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三个主要的古老陆块(华北、华南和塔里木陆块)都发育中-新元古代岩浆岩。根据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华北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可以分为7个阶段,其中1.78Ga和1.32Ga两期影响范围较大,可以构成大火成岩省。华北陆块中-新元古代的岩浆岩均形成于大陆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意味着华北并未介入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华南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可以分为8个阶段,从1.78Ga到1.5Ga的四期岩浆事件形成于大陆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1.4Ga左右的一期岩浆-构造事件分布局限,可能形成于局部的构造拼合背景。1.0Ga左右的岩浆事件,在华南陆块的不同部位表现形式不同,意味着发生过不同地块的拼合。从0.95Ga到0.82Ga的岩浆事件主要分布在江南造山带和扬子地块北缘,这一阶段的岩浆事件导致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拼接成一体,形成华南陆块。之后从0.78Ga到0.72Ga的岩浆事件几乎遍布华南陆块,反映了陆块形成后的伸展过程。塔里木陆块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可以分为8个阶段,1.78Ga和1.5Ga的岩浆事件仅在局部有反映,它们形成于拉伸的构造背景。1.4Ga的岩浆事件在塔里木陆块的北缘和西南缘表现形式不同,北缘钙碱性岩浆岩形成于大陆弧构造背景,而西南缘A2型花岗岩则形成于拉伸的构造背景。0.96~0.88Ga期间,塔里木东南缘和北缘的花岗岩以I型和S型为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而在塔里木陆块的西南缘该时期则形成了塞拉加兹塔格群中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0.88~0.82Ga期间,在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形成了与俯冲增生相关的岩浆岩组合,而在东南缘则形成了与拉张构造环境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不同阶段岩浆岩组合的差异意味着塔里木陆块原来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陆块,很可能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块体拼合而成的。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个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差异演化,揭示了它们各自形成陆块的过程和方式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岩石圈板块的分形分其降维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耕  盂表柱 《地学前缘》2000,7(1):109-121
根据分形理论和各板块的面积以及现代大陆各地块面积资料,分别进行了全球岩石圈板块和全球大陆地块自相似笥特征尺度与频度关系的研究讨论。结果表明,现代全球岩石圈板块在特征线度r=300~180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征,其九D=0.72;现代全球大陆地块在特征线度r=300~150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征,其分维数D=1.16,比现代全球板块0.72的分形值高出61%。进一  相似文献   

3.
马振东  陈颖军 《地球化学》2000,29(6):525-531
从早期宙以垂向分异增长为主的思路出发,将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变质基底中相似岩类(陆源碎屑岩、变基性火山岩夹层和晋宁期花岗岩类)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相容性接近的7对元素(Rb/Cs、Sr/Ba、Th/U、Nb/Ta、Zr/Hf、Pd/Pt和Cr/Ni)作为示踪手段,对华南大陆古-中元古代基底的物源特征和后期演化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几点初步认识:(1)扬子、华夏两陆块前元古宙“原始”地壳具有相近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冈瓦纳大陆古生代冰盖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冈瓦纳大陆主要板块冰川沉积地层的对比,并结合古地磁方法对冈瓦纳大陆古生代主要冰期的冰盖分布范围进行再造,认为冈瓦纳大陆在古生代主要经历了3次较大的冰期,分别是:(1)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冰期、(2)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冰期、(3)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冰期。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冰期冰盖主要分布在西冈瓦纳大陆;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冰期冰盖主要分布在南美板块;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冰期冰盖在冈瓦纳大陆主要组成板块上均有分布,且冰盖存在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3次主要冰期冰盖的中心点位置均靠近南极点,但并不完全重合,可认为气温是影响冈瓦纳大陆上冰盖分布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冰盖的分布范围还受到盆地动力学、地形、冰川属性以及其他具体因素的影响。同时结合在保山地块的野外工作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冈瓦纳大陆的3次冰期中,仅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冰期对中国的陆块产生了影响,且主要影响了中国的西南陆块群(包括保山地块、腾冲地块、拉萨地块、羌塘地块等)。  相似文献   

