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循化、小川、兰州、下河沿、青铜峡、石嘴山、三湖河口、头道拐、吴堡、龙门、潼关、三门峡、花园口、泺口和利津共15个黄河干流沿线水文监测断面,计算各水文监测断面水资源多年平均组成。各水文断面监测项目包括水位、流量、气温、水温、pH、电导率、钙、镁、钾、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离子总量、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氰化物、砷化物、挥发酚、六价铬、汞、镉、铅、铜、铁、锌和细菌总数等。基于资源理论,采用指标对黄河干流水量和水质进行了统一度量。根据黄河干流实测数据,对水资源化学、物理和生物进行核算,并分析多年水资源变化趋势以模拟黄河干流水资源空间分布状况。最后,势高概念的提出为进一步量化和比较黄河干流的生态发展状况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 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 .  相似文献   

3.
张国泰  胡文杰 《水文》1994,(1):56-58,46
黄河水文信息处理的问题与发展张国泰,胡文杰(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又是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水资源。40多年的不断发展,黄河水文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黄河流域开发水资源、防治水害、保护水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安定做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和有害离子等污染物质会迁移到水文地质环境,影响地下水质量,造成地下水污染[1]。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水质污染提前预警,势必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需要对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污染进行预测。学术界对于污染预测模型已经积累一定研究成果。符东等[2]优化筛选评价因子,构建BP神经网络,并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预测,得到了监测断面的水质标准;侯泽宇等[3]利用学习机替代模型,解决了含水层参数的同步反演识别问题,大幅度减少了模拟的计算负荷,缩短了识别时间。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1)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作为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地区,及时掌握本区所有河流、湖泊、地下水、水质等动态变化,是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用的重要参考依据。文章在对阿克苏地区水资源状况、现有水文监测能力现状及不足和水文站点升级改造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水文监测能力升级改造内容及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可见,通过对水位监测、雨量、蒸发、河流泥沙及水质等监测站点实施升级改造,可以极大提高各类站点的自动测报水平和水文信息处理能力,为阿克苏地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河干流铁岭段近五年水质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玲 《地下水》2005,27(6):422-423
依据辽河干流铁岭段4个水质监测断面近5年的监测数据,对主要超标项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开发、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以及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理栖息地模拟的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物理栖息地模拟模型的水力学与栖息地模型,以黄河干流兰州-石嘴山河段为研究样区及该河段的关键鱼种黄河鲤鱼为对象物种,以流速及水深二水力学因子进行研究,推求该研究样区兰州、安宁渡、下河沿、青铜峡和石嘴山五断面对象物种的流量与权重可使用面积的关系。通过对上述各断面1975-1985年汛前共11年生态、水文及断面资料的分析计算,归纳出研究断面汛前适合的生态流量分别为195、220、220、220、175 m3/s,计算结果在Tennant法界定的生态流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黄河中游水文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中游水资源匮乏,分析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域地貌特征及水文站控制情况,将黄河中游划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河-龙区间、龙-三区间和三-花区间,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与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检验了各区间年径流量的历史变化趋势。采用设定情景与水文模拟相结合的途径,评估了不同区间河川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根据1950-2005年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流控制站实测径流量与区间径流量均具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若气温升高1℃,年径流量将减少3.7%~6.6%;河川径流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若降水减少10%,河川径流量将减少17%~22%;近些年黄河中游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河川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太子河流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太子河流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沿程选取老官砬子、兴安、参窝坝下等8个干流断面和汤河桥、河洪桥、孟柳等6个支流断面,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挥发酚(FN)等7个指标为评价因子,通过建立评价因子矩阵,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及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出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水质状况。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干流和支流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水质较差,V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达85.7%。在各项评价指标中,BOD5和挥发酚所占权重较高,其次为COD和NH3-N等,这几项指标应该作为太子河流域十二.五污染减排和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渭河干流典型断面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水质在较大程度上受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负荷和比重进行研究。2009年至2010年,对渭河干流关中段咸阳和临潼断面进行了洪水期和非洪水期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分别采用改进的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对两断面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结果表明:渭河干流关中段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和TN,两断面洪水期间各指标的平均浓度基本都小于平时的平均浓度;各指标非洪水期浓度变化总体上小于洪水期浓度变化幅度,量级较大的洪水水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改进的水文分割法和已被检验并被广泛采用的平均浓度法计算结果符合良好。2009年(枯水年,P=68%)渭河咸阳和临潼站各指标非点源污染所占比例基本在20%~30%左右;2009年渭河干流咸阳-临潼河段污染以点源污染为主,构成比例在80%以上。对比2006年(枯水年,P=69%),2009年临潼站COD、NH3-N和TN年点源负荷分别减少11937t、791t和29t,渭河点源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此外,临潼站这两年的污染构成比例基本相同。非点源污染在渭河水污染中占较大比重,其对渭河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和灌溉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我国特大型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始采用黄河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灌溉。本研究采集河套灌区内499组地下水样品和1组黄河水样品,在分析地下水和黄河水样品的水化学特征基础上,运用钠吸附比(SAR)、渗透指数(PI)、钠含量(SC)和残余碳酸钠(RSC)以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对地下水和黄河水的灌溉适宜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与黄河水均为弱碱性水,Ca2+和HC03-为优势离子,Gibbs图显示地下水受到岩石风化淋溶和蒸发浓缩的双重影响,对灌溉适宜性影响较大的钠盐主要来自岩盐溶解。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从SAR、PI和RSC指标来看,地下水的灌溉适宜性较好,从SC指标来看,不适宜灌溉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灌区北部总排干和灌区南部黄河沿岸;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分析,除总砷和氯化物两项指标外,其余指标适宜灌溉样品占比均高于90%,综合评价全区共231组地下水样品适宜灌溉。地下水与黄河水灌溉适宜性对比表明,黄河水的SAR和SC指标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较好,地下水的PI和RSC指标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较好,根据灌溉水质标准显示黄河水所有指标均适宜灌溉。本研究为日后内蒙古河套灌区合理选用灌溉水源提供数据支撑,为该区域地下水的治理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丽婷 《水文》2015,35(2):53-58
黄河水权分配指标与取水管理相脱节,致使一些省份引黄耗水量超出了分水指标。ET管理能够明确区域的水循环过程与真实耗水,为区域水资源管理部门节水管理以及河道管理部门取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研究了基于ET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并将ET管理应用于黄河流域兰州-头道拐区间,具体介绍了ET管理的应用思路,并建立了区域取耗水关系,使河道管理部门取水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流域干旱问题,有必要开展面向干旱全过程的黄河流域干旱应对系统研究。基于干旱演变过程设计了干旱指数,通过天气预报模型、回归分析等进行干旱、需水与径流预报;设置多年调节水库旱限水位,实现水资源年际补偿;识别洪水和泥沙分期特征,采用分期汛限水位增加洪水资源利用量;建立了梯级水库群协同优化调度模型,调配抗旱水源。算例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干旱应对系统能够平衡年际间的干旱损失以避免重度破坏,与实际情况相比,在重旱的2014年增加抗旱水源22.40亿m^3。建立的干旱应对系统已应用于黄河流域抗旱实践,提升了流域应对干旱的水资源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玛曲高原区地下水是黄河的重要补给水源,然而其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认识还十分有限。通过采集玛曲潜水、河水和黄河河道沉积物,系统研究了玛曲高原区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河水和潜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低,分别为72~195 mg/L和207~459 mg/L,水化学成分以Ca2+和HCO3-为主,水样中砷浓度为0.46~17.7μg/L。氢氧同位素结果表明,地下水和河水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河水相对潜水富集δ18O和δD。河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而潜水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作用的影响。潜水水样SI白云石小于0的占68%,表明潜水中白云石处于不饱和状态。某些潜水砷含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沉积物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而砷的来源可能是玛曲河道和浅层松散沉积物中吸附态砷。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黄河上游玛曲段地下水的来源及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长江-黄河源寒区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对比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32  
长江源区比黄河源区寒冷而干燥, 年径流量仅为黄河源区的60%, 径流年内分配较黄河源区均匀性差, 丰水年与枯水年比例基本相当, 而黄河源区枯水年占较大优势. 近40 a来长江源区径流量总体上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黄河源区径流量则呈现略微增长趋势. 长江源区径流量以8~9 a的周期变化较为显著, 黄河源区径流量则以7~8 a周期比较显著. 对寒区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 长江源区温度因子对径流年际变化影响大于黄河源区, 而降水因子影响相对较小, 长江源区寒区水文环境对径流影响较大是造成长江、黄河源区径流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兰州至河口镇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协调、耦合和控制技术,通过数据实时传递与反馈实现水量水质的同步耦合,以河段取水量、断面下泄流量和水功能区水质指标为辨识参数实现调配目标的在线辨识与过程控制,建立具有循环迭代、在线反馈和滚动修正功能的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模型。以1956-2000年天然径流为输入,以2020水平年黄河上游需水和排污为例,通过优化提出河段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方案。结果表明,通过对取水量及其过程、污染物入河量与过程的协调控制,2020年水平河口镇以上河段地表耗水量125.2亿m3,低于黄河分水指标,COD和氨氮入河量控减率分别为50.6%和65.7%,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模型可实现河段水量水质一体化调配。  相似文献   

