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解释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孔隙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的配置关系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熔岩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火山碎屑岩与沉积火山碎屑岩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沉凝灰岩。按孔隙结构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分为气孔、孔隙、裂缝3大类,按成因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大类;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主要受火山岩的岩性、岩相、构造作用以及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车拐地区二叠系储层岩岩性单一,储集空间发育较好。夏子街组(P2x)碎屑岩中,自生沸石类矿物溶蚀孔发育,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镜下证实至少有过两次油气运移;佳木河组(P1j)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气孔溶孔和构造裂缝,油气运移也有明显的期次。相比而言,佳木河组具有更为有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3.
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发育大量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利用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方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岩心观察,从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层的空间类型等方面对各类岩石的物性、孔隙类型进行了分析,精细表征了沙一段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辛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均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储层物性碳酸盐岩优于碎屑岩,储层物性的优劣表现为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含砾粗砂岩粉细砂岩;碎屑岩内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以发育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为主;沙一段储层具有沉积作用主控、成岩作用改造、断裂体系促进储层物性的特点,受下伏深层烃源岩生烃转化的影响,沙一段深层储集岩体更容易受溶蚀作用影响,形成含油性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4.
汤戈  柳飒 《江苏地质》2016,40(4):615-623
基于物性、薄片、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资料,分析了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储集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歧北斜坡沙三段主要发育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膜孔等次生孔隙为主;碎屑岩储集物性受物源供给、沉积相带、成岩作用三大因素控制,物源供给与沉积相带主要控制浅层(3 000 m)碎屑岩原生储集性能,成岩作用与异常高压主要控制中深层(3 000 m)碎屑岩次生储集孔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沙三段纵向上发育了4个异常孔隙带,生成了油气储集成藏的重要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志留统下砂岩段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志留系为一套海相碎屑岩沉积,现今仅保存有下志留统,分布在铁南2井、维马1井以南、阿南1井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内。下志留统的下砂岩段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砂岩段储层岩性为岩屑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压实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在下砂岩段储层中,中砂岩的储集性能相对较好,其孔隙度多数在10%以上,是下砂岩段的主要含油气储层。后期的成岩作用改善了局部层段的储层物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后,下砂岩段依然保存有物性条件较好的储层段,可能蕴涵了商业油气储量。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区外围龙湾筒凹陷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区龙湾筒凹陷的碎屑岩以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其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和裂缝。最有利的储集空间是粒间孔隙。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泥质含量、颗粒分选性和成岩作用三个方面。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及矿物成分的转化和重结晶作用;其中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作用。龙湾筒凹陷碎屑岩分布广泛,且具有形成中小型油藏的能力,是辽河油区外围盆地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台北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8口井的薄片鉴定观察、压汞资料、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资料,研究了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确定了它们的成岩作用阶段,分析了它们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溶孔、粒间孔、粒内溶孔及溶缝、颗粒内裂隙、晶间微孔等。  相似文献   

8.