5.
中、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于欧亚板块下以及中生代鄂霍次克海的消亡导致中亚造山带的向南俯冲,三者围限的中心三角形地带正是中国东部两个核心地块--华北和华南地块,而且,该区中、新生代始终处于全球三大构造域超级汇聚的中心.但是,在这种超级汇聚背景下,分别于华北和华南陆块的核部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构造...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榴辉岩一片麻岩杂岩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别山榴辉岩由辉长岩、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少量泥灰质经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大别地块可划分出四个形成条件不同的榴辉岩区,它们代表一种构造-岩石组合体。片麻岩杂岩中各种高压变质岩类的发现证明它们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原地高压变质过程。二者变质作用P-T参数的差异归因于抬升过程中退变质反应速度的不同。不同地区榴辉岩退变质组合及P-T条件与围岩的一致性表明,大别杂岩现今所展示的“递增”变质带是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形成的。高压榴辉岩-片麻岩杂岩的产生是印支期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被肢解的“西域克拉通”   总被引:64,自引:14,他引:50  
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地块古代生代期间并非被多岛--小洋盆分隔的微陆块,而是具有统一发展共笥的克拉通--西域板块,它具有新元古代早期克拦通化形成的基底和震旦系冰碛岩及亲扬子型下古生界的盖层,震旦纪--早古生代期间它和扬子-华南、澳大利亚板块同属于东风瓦纳超级大陆的一部位,它和扬子-华南板块类似,具有非稳定克拉 多裂解特征,北祁边-满加尔坳陷就是它武纪-中奥陶世最大的坳拉槽,此后晚奥陶世、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8.
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的一些科学问题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陆块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组成,是全球罕见的世界级多金属成矿省,成矿潜力巨大。华南陆块的形成和演化,受到了很有特色的陆内大陆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其中的晚古生代地幔柱成矿系统、中生代大面积低温成矿系统、中生代大花岗岩省成矿系统等陆内成矿系统,在全球背景中很有特色,是全球研究陆内成矿作用的理想基地。对华南陆块地质历史时期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如何制约上述成矿作用的发生,以往已开展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笔者在论述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成矿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分形理论和各板块的面积以及现代大陆各地块面积资料 ,分别进行了全球岩石圈板块和全球大陆地块自相似性特征尺度与频度关系的研究讨论。结果表明 ,现代全球岩石圈板块在特征线度r =30 0~ 180 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其分维数D =0 72 ;现代全球大陆地块在特征线度r =30 0~ 150 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其分维数D =1 16 ,比现代全球板块 0 72的分形值高出 6 1%。进一步讨论认为 :传统的“板块构造动力”应区分为岩石圈破裂形成板块动力的“板块构造动力Ⅰ”和板块水平运动驱动力的“板块构造动力Ⅱ”两个方面 ;全球板块总数为 18个左右、最小板块面积在 3× 10 5 km2 左右的板块分布 ,可能与板块的形成、演化有密切关系 ;原始岩石圈板块的分形分布 ,在地球构造演化过程中有一个降维演化趋势 ,其降维演化的速率约为 4 34× 10 -10 a-1;根据分维数反映分形客体复杂与不规则程度的物理意义 ,岩石圈破碎地块的降维演化意味着岩石圈地块的破碎状况及其分布 ,具有在总体上随时间演化而逐渐向简单、规则方向演化的趋势 ;原始岩石圈的破裂以及岩石圈破碎地块从古老大陆地块向现代板块的降维演化可能源于地球的膨胀 ,膨胀使各岩石圈块体面积以及地球总面积共同增长并从  相似文献   

10.
闽,浙,赣晚前寒武纪构造格局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家瑞  张志平 《地质论评》1998,44(6):561-567
华南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在长期中不断取得进展。通过闽、浙、赣地区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综合分析研究:浙西-赣东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为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是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板块在赣东北断裂带一线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新元古代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块碰撞后的构造演化存有明显的差异;新元古代本区主要由华南新元古代早期大陆碰撞带和闽西南-赣南裂陷槽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