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胶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拼合位置的东北端,晚中生代发育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体制转换和克拉通破坏过程的理想之地。本文以晚中生代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浆源区性质和成岩成矿的构造环境演变历史。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地区的玲珑型花岗岩、郭家岭型花岗岩、伟德山型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63.2~157.9、132.9~130.0和121.3~116.7 Ma,崂山型花岗岩和脉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25.0和120.7 Ma。由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岩石化学成分由高钾钙碱性系列→橄榄安粗岩系列,由过铝质→偏铝质;微量元素由高Ba、Sr→低Ba、Sr,由高Sr低Y→低Sr高Y;稀土元素由无或弱正铕异常→显著负铕异常;花岗岩类型由S型→Ⅰ型→A型;地幔性状由EM2型向EM1型演化,由富集地幔转向亏损地幔或由岩石圈转向软流圈演变。胶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浆演化特征是深层次构造背景转换的反映,即由华北-扬子板块构造体系向欧亚-太平洋板块构造体系和由挤压机制向伸展机制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早白垩世热隆-伸展构造为胶东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杰勋  郭巍  朱凯 《岩石学报》2016,32(9):2889-2900
本文对辽东岫岩地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荒地花岗闪长岩和朝阳苏长辉长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 U-Pb定年。帽盔山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Al、K,贫Fe、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1.03~1.06,A/NK=1.11~1.12)。荒地花岗闪长岩的SiO_2含量为64.1%~70.8%,K_2O/Na_2O的比值为0.87~1.08,含铝指数A/CNK和A/NK分别为0.98~1.02和1.31~1.55,微量元素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Yb)N值为13.41~68.2,属于准铝质到过铝质I型花岗岩。朝阳苏长辉长岩的SiO_2含量为54.8%~58.3%,K_2O/Na_2O的比值为0.57~0.78,微量元素富集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U、P、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La、Ce、Pr、Nd等轻稀土元素。测年结果显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37Ma,荒地花岗闪长岩的锆石年龄为139Ma,朝阳苏长辉长岩的锆石年龄为139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构造背景图解,帽盔山二长花岗岩、荒地花岗闪长岩和朝阳苏长辉长岩均为伸展构造环境下的岩浆活动产物。结合三个岩体的时空特点,表明在早白垩世时期,辽东岫岩地区处于非造山的伸展环境,且岩石圈减薄及伸展活动的发展有自深部至浅部的特点,是华北板块东部伸展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秦亚  梁一鸿  胡兆初  冯坚  李敏 《地球科学》2013,38(4):677-688
主微量元素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吉南老岭地区的头道、老岭、上绿水桥和高台子岩体为一套早白垩世铝质A型花岗岩.主要岩性为钾长花岗岩、晶洞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1~125Ma.主量元素具有富Si、alk, 贫Fe、Mg、Ca、Ti的特征; 微量元素亏损Ba、Sr、Ti、Nb、Ta、P, 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 稀土元素具有中等到强烈的负铕异常及右倾海鸥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2~1.15, A/NK=1.00~1.28).岩石具有较低的不相容元素Ce/Nb、Y/Nb、Yb/Ta比值, 为A1型非造山花岗岩.研究表明吉南老岭地区早白垩世时处于非造山的伸展构造环境, 是华北板块东部早白垩世伸展地球动力学背景在吉林南部地区的岩浆活动体现.   相似文献   

4.
辽东半岛早白垩世时期受到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使岩石圈构造环境由挤压造山向伸展减薄转变,前人对其成因有所争议。本文通过锆石SHRIMP U- Pb测年、原位Lu- Hf同位素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对辽东半岛大金山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大金山花岗岩体结晶年龄为~ 124Ma,侵位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大金山花岗岩属弱过铝质~过铝质岩石,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过程,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中等Eu负异常,为I型花岗岩。TW003样品εHf(t)值为-25.8~ -14.2,tDM2为2093~2805Ma,岩浆物质来源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下地壳火成岩的部分熔融。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大金山花岗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辽东半岛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是受板块俯冲造山后伸展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的联合制约。  相似文献   

5.