在松辽盆地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盆地南部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质特征对火山机构进行分类,描述其地质特征,并讨论其储层特征。将研究区火山机构分成3类9种,即熔岩类火山机构、碎屑岩类火山机构和复合火山机构3类;熔岩类火山机构包括粗面质熔岩火山机构、玄武质熔岩火山机构、安山质熔岩火山机构、英安质熔岩火山机构和流纹质熔岩火山机构,碎屑岩类火山机构包括玄武质碎屑岩火山机构、安山质碎屑岩火山机构和流纹质碎屑岩火山机构,以及复合火山机构共计9种。并统计了不同类型流纹质火山机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度,结果表明:流纹质复合火山机构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储层溶蚀孔缝十分发育,储层物性最好;流纹质碎屑岩火山机构储层溶蚀孔缝较为发育,储层物性中等;流纹质熔岩火山机构储集空间类型单一,储层物性最差。将长岭断陷火山机构内部储层分为高孔-高渗型、中孔-中渗型和低孔-低渗型3类,且有利储层受岩性影响较小,受岩相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升平气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岩石学与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形成和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有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和沉火山岩,以流纹岩为主,少量英安岩、安山岩。火山岩气藏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洞)为主,其次为原生孔隙和裂缝。火山岩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阶段以火山自身活动为主,主要形成气孔和火山角砾间孔为主的原生孔隙;后期阶段包括火山熔岩的冷凝作用与火山岩的后生成岩作用,是火山岩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时期。研究区风化剥蚀面、断层与裂缝是天然气成藏的主要运移通道,也是有利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0.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琦 《西北地质》2000,33(3):13-17
查干凹陷们于内蒙古西部银根--额济纳盆地的东部,是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勘探程度最高的凹陷,该文通过对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演化、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储集性能、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进行探讨,认为该区碎屑岩储集层主要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少部分层段可表现为低孔低渗、低孔中渗或中孔中渗的特征。在2口钻井证实在下白垩统地层中获低产油流,因此该凹陷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天然气的富集是中国前陆盆地的特点,煤系烃源岩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构造多期叠合、古构造发育、多套烃源岩多期演化是油气多期成藏的主控因素;前陆盆地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和原源、它源两大套成藏体系,控制着油气纵向分布;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带地质特征控制着油气区域分布规律,逆冲带、前缘隆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下部成藏体系,坳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上部成藏体系;在逆冲山前带油藏被破坏形成油苗、沥青或残余油藏,在坳陷内的逆冲带和坳陷带主要聚集了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在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既聚集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又聚集了晚期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2.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期次及圈闭形成时间研究成果,认为:西部斜坡带油气首先充注在平湖组中,后期由于断层开启调整至花港组中,因压力降低油气分离和天然气散失而在花港组中形成凝析油藏;在中央反转带,由于圈闭定型时间晚,油气主要经历一期成藏再通过断层运移至花港组,花港组上部压力低,使油气分离、天然气散失而形成纯凝析油藏。通过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生烃中心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断层分布和断穿层位控制着油气藏丰度,超压控制着西部斜坡带凝析油和凝析气藏的分布界面。  相似文献   

13.
孤南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海(湖)平面或可容空间的变化是统一的。然而根据对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基底的差异沉降、沉积物的沉积以及绝对湖平面的变化三种因素的控制,断陷盆地内可容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是非统一性的。根据可容空间的变化划分出的可容空间增加带、减小带以及转换带所组成的体系及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空间展布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文中首先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了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组成和划分方案,并以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为研究对象,划分了一个三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并细分为7个四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最后从石油地质学理论以及可容空间转换带处准层序垂向发育特征两方面阐述了转换带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典型油气藏实例解剖,认为可容空间转换带控制了有利的成藏组合的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14.
油气地质模型中流体流动机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龙德 《地质科学》2004,39(4):457-462
通过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分别研究了油气在聚集后散失过程的流体流动机制。流体场的力学机制决定了油气在散失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油气层自身流动的独立性。研究表明:一个局部高点的石油泄漏对另一个高点石油保存影响不大或基本没有影响,虽一个高点泄漏而两个高点的天然气均能被产出,遭受破坏的聚集带油藏一般比较孤立而气藏却成组分布。这对同一聚集带上的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拉尔盆地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海拉尔盆地为中-新生代的断陷-坳陷型盆地,其发育演化主要经历了地壳隆起、断陷、坳陷、萎缩四个阶段。根据对成藏要素分析,确定出以凹陷为单元的三类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都有各自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按其空间展布,又可划分为同期并列式、同期交叉式、异期叠合式三种组合形式。这些形式的有效组合,构成了海拉尔盆地内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6.
