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 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西藏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6,自引:13,他引:53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了第一张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图,初步厘定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和时空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作用性质。将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了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构造和地层研究的新资料,提出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可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建议将传统的“拉萨地块”解体为以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组成为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拉萨地块”(可能包括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及其南北两侧通过岛弧增生拼贴形成的以新元古代地壳物质为特色的南冈底斯岛弧带和北冈底斯岛弧带。提出二叠纪时期冈底斯带可能为一个在古特提斯洋盆中呈条块状“漂浮”的冈瓦纳碎片。新发现和厘定的由狮泉河-拉果错-永珠-纳木错-嘉黎混杂岩带所代表的弧后洋盆的消减和闭合可能在中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岩浆成因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洞中拉地区的辉绿玢岩出露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地质研究程度很低,过去一直认为形成于古生代二叠纪。为精确地限制洞中拉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对冈底斯东段墨竹工卡县洞中拉地区的辉绿玢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洞中拉辉绿玢岩的年龄为117.1Ma±1.0Ma,为早白垩世中期。与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带状岩浆大爆发的年龄(大约110Ma)时限和冈底斯弧后裂谷拉张作用的时限(120~95Ma)相一致。洞中拉辉绿玢岩可能是冈底斯弧背断隆东段早白垩世弧间裂谷阶段岩浆侵位的产物,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对冈底斯弧背断隆带罗扎地区北侧大面积近东西向分布的火山岩进行研究时,通过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获得锆石U-Pb年龄值为(129.8±1.4)Ma(95%置信度),首次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获得早白垩世火山岩同位素测年数据.同时,其化学特征显示具有高的SiO2 、K2O、K2O/Na2o,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而亏损Nb、Ta、Ti,并与中冈底斯带则弄群110Ma地壳重熔形成的酸性火山岩和上地壳具有非常相似的蛛网曲线,表明其应该为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在微量元素环境判别图中,均显示为弧火山岩,结合早白垩世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推测其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5.
冈底斯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一直存在争议。此次研究了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则弄群火山岩的野外特 征和锆石U-Pb年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则弄群火山岩主要喷发于154.2~142.1 Ma。研究首次获得 晚侏罗世的则弄群火山岩年龄为154 Ma,比前人提出的则弄群火山岩浆活动起始时间(130 Ma) 提前了24 Ma,据此将则 弄群的时代定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研究获得的最新年代学数据,结合冈底斯带火山岩的前人研究资料,显示冈底 斯带中生代弧火山岩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年轻的趋势。因此,最早期南冈底斯弧中生代火山岩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 冲有关,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中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受到了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和班公湖-怒江洋板片南向俯冲的双 重影响,早白垩世中期的北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则与班公湖-怒江洋板片的南向俯冲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冈底斯带晚中生 代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火山岩方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笔者分析数据,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及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约束的火山活动时代以及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的性质、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俯冲极性.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南冈底斯、中冈底斯、北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基本同期开始于早白垩世(大约120~130 Ma)并可能延续到晚白垩世,以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最大为特征.已有数据显示中冈底斯则弄群火山岩包括部分中钾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和占优势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不同于传统岛弧火山岩,但与中安第斯厚地壳背景下的岛弧火山岩相似,北冈底斯主要为与传统岛弧火山岩相似的中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中冈底斯则弄群中基性火山岩很可能与来自消减沉积物和/或蚀变玄武质洋壳的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中上部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即AFC过程),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主要与地壳重熔有关,但并不能完全排除镁铁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目前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的成分变化、地壳厚度、与俯冲带的距离以及冈底斯带同期火山岩的分布特点暗示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条件下,花岗岩对于研究古大洋板块俯冲消减及陆-陆碰撞等板块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拢布村花岗岩体位于西藏南冈底斯带中段,有关南冈底斯带花岗岩类形成年代仍存在不同认识.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拢布村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57.0Ma±2.9Ma,表明南冈底斯带存在晚侏罗世岩浆活动.拢布村花岗岩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指示晚侏罗世南冈底斯带存在新特提斯洋北向欧亚大陆的早期俯冲运动.研究表明,拢布村花岗岩为洋壳板块俯冲消减作用背景之下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西藏冈底斯矿带成矿作用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冈底斯带矿床众多,类型复杂,主要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层控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及雄村式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的矿床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的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北部的矿床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与洋壳的俯冲-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西藏高原在碰撞后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部分矿床顶部出现低温组合矿化,多数矿床保存良好。  相似文献   

9.
