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再生 《地质通报》2003,22(2):142-143
1会议简况第四届国际地下水人工补给会议于2002年9月22-26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举行。这是继1988年在美国加州Anaheim、1994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Orlando和1998年在荷兰Amsterdam召开的前3届会议之后,由国际水文地质学会(IAH)、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组织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26个国家的197位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1人、中国科学院3人。会议论文集收录了100篇论文,反映了当代世界各国有关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的最新成果,由A.A.BALKEMA出版社在会前出版,…  相似文献   

2.
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概况1会议简况第十六届国际矿物大会于1994年9月4~69日在意大利比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西班牙等30多个国家的代表近千人。大会主席:谢先德(中国),第...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05,26(10):1656-1656
由河海大学主办,同济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The 2^nd World Forum of Chinese Scholar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于2005年8月19-21日在南京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专家、学者代表180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矿物学协会举办的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0年6月28日—7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9名中外矿物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外国学者和代表294名分别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这次大会是国际矿物学协会首次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也是该组织自1958年创建以来召开  相似文献   

5.
刘德镒 《地质论评》1987,33(1):104-104
第十二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1986年8月24日—30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anberra)举行。大会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澳大利亚地质学会、新西兰地质学会和地质地球物理矿产局联合主办。与会代表约900多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日本、英国、法国、  相似文献   

6.
<正>专题讨论会于1985年7月7—19日在土耳其安卡拉及安塔利亚举行。会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土耳其Hacettepe大学岩溶水资源研究中心、土耳其能源与天然资源部等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学协会(IAHS)、国际水文地质工作者协会(IAH),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土耳其国际水文项目全国委员会等参加协作。代表来自南斯拉夫、美国,法国、匈牙利、英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荷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22日在斯洛文尼亚北部城市布莱德召开了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各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委员会的代表共32人出席会议。IAH中国委员会的代表韩再生出席会议,陈述了IAH中国委员会提交的在中国举办2006年国际水文地质第34届大会的申请报告。会后,IAH理事会于2003年10月6日正式来函,明确将2006年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委托中国主办。2006年国际水文地质学术会议期间,还将进行IAH成立50周年的纪念活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组织的学术活动,代表着全世界水文地质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国(原地质矿产部)曾在国际水文…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地球化学学会及欧洲地球化学协会主办、日本地球化学学会协办的第26届国际地球化学大会(Goldschmidt Confefence)于2016年6月26日.7月1日在日本横滨举行。来自全球68个国家的3650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水文地质学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在世界各国水资源调查、保护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06年是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成立五十周年。因此,2006年10月09日-2006年10月13日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和中国国土资源部将在北京市联合举办“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这将是继1988年中国在桂林市成功举办“第21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之后,再次在中国举办国际水文地质大会。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含水层补给管理国际会议(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Aquifer Recharge)于2005年6月12~16日在德国柏林召开,会议由柏林水务中心(Berlin Centre of Competence for Water)主办,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承办.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19日至22日在日本筑波召开了“亚洲及西太平洋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人类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umansin Asia and Western Pacific)。会议由日本第四纪学会(JAQUA)主办,来自亚洲、大洋洲、美国和欧洲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韩再生 《地质通报》2005,24(2):i001-i001,i003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的第33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2004年10月10—15日在墨西哥Zacatecas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6个国家,约400人。会议共进行5天,其中学术交流4天(含开幕式和闭幕式),会间野外考察1天。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1986,32(4):封三
这次会议是为纪念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著名腕足动物学家威廉斯而召开的。会议于1985年9月9日—13日在法国西部海滨城布雷斯特市西布列塔尼大学召开,由国际古生物联合会主办。有100多位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第19届国际矿物学大会(19^thIMA)于2006年7月23~28日在日本神户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的14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有18人与会。37个专题围绕大会的主题“矿物学——向纳米、生物与行星科学拓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安排大会报告9个,分会报告近500个,成果展板近400块。分会场中学术交流活动较为踊跃的专题有:矿物学基础研究方向(如晶体结构与拓扑学、晶体化学、新矿物与矿物分类等);  相似文献   

15.
《第十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二日到十七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前、会后都组织了地质旅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东德、西德、波兰、苏联、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400多名代表。我院杨起教授和张爱云副教授出席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6.
《岩土力学》2008,29(6):1653
4月28日,2008年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J.A.Hudson教授(英国)应邀参会并致辞。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前主席C.Fairhurst教授(美国),原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亚洲岩石力学学会主席S.Sakurai教授(日本)等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及43所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28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其中包括美国、英国、瑞典、日本、加拿大、韩国、苏丹、伊朗及柬埔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3名外籍专家。  相似文献   

17.
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稀有金属价格大起大落,一个关键词“矿产资源战略储备”频频出现。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是指为保障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及在国际上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由国家实施对具有较强供应脆弱性的战略矿产和急需矿产进行的储备。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韩国等10个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相信美国、日本的实例能够给我们以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99年8月24日~27日在南京状元楼成功地举办了高原和生态敏感地区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sympasiumonhighaltitude&sensi-tiveecological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本次大会由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ACEI)和美国麻省大学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CEEST)共同举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巴西和中国等90名。国外著名学者有:环境岩土工程创始人,美国麻省大学方晓阳先生…  相似文献   

19.
Commission on Tectonics of Ore Deposits(CTOD)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Genesis of Ore Deposits(IAGOD)2014年8月18日至8月22日,第十四届国际矿床成因大会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大会期间,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委员会于8月20日晚举行了全体代表会议,表决、并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University of Regina(Canada)、CSIRO Exploration & Mining(Australia)、International Earthquakeand Volcano Prediction Center(USA.Australian Office)等国内外20多家单位、30多位学者联合发起的恢复和重建“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the CTOD of the IA-GOD)”的提案,挂靠单位定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2000,29(4):326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 Karakoram 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2个地区的20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61人 ,中国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