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弱夹层是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薄层,研究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工程意义。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首先从定义和分类、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分布特征和规律、工程地质特性和力学特性5个方面对国内软弱夹层和泥化夹层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概述,然后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讨论软弱夹层与泥化夹层的区别与联系。研究表明,与原生软弱夹层相比,泥化夹层更薄,工程地质性质更差。最后提出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软弱夹层的泥化演化过程及泥化夹层的演化趋势;软弱夹层的三维空间分布及可视化;软弱夹层的剪切蠕变理论模型,细观损伤破坏动态演变规律,应力松弛特性和动力学特性;软弱夹层与围岩间的接触面及组合岩体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伊犁地区,影响工程的主要问题为坝基岩体软弱结构面和断层的抗滑稳定问题。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和软弱夹层特性,采取现场断层软弱结构面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获得软弱夹层的抗剪参数。实践证明,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试验成果可靠,尤其对一些不具备进行现场大型岩体软弱夹层抗剪试验的工程,采用室内中型直剪仪进 行剪切试验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巷软弱夹层的变形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准北诸多煤矿巷道中的软弱夹层的现场观察和室内试验,认为煤矿井巷中软弱夹层的工程特性表现为厚度小,分带性明显,强度低,而夹层矿物成分的不同对巷道工程的危害性差别不大。软弱夹层的变形破坏与其本身的工程特性、地下水的参与、地应力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软弱夹层对巷道锚喷支护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4.
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在自然环境和工程实践中都比较常见,稳定性差,边坡失稳产生了大量的滑坡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自重工况、开挖工况、暴雨和蓄水工况、地震工况方面总结了目前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取得如下主要认识:(1)软弱夹层对岩质边坡稳定性有显著不利影响,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比均质岩质边坡、不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质边坡都差;(2)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与软弱夹层的含水状态、抗剪强度、倾角、厚度、间距、层数和边坡坡度有关;(3)开挖容易诱发坡体沿软弱夹层滑坡,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开挖后需要及时支护;(4)爆破层裂效应改变了软弱夹层与围岩的接触状态,减小了它们之间的凝聚力和摩擦力,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5)暴雨和蓄水都不利于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6)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和变形破坏特征受软弱夹层参数(厚度、倾角、含水状态)、地震波特性(地震波的类型、幅值、频率、激振方向)和边坡结构(顺层或反倾)共同影响;(7)在软弱夹层对水平向动力响应的放大或减弱作用及厚层软弱夹层的消能减震作用方面仍然存在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当前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含多层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渐进性变形破坏过程和稳定性;全面深入研究单因素作用(开挖卸荷、爆破、地震、暴雨、库水位变化、地下水等)对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支挡结构体系对含多层软弱夹层高陡岩质边坡的加固机制。  相似文献   

5.
坝基岩体中的软弱夹层,是水利水电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它不仅关系大坝的安全,也常常影响设计方案,工程投资和施工工期。因此,对它的研究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习惯所说的软弱夹层,是指层状岩石中,泥质(或性质相似的炭质等类物质)含量高、岩性软弱、力学强度低、相对上下岩层性状有显著差别、易于引起地基的浅层或深层滑动、需采取相应工程措施的薄夹层。软弱夹层在不同地质时代的各种层状岩石中均可出现。  相似文献   

6.
对葛洲坝工程大江软弱夹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微弱夹层微结构的一些类型,认为微弱夹层的抗剪强度随着其微结构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成份分类不仅基本反映了软弱夹层的矿物成份,而且反映了其宏观构造和微观结构特征;各类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软弱夹层的类型受沉积岩相的严格控制,在岩相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工程地质类比。利用概率理论,基于地层具有马尔柯夫链的性质,可以进行软弱夹层空间分布预测。借助原位单点剪切试验可以有效地确定软弱夹层的内摩擦角。  相似文献   

8.
某水利工程泥化夹层的形成及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软弱夹层问题,便是经常碰到的重大技术课题之一。由于软弱夹层的影响给工程造成许多危害:被迫停工,增加投资,改变设计方案,延长施工周期,降低设计标准使用。在国外不少工程由于没有进行深入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研究,潜伏的软弱夹层的危害,曾导致发生了数十起的垮坝事件。如美国圣佛兰西重力坝、奥斯丁重力坝、德克萨斯重力圬工坝、俄亥俄河26号坝、印度的提格拉坝等的失事,以及意大利瓦依昂坝水库的巨大滑坡。  相似文献   

