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下庄铀矿田湖子地区发现有硅化带型、交点型及碱交代型铀矿化,并且以硅化带型铀矿化为主。深部钻探揭露显示,6009号硅化断裂带主带及其上盘次级构造带内的铀矿体在深部延伸比较稳定。在6009号硅化断裂带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组的深部交汇区内发现隐伏的缓倾斜铀矿体,该矿体严格受平缓断裂构造控制,根据已有地质成果与认识,推测铀矿体往深部延伸有变厚变富的趋势。深部隐伏缓倾斜铀矿体的发现,有望使湖子地区铀矿化点扩大成为中-大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2.
黄沙铀矿区位于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青嶂山复式岩体中南部。矿区发育NE向、EW向与NW向3组断裂构造带及NW向辉绿岩脉,铀矿化产于构造带与辉绿岩脉重接、斜接与反接复合部位,该部位是"交点型"铀矿化赋存的有利场所。断裂构造带、基性岩脉、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控矿因素,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此外,通过与下庄"交点"型矿床对比认为,黄沙铀矿区"交点"型铀矿化与下庄矿田类似,且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点"型铀矿是下庄矿田今后找矿的主要矿床类型之一。铀矿化产于基性岩脉与区域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矿化及矿体产状由两者共同控制。在归纳分析区域断裂构造和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围岩蚀变、地幔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下庄矿田"交点"型铀矿的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为该地区"交点"型铀矿的研究与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粤北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分析,结合近年来在希望铀矿床西部外围开展的找矿勘查成果,笔者认为区内铀矿床定位于构造、岩浆活动和热液蚀变"三位一体"的成矿环境中。其控矿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北东东向硅化断裂带,铀矿化严格受硅化断裂带及其两侧蚀变碎裂花岗岩和不同期次花岗岩接触界面控制。新桥断裂与其上盘的北北东、北东东向硅化带形成的构造结,为铀成矿极有利部位,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铀源、构造、蚀变、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放射性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武夷山成矿带桂坑岩体的铀成矿条件,优选出肥岭地段作为该岩体中找铀矿的有利靶区,指出找矿空间上应加强现有铀矿床、铀矿(化)点外围及深部的探索,找矿类型上应加强对硅化带与中基性岩脉"交点型"铀矿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胡鹏 《地质与勘探》2020,56(3):478-490
"交点"型铀矿指产于基性岩脉与硅化断裂带交汇部位的铀矿,具有埋藏浅、品位富、铀浸出率高等优点。文章紧密围绕"交点"型铀成矿过程中所经历的"源-运-储"过程,立足于荷泗地区与铀矿密切相关的基性岩脉自身铀含量低,与其有成因联系的流体无法提供有效铀源的客观事实,证实"交点"型铀矿床中的铀确为花岗岩体中的铀活化、迁移、富集而来。笔者借鉴前人运用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成果重建铀活化迁移路径的成功经验,利用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成果构建古铀含量(GU)、铀迁移量(Um)两项特征参数表征"交点"型铀成矿中的"源-运-储"过程,并初步查明区内铀源区、铀富集区的分布情况及活化铀的可能迁移路径。然后,通过对铀富集区的工程揭露发现基性岩脉在"交点"型铀成矿过程中主要起还原障及成矿空间的作用;而后期含硅热液(富氧?)则为铀活化的主要驱动力。二者与裂隙中地下水共同作用,形成含铀热液的对流循环体系,不断促使花岗岩中铀的向辉绿岩迁移富集成矿,并以实测数据为例从"源-运-储"三方面构建"交点"型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庄矿区是下庄铀矿田内的老勘探区,前人在该区的主构造带——下庄断裂带深部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近年来,对该区进行地表工作及深部钻探研究,有了新的发现:(1)下庄断裂带下盘存在一组与该带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缓倾斜的断裂构造,并且在其中见到新的铀矿化类型和较好的工业矿体;(2)在下庄河沉积覆盖区域找到了隐伏的辉绿岩及硅化断裂构造,为寻找隐伏的"交点型"铀矿提供了依据;(3)在山下村后山402号带、404号带和406号带等深部发现了新的富铀矿体。这些新的发现表明,今后该区的铀矿勘查工作应充分重视平缓的断裂构造组、隐伏辉绿岩以及深部"交点",它们与铀矿富矿体存在密切关系。这也为下庄矿田南部新一轮铀矿勘查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下庄矿田鲁溪地区笋洞岩体花岗岩特征,U含量、Th/U比值等特点进行研究,推测鲁溪地区具备较好的铀成矿物质来源。