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铼是一种战略性的稀散金属矿产,很少形成独立的矿床,多数以伴生元素的形式产出于斑岩型岩浆热液系统。研究表明,富铼矿床主要分布于活动大洋或大陆板块边缘,成因上主要与板块俯冲或碰撞作用紧密联系。富铼矿床成矿时代较新,主要为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已报道的铼独立矿物约11种,主要包括自然铼、硫铼矿、铜铼矿、钌铼矿、氧化铼等,其中以硫铼矿为主。大多数的铼主要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于辉钼矿中,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黑钨矿等。富铼辉钼矿通常形成于中低温热液体系,辉钼矿中铼常显示不均匀性和多阶段性富集特征,最普遍的置换机制为Re~(4+)?Mo~(4+)。自然界中,由于铼独特的化学行为,铼可以以气相、络合物或离子的形式迁移。在不同的物理化学(如温度、pH、氧逸度、硫逸度等)条件下,相对低温、低pH、还原环境更有利于铼的富集沉淀。为了进一步完善铼金属成矿理论,需着重加强铼的成矿物质来源、赋存状态以及铼富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斑岩型矿床——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的重要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寿庭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11,36(2):247-254
多年来, 斑岩型矿床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铜和钼的主要来源.然而, 斑岩型矿床成岩成矿地质条件复杂, 矿化类型丰富, 尤其是对一些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 均为多元素综合性的巨型矿床, 除传统意义上的铜、钼等矿产外, 非传统矿产的成矿-找矿潜力巨大, 包括: 金、银、锡、钨、铋、铅、锌、铼、铀、钴、硫、硒、碲、铂族元素、磁铁矿等, 金红石和稀有金属如钽、铌等也值得关注.开展斑岩型矿床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与非传统矿产矿化富集分布规律研究, 总结斑岩型矿床非传统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标志, 指导找矿预测与资源潜力评价,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散元素独立矿床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分散元素成矿研究概况。分散元素通常是指镉、镓、锗、铟、硒、碲、铊和铼等8种元素。由于它们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低(一般为10^-9~10^-6级),不易形成独立矿物,难以发生有意义的富集。大百科全书云:“分散元素不形成独立矿床,它们以伴生元素方式存于其他元素的矿床内”。因此,长期以来,分散元素多被作为其他矿床的伴生组分,并侧重于含量和赋存状态两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明山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贺清 《矿产与地质》2012,26(3):205-209
大明山钨多金属矿床成矿主要受层位、岩浆岩和构造控制,矿床类型划分为层控型、斑岩型、石英脉型,成矿元素具有深部Mo、中部W、上部Cu、Pb、Zn的分带特征,是一个沉积富集(层控型)-岩浆热液(斑岩型)-构造充填(石英脉型)三位一体复合型成矿,他们既相对独立产出,又有密切联系的在同一成矿环境下形成的复合型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为晚白垩世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在大明山矿田深边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略谈深源铀成矿与深部找矿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黄世杰 《铀矿地质》2006,22(2):70-75
热液型铀矿找矿应着眼于寻找中大型矿床,以幔源叠造、深源成矿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元复合深源成矿模式。文章指出,热液型铀矿床存在热水循环富集型、岩浆期后热液型、地幔流体富集型等3种不同成因类型及其不同的成矿特点,并常在同一矿化集中区形成一成矿系列。大型铀矿田和富、大铀矿床常与幔源成矿有密切关系,其形成有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文中还初步提出了幔源成矿的识别判据,指出今后找矿应自觉地确立适合于各自地区找矿类型的成矿模式,厘定可操作性强的找矿模式,实现以模式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6.
