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煤矿矿井属于小型开发项目,针对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崩塌、泥石流严重、煤层开采面积过大、地下水位降低和水资源侵蚀严重等水土流失问题,为减少水土流失危害,提出应采取对应治理措施,有效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改善,把握水土流失治理要点,优化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煤矿开发项目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5,(6)
锦州市宝地·太阳广场建设项目位于锦州市城区古塔区境内,属于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对项目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需用采取有效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完善防治体系,有效控制因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将项目建设对水土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工程能够安全地运行,并且能够绿化、美好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因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占压、挖损、扰动的土地和植被,最大程度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工程建设区和周边区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碎屑岩地区相比,特殊的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存在不同的水土流失过程和特点,尤以峰丛洼地区最具代表性。通过广西平果县果化岩溶峰丛洼地土壤地表侵蚀和地下漏失的调查研究显示:洼地不同地貌部位水土流失差异较大,从山峰、垭口、山坡、山麓到洼地底部,土壤地下漏失模数分别为49.09 t/(km2·a)、212.06 t/(km2·a)、727.71 t/(km2·a)、1104.03 t/(km2·a)、909.11 t/(km2·a),分别占该点年均总土壤侵蚀模数的92.43%、96.24%、78.57%、70.88%和38.6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存在差异,其土壤侵蚀模数大小依次为坡耕地苦丁茶地苏木林地灌草坡牧草地。通过对该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山峰主要涵养水源林、山坡主要发展生态产业防治水土漏失、洼地修建排水系统工程得到良好的效果,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从2003年到2010年下降了65%。  相似文献   

4.
葫芦岛金地矿业有限公司膨润土矿40万t/a采矿工程属建设生产类项目,为新建采矿类工程。通过对该项目水土保持影响分析,此项目无制约性因素影响,选址可行,主体工程中的防护措施合理,减少了水土流失,但是仍然会造成水土流失,为此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方案开采,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达到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我国主要煤炭产地之一, 成本与地方条件的限制使贵州贞丰县山区出现大量的非法小煤窑, 其大多开采一年、半年便废弃煤矿, 调查其地下开采范围对矿区生态修复、土地资源再利用、煤矿越界开采监测等有一定意义。本文利用升、降轨观测共16期3 m空间分辨率的L波段PALSAR-2影像为数据源, 在贵州省贞丰县采用InSAR技术对煤矿采空区开展了短期动态地表沉降监测, 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地下开采条件、开采时间、范围等信息, 计算了该地区煤矿开采沉陷影响角的规律与变形时间滞后关系; 而后利用上述参数及地表变形信息, 在其附近一处废弃煤矿, 对其地下采空范围及开采时间进行反演:(1)研究区煤炭开采走向影响角为83°、上山影响角75°、下山影响角80°, 地表变形时间与地下开采时间差约1个月; (2)计算反演出研究区废弃煤矿地下开采范围为380 m×150 m; (3)在反演煤矿采区, 对比FLAC3D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野外现场调查, 验证了InSAR计算结果基本准确, 验证了此方法对煤矿采区反演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1我国煤炭矿山机械现状(1)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建煤矿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对煤炭行业的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整合、改造、关闭小煤矿,同时适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煤矿开采中的水土保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维银 《地下水》2010,32(1):157-158
随着煤矿开采活动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简单分析了煤矿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具体类型,具体论述了煤矿开采中水土流失防治的相关办法,最后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加强组织、加强宣传,采取措施、解决投入问题等五方面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鄂东南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现状调查表明,煤炭开采已对该区的地质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产生了地下水位下降、水土环境污染、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煤矿开采引发的透水、冒顶、垮塌、瓦斯等地质灾害隐患在许多生产矿井中也普遍存在,已直接危及到矿山的安全生产,在分析该煤矿区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川广旺煤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旺煤矿区位于四川省北部。是四川两大主要产煤区之一。现保有资源储量为1.717×108t。矿区面积420km2,涉及国有煤矿17座,乡及村办煤矿近300座。矿山生产规模为(3~30)×104t/a,年总产量(250~300)×104t,开采逾40a,累计产煤约1.2×108t。目前各矿山已转入下山开采,开采高程局部已达 0m水平以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采矿引起的地面开裂、沉降、塌陷和地下水疏干,造成房屋墙体裂缝、地下水水位下降、农田渗漏,采矿引发矿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当地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议对该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制订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改进煤矿开采方法和尾矿堆放方式,尽快进行地质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煤炭资源丰富,埋深800m以浅资源量约35亿t。是贵州省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普安县南部的青山向斜内,煤炭资源开发引起了煤层自然、透水、瓦斯爆炸、环境污染、废水和煤矸石、水土流失等多种地质灾害,为此提出了关闭小煤矿、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力度、进行二次能源转换、采用洁煤净煤技术、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环境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南桐矿区水土流失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迎春  周廷刚 《中国岩溶》2012,31(2):191-197
以重庆市南桐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了水土流失类型及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南桐矿区水土流失面积262.91km2,侵蚀模数2 281t/(km2.a),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其中轻度流失132.37km2,中度流失108.95km2。根据区域地貌类型以及水土流失特征,将研究区水土流失划分为盆边低山丘陵中强度流失区、北部坪状低山中轻度流失区和盆边中山轻度流失区三个类型区,盆边低山丘陵中强度流失区以中度流失为主;北部坪状低山中轻度流失区以轻度流失为主;盆边中山轻度流失区虽然以轻度流失为主,但微度流失也占有相当部分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煤炭是章丘市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于章丘市中、西部地区,煤炭地质储量1.67亿t,可采储量0.43亿t,年生产能力200万t左右,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针对章丘市采煤区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对采空塌陷区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固体废弃物和矿井排水进行资源化利用。上述措施和方法的推广,既节约了大量土地,又改善了矿区环境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酸性矿井水在我国鲁西南、山西、内蒙、云南和贵州等煤矿区普遍存在,酸性矿井水其pH往往在2~5之间,高SO42?、HB、TDS、Fe、Mn。这些物质进入地下水、地表水或土壤后,会对其造成严重危害。文章选择山西阳泉市典型废弃煤矿区山底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剖面等方法阐述山底流域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概况,得出受煤矿开采影响,与天然条件下相比山底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均发生了根本变化。补给通过破坏产生的导水裂隙带运移,以垂向运动为主;径流通过坑道,导水裂隙带运移,以横向运动为主;排泄以矿坑排水和泉水溢出方式为主。并简述山底河流域煤矿酸性矿井水试验站观测站分布情况与水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一修  王济  张浩 《中国岩溶》2010,29(2):128-133
