?10.15‰. Two intervals can be recognized with respect to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palingenetic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s. δ34S of sulfides formed in diagenesis, autometamorphism and hypothermal stages is similar to meteorite sulfur. On the other hand, at the stage starting from the alteration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o the formation o uranium deposits and postmineralization the average δ34S is -7.89‰, with a wider range of δ34S variation (13.7‰),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nrichment of δ34S in palingenetic hydrotherm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3.
秦岭铀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大明 《铀矿地质》1999,15(3):149-160
秦岭横亘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300km以上,地跨皖、鄂、豫、陕、甘、青、川等7省,面积达30余万km2,是我国著名的“中部金属成矿带”。迄今,该区已探明20个工业铀矿床,其成矿类型可划分为花岗岩型、变质岩型和热液蚀变岩型3个大类和9个亚类,成矿具明显的规律性。秦岭地槽区内已发现15个矿床,占矿床总数的75%。主要铀矿床集中于陕南的丹商、陕中的蓝田、甘南的礼县境内。其中,花岗岩型铀矿床以其规模大、矿富、易于冶炼而名列前茅;沉积再造型铀矿床位居第二。铀成矿期以加里东期为主,燕山期次之。文中对秦岭地区铀矿床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北秦岭地区,西起党川、经佳木斯、葛牌、分水岭、东至龙泉坪一带,是今后查勘花岗岩型铀矿的最有利地域  相似文献   

14.
在中—新生代盆地区,受盆地盖层影响,砂岩型铀矿的航磁ΔT异常信息不明显,这直接影响利用航磁资料寻找砂岩型铀矿的应用效果。开展盆地内航磁微弱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能充分发挥航磁资料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砂岩型铀矿形成微弱航磁异常的机理,分析界定了航磁微弱磁异常的定量范围,以1∶5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已发现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航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套利用高通滤波提取砂岩型铀矿上方航磁微弱信息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成矿带开展了航磁微弱异常提取实验,在3个已发现的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方提取出航磁微弱异常信息,为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方法在中—新生代盆地区寻找砂岩型铀矿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赵忠华 《地质与资源》2003,12(1):36-41,60
中国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勘查区.自1996年开始,为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对这些盆地开展了1:500 000-1:200 000铀矿区域地质调查,投入了大量钻探工作量.运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评价准则,对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成矿的有利层位和远景区、段,为该区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与铀矿床伴生的黄铁矿,其热导电性、主元素Fe/S比值及杂质元素As,Sb,Hg,Co ,Ni,Mo的含量变化等都可用来判别铀矿体的剥蚀程度,在铀矿找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判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保源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葆墀  张待时 《铀矿地质》1995,11(5):266-272
在系统研究区域地质及铀矿化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铀矿床铀源、稀土元素特征,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铀成矿年代学研究,提出了多期次累聚成矿作用(特别是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是形成该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较普遍而重要的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西峡江-广丰地区产铀盆地常具有特殊的三元结构:含铀火山岩发育在燕山早期的断陷区内,火山岩之下为一(几)套煤系地层,火山岩系之上为一套红色碎屑岩层,构成“黑-灰-红”特色三层结构的叠合式盆地。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叠合式盆地的空间分布、组成结构、形成演化和矿化等特征,并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研究区铀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1)叠合式盆地主要由多旋回的火山岩及其上部的巨厚红层组成,发育在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及较薄的峡山群(D2X)、安源群(T3A,含煤层)和林山群(J1L)之上。下白垩统武夷群(K1W)与火把山群(K1H)之间存在构造挤压事件,时限约为132~110 Ma,主要表现为近SN向的挤压和区域性抬升剥蚀,并导致NE和NW向两组共轭断裂分别发生左行和右行压扭,派生的近SN向断裂以张性为主。这些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特别是近SN向张性断裂,富大矿体均赋存其中;(2)铀矿化时代晚于火山岩围岩的成岩时代,与红层沉积时代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暗示红盆发育过程对区内铀成矿起重要控制作用;(3)与铀矿物相伴生的萤石、石英中H、O、C同位素指示大气水对铀成矿的贡献,大气水对红层中的Fe^3+、F、Cl、H2S、(U)等进行淋滤,并携带至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在与深部来源流体共同作用下,使火山岩普遍发育水云母化、铀矿化等,因而成矿作用应滞后于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开阳白马洞铀矿化岩层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开阳白马洞铀矿是重要的蚀变型铀矿,通过对白马洞清虚洞组黑色蚀变岩及白云岩风化红粘土和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的分析研究,发现铀元素含量与Re、Se、Pb、Cu、As、Sb、Tl、Zn、Ni、Mo、Co、S含量为正相关关系,铀含量高,则Re、Se、Pb、Cu、As、Sb、Tl、Zn、Ni、Mo、Co、S含量也高,其中As、Co、Mo、Ni、Re、Tl、Zn、S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地表土壤中Se、V、Mo 等元素的富集是铀矿找矿的主要标志之一。根据白马洞清虚洞组、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灯影组硅化白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分析,硒富集和铀矿化矿源层不仅是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可能有更深部的矿源存在。认为硒富集区是铀矿找矿远景区域;古代炼汞矿渣富集铀矿,值得开发利用和治理。  相似文献   

20.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前人对其成矿热液来源、物质来源,铀的迁移沉淀机制、碱交代及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铀源体中的晶质铀矿及富铀矿物在深部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被氧化而进入成矿热液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大量幔源F和放射性衰变诱发产生的氧及碱交代溶蚀作用,热液中的大部分U6 主要被S2-和Fe2 等还原剂在浅部相对氧化的环境中还原成矿;给出了一种较简易的物质来源定量方法和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