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帆  曾峰 《河南地质》2011,(5):50-51
本刊讯日前,国家测绘局批准南阳市列入2011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确立“数字南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此次我省被列入2011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的还有濮阳市。  相似文献   

2.
郴州市是湖南省第一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试点城市,国家测绘局于2007年5月以围测国字[2007]26号文件《关于同意数字郴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进行了立项审批。项目将采用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技术大纲,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和实际隋况,采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统一、权威的共享信息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山东地质》2009,(1):56-57
从国家测绘局获悉,2009年我国将开展60~80个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并以数字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据介绍,2008年,我国已开展了30多个数字城市建设,各地1:10000,1:2000,1:500地形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有力推动了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董畅 《安徽地质》2011,21(3):237-238,227
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定位基准,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数字城市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既是一城市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也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信息集成的载体、是数字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山东地质》2011,(3):23-23
近日,"数字威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成果发布暨推广会在威海举行。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国家测绘局测绘司司长白贵霞、省测绘局局长吴玉海、威海市副市长刘茂德出席会议。李维森代表国家测绘局授予威海市"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在同时举行的专家组验收会上,"数字威海"空间框  相似文献   

6.
张必胜 《湖南地质》2011,(10):48-49
本文以“数字湘潭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以下简称“数字湘潭公服平台”),简要介绍其功能特点,结合面向服务构架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hure)理念,分析研究解决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安全隐患,提出应对措施,保障系统(平台)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8月29日是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今年测绘日的宣传主题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升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数字城市建设是近年来信息化测绘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信息最丰富的区域,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测绘保障服务,对地理信息资源更新要求也最为迫切。目前,国家测绘局试点和推广的数字城市已达112个,约占全国地级市总数的1/3。数字城市已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等方面初见成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运明  廖大海 《广西地质》2010,(5):F0004-F0004
作为国家第三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试点城市。柳州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于2010年4月14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国土测绘司副司长王权。广西测绘局局长陈仲怀、副局长朱良毕。柳州市副市长何辛幸出席了评审会。  相似文献   

9.
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日前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数字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班如期举行。烟台市人民政府李建平副秘书长向国家局领导及全国各省市专家代表做了“构筑数字城市,成就和谐烟台——数字烟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的专题经验交流,这也是本次国家级研究班唯一一个地级市代表向与会代表做汇报,受到广泛好评和赞扬。  相似文献   

10.
李光 《河南地质》2014,(6):32-32
近日,数字滑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在郑州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正式启动。 为加快滑县"数字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基础测绘工作发展,改变信息化建设和基础测绘工作滞后现状,滑县国土资源局多方努力,向国家申请了2013年度基础测绘专项补助资金,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评审并上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同意,正式启动数字滑县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在县城规划区和发展区60km^2区域进行数码航空摄影和1∶1000数字化地形图修测,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并对数据建库;缩编l:5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更新1:10000数据库数据;建设滑县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及违法用地监测管理系统等应用示范系统。  相似文献   

11.
图片报道     
《河南地质》2010,(3):I0004-I0004
2月6日,济源市政府和河南省测绘局在济源市行政区会议中心召开数字济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暨专家讲座。河南省测绘局局长贾志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博士李成名和济源市市长赵素萍等出席了签订仪式。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博士李成名在会上作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5月8日,国家测绘局在济南召开部分省区基础测绘工作座谈会。会议听取了基础测绘在保障服务“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中的工作进展情况,研讨了进一步做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对策、措施,以及各省区在强化基础测绘统筹、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加快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等方面应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句话新闻     
3月16日,在平顶山市召开的“数字平顶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成果发布推广会上,平顶山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予全省首个“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侯海霞 葛晓丽) 3月16日,河南省矿业协会绿色矿山专业委员会在郑州成立。(李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质》2011,(1):25-25
本刊讯(段金平)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在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1年国家测绘局重点抓好九方面工作。其中,要着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天地图"民族优秀品牌;启动100个以上数字城市建设,使数字城市覆盖全国2/3以上的地级城市。九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加快构建数字中国,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天地图"民族优秀品牌。  相似文献   

15.
《河南地质》2011,(1):42-42
近日,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签署共建共享协议,“数字韶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解决人地矛盾,释放城市空间,优化设施布局,保障城市安全的宝贵资源。上海市作为我国最早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城市之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规模巨大。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本文对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现状和特点进行总结,对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探讨,认为可以从可视化、可实用和可持续三个维度来思考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进程。首先,标准统一的可视化全要素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底座是数字化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数字底座实现应用级别的业务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要素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发力点;最后,实现数字底座全生命周期的共建、共治和共享,保障其生命力和可持续是数字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要素的数字化目前正在由可视化向可实用和可持续方向迈进,整合各类已有城市地下空间要素数据资源,通过数字化支撑政府管理和社会运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中地上下三维模型的数据种类复杂,多种数据的自适应性剪切技术是个难点。依据各种GIS三维模型的特点,定义地理和地质实体的语义模型,并针对不同对象使用基于空间分区二叉树(BSP树)的剪切算法,自适应地完成了数字城市地上下集成数据模型的一体化剪切和拓扑重建。最后结合南京市三维数字城市示范区地上下模型数据进行了应用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做好有关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由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主办、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承办的测绘标准培训班于7月17-18日在烟台市举办。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质检站以及23个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单位的160余名代表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质》2011,(12):46-46
12月6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将河南省濮阳、焦作、灵宝三市纳入全国第三批资源城市转型试点。今后几年,这三个城市将在宏观政策、项目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20.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勇  李琦 《地学前缘》2006,13(3):99-103
针对国内外数字城市研究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正在兴起和汇聚的新技术———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空间信息网格等为数字城市的演进提供的可行性。提出数字城市的发展必然导向智能城市,并将数字城市作为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进行重新诠释;提出为了适应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进化,数字城市系统的构建必须满足开放性、易拓展性、可重用性、可动态适应的智能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