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82-1290
西秦岭近年来在新区发现新矿床和新类型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金矿成矿受岩性、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许多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与岩浆岩在时间和空间上关系密切;分析认为金矿主成矿时间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与区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一致;金矿主要有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微细浸染型三种类型。矿石矿物元素组合显示由北而南成矿深度变浅、剥蚀程度较低;根据金、汞、锑矿床点和金、砷、锑、银元素分布特征,认为在北带岩体旁侧应注意寻找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金矿,中、南矿带在已知矿床深部注意寻找热液脉型金矿,有锑、汞矿点的区域注意深部及外围金矿的找矿;通过分析,最后圈定18处下一步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2.
<正>小河金矿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镇旬盆地中部。镇旬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被动边缘,是秦岭地区重要的金、银、砷、锑、汞、铜、铅和锌等矿床集中分布区,金、锑、汞、铅和锌5种矿产资源尤其丰富,其已成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以及铅锌、汞锑矿床的重要矿产地之一。在盆地中部的南羊山断裂带的两侧分布着大量的金、汞锑、铅锌、钨、铜、重晶石等矿(化)点,其构成了一个以金为主的汞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小河金矿的研究,将会对该区内的金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辉锑矿中稀土及多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锑矿床和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辉锑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对比分析,表明锑矿床中辉锑矿稀土元素含量低于金矿床中含金辉锑矿。锑矿床中辉锑矿的LREE/HREE小于金矿中含金辉锑矿。从辉锑矿的多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金矿床中辉锑矿主元素锑含量较低,富含金、银、砷杂质元素,而锑矿床中辉锑矿的锑含量较高,金、银、砷含量较低。利用辉锑矿稀土元素及杂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间接或直接评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经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及矿点检查所发现的王家沟金矿床产于商丹断裂南侧,是南秦岭泥盆系北成矿带新发现的一处小型矿床,其矿化地质特征完全可与镇-旬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相类比.王家沟金矿床矿脉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中金以微细浸染产出,并富含砷、锑和汞.因此,王家沟金矿床的发现使柞水-山阳晚古生代沉积地区也成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新产地,对今后在柞水一山阳寻找微细浸染型矿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矿区地质概况黔西南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带属滇黔桂金三角的一部分,紫木凼金矿便是此金矿带中大型矿床之一,位于黔西南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背斜金、汞矿带的西端。矿区内出露及钻遇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长兴组(P3c)、龙潭组(P3l),三叠系下  相似文献   

6.
镇旬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秦岭公馆—回龙汞锑矿带北西边缘的旬阳县惠家沟金矿、小河金矿等微细浸染型金矿,是南秦岭最有前景的金矿类型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小河金矿和惠家沟金矿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成矿控制条件,探讨了汞锑与金相互关系,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滇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谭运金 《矿床地质》1994,13(4):308-321
根据矿床产出的区域域构造背景、含矿建造的岩性特点和沉积环境、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以及标型矿物的成分特征等,将滇黔桂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金-锑-黄铁矿型矿床、金-汞(铊)型矿床和金-砷-(锑)型矿床;并分别做了。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献报导及作者的研究,分别对Sedex型铅锌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石英脉状黑钨矿矿床和沉积岩为主岩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进行了矿床地球化学分类:Sedex型铅锌矿床分为Selwyn型矿床和McArthur型矿床,前者的成矿热卤水产生于开阔海盆或大陆斜坡的浊积岩建造,后者的成矿热卤水产生于氧化的海底裂谷沉积建造,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分为酸性-硫酸盐型(明矾石-高岭石型)金矿床和冰长石-绢云母型金矿床,前一类金矿床的成矿流体,f(S2)和f(O2)较高,pH值较低,后一类金矿床的成矿流体,f(S2)和f(O2)较低,pH值较高.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石英脉状黑钨矿矿床分为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和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矿床,钨-铍-钼-铋型黑钨矿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pH值较高的弱碱性、Eh值较高的环境中进行的,钨-锡-硫化物型黑钨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pH值较低的弱酸性的,Eh值较低的环境中进行的.沉积岩为主岩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分为金-砷-(锑)型金矿床、金-汞-(铊)型金矿床和金-锑-黄铁矿型金矿床.金-砷-(锑)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地层建造水(为主)与改造后的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热液,其pH值为3.6~5.2,且Eh值较低;金-汞-(铊)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地层建造水混合形成的热液,其pH值为5.0~7.5,Eh值较高;金-锑-黄铁矿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改造后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演化成的流体混合形成的热液,其pH值为5.4~6.77,Eh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陆建军  陈小明  翟建平 《矿床地质》1998,17(Z4):795-798
华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可划分为4个成矿体系:盆地流体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地层水,形成以紫木凼、戈塘为代表的矿床;盆地流体-大气降水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由沉积地层中地层水和古大气降水组成,形成的矿床以高龙、金牙为代表;石油卤水成矿体系,成矿流体是来自沉积地层中的富含有机质的盆地流体,以大量有机质参与成矿为特征,形成的矿床以三都-丹寨金汞矿为代表;岩浆水,盆地流体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和盆地流体构成,形成以皖南、赣北地区为代表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金资源丰富,全国已发现金矿床(点)11000多处,分布在610多个县(市).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特提斯三大构造成矿域中.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类型以花岗岩-绿岩型、变碎屑岩型、微细浸染型、火山-次火山岩型为主.根据成矿条件、矿床类型、矿床特征、矿化富集度以及工作程度,可将全国金矿划分为15个成矿区(带).我国金矿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较集中;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金矿品位偏低;微细浸染型金矿比例较大;伴生金矿储量大,且具重要价值;金银密切共生.中国金矿找矿前景可观,以产于花岗岩-绿岩地体中的金矿、产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产于变碎屑岩中的金矿和产于火山-次火山岩中的金矿最具找矿潜力.为保证我国黄金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强金矿资源勘查,增加可采储量;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寻找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强化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是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丹寨汞金矿床成矿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贵州省内的丹寨汞金矿床是一典型卡林型金矿床。矿床赋在于上寒武统含有机质的海相泥质碳酸盐岩之中。成矿元素Au、Hg、As、sb、Ba密切共生,但汞矿体与金矿体的产出有一定分离。金为微细粒自然金,它与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粘土矿物有关,在碳质物中,金含量也可提高。有机质(有机碳和沥青)与Hg-Au矿化有一定关系。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矿体主要产出在具压性、压扭性特征的多次构造活动造成的破碎带之中。成矿作用主要是在中低温(110-290℃)和低压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阳山金矿床微量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甘肃省阳山金矿位于川陕甘交界地带 ,为近年发现的一特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该矿目前已发现 4个矿段 ,均赋存于浅变质的泥盆系地层中。矿体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 ,在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 ,金主要以微细粒金 (2~ 3μm)包裹于毒砂、黄铁矿及粘土矿物之中。矿床微量元素含量研究表明 ,矿石中Au、Hg、As、Bi、Sb等元素较为富集 ,并且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显示阳山金矿的形成与富含Au、Hg、As、Bi、Sb等低温热液元素的成矿流体活动有关 ,向深部这些元素含量趋于降低 ,表明成矿流体活动趋弱。矿石石英的δD值为 - 6 0‰~ - 72‰ ,δ18OH2 O值为 8 0‰~ 10 1‰ ,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 ;矿石黄铁矿的δ3 4 S值为 - 2 2‰~ - 0 7‰ ,不同于泥盆系地层中沉积黄铁矿的δ3 4 S值 (10 9‰ ) ,表明矿石硫为岩浆硫 ,因而阳山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何照波  刘涛  杨宗  余红平 《云南地质》2007,26(2):175-182
萨尔布拉克金矿为北疆地区重要金矿之一,位于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矿床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走向延伸长,规模大,从地表向下氧化矿、混合矿、硫化矿分带明显。明显受构造、地层及岩性控制,属构造一热液蚀变岩型微粒金矿。  相似文献   