17.
Nitrogenous pollutants from intense human activities have become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problems worldwide, particularly in groundwater source areas used for public water supply. To investigate the genesis and pollution risk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nitrogen in a groundwater source area, investigations were undertaken in the Jinji groundwater source area, located in an arid loess plain in northwestern China where 16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n aquifer used for water supply.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nitrogen originated mainly from: infiltration of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livestock; and th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s. Measured parameters including pH, the permanganate index and the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could be used as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genesis of ammonium nitrogen. A modified DRTCLN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of ammonium nitrogen to assess pollution risk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The model was optimized by rebuilding 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ating scale of each index.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uncertainty of resul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isk value is relatively low in most areas of the groundwater source area. Only an industrial area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groundwater source area was classified as high risk; it should be the key factor of p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干流表层沉积物和悬浮物中各轻稀土元素的总量、非稳定态及非稳定态之和的横向分布特征,以及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均揭示,来自包头市工业废水的外源轻稀土元素对黄河包头段干流具有一定的迭加作用;柱状沉积物中各轻稀土元素的含量、非稳定态及其非稳定态之和的纵向变化规律则揭示,这种迭加作用呈逐年递减之势,但又由于支流柱状沉积物中非稳定态稀土元素的含量较高,从而仍有对干流产生进一步迭加的潜势。  相似文献   

19.
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为研究目标物,黄河河口段为目标研究区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河河口段河水、自来水和浅层地下水中的19种全氟化合物含量,描述研究该区域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和分布规律,并探讨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是黄河河口段水体中最主要的全氟化合物,黄河水中的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浓度分别为1.61~4.20ng/L和2.04~3.36 ng/L。浅层地下水中各待测物检出率都很低;自来水中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的浓度分别为1.62~3.24 ng/L和4.66~9.34 ng/L;自来水与黄河水中全氟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明显不同。东营地区黄河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的浓度与国内其他北方城市相比浓度相当,明显低于长江水和珠三角地表水;全氟辛酸的浓度与呼和浩特市周边河水以及北京官厅水库中浓度相当,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