窟窿山复式岩体位于赤峰-开原断裂以南、尚义-平泉断裂带以北的华北克拉通北缘隆起带和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 的西南段,由外侧的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和内侧的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组成,两者呈侵入接触,出露面积约120 km2。SHRIMP 锆石U-Pb年龄表明,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和中细粒碱长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29.4±1.5 Ma (MSWD=1.2) 和 134.0±1.7 Ma(MSWD=1.8),分别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和早白垩世早期。窟窿山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钠,高FeOT/MgO 比值,贫铝、镁、钙、磷的高分异特征,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在SiO2 vs (Na2O+K2O)-CaO和SiO2 vs FeOT/(FeOT+MgO)图解中落于A型花岗岩区。ΣREE含量较低,Eu负异常明显,具燕式轻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富 集Rb,Th,U,Nb,Ta,Zr,Hf,Y等元素,亏损Sr,Ba,P,Ti等元素,10000Ga/Al=4.63~5.66(>2.6),Zr+Nb+Ce+Y=402× 10-6~713×10-6(>350×10-6),显示A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的特征。具有异常的Sr初始比值((87Sr/86Sr)i =0.750562~0.839814),较低 的Nd初始比值(εNd(t)= -14.3~-13.2)和相对较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2=2084~1996 Ma)及较低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t= 16.797~17.010, (207Pb/204Pb)t=15.406~15.434, (208Pb/204Pb)t=37.477~37.540。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和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的δ18OV-SMOW分 别为5.3‰~6.2‰和0.1‰~3.1‰,后者低于正常花岗岩的δ18OV-SMOW 值(6‰~10‰) 和正常地幔的δ18OV-SMOW (5.7‰±0.3‰) 值,在铅同位素图解中窟窿山花岗岩同时带有下地壳物质和富集地幔印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窟窿山花岗岩属于板内 后造山花岗岩,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构造背景。通过与区域上同时代A型花岗岩的对比,表明窟窿山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 北缘早白垩世与岩石圈减薄相关的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这种构造体制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综上所述, 窟窿山花岗岩的成因为古元古代源于EMI富集地幔的岩浆混有少量古老下地壳物质形成年轻下地壳,可能还与俯冲的经历 了高温热液蚀变的洋壳有关,但由于源区混染不均一导致花岗岩的氧同位素值存在差异,至早白垩世板内拉张构造环境下 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形成窟窿山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姚冲岩体位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上,岩体的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姚冲岩体SiO_2含量为71.28%~77.24%,K_2O含量为3.81%~5.28%,Na_2O含量为3.76%~5.03%,Al_2O_3含量为11.61%~14.6%,具有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过铝质(A/CNK=0.96~1.03)特征。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11.82×10~(-6)~123.65×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Eu负异常,岩体富集Rb、U、Hf和Y,亏损Ba、Nb、Ta和Ti,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姚冲岩体的ε_(Hf)(t)值为-30~-22.8,位于地幔演化线之下,t_(DM2)值变化于2.21~2.60Ga之间,指示其源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古老地壳,其组成类似于扬子板块北缘TTG型岩浆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姚冲岩体形成于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后的陆内伸展环境,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壳从挤压收缩向区域性伸展的构造体制大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7.
林西县朝阳沟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的东部.朝阳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的侵位时间为早白垩世(126.2±2.5 Ma).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花岗岩体具有富硅(SiO2=68.5%~72.1%)、铝(Al2O3=14.05%~14.95%)、碱(K2O+Na2O=8.34%~10.03%)和Fe2O(3 2.27%~4.15%)的特点,属于准铝质碱性花岗岩系列;A/CNK=0.97~1.09,Mg#值较高,为12.66~15.02;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的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和Ba、Ta、Nb、Sr、P、Ti亏损,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在(Yb+Nb)-Rb判别图解和R1-R2判别图解中,样品全部落于后碰撞花岗岩区和造山晚期花岗岩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仙霞岩体是浙北和皖南交界区域明显受北东向学川-孝丰断裂构造带控制的大岩体,其内部岩性复杂,主要由早期中粒二长花岗岩、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细粒正长花岗岩组成,后期有大量细晶岩、石英正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辉绿岩等脉岩侵入。锆石U-Pb年龄数据显示早期二长花岗岩大约侵位于145.1~144.2Ma,晚期正长花岗岩大约侵位于131.7~130.8Ma,后期辉绿岩脉侵位于128.3Ma。两期岩石均具高SiO_2、高K_2O+Na_2O和低P_2O_5特征;早期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强右倾,中等负Eu异常,富集Rb、Th、U、K,亏损Ba、Nb、Sr、P、Ti等特征;晚期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弱右倾、强负Eu异常,同样富集Rb、Th、U、K,强亏损Sr、P、Ti等特征;均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两期岩石均具有相对高的(86Sr/87Sr)i值(0.70807~0.70988)和εNd(t)值(-8.87~-5.14),Nd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36~1.65Ga。成岩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改变,构造背景由中晚侏罗世(165±5~145±5Ma)的挤压环境向早白垩世早期(145±5~125Ma)的伸展拉张环境转变有关,致使古老江南造山带地壳物质熔融并可能混染扬子岩石圈地幔物质形成的两期岩浆经高程度结晶分离作用先后侵位,也表明浙西北乃至华南地区晚中生代构造转换时间为145Ma左右,且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多期次伸展拉张作用。  相似文献   

9.