9.
煤巷顶板软弱夹层层位对锚杆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农  李桂臣  阚甲广 《岩土力学》2011,32(9):2753-2758
中国煤矿开采条件复杂,煤层顶板多为分层性强的复合顶板,含有软弱夹层时采用锚杆支护技术难度大、安全可靠性低。根据煤巷顶板软弱夹层和锚固区的相对位置,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种软弱夹层层位条件下顶板的采动失稳特征和破坏型式,提出了包括锚杆支护承载性能强化、巷道破裂围岩体强度强化和围岩承载结构强化的巷道围岩强化控制原理;在应用安全因子AQ对顶板安全可靠性进行分级评估基础上,给出对应于不同顶板软弱夹层层位的煤巷分级强化控制对策。研究成果已在安徽两淮矿区煤巷工程实践中成功推广应用35×104 m。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地区广布着二叠系和三叠系红色砂,页岩地层。由于构造活动造成了一些软弱夹层,成为这些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仅对小浪底、龙门(舌头岭)和军渡等地的软弱夹层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 一、软弱夹层的特征 黄河中游地区的夹混层,主要是构造层间错动而形成的泥,(照片1)其特征有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1.
重庆涪陵五中滑坡(130104m3)发生于2008年1月3日,该滑坡位于涪陵五中西南的迎宾大道内侧,属单斜顺层岩质滑坡。通过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后认为:中倾坡外的顺层结构、碎裂结构的岩体为滑坡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结构条件,是滑坡发生的结构性因素;泥质砂岩和泥岩属中等膨胀性岩石,遇水极易软化,加之历史上构造应力的作用,形成层间泥化夹层,泥化夹层含膨胀性粘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是造成滑坡发生的控制性因素。诱发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水的作用,坡体岩层间泥化夹层发生软化,降低了力学强度;二是修建公路开挖坡脚进行人工切坡形成有效临空面,坡体具备了临空剪出的条件。随着坡体的蠕动变形,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层间剪切带逐渐贯通,最终导致滑坡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从法国洛林煤田大量的煤质资料中,选取三个例子来讨论煤层煤质特征与围岩的关系。相对于泥质顶板的煤层来说,砂质顶板的煤层往往煤质变差,表现为具有较低的挥发分产率、较差的结焦性、较高的碳含量、较低的氢含量和较高的镜质组反射率。其原因是砂质顶板的煤层在成煤时期的还原程度较低,丝质组含量较高,其中的镜质组也受到氧化作用而使反射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分布有多层二叠系凝灰岩软弱夹层,其中对该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标记为A3的软弱夹层。本文从A3的空间展布、成因、工程分类、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因素进行分析,认为A3可能构成该边坡的潜在的滑动面,对该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从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和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计算两个方面分析后,得出虽然A3构成该边坡潜在的滑动面,但边坡整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西山煤田古交矿区陷落柱的数量、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从陷落柱的发育特征出发,对其导水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岩溶陷落柱是否突水,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有导水的力学薄弱通道。研究表明,本区岩溶陷落柱柱体胶结致密,后期活化程度弱,距煤层较近的峰峰组含水层的富水性弱,而煤层与上马家沟组强含水层之间隔水层厚度大,因而,在正常块段开采中,岩溶陷落柱作为集中导水通道导致重大突水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云南恩洪区块属于多薄煤层发育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程度较低。以恩洪区块煤层气井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前期单井产气量低的原因,探讨了多煤层合采的必要性及开发层系划分方式和单井开发潜力,进而结合流体可动性和国外煤层气开发经验,提出适合恩洪区块的煤层气开发方式。研究表明:恩洪区块单煤层资源丰度较低,前期煤层气井动用的资源不足是产气量低的重要原因;恩洪区块单井多煤层合采动用储量多,单井合采尽可能多的厚度大于0.5 m的原生-碎裂结构煤层是提高单井产气量的有效方式;恩洪区块煤层气吸附时间短,扩散能力强,但受地应力强度大、非均质性强和煤体结构复杂影响,渗透率较低且空间变化剧烈;分段压裂适合恩洪区块多薄煤层和弱含水的煤系地层特点,多煤层合采可依据煤层垂向上分布特点合理划分开发层系进行分段压裂合层排采,进行排水阶段缓降液面-见套压后憋压-稳产期稳压,之后缓慢降压的排采措施,最后形成各组整体降压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量野外剖面及钻孔资料,将河北南部地l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地层划分为4个含煤层序。层序1为第一个关键成煤层序,代表了海陆交替型含煤岩系形成期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水进退序列,含有全区可追踪对比的煤层.但聚煤作用较弱;层序2为第二个关键成煤层序,由于盆地的构造转换引起海侵方向的改变,该层序煤层为海侵事件成煤,形成了全区稳定发育的大青煤(8^#);层序3为华北板块发生“翘翘板”运动后的稳定沉积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形成的煤层稳定性好(6^#、7^#):层序4为陆表海盆地向陆相盆地过渡形成的含煤层序,该层序高位体系域含煤性好.煤层厚,全区可对比。  相似文献   

