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土地     
《浙江地质》2009,(3):59-59
女:土地是至爱的母亲,万物栖息的乐园,上苍恩赐的神灵,人类永远的依靠!我生于土地,长在土地,深爱着这土地。  相似文献   

2.
韦寿增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而他那感人肺腑的生命故事和先进事迹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和力量。他的崇高精神是新时期国土人肩负神圣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忠诚、创造辉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传承韦寿增精神,让韦寿增精神永远成为国土人的巨大的精神动力,使韦寿增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26日,这是一个令人极为兴奋的日子。 让我们记着吧,永远记着吧——就在这一天,在中原大地上有一个被人们誉为“国内一流”的地质类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与游人见面了!  相似文献   

4.
“我们城区分局是市国土资源系统的基层窗口单位,‘如何在管理中提升服务,在服务中规范管理’永远是我们要做的中心大文章。”这是桂林市国土资源局七星分局局长陈景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佚名 《山西地质》2012,(2):33-33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岗位?"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虽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刘鹏飞 《河南地质》2012,(5):I0002-I0002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中国西南巴蜀大地上,刹那问大地痉挛,山崩地裂,瓦砾遍地,生命殒殁,家园消失……据史料记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5·12汶川特大地震。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19日,是凭祥市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这是继苏州、天津、北京之后,我国第四个获得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她向世人宣告:我国目前惟一设于陆地边境线上的综合保税区从此诞生!  相似文献   

8.
3月2日上午10时,年仅36岁的谷相云,这位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汉子,因为突发脑溢血,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上蔡县小岳寺乡国土资源所,也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同事、母亲、妻子、女儿。  相似文献   

9.
亲亲泥土     
“泥土”,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词语,但是又有什么词语能比它的含义更深刻、更厚重呢? 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承接我们生命的便是这厚实的泥土,滋养我们成长的也是这厚重的泥土。尽管它是那样的贫瘠,那样的匮乏,但它像母亲似的永远给予我们关爱与付出。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11.
刘雪 《河南地质》2010,(8):30-30
7月份,正值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按照惯例,这正是国内煤价大涨的时候,而在今年高温酷暑的7月份,起着国内煤价“标杆”作用的秦皇岛港下水煤价却出现了回调势头。  相似文献   

12.
“翻身不忘共产党,饮水不忘挖井人”,这句朴素的话语曾经是那个火红的年代最流行的感恩词。 是的,做人不要忘本,要学会知恩、感恩、念恩、报恩。为人子女要时时感念父母恩重难报,离苦之人要永远铭记指点迷津的引路者。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6日,北京传来噩耗:刘东生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 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先生身体不是好好的吗?虽然耄耋之年也听说稍有微恙,但经过治疗和调养很快出了院。不是吗?先生73岁那年去南极,79岁赴北极,86岁下南海,88岁走罗布泊,今年该91岁高寿了,还准备再给研究生上课,春节前出院,准备节后就上班呢! 但是,走了还是走了;先生近七十年的学术生涯画上了句号,但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平易近人的态度、孜孜不倦的精神和永不停歇的脚步永远驻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为悼念先生,回忆先生的为人,他的学生韩家懋研究员写下一篇短文,聊表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4.
凌赟 《浙江地质》2009,(6):58-59
“踏上这条路,就拥有了一个千年的梦想”。 正是在大济人这则精关广告的感引下,那次从百山祖返回庆元县城的途中,我们走进了距城区约两公里的千年古村一一大济,去完成一次跨跃“时间遂道”、探寻“千年梦想”的别样旅程。  相似文献   

15.
7月31日上午,一群人手持锦旗和巨幅感谢信,径直走进了渑池县国土资源局的办公大楼,引起了路人的围观。待仁村乡党委、政府的代表将锦旗献给国土资源局负责人时,一段真心为民的故事在这座小城里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6.
我队在实现塔上无人的钻探作业中,蘑菇头不下井,常因提引器及垫叉跑位等原因造成跑管事故.防跑管钢体,正是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  相似文献   

17.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1,22(3):445-446
2007年夏天,陈清濂先生手术康复后不久就来南京出差,和在宁的老水文所(1956~1969年期间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研究所)的同事们欢聚一堂。席间,陈清濂说:"我的名字里有六滴水,所以这一辈子注定是‘卖’给中国江河了。万万没有想到,仅时隔一年,他就于2008年6月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8.
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为人民付出了他年轻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推动着我们去思考一切。刘英俊虽然牺牲了,但是,跟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等英雄人物一样,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永远活在亿万人们心里,永远活在千秋万代的共产主义事业中。  相似文献   

19.
民情日记     
盖兵 《浙江地质》2012,(1):52-55
一大早,骄阳似火,车内如同蒸笼一般。去龙湾的路要往东走,正是迎着太阳的方向。自下派以来,我每天早上都在“享受”紫外线的照耀,这对一个皮肤特别敏感的女同志来说,真是件“痛苦”又无奈的事。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质》2008,(9):47-47
一个患有癌症的美国运动员和198个中国癌症患者的故事,在北京奥运会上悄然流传。这是一群特殊的人做了一件特殊的事,虽然不是发生在赛场上,但却是用生命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用生命铸造了一枚特殊“金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