藏南冈底斯白垩纪弧后盆地的地壳变形及初始高原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藏南"南冈底斯岩浆弧"的北侧,发育一个白垩纪碳酸盐-碎屑岩组成的弧后盆地,盆地基底为早侏罗纪火山岩,其上被大面积晚白垩世-古新世林子宗群火山岩(62~45Ma)角度不整合覆盖,以及65~40Ma花岗岩基的侵位。南冈底斯弧后盆地的主要地壳变形表现为:在自北向南剪切应变下,以早侏罗世火山岩与晚侏罗-白垩世沉积岩之间的冈底斯滑脱带(GD)为主要构造底面,与上部白垩纪地层的强烈褶皱和铲式构造一起组成的"滑脱-褶皱"构造样式。研究表明,弧后盆地的滑脱-褶皱构造是90~62Ma期间与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片俯冲有关的弧后盆地地壳缩短、加厚和造山作用的表征。大面积存在的冈底斯林子宗火山岩与其下部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是一种"火山披盖式"的不整合,说明冈底斯弧后盆地经历伸展到地壳缩短变形、造山隆升和剥蚀夷平的演化过程,标志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转换。提出南冈底斯初始高原在晚白垩世俯冲条件下开始形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杜兵盈  刘飞  刘勇  刘宇崴  高洪岩  甄淼  张铁安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2-2022010002
我国东北古生代—中生代洋陆构造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矿床发育,为我们认识中国东北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以及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在系统总结黑龙江省中东部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和矿床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并识别出洋内弧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等岩石类型,并将研究区二叠纪—早侏罗世洋陆演化与成矿划分为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早侏罗世三个阶段。(1)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侧的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岩和TTG岩类记录了古太平洋初始俯冲和洋陆俯冲,由于该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间弧后拉张形成牡丹江洋,这期间佳木斯地块上的金矿围岩花岗岩类为与古太平洋俯冲背景有关的I型花岗岩。(2)早—中三叠世牡丹江洋发生双向俯冲消减,其中与牡丹江洋西向俯冲板片后撤相关的成矿序列为斑岩型钼矿。(3)晚三叠—早侏罗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受到古太平洋持续俯冲,以及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牡丹江洋闭合,形成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同碰撞、碰撞后伸展以及古太平洋俯冲相关的岩浆事件,该时期主要形成早侏罗世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地区,主要由寒武纪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李子园群浅变质活动陆缘沉积火山岩系、奥陶纪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加里东期岛弧型深成侵入岩体、俯冲碰撞型花岗岩体等组成。关子镇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NMORB型玄武岩,武山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EMORB型玄武岩,是洋脊型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时代大致在534~489Ma之间的寒武纪。李子园群火山岩主要形成于岛弧或与岛弧相关的弧前盆地构造环境,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关子镇流水沟和百花中基性岩浆杂岩总体形成于中晚奥陶世(471~440Ma)古岛弧构造环境,同时发育加里东期俯冲型(450~456Ma)花岗岩类和碰撞型(438~400Ma)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古洋陆构造格局经历了从洋盆形成洋壳俯冲消减直至陆陆碰撞造山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总体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晚寒武世古洋盆初始形成阶段;②早奥陶世洋盆初始俯冲阶段;③中晚奥陶世洋壳大规模俯冲与古岛弧发育阶段;④志留纪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冈底斯南缘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岩浆岩的成因及与新特提斯洋早期演化的关系,文章对冈底斯南缘汤 白地区斑状花岗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LA-ICP-MS 锆石U-Pb 定年结果显示,斑状花岗岩的结晶年 龄为(190.37±0.87) Ma (MSWD=0.58),形成于早侏罗世。岩体以高SiO2 (75.20%~75.97%)、Na2O (3.39%~4.12%)、 Na2O/K2O 值(1.40~2.00) 和低MgO (0.32%~0.38%) 为特征,属于钙碱性I 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 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U 和K) 和轻稀土(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 和Ti) 和重稀土 (HREEs),表明其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相关的岩浆弧环境。同时岩石具有较低的Mg#值(26.71~41.34,平均值为 35.26) 和与下地壳接近的Nb/Ta 值,指示岩浆主要起源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前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南冈底斯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的岩浆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相关岩浆弧环境,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起始时间至少早于本 文报道的汤白斑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190.37±0.87 Ma)。  相似文献   

13.
正达布铜钼矿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达布村一带,隶属曲水县南木乡管辖。矿区距中尼公路沿线的南木乡约15 km,有简易公路相通,南木乡距拉萨市约25 km,有国道相连。大地构造位置属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新特提斯洋在中白垩世向北俯冲,形成了日喀则弧前盆地和冈底斯岩浆弧带。冈底斯岩浆弧带主要由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组成。火山岩主体由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  相似文献   

14.