对铀成矿紧密相关的控矿构造和基性岩脉的展布特征、分布规模,揭露情况,以及与成矿紧密的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进行了研究,预测鲁溪地区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并根据成矿条件,把铀矿化类型确定为硅化带型和"交点"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及放射性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帽东地区铀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对铀成矿十分有利的岩性和构造条件,是下庄矿田富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群脉型和交点型铀矿是该区今后模式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0.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邬郁盆地地质特征和后生改造条件的分析,盆地基底及蚀源区具有铀源层与铀源体,盖层中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分布广泛且存在含铀层,盆中斯裂构造发育,具有多期活动与热液蚀变,盆地盖层主体宗当村组( N2z)中已发现了铀矿体和异常点(带),提出邬郁盆地具有寻找砂岩型铀矿和火山岩型铀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华东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值得重视的地质问题:①铀成矿既可形成于浅源浅成低温条件,也可形成于深源深成高温或深源浅成中低温条件,在强调深源时,不是简单地认为是幔源就可以了,还必须强调壳幔作用的地质过程;②打破人为的"类型"划分,加强"铀成矿系统"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找矿;③研究基性脉体与铀成矿问题应注意构造、岩石矿物成分、成因、蚀变与成矿3大问题,注意寻找泥岩化作用强烈的破碎辉绿岩脉中的富铀矿;④火山盆地基底对铀成矿的作用主要是提供铀源,将基底对铀成矿的影响从感性认识推向理性认识,有效地指导找矿;⑤红盆与铀成矿关系可以从构造、古气候及时间分析研究中得出结论,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有助于铀成矿预测;⑥隐爆角砾岩筒是铀成矿、成富矿的重要储矿构造,是华东火山岩型铀矿找矿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汪君  王頔  赵建新 《岩矿测试》2010,29(3):316-318
探讨了溶矿时间和溶矿温度对测量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铀(Ⅵ)和铀(Ⅳ)的影响及高含量铀(铀含量≥100μg/g)和低含量铀(铀含量≤100μg/g)中铀(Ⅵ)和总铀的关系。结果表明,溶矿3 h、溶矿温度65℃可以有效检测铀矿石及含铀岩石中的铀(Ⅵ)和铀(Ⅳ)。高含量样品,总铀含量等于铀(Ⅵ)和铀(Ⅳ)之和;低含量样品,铀(Ⅵ)的含量在数值上和总铀符合数学关系:w[U(Ⅵ)]=(A560/A584)×w(U总)。通过测定不同波长下的总铀含量,应用数学关系导出低含量样品中铀(Ⅵ)和铀(Ⅳ)的含量,可以大大简化分析步骤,提高分析效率,经济便捷。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三烷基氧膦萃取色层分离铀的一些基本特性,如色层柱容量,萃取剂荷载量和溶液流速与理论塔板高度的关系,萃取剂的流失情况以及铀的分离行为等。用pH=5.8—6.2的混合络合剂可将柱上的微量铀定量洗提,以5-Br-PADAP光度法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矿石中0.002—0.4%铀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地浸采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渗透迁移作用威胁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地浸采铀技术发展的瓶颈,而微生物胶结技术能有效地降低砂岩铀矿的渗透性,是目前抑制污染物向采区周围地下水迁移的有效方法。因此,选用巴氏芽孢杆菌,分析其耐酸性;利用自行研制的砂岩型铀矿砂渗透系数试验装置,测得不同胶结液浓度、不同菌液与胶结液体积比以及不同注浆轮次条件下砂岩型铀矿砂的渗透系数,确定其最优的参数配比;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简称 SEM)和X射线衍射光谱(X-ray diffraction,简称 XRD)等设备,表征微生物胶结前后铀矿砂的矿物成分及其微观结构,研究其微生物胶结抗渗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巴氏芽孢杆菌在 pH = 4 时仍具有较好的繁殖能力和脲酶活性,能适应铀矿砂的酸性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胶结液浓度、菌液与胶结液的体积比可以促进碳酸钙的生成,最佳的胶结液浓度为 1 mol/L、菌液与胶结液体积比为1:3、注浆轮次为7时,注浆后铀矿砂的减渗率达到 95.33%;胶结后铀矿砂的渗透系数随注浆轮次的增加而降低,经过11轮注浆后铀矿砂的减渗率高达99.75%,渗透系数下降到 2.8×10−5 cm/s;沉积的碳酸钙晶型主要为方解石,方解石堵塞铀矿砂粒间孔隙,并将矿砂颗粒胶结成整体,是铀矿砂渗透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胶结铀矿砂的抗渗机制为控制和减少地下水污染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酸性含Fe3+溶液作用下铀的溶解迁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Fe~(3+)浓度的酸性溶液,对取自新疆伊犁盆地的砂岩铀矿石进行了溶浸对比试验,探讨了铀在酸性含Fe~(3+)溶液作用下的溶解迁移动力学特征及其与Fe~(3+)的关系。结果表明,在Fe~(3+)的氧化作用下,铀从矿石向溶液的迁移于10小时内快速达到平衡,溶解速度衰减迅速;铀的溶解速度与Fe~(3+)向Fe~(2+)转化速度呈正相关的指数函数关系,当Fe~(3+)向Fe~(2+)转化速度趋近零时,铀的氧化溶解基本停止,溶液中的铀达到平衡浓度;Fe~(3+)向Fe~(2+)浓度达到2g/L可使铀强烈溶解迁移,而溶液酸度增高会弱化铀溶解速度与Fe~(3+)转换速度的关系,但酸度在2g/L~4g/L(对应pH值1.65~1.33)之间变化不会对铀的浸出产生显著影响;保持Fe~(3+)浓度为2g/L、酸度为2g/L(pH值1.65)的水化学条件对铀的溶浸是经济且足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地质技术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德平  顾连兴  周青生  李顺初 《铀矿地质》2001,17(4):231-238,244