萨热阔布金矿床产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海相火山 -沉积岩中 ,火山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金的预富集 ,后期挤压剪切作用使金富集成矿。金矿找矿预测标志为有关层位、断裂、蚀变、金属元素组合、高钾侵入岩及物化探异常。提出通过进一步研究控矿规律 ,确定蚀变分带和矿体空间展布特点 ,运用浅层地震法、电磁法、构造叠加晕、流体晕、遥感信息强化技术 ,实现隐伏金矿找矿预测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铼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凡  王登红  王岩  江彪  李超  赵鸿 《地质学报》2019,93(6):1252-1269
铼是重要的稀散元素,主要应用于国防和航空航天以及石油化工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对中国铼矿尚未开展过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全国铼矿产资源勘查和科研成果的系统梳理,初步总结了中国铼矿的资源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认为,中国铼矿分布较广泛,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将中国铼矿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碳酸岩脉型等8种矿床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及其复合类型最为重要,占估算资源量的90%以上。铼成矿作用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古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发育,以喜马拉雅期形成的资源量最多,次为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呈现出越年轻铼越富集的趋势。将内生铼矿划分为25个成铼带,以冈底斯成铼带和东秦岭成铼带最重要。首次划分了铼矿的矿产预测类型,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脉型、陆相沉积型和海相沉积型5种类型,对每种预测类型的有利找矿区域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找矿方向,并对未来铼资源调查和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已知矿(集)区深部经过弱矿(无矿)间隔后新出现的矿化富集空间称之为第二矿化富集带。第二矿化富集带是一种相对特殊的矿化垂向分带现象,对它的研究能为开展"矿下找矿"或"矿外找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控制第二矿化富集带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控矿构造场的复杂变化、成矿系统温度场的改变、成矿系统流体场的演化、沉积建造中的多层位控矿作用等因素。第二矿化富集带的研究要点是:首先判别研究区地史时期形成第二矿化富集带的可能性;其次对所研究的矿化富集带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全球铼资源分布不均衡,智利占全球铼资源总量的半数以上,其中主要来自于斑岩铜矿床。铼的矿床类型与其赋存状态密切相关,由于铼矿多数与其他矿种伴生,导致铼的矿床类型划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无法为找矿勘查提供依据,因此急需开展相关研究。【研究方法】本文从全球铼矿赋存状态、矿床成因、矿石类型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和总结已有典型铼矿的富集成矿规律及矿床类型,以期为该类型矿床的勘探开发提供思路。【研究结果】本文将铼矿床划分为4种类型,即斑岩型铜矿中的铼、沉积层控型铜矿中的铼、砂岩型铀矿中的铼以及矽卡岩型矿床中的铼,其中,以斑岩矿床的铼品位最高、储量最大。铼成矿作用以燕山期最为发育,次为喜马拉雅期、印支期、加里东期,其中,大型伴生铼矿主要发育在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铼矿勘探方面,已探明铼矿储量的半数以上来自智利,其余主要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铼矿开发方面,铼矿很可能存在于大陆弧环境下形成的斑岩型铜矿床,各国开始从斑岩铜矿床中回收铼。【结论】铼矿作为新兴资源,在未来节能减排、碳中和实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应加强独立铼矿床的勘查以及铜钼铼伴生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石磊  周涛发  肖鑫 《岩石学报》2023,(10):3031-3047
新桥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的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硫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过程中除了铜、金、铁、硫等主要成矿元素富集成矿以外,钴、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也以伴生形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前人对新桥矿床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矿床中关键金属钴、硒、碲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等方面系统研究尚未开展。本次研究在新桥矿床系统采集距离成矿岩体不同位置的两条代表性剖面(3804、E601)的岩矿石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岩主微量元素化学分析和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成分测试等分析技术方法,查明了矿床中钴、硒、碲等关键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初步探讨了钴、硒、碲的富集机制。新桥矿床中估算伴生Co、Se、Te资源量分别为:2326t、2590t、1463t,达到大-中型规模。