冈底斯南缘经历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及其后的陆陆碰撞,发育众多后碰撞环境的斑岩铜矿床,而与洋壳俯冲有关斑岩型矿床却发现不多,目前仅有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本工作在冈底斯南缘东西向200多千米范围内发现多个铜矿化岩体及火山岩。岩体锆石U-Pb年龄显示其侵位于早中侏罗世。这些铜矿化岩体及火山岩多发育脉状帘石化蚀变,而其周围新生代岩基多未发生蚀变及矿化,显示矿化及蚀变早于新生代岩基;而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矿物组合表明铜矿化与岩浆磁铁矿的氧化还原过程有关,矿化时代与岩体基本同期。矿化岩体多富含角闪石,发育磁铁矿-赤铁矿组合,显示岩浆富水氧化特征,而岩浆期榍石、磷灰石及石英中发育原生流体包裹体,显示富水岩浆较早出溶挥发分。综合区内早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冈底斯南缘存在东西向的侏罗纪弧岩浆岩带。该套岩浆岩具有典型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t)值(+10~+16)显示近亏损地幔端元的源区特征。上述证据表明,冈底斯南缘在早中生代发生了大范围的岩浆活动和同期铜矿化,新生下地壳或亏损地幔源区可提供良好的Cu金属来源,高氧化富水的母岩浆有利于亲铜元素的富集与成矿,为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据此,我们提出冈底斯南缘在早中侏罗世可能存在一个包括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内的高氧化岩浆岩和矿化带,其与新特提斯洋洋壳在侏罗纪俯冲引发的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相关,该带具备良好的斑岩铜矿找矿前景。鉴于冈底斯南缘在白垩纪之后经历了大规模抬升和剥蚀,在该地区寻找新的俯冲型斑岩铜金矿床应主要集中在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出露区。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中北部地带,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及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人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研究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邵济安  李永飞  唐克东 《岩石学报》2013,29(9):2959-2970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到西横穿造山带的地质调查揭示:沉积岩相与厚度、火山岩的组合和花岗岩系列、变质程度及变形强度的时空分布明显地受到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控制。造山带可以分成4个构造岩相带,显示了构造混杂岩带的水平增生作用和陆缘弧岩浆带的垂向增生作用。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而高压蓝片岩及中-高压的硬绿泥石石榴石片岩的变质作用与挤压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侏罗世,后者与此时佳木斯地块持续向北西的挤压作用有关。通过区域构造的对比研究,显示张广才岭和北美西部中生代时期造山作用有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的中北部,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物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入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分析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藏高原前新生代时期的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时期的高原隆升历史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两个长期被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但迄今对西藏高原自身的物质组成和前新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直接限制了对新生代时期西藏高原隆升历史的更深入研究。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早—中二叠世时俯冲背景和伸展背景共存于现今的冈底斯带和喜马拉雅带,中二叠世末期(大约263Ma)侵位的皮康过铝质S型花岗岩以及同期发生的松多榴辉岩的高压变质作用和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指示现今的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在那时经历了同碰撞造山事件。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表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带存在以古元古代甚至太古宙物质为特征的古老基底物质,而北冈底斯带和南冈底斯则分别以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和显生宙新生地壳为特征。已有高质量年龄数据和锆石Hf同位素指示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在大约110Ma发生了带状岩浆大爆发并伴随着幔源物质显著增加。新的可靠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喜马拉雅带东部措美(Comei)地区大面积出露的白垩纪火成岩侵位于132Ma左右,代表了新近在藏南和澳大利亚南西部识别出的经历了强烈变形和深位侵蚀的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残余。以这些新资料为基础,讨论了西藏南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特提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1概况尕尔穷铜金矿床位于狮泉河晚燕山期结合带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缝合带西段构造单元的交汇处。伴随中特提斯洋的演化,班怒带经历了洋壳同时向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双向俯冲,最终北侧形成了班戈-嘉黎岩浆弧、南侧形成了冈底斯北缘火山-岩浆弧。与此同时洋内的微弧地体与洋壳之间的俯冲、碰撞及拼贴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地区,主要由寒武纪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李子园群浅变质活动陆缘沉积-火山岩系、奥陶纪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加里东期岛弧型深成侵入岩体、俯冲-碰撞型花岗岩体等组成.关子镇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N-MORB型玄武岩,武山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E-MORB型玄武岩,是洋脊型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时代大致在534~489Ma之间的寒武纪.李子园群火山岩主要形成于岛弧或与岛弧相关的弧前盆地构造环境,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关子镇流水沟和百花中基性岩浆杂岩总体形成于中晚奥陶世(471~440Ma)古岛弧构造环境,同时发育加里东期俯冲型(450~456Ma)花岗岩类和碰撞型(438~400Ma)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古洋陆构造格局经历了从洋盆形成-洋壳俯冲消减直至陆-陆碰撞造山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总体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晚寒武世古洋盆初始形成阶段;②早奥陶世洋盆初始俯冲阶段;③中晚奥陶世洋壳大规模俯冲与古岛弧发育阶段;④志留纪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