14.
大瑶山成矿带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瑶山金矿成矿带位于广西东部,金矿化主要产于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绢云母板岩中,加里东期中酸性岩浆岩与成矿有关.金矿床(点)主要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受断裂构造的直接控制.成矿带内金矿受区域网格状构造控制,金矿化表现出"三层楼"成矿规律.区内金的资源量预测为50~100 t.  相似文献   

15.
阳文冲金矿矿石类型以硫化矿为主,金以类质同像或极微粒机械混入物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及毒砂中,适合于浮选。处理后,氰化浸出率为83.04%。金总回收率70.26%,属较易选矿石。  相似文献   

16.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吉林白山(浑江)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山金矿是近年来在吉林南部地区发现的一种重要类型金矿床--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赋存在活泼性较高的元古庙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中.吉南元古庙分布区Au、Zn、Sb、Cd、Sn、As、Hg等元素丰度具有显著偏高特征,白山金矿区Au、Ag、W、Bi、Sb、As等元素具有浓集系数高、变异系数大、多元素套合叠加异常等特点.异常带沿构造带分布并具有明显分带现象,元素组合为Au-Sn-Zn-Ag-Cd.  相似文献   

18.
古利库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利库金(银)矿床为冰长石-绢云母型,产出与燕山中期"减压-剪切"环境下中心式火山喷发活动有关;矿床(体)受火山穹隆和爆破角砾岩筒及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容矿岩石为早白垩世龙江组、光华组安山岩、英安岩和新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群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片麻岩;矿床划分出矿化早期、主期和晚期3个矿化期,6个成矿阶段,3类组分矿体(Au型、Au-Ag型和Ag型)和脉状、网脉状两种形态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冰长石化、绢云母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等,硅化和冰长石化与矿化关系最密切;成矿温度185~255℃;成矿压力13.5 MPa (平均);成矿溶液盐度0.564% NaCl (平均);成矿深度500~600m.文中对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亦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Ⅱ1金矿体赋存于上元古界澜沧江群惠民组上段断层破碎带中,微粒金为主,硅化蚀变。强烈风化形成较深氧化带,属火山喷发期后中低温热液—表层强氧化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The Sanshandao Au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famous Sanshandao metallogenic belt, Jiaodong area. To date, accumulative Au resources of 1000 t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e belt. Sanshandao is a world-class gold deposit with Au mineralization hosted in Early Cretaceous Guojialing-type granites. Thus, studies on the genesis and ore-forming element sources of the Sanshandao Au deposit are crucial. He and Ar isotopic analyses of fluid inclusions from pyrite(the carrier of Au) indicate that the fluid inclusions have 3 He/4 He=0.043–0.21 Ra with an average of 0.096 Ra and 40 Ar/36 Ar=488–664 with an average of 570.8. These values represent the initial He and A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ore-forming fluids for trapped fluid inclusions. The comparison of H–O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deposit geology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 reveals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Sanshandao Au deposit show mixed crust–mantl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y mainly comprise crust-derived fluid mixed with minor mantle-derived fluid and meteoric water during the uprising process.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were generally sourced from pre-Cambrian meta-basement rocks formed by Mesozoic reactivation and mixed with minor shallow crustal and mantl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