近成矿(热)中心3804剖面Co、Se含量自矿体底板→顶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Te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Co、Se、Te均主要在黄铁矿矿石中产生富集;远成矿(热)中心E601剖面上Co、Se、Te含量自矿体底板→顶板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主要富集高品位黄铁矿矿石中。矿体走向上自成矿(热)中心→远端,Co含量明显降低,Se、Te含量相对增高。矿床中Co、Se主要以类质同象置换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Te的赋存状态以独立碲矿物为主,包括辉碲铋矿和碲银矿。Co主要在石英-硫化物阶段产生富集,成矿流体温度较高,流体中Co大部分随黄铁矿沉淀富集于近成矿(热)中心的黄铁矿矿石中,至碳酸盐-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温度降低,流体中Se、Te大部分沉淀富集于远成矿(热)中心的高品位黄铁矿矿石中,其中Se主要随黄铁矿大量沉淀富集,Te较少进入黄铁矿等硫化物中,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尹格庄和夏甸两个超大型金矿床的精金矿与尾矿砂中关键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相对于华北克拉通地壳元素丰度,本次分析的稀贵元素Co、Rh、Ir和Ru,稀散元素Cd、Te和Se,稀有元素W和In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别是Te、Co和Cd超常富集达到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品位。根据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规范和金矿选矿报告相关参数,分别估算了金矿石和精金矿中可利用的关键金属矿产储量,其中夏甸金矿床内Te储量为69吨(精金矿中52吨)、Co储量为604吨(精金矿中413吨),大尹格庄金矿床内Cd储量为224吨(精金矿中206吨),这些均可直接回收利用。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综合研究表明:Te主体以碲金矿、碲银矿、碲铋矿、碲铅矿和陈国达矿等独立矿物存在,与可见金密切共生;Co常以微量元素形式分布在金成矿早阶段的粗粒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Cd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金成矿晚阶段的闪锌矿、黄铁矿和黄铜矿中。进一步通过对典型金矿床中黄铁矿原位和/或单矿物的Te与Co含量对比、并结合矿石中Co与Cd元素组成及其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综合约束了其超常富集特征与资源潜力,揭示新城、玲珑和寺庄金矿床及栖霞异常区分别有约2329吨、1035吨、1553吨和22790吨Co资源量,乳山、新城和焦家金矿床有约1529吨、126吨、216吨Te资源量,仓上、新立、三山岛、寺庄和新城金矿床、以及栖霞和招平北段异常区分别有约47.6吨、78吨、63.7吨、69吨、3564吨、7120吨和696吨Cd资源量;即胶东金矿集区具备近期被综合利用或作为未来潜在接替资源的Co、Te和Cd资源条件,且其展布区域广泛、资源潜力巨大。初步研究已显示胶东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Cd、Te和Co矿床的资源条件,但关键金属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一、其超常富集机理与规律尚不清楚,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区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中稀散元素铼(Re)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结合前人成果,探讨了研究区与铀相伴生的铼元素成矿作用。结果表明,钱家店铀矿床砂岩铀矿石中稀散元素Re的含量高,已完全达到伴生矿综合利用指标,可以尝试在地浸液循环过程中加以析出。Re与Fe2+/Fe3+、Se、U及有机碳相关性好,有较密切的共生关系;与稀土元素相关性极差,揭示了相异(相反)于稀土元素表生稳定的性质。钱家店地区铼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铼预富集阶段、上白垩统姚家组含矿主岩形成及沉积成矿阶段、层间渗入氧化水动力主成矿阶段、古近纪浅层氧化改造及热活动铼叠加成矿阶段、新近纪油气扩散还原保矿阶段,这五个阶段与该区铀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张新虎等人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比研究甘肃北祁连西段镜铁山铁矿外围成矿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认为祁连山西段具有形成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地质条件,镜铁山铁矿外围是最有利找矿靶区,建议在其东延带部署"丰乐河—西插山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通过该项目实施,进一步理清了"镜铁山式"铁矿含矿岩系空间展布,先后发现了卡瓦铁矿、沙梁铁矿、光滑岭铁矿等一批铁矿点,实现了铁矿勘查新突破,成为甘肃北祁连西段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典型实例。通过前期勘查,目前已获铁矿石资源量达5亿吨。本文从区域成矿背景、含矿层位对比、勘查找矿成果及工作部署思路等方面进行初步总结,对该区铁矿勘查规划和找矿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郝雪峰 《地质与勘探》2023,59(4):734-746
