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威 《矿产与地质》2016,(5):833-836
近年来输气管道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其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一些煤矿采空沉陷区和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煤矿采空沉陷区的地表移动变形必然会使上覆的输气管道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因此,分析与预测煤矿采空区地埋输气管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气东输一线为例,依据弹性理论分析计算,当管道下伏分别为土体和岩体时,输气管道破坏时的岩土体垮塌宽度,并统计在垮塌影响范围一定的条件下,岩土体垮塌宽度与管道变形及最小曲率半径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管道的弯曲变形与垮塌宽度之间呈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2.
韦家平  余江 《广东地质》2003,18(1):50-56
湛江海湾大桥地基岩土岩性主要为全新世海积层和更新世湛江组沉积土。由于场地土体的岩性、厚度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较大,且场地处于地面沉降物,故预测由此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桥梁地基不均匀沉陷、海水及地下水腐蚀、海岸侵蚀及风暴潮等。  相似文献   

3.
玻璃钢作地面沉降监测标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玻璃钢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可作为达到特定工程目的的成型材料。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在地面沉降监测工程中为了更准确灵敏地反映地下岩土的变形,选用轻质高强度的玻璃钢作引测标体是可行的。此外,由于玻璃钢成本低,因此,还可使中小城市开展地面沉降监测时减少基础性投入。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杭嘉湖等滨海平原地面沉陷自20世纪60年代发生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的不断发展,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海潮上岸、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多年来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成果,对浙江省滨海平原地面沉陷历史与现状、地面沉降基本规律进行总结,提出了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煤田采空沉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1。焦作档部山前地区分布有十多个煤矿,煤田采空引起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塌陷。本文阐述了采空沉陷的形成条件,变形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塌陷对建筑物和工程建设的影响,特别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开采引起的含水层失水对地表下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矿区开采沉陷预计精度,解释华东矿区地表下沉系数大于1的原因,减小采动损害,本文基于现场钻孔水位动态观测结果,获得了覆岩破坏与含水层水位变化的3种对应关系。根据含水层失水后固相颗粒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岩土体孔隙比的变化,建立了含水层失水固结沉降机理,利用叠加原理,导出了地下开采与含水层失水共同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研究实例表明,失水下沉占煤层开采下沉的25%。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地下水灾害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类在域市的岩土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由此产生一系列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其中,由人类的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水灾害问题日趋显著,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展,地下水永喷逐年下降,是当前城市环境岩土工程中日益突出的地下水灾害中最广泛、最严重的两大问题。它们已严重威胁着域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文章概述了地面沉降及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对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的机理以及城市建设中可能引起的地下水点污染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针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基本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地面沉降的成因类型,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可划分为地下水超量开采型、断裂活动型、松软岩土型。  相似文献   