分析贵州喀斯特矿区及矿山废弃地的分布、开发与利用现状,得出矿区废弃土地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重金属污染严重。研究发现赫章等地土壤中锌含量达到162.23~877.88 m g/kg,铅为37.24~305.56 m g/kg,镉为0.50~16.43 m g/kg,大大超过当地土壤的背景值;(2)生境干旱;(3)水土流失加剧。据调查,贵州矿山土壤的平均侵蚀模数一般都高达5 000~15 000 t/(km2.a);(4)生物多样性差。进而介绍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复垦现状,并提出贵州喀斯特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及相关研究技术:喀斯特矿山土壤改良机制研究;植物—微生物综合治理手段研究;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Biodiversity provides many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services in the coal mine area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area. From the view of coal mining-damage-the whole process of reclamation, th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biodiversity surve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before coal exploiting. The main content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of topsoil seed bank, soil fauna, biological soil crusts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of concurrent mining and reclamation during coal mining and the operational phase were elaborate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biodiversity restoration in land reclamation stage we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on soil improvement and revegetation was discuss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search about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biodiversity in land reclamation of coal mine were proposed. It may provide some idea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research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分混乱的矿区之一,地下开采的采矿废石随意堆排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陕西大柳塔煤矿区,20年大型机械化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及其链生的地下水含水层破坏严重,但矿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没有呈现加重的趋势,水土环境重金属呈轻度污染;具有百年开发历史的辽宁阜新煤矿区,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土地压占与破坏突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表建筑物及人居安全影响严重,但相对于金属矿区,该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相对轻得多。对比上述3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其差异性响应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种类、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17.
山东西南部南四湖流域环境地质综合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水体污染、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异常、南四湖淤积、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等环境地质问题,探讨了煤炭开采对南四湖湖容演变的积极影响。湖体及主要人湖河流污染严重;流域内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比较严重,地面塌陷面积达112.395km^2;各种固体废弃物积存总量6412.68万t;矿井排水对矿区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地方病以地氟病和克山病为主。在对流域内环境地质问题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流域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炭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和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调查分析了山东兖州煤田开发利用现状,及采空塌陷、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及其危害。统计表明,截止2005年,兖州煤田已累计塌陷116.127 km2,其中塌陷积水区已达18.92 km2,最大塌陷深度9.2 m,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煤田将形成32 000 hm2的塌陷区。针对兖州煤田实际,提出了改进采矿方式、煤炭地下气化、塌陷土地复垦、煤矸石综合利用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同时提出了建立和实施具有行业特色的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fragile karst geo-ecological environments, such as environments with extremely poor soil cover, low soil-forming velocity, and fragmentized terrain and physiognomy, as well as inappropriate and intensive land use, soil eros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Guizhou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entre of the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ern China; evaluation of soil los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urgently needed. This study integrated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 with a GIS to assess soil loss and identify risk erosion areas in the Maotiao River watershed of Guizhou. Current land use/cover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we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s on average annual soil loss and future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were discussed. Data used to generate the RUSLE factors included a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image (land cover), digitized topographic and soil maps, and precipitation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ompare well with the other studies and local data, 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ers and planners to take appropriate 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area. It thus indicates the RUSLE–GIS model is a use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mapping soil erosion quantitatively and spatially at a larger watershed scale in Guizh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