17.
经坊煤矿目前开采的山西组3号煤层逐步枯竭,矿井设计开采太原组8、9、14、15号煤层。奥陶系峰峰组是太原组煤层底板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以往大多数勘查成果得出该地区峰峰组岩溶裂隙发育较差,富水性弱-中等的结论,以至于个别矿井在奥灰带压开采危险性评价时甚至将其视为相对隔水层。因此,查明峰峰组的水文地质特征是太原组煤层能否实现安全带压开采的关键。通过岩心采取、抽水试验和水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的勘查认为:该地区峰峰组富水性普遍较强,处于主径流带附近富水性极强。该研究对于长治南部地区供水勘查和太原组煤层安全带压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Coal-bearing strata are widespread in the western Great Khingan Mountains. Abundant coal resourc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Jurassic Alatanheli Groups, the Cretaceous Bayanhua Groups,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and the Yimin Formation. The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organic geochemistry experiments, and the coal gas potential of coal seams was evaluated. The source rock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sozoic coal sampl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TOC>30%), low maturity(Ro values of approximately 0.6%), and type Ⅲ composition.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s of the Alatanheli Groups and Bayanhua Groups are high, while the generation potentials of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and the Yimin Formation are low. The results of geochemistry show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coal seam was a lacustrine, oxidizing environment with a low salinity, and the source of the organic matter was mainly higher plants. Affected by weak degradation, the coal seams mainly formed low-maturity gas of thermal catalytic origin. The Cretaceous coal seams contain a large amount of phytoplankton groups deposited in a low-stability environment affected by a transgression event, and the potential range varied widely. For the Jurassic coal seam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as more stable, and the coal seams feature a higher coal-forming gas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9.
田庄煤矿主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16上及17煤层,威胁煤层开采的地下水水源主要为十下灰、十三、十四灰和奥灰含水层。其中十三、十四灰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可按同一含水层看待。十下灰岩水为16上煤的直接充水水源,十三、十四灰灰岩水和奥灰灰岩水为16上及17煤层的底板间接充水水源,在构造地段有可能转化为直接充水水源。在研究煤矿群孔放水试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氢氧同位素资料,结果表明井田内十下灰和奥灰含水层有各自的补、径、排系统,正常情况下水力联系较弱;十三、十四灰含水层与十下灰和奥灰含水层均发生着水力联系,在采掘及导水断层的影响下,其含水层间地下水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两种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增加了成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祁东煤矿勘探钻孔统计资料分析.研究了岩浆侵入煤层的主要特征。岩浆主要以岩床的形式沿煤层侵入,岩性以云煌岩为主,岩床层数多为一层,岩浆主要是顺煤层上部侵入。从上部煤层到下部的10煤层,岩浆侵入活动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趋势;分布区域从西向东、由北向南扩展,分布面积逐渐扩大。岩浆侵入破坏了煤层的结构和稳定性,其接触变质作用造成煤类分布混杂,而仅靠钻孔不可能完全查明岩浆岩的分布形态,建议今后加强矿井地质观测,为煤炭开采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