9.
考虑岩土体流变特性的强度折减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性时,不需要事先假定滑面的位置和形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在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方面仅考虑其弹塑性,而忽略了岩土体的流变性。流变是岩土材料的基本力学特性,很多边坡产生大变形乃至失稳都与岩土体流变具有一定关系。采用强度折减原理,分析了岩土体流变特性对边坡变形及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岩土材料的流变特性使强度折减时每点的变形值增大,对边坡稳定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地下水开采、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区域地形变、地面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湛江市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并对合理开采地下水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研究地面沉降的普遍意义;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各种诱发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概括了产生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模式;重点讨论了沉降机制;指出研究该问题应从地质成因—历史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岩土体的天然固结过程、固结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山对该问题进行工程地质研究的途径应分为预测性阶段和工程开发中的实测阶段。而前一阶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的开发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大量地下开采引起的煤矿地表塌陷对开采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安徽省淮南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地下采矿活动的进行,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为掌握沉陷区地面沉降现状,通过无人机航测技术对淮南采煤沉陷区进行摄影测量,并通过后期软件对两期数据的处理,生成点云,DEM对比分析,建立三维影像模型,得出沉陷区监测时间段的地面沉降情况。监测成果可以为灾害防治与预警提供基础数据,为沉陷区生态修复的方向及方式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法煤田因采矿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两种地质灾害进行研究,认为采法、采区、采深、采高、顶板管理是影响沉陷灾害的直接因素;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降水是影响沉陷灾害的间接因素。其中矿坑降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根据地下水降深、降落漏斗影响半径、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计算降水引发的地表沉降值、水平移动、倾斜、曲率现状值。现有的地表变形曲线为采矿和降水引发地表变形曲线的叠加。可得出可靠的灾害危险性分区。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市金沙洲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位监测结果为基础,应用地下水数值模拟FEFLOW 软件建立了金沙洲地区的地下水系统的数值计算模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1) 高铁金沙洲隧道施工降水是引起金沙洲地下水流场变化的主要原因,高铁隧道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时,地下水位变化形成以抽水点为中心的降落漏斗;(2) 随着抽水量的加大,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及地下水强径流排泄带,加速地下水对泥沙的搬运动力,增大对岩土体结构的冲刷作用,使与岩溶管道连通的土洞及覆盖层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地面塌陷的发生;(3) 随着地下水水位的下降,金沙洲一带的软弱淤泥土容易出现排水固结沉降和失托沉降,从而产生地面沉降灾害。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模拟由地下水开采导致渗流场和应力场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根据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地下水三维渗流与一维垂向固结的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和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土体非线性流变理论,将土体本构关系推广到粘弹塑性,同时考虑土体力学参数及水力参数的动态变化关系的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的地下水三维渗流与一维垂向固结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所得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呈现出同步变化的趋势,并且当地下水位逐步回升至初始水位时,地面沉降也逐步回升到初始的零沉降状态.而以比奥固结为基础建立的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所得的地面沉降变化趋势滞后于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并且当地下水位逐步回升至初始水位时,地面沉降虽也逐步得到回升,但回不到初始的零沉降状态,存在一个永久的残余沉降量.在土体参数变化方面,土体的孔隙度、渗透系数及泊松比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弹性模量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地面沉降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在1985年和1994年地面沉降迹象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某些建筑物于1980年前后出现裂缝、变形,该地带正处于地下水大量开采区域水位下降漏斗中心部位,根据已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所列地面沉降预测公式进行计算,预测结果为60.94mm,随着时间的延续,土体基本达到完全固结,将不会对地面建筑产生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分辨率地震、电测深、声波测井和钻探采取岩土样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应盆地薄层复层岩盐矿水采区地面沉陷的诸多影响因素。认为采卤井断裂或穿漏和生产井停产或突然卸压是导致地面沉陷的主要因素,其沉陷模式为潜蚀破坏—自重沉陷——固结压密。  相似文献   

18.
陕西地质灾害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喜成 《陕西地质》2001,19(2):75-81
陕西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影响这些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降雨、人为作用和地下水,全省划分出27处地质灾害易发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降雨的叠加影响,会对地质灾害产生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海洪涝灾害的地面沉降因素及其长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上海地区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暴雨、黄浦江上游洪水等自然因素,但与人类活动所产生地质环境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地面沉降是使上海市防汛压力不断增大的重要因素。地面沉降使上海市区地面标高严重降低,所形成的地面沉降洼地已改变了区域地貌形态,并使市区河床相对抬高,部分地区已形成了“地上河”。同时,地面沉降直接降低了防汛(洪)设施的防御能力,导致高潮位时河水的漫溢和倒灌,增加了发生管涌管地质灾害的隐患。60年代采取控制措施以来,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其产生的影响是长期、严重的,加大减灾力度,实行综合治理,在有效防治洪涝灾害的同时全面提高地面沉降防治水平是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豫北平原是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快速全面掌握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信息、有效防控地面沉降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中高分辨率RADARSAT-2雷达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豫北平原2014-2016年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两年内豫北平原地面整体下沉,区内共圈定8个较明显的沉降区,总面积约3 006 km2,各沉降区沉降速率在25.00~114.85 mm/a之间;其中,除安阳县白壁镇-内黄县沉降区和辉县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分别达到95.36和114.85 mm/a之外,其余6个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均小于73.58 mm/a。根据沉降区现场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是活动断裂、松软岩土、地下水超采、城市建设活动、石油和地热资源开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将豫北平原地面沉降的防控重点放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超采和城市建设引发的松软岩土层超量堆载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