铼(Re)是一种在地壳中的丰度极低的分散元素,却是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由于其丰度很低,其超常富集成矿作用机理及过程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四川盆地西南部乐山地区的犍为-沐川-马边一带,在侏罗系地层中分布有砂岩型铼钼矿床(点)。本文以该区犍为县古匡岩矿床(点)为研究对象,对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中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与铼钼富集密切相关的沥青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含矿砂岩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环境下的产物,而非相对低能、还原的分流间湾沉积环境,并不是表生条件下氧化-还原作用富集成矿。矿床中的沥青是由来自下伏三叠系须家河组古油藏发生热裂解形成的,铼钼元素超常富集成矿与古油藏有机质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关系。该类型矿床为铼等稀散元素超常富集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对象。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北衙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衙整装勘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主要成矿元素Ag、Au、Cu、Pb、Zn的富集规律,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找矿有利指标组合;通过对比北衙金矿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等找矿标志预测北衙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区域单元素Au、Ag、Pb、Zn、Cu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指出了炭窑金矿、铅锌矿找矿靶区;马鞍山北部金矿找矿靶区,为北衙整装勘查区外围找矿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西昆仑黑恰—三十里营房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扫面、大比例尺矿产地质填图、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剖面测量及槽探等工作,在查明地质特征、成矿类型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评价该区矿产资源潜力。结果表明: 研究区主要有黑恰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铁多金属矿、阿克塔河南海相沉积型含钛铁矿及阿克塔河北层控型铜金矿3种成矿类型; 划分了7处成矿预测区,其中A类预测区1个,B类预测区1个,C类预测区5个; 铁矿石预测资源量为1 565.69万t,锰矿石预测资源量为39.73万t,铜金属预测资源量为0.35万t,铅金属预测资源量为1.33万t,锌金属预测资源量为2.58万t,钛金属预测资源量为14.76万t; 圈定了5处找矿靶区,其中A类找矿靶区2处,B类找矿靶区3处; 建议进一步对黑恰铁多金属成矿带开展Fe、Pb、Zn找矿工作,扩大找矿成果; 首次在阿克塔河南早石炭世帕斯群发现海相沉积型含钛铁矿矿体,有望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7.
龙天祥 《地质与勘探》2024,60(2):222-235
云南金平地区是哀牢山南段重要的Au、Cu多金属矿集区,而Au、Cu为该区主成矿元素的论断和依据缺乏,Au、Cu等成矿元素时空富集配分规律、约束机制尚无论断,该区找矿方向及靶区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开展1:5万金平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统计分析全区及各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含量平均值(X)和相对富集系数(K)等,结合金平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和元素间组合关系、元素异常与成矿相关性,确定了 Au、Cu、Pb、Zn、Ag为金平地区主成矿元素。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富集规律,可知金平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富集配分受时间、空间限制,该地区Au、Cu、Pb、Zn、Ag主成矿元素富集峰期为两个阶段(300~400 Ma、470~485 Ma),进而确定了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为该地区最具找矿潜力的时代及地层。通过系统研究元素异常与构造、岩浆和成矿的关系,发现区内三家河断裂、马过河断裂、甜竹山断裂对元素富集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金平地区元素异常与成矿具有密切相关性。结合金平地区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等,圈定了12处综合异常,划定了2个找矿预测区,对2个找矿预测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指明了找矿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皖南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的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乃福 《安徽地质》2011,21(3):201-206
根据皖南地区1:20万区域化探资料,计算了区内元素的背景值、区域浓集系数、总体变化系数等参数,阐明了区内元素含量空间分布与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使用区域浓集系数及变化系数两个参数,对皖南地区32种元素的成矿潜力进行排序,在目前安徽省地质勘查主攻矿种中,皖南地区的成矿潜力依次为金(银)-钨-钼-铜-铀-锌-铅。同时根据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了区内金、银资源量,分别为金474t、银16117t,显示出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贵州开阳地区是我国富磷矿集中分布区。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实现了磷矿理论创新,推动了该区磷矿找矿突破;厘清了开阳地区磷矿成矿受黔中古陆长期剥蚀夷平的平缓海岸型的无障壁海滩(缓坡浅滩)环境控制;建立了富磷矿"三阶段"动态磷矿成矿模式,阐明了"富"的成矿作用过程,即原始生物-化学、波浪波选(机械)暴露淋滤、磷质沉淀胶结成矿作用。建立新的磷矿区域成矿模式和地质找矿预测模型,开展找矿预测,通过工程验证,估算磷矿资源量(333+334?) 54892万吨,取得了富磷矿找矿新的重大突破。预测区内富磷矿还有8亿吨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