本文从原地破碎浸出法采矿要求出发,对322铀矿田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点)的地质构造、岩/矿石物质成分、矿石结构、铀的赋存形式、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原地爆破筑堆试验及一系列铀矿的柱浸工艺试验,获得了大量原地破碎浸出参数;运用原地破碎浸出法适用性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评价,认为该矿田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适宜采用原地破碎浸出法开采。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铀盆地之一, 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本文通过总结该盆地的砂岩型铀矿调查研究成果, 系统梳理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探讨关键控矿要素和找矿潜力。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外部蚀源区铀源丰富, 北部造山带地质体的Th/U比值和ΔU铀迁移量相对最大, 对盆内的铀源贡献率最高; 盆缘斜坡带发育的微隆起带构造控制了铀矿床的空间定位, 断裂构造对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地区的铀成矿发挥了控制和改造作用; 古气候、沉积环境决定了由盆地东南部向西北部地区, 含铀层位由直罗组下段下亚段逐渐演变成直罗组下段上亚段, 表现了明显的迁移规律性; 直罗组下段的煤线和碳质泥岩发育特征制约了铀矿层的空间分布; 铀矿体主要发育在辫状河主河道边部和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 优先富集于有机质丰富、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的部位。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6个关键控矿要素和相关找矿判别指标, 针对盆内5个铀矿(矿化)集中区分析了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潜力, 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邹家山铀矿床原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在酸浸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1)该矿床矿石中伴生的稀土元素总含量很高,∑REE平均含量达3231.55×10-6,其中HREE达2933.39×10-6,属珍贵的重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有负Eu异常、Ce无异常的特征。(2)在强酸及氧化剂浸泡条件下,轻、重稀土元素的浸出行为明显不同。重稀土元素更易被浸出,其浸出率是轻稀土元素的2倍左右。在强酸或强酸加氧化剂浸泡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轻稀土元素(La~Eu)的浸出率较明显增加,而重稀土元素(Gd~Lu-Y)的浸出率则小幅度递减;15种稀土元素中Gd的浸出率最高,La的浸出率最低。(3)初步获得邹家山铀矿床伴生稀土元素酸法浸出的最佳硫酸浓度和氧化剂用量,即在硫酸浓度为30g/L的条件下,100mL的浸泡液中含有2mL30%的过氧化氢时,稀土元素浸出率可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0.
位于广西全州的铀矿床为中型铀矿床。含矿岩层主要为泥盆系四排组、东岗岭组和榴江组地层。此区域矿床受新宁?资源?灵川(麻城?广济)断裂的分枝及其次级断裂Fl、F3等控制。古花岗岩提供了铀源。在浅部环境下,碳酸根络合物[UO2(CO3)3]4-和[UO2(CO3)2]2-发生分解形成UO22+(也可能与F-结合形成UO2F42-),并最终沉淀形成铀矿床。选取穿插于四排组地层和花岗岩中石英脉或花岗岩样品,对其中的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和爆裂法测温。流体包裹体类型为气液包裹体、含子晶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和CO2包裹体。绝大部分为气液包裹体,均一法实验测得的冰点温度显示盐度较高,平均盐度为10.3%。含子矿物包裹体的存在说明流体的密度和盐度较高。包裹体均一温度差别较大,但整体集中在200℃~280℃,气液包裹体平均均一温度222℃。爆裂法实验测得爆裂温度350℃左右。较高的捕获温度和高的盐度说明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选取样品进行碳同位素测试,得出碳的来源为岩浆碳,选取样品进行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流体来源既有岩浆源,又有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的大气降水来源。两个矿化点样品含黑钨矿样品和白钨矿指示了钨的矿化,又由于U-W的共生进而指示了铀的矿化。结合野外观察和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数据,成矿主要和燕山期岩体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