The coexistence of Pb‐Zn deposits and oil/gas reservoirs demonstrates that a close genetic connection exists between them. 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b‐Zn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is genetic connection. The Mayuan large‐scale Pb‐Zn metallogenic belt i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Mississippi Valley‐type (MVT) Pb‐Zn deposits that were recently discovered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China. It is hosted in the dolostone of the Sinian (Ediacaran) Dengying Formation (Z2dn). In addition to the abundant bitumen in the Mayuan Pb‐Zn metallogenic belt, the paleo‐oil reservoir and the MVT Pb‐Zn deposit overlap in space. In this study, two precise ages of 468.3 ± 3.8 Ma and 206.0 ± 6.5 Ma were obtained via the Rb‐Sr isotopic dating of galena and sphalerite from the Mayuan Pb‐Zn metallogenic belt, respectively. The early metallogenic age of 468.3 ± 3.8 Ma is similar to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age of 486 ± 12 Ma. The age of 206.0 ± 6.5 M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ge of the metallogenic event that occurred at 200 Ma in the Upper Yangtze Pb–Zn metallogenic province of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olymetallic zone,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the Sichuan Basin, suggesting that the metallogenic effects of this period were regional in scale in the peripheral areas of the Sichuan Basin.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wo period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ccurred in the oil/gas reservoir that coexists with the Pb‐Zn deposits in the study area. The Pb‐Zn mineralization at 468.3 ± 3.8 Ma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while the second mineralization at 206.0 ± 6.5 Ma occurred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leo‐oil reservoir to a paleogas reservoir.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leo‐oil/‐gas reservoir and the MVT Pb‐Zn deposits and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how that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MVT Pb‐Zn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alysis of metals in the source rocks forming the paleo‐oil/‐gas reservoirs show that source rocks which formed paleo‐oil/‐gas reservoirs may have provided metals for Pb‐Zn mineralization. Both the paleo‐oil/‐gas reservoirs and Pb‐Zn mineralizing fluids had the same origin.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火山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非常快,并不断在许多盆地发现了优质火山岩储层,其中风化壳型储层作为非常重要的火山岩储集体类型而倍受重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风化壳型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物性非常好。通过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取心、镜下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分析化验资料,并结合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点,初步建立了该区的风化壳储层的发育模式,将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带: ①最终分解产物带; ②水解带; ③淋滤带; ④崩解带; ⑤未风化带(母岩)。淋滤带储集物性最好,该区风化淋滤是改善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滩海区指辽河盆地向辽东湾延伸被≤5 m海水覆盖的浅水区域,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探区.由于矿权和环保等条件限制,长期以来该类油气区勘探和研究进展迟缓.本次把滩海-陆地作为整体,从构造、地层格架、烃源岩、储层及油藏特征等方面系统解剖滩海西部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海陆地质条件差异性,通过油气成藏要素类比从已知到未知,探讨滩海区油气勘探潜力.研究发现笔架岭岭南斜坡带具备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斜坡背景下发育多种类型坡折带构成油气运聚指向区;多方向物源导致储集砂体发育;坡折带对砂体分布和沉积相的控制作用明显;斜坡带紧邻生烃洼陷,构成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生储盖配置.据此指出,以笔架岭岭南斜坡带岩性油气藏为重点勘探方向,将会在滩海西部勘探中取得新的突破.该成果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渤海湾盆地其他油田滩海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9.
构造调整对油气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构造调整强度及其对油气形成与调整的影响是对成藏研究定量化的有益探索。下奥陶统地层是塔里木中央隆起带的重要储层,具有统一的原始构造和沉积环境,而后期构造调整相差巨大,最终形成了塔中和巴楚地区在成藏及含油气性上的巨大差别,塔中为加里东晚期形成的古隆起,后期构造稳定,变动小;巴楚隆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革和改造,一直到喜山期才最终定型。构造调整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方向,制约着油气藏的形成与改造,并最终决定了油气藏在时空上的分布。塔中隆起从加里东期开始到喜山期发生继承性成藏,油气兼聚,圈闭的发育制约油气藏的发现;巴楚则多为晚期成藏,聚气为主,喜山期形成的气藏是巴楚地区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20.
塔南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4种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塔南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开阔的复式箕状断陷结构使塔南凹陷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为岩性油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南屯组多沉积中心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为岩性油藏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沉积断裂及其配置关系决定了塔南凹陷具有沟谷控源、转换带控扇、断坡控砂的成盆特点,水下扇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