秦岭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北侧发育有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位于甘肃徽县地区的太白岩体是该花岗岩类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太白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21.8Ma±1.5Ma,属于印支期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白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79.0×10-6~19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负异常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Nb、P、Ti、Y、Y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强烈亏损。太白岩体是以中基性岩石为主的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且处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后碰撞(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期花岗岩,是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全面碰撞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北部伊图里河地区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涛  陈聪  刘凯  鲍庆中  周永恒  宋万兵 《地质学报》2016,90(10):2637-2647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图里河地区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黑云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3.3±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具有高硅、富钾、富铝的特征,A/CNK比值较大(0.96~0.99),痕量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Ce、Zr、Hf等高场强元素,贫Sr、P、Ti、Ba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伊图里河地区花岗岩为具钾玄质系列岩石特征的铝质A型花岗岩,为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期岩浆侵位活动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由早期(伟晶、巨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中期(细粒)花岗岩和晚期花岗(斑)岩脉组成的马鞍山杂岩体的成因, 采用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法厘定其侵入时代, 年龄显示伟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为132.2±1.6 Ma, 巨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为127. 7±1.2 Ma, 细粒花岗岩为128.3±1.1 Ma, 花岗斑岩脉为127.4±1.8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从早到晚具有从钾玄岩系列向高钾钙碱系列演变特征, 分异演化程度逐渐变高; 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REE含量, 轻重稀土分异较为明显, 具较强负铕异常和弱右倾的配分曲线特征, 富集K、Th、U、Rb等元素, 弱亏损Ba、Sr、P、Nb、Ta、Ti等元素; 细粒花岗岩及花岗(斑)岩脉具有较低REE含量, 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具强负铕异常和"V"型配分曲线特征, 富集K、Th、U、Rb等元素, 强亏损Ba、Sr、P、Nb、Ti等元素.马鞍山岩体为浙西北-皖南地区早白垩世俯冲造山后陆内拉张作用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同源岩浆侵位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产物, 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相山铀矿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其北部主要铀矿类型为花岗斑岩型铀矿床,铀成矿在时空和成因上与超淺成侵入相的花岗斑岩有关。前人多针对某一具体矿床含矿主岩开展工作,获得的花岗斑岩成岩年龄数据相差较大,影响了对相山花岗斑岩型铀矿的深入研究。选择相山北部横涧、游坊、沙洲、云际等铀矿床的含矿主岩——花岗斑岩系统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以期厘定相山花岗斑岩型铀矿床含矿主岩的成岩时代和成因类型。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横涧、游坊、沙洲、云际的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5.6±1.3Ma(MSWD=0.45,n=26)、136.2±1.3Ma(MSWD=1.2,n=21)、133.4±11Ma(MSWD=0.67,n=24)及134.3±1.1Ma(MSWD=0.88,n=25),集中在132~137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研究认为,相山北部花岗斑岩成因类型界于A型花岗岩与S型花岗岩之间的过渡型,为A-S型花岗岩。花岗斑岩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地壳物质作为主要成分参与了花岗斑岩的形成,同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花岗斑岩为板内构造界境下伸展体制的产物,可能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因板块后撤导致岩浆侵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青山群火山岩是山东境内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其形成时代及其成因对了解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对鲁东万第地区中生代青山群中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17±2 Ma和116±4 Ma,表明万第地区中生代青山群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可得鲁东青山群火山岩岩浆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均略晚于鲁西;万第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形成过程中均受到过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物质的影响,且万第中基性火山岩还受到了扬子陆壳深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方俊钦  聂凤军  张可  刘勇  徐备 《岩石学报》2012,28(2):372-378
本文对青城子矿田姚家沟钼矿床中的8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所获辉钼矿的模式年龄值为166.1±2.3Ma~169.1±2.5Ma,等时线年龄为168.8±3.9Ma(MSWD=1.12),代表流体成矿年龄,结合姚家沟花岗岩体已有的年代学数据,我们推测姚家沟地区可能存在多期次岩浆侵入,姚家沟钼矿床与168.8±3.9Ma 的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我们推断早中侏罗纪时期,姚家沟钼矿床可能受古亚洲洋闭合的影响,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凹陷长期被认为是一新生代盐湖盆地。它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由新太古代–古生代地层组成,盆地沉积物为新生代碎屑–化学岩系。最新钻探发现盆地南缘发育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与红色砂砾岩互层,总厚度达一千多米。作者对粗面岩(WY-1)和粗安质火山角砾岩(WY-2)开展了岩性组合、区域地层对比划分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锆石多具有生长振荡环带,个别锆石显示核-边结构。WY-1样品中25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1.0 Ma(MSWD=0.87);WY-2样品中4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2.5±9.8 Ma(MSWD=5.0),两者的年龄比较接近,表明火山岩形成于133 Ma左右,属中生代早白垩世,盆地地层并非前人认为的全部属于新生代。藉此,我们认为舞阳凹陷乃至周口盆地的发育始于早白垩世或更早,是扬子–华北古板块碰撞之后秦岭造山带岩石圈伸展的结果。WY-2样品中其他13颗继承锆石或继承核的~(207)Pb/~(206)Pb年龄介于1033~2931 Ma,与华北克拉通南缘主要岩性的时代一致。火山岩中的早白垩世锆石ε_(Hf)(t)为-21.82~-19.10,t_(DM2)变化于2.39~2.56 Ga之间,与太华超群中部地层年龄和特征吻合,表明火山岩主要源自华北克拉通南缘深部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西段,岩体呈筒状,可能为古火山机构岩颈相的超浅成侵入体,成矿组合上为独特的以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八宝山岩体边缘相为钾长花岗斑岩、中心相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非常一致,分别为146.6±1.6Ma和145.9±1.9Ma,说明他们可能是同期岩浆侵入作用分异的产物。钾长花岗斑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也非常相似,εHf(t)值分别为-27.55~-20.71和-27.30~-21.90,tDM2值分别为1.80~2.93Ga和2.03~2.92Ga,表明该岩体的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综合分析表明,八宝山岩体可能是扬子俯冲陆壳部分熔融的作物,并可能混入少量的太华群和熊耳群的物质,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为俯冲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赣南樟东坑钨矿具有典型的"上脉(黑钨矿石英脉)下体(蚀变细粒花岗岩)"和"上钨下钼"矿化模式, 为了弄清黑钨矿石英脉与蚀变细粒岩体型矿化之间在成矿时间上的关系, 对产于该矿细粒花岗岩中的辉钼矿和石英脉中的辉钼矿分别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 测试结果为: 细粒花岗岩中的3件辉钼矿样品Re-Os等时线年龄为155.4±2.1 Ma(MSWD=1.12), 模式年龄154.9±2.6 Ma~156.5 ± 2.6 Ma, 加权平均年龄155.5±1.4 Ma(MSWD=0.44);而石英脉中5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54.6±1.7 Ma(MSWD=0.030), 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54.2±2.3 Ma~154.7±2.7 Ma, 加权平均年龄为154.29±0.98 Ma(MSWD=0.045). 上述结果表明, 花岗岩体型矿化与石英脉型矿化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高度一致, 从而证明了岩体中的钼钨矿化与石英脉中的钨钼矿化为同一次岩浆热液矿化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武川县赵井沟铌钽矿是新近取得勘查突破的一例大型铌钽矿床.矿体赋存岩石为含天河石钠长花岗岩,其次为花岗细晶岩、云英岩及天河石花岗伟晶岩.运用LA-MC-ICP-MS法对矿区钠长花岗(细晶)岩脉、正长花岗岩中的独居石、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同时对石英-黑云母脉中的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4件独居石的LA-MC-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24±2 Ma(MSWD=2.9,n=27)、124±3 Ma(MSWD=2.0,n=46)、121±1 Ma(MSWD=3.3,n=43)和124±2 Ma(MSWD=3.2,n=12),1件锆石的LA-MC-ICP-MS U-Pb年龄为125±1 Ma(MSWD=1.6,n=18);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3.84±0.79 Ma(MSWD=3.31),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为134.55±0.79 Ma(MSWD=1.93),反等时线年龄为134.58±0.80 Ma(MSWD=1.99),这些年龄限定赵井沟铌钽矿形成于早白垩世.综合分析表明,燕山期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铌钽成矿期,赵井沟铌钽矿是燕山期伸展体制下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矽卡岩型矿床是钨、钼、锡等矿产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的矽卡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中国东部,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川西九龙大牛场是在松潘-甘孜地块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其成岩成矿时代尚未得到精确限定.大牛场地区铁厂河花岗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少量正长花岗岩,而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矽卡岩中.文章对该矿床开展锆石U-Pb定年、...  相似文献   

20.
LA-ICP-MS U-Pb zircon dating of the Bozhushan granite in Southeast Yunn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A-ICP-MS U-Pb zircon dating of eight typical samples from four units of the Bozhushan granite intrusion in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 constrains the age of acidic magmatic intrusion in this area. Both the oscillatory zoning and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LREE-depletion and HREE-enrichment with positive Ce anomaly and negative Eu anomaly indicate the magmatic genesis of these zircons. Eight zircon samples from the Bozhushan granite yielded a mean 206 Pb/ 238 U age of (85.58±1.0) Ma (MSWD=4.1) to (88.10±0.66) Ma (MSWD=1.8). These chronology data suggest an accurate isotopic age for the intrusion of the Bozhushan granite, and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ublished age data of 48 to 111.5 Ma. The geochronology data of the Gejiu, Dulong and Dachang super-large deposits and related Yanshanian granites indicated that there occurred large-scale granitic magmatism and mineralization events in western Nanling region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