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峡东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生物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发现峡东下奥陶统生物礁。造礁生物为攀苔藓虫、托盘藻、古钵海绵、蓝细菌和Pulchrilamina等。按造礁生物形成的格架类型有:粘结粒泥岩,藻粘结岩,攀苔藓虫障积岩,粘结障积岩等4种礁岩微相。这些微相在礁核中有、无和分布差异形成了灰泥岩隆礁,藻岩隆礁,攀苔藓虫障积岩隆礁和藻粘结-古钵海绵障积岩隆礁。各类礁都经历了奠基、发育、衰亡3个阶段。这一演化过程反映了沉积环境和水能量强度对礁发育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南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杰  陈林洲 《地质科学》1993,28(4):317-326
湘南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该礁体的岩石组合类型有: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等。组成礁体的生物极为丰富,类型繁多。造架生物有:串管海绵、纤维海绵、Tabulozoan、水螅类、四射珊瑚等。粘结生物有:Archaeolithoporella、Tubiphytes、Tabulozoan及蓝绿藻。附礁生物有:腕足类、有孔虫等。礁体发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发育期、繁盛期和衰亡期。从礁体的发育关系来看,具有海侵过程中向岸推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广西天峨老鹏晚二叠世灰泥海绵藻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刚  胡贵昂 《广西地质》2000,13(4):11-14,18
广西天峨老鹏礁发育于合山组下部,形成于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是在孤立碳酸盐岩石地内部生长的圆丘状点礁群,由菌藻类、串管海绵及一些纤维海绵、水螅、板海绵等造礁,发育有块状隐粘结岩、隐障积岩、潜障积岩等。从初期到后期具有不同的发育模式。据其建造特征及海绵生物的造礁性能,说明了二叠纪台缘相发育的巨厚海绵灰岩是生物礁,菌藻类在礁的建造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界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古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世界上早二叠世生物礁分布于泛大陆的西北陆棚、乌拉尔山脉的西侧、美国的二叠盆地等地,并集中分布于前两个地区。其早期,以Palaeoaplysina礁或Palaeoaplysina和叶状藻礁占优势,而至晚期则形成以Shamovella (Tubiphytes)和苔藓虫为骨架的礁。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仅发现于北美格拉斯山脉、帕米尔和我国的阿尔格山等地。茅口期的礁是世界上最发育的生物礁之一,北美瓜德罗普山脉的二叠纪礁已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礁,其相带分异之清晰堪称为世界之最。北非突尼斯的礁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礁之一。中二叠世的礁以海绵、苔藓虫、Shamovella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古石孔藻、Shamovella和笛苔藓虫是常见的包覆生物。晚二叠世生物礁分布于欧洲镁灰岩统盆地、特提斯海西缘和最北缘的陆棚以及特提斯海域内的一些地体。我国晚二叠世礁十分发育,成为世界二叠纪礁的一个亮点。礁内的造架生物以珊瑚海绵为主,包括房室海绵和纤维海绵,古石孔藻和Shamovella (Tubiphytes)作为常见的包覆联结生物。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山脉西段二叠纪生物礁由早二叠世、中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三个层位组成,早二叠世的礁和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填补了我国二叠纪礁的空白。早二叠世礁的时代相当于阿赛尔-萨克马尔-阿丁斯克期,主要表现为海绵礁、苔藓虫礁和Shamovella(Tubiphytes)-古石孔藻礁。但缺失由Palaeoaplysina组成的礁。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表现为海绵-苔藓虫礁、Shamovella-苔藓虫礁和叶状藻礁。中二叠世茅口期的礁与栖霞期的礁类型基本一致。阿尔格山礁是塔吉克斯坦-喀拉昆仑地体的一个部分,该地体位于南纬30°以北的东特提斯海内。此处的二叠纪礁由各种生物组成,包括珊瑚海绵、苔藓虫、Shamovella.古石孔藻、棘皮类、有孔虫、叶状藻、粗枝藻以及腹足类等,推测该礁形成于温暖和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暖水内,而非冷水礁。  相似文献   

6.
据生物群落及其古生态、礁岩骨架结构和碳酸盐岩微相的初步研究,东昆仑早一中二叠世生物礁主要含5类造礁生物和7类附礁生物;具8种骨(格)架类型,包括6个生物群落;11类与礁建造有关的岩石分别组合成6种生物礁相.前人划分的3种礁在该区均很发育.礁相组合与横向分布表明存在4种发育模式,即潮滩丘状礁模式、台缘障壁礁模式、复合障壁礁模式和深水灰泥丘模式.该生物礁属钙质海绵-钙藻造架礁.与我国华南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二叠纪礁相同,只是其规模罕见,标志长期稳定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7.
广西二叠纪生物礁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广西二叠纪生物礁(丘)非常发育,自栖霞期至长兴朝的均有分布,以茅口期最繁盛,生物礁主要发育于具陡斜坡的孤立浅水台地边缘,包括堤礁,马蹄形礁,环礁,链状礁和块状礁,造礁生物以钙质海绵为主,另有水螅,管壳石、苔藓虫及红藻等。包覆粘结生物以古三石孔藻、层纹状蓝绿藻为主,附礁生物为底栖生物和藻类,礁岩类型以复合型为主,包括包覆骨架岩,粘结骨架岩,包覆障积粘结岩,包覆粘结岩等。生物丘则主要产在碳酸盐缓坡,孤  相似文献   

8.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剖面序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盘龙洞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的中上部,厚度约80m。生物礁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瓣鳃及腹足等;造架生物含量约为38%~50%;充填物为泥晶方解石,含量为50%~70%;孔洞丰富,多被方解石晶体充填,孔洞间连通性好。该生物礁及其上下地层均有大量的沥青,揭示着有过油气的运移过程。沥青充填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充填于生物骨架孔隙、粒间孔隙、海绵体腔和都分其他生物体腔孔隙中;第二期主要充填于后期裂骧和次生孔隙中,该期的沥青广泛分布于生物礁和整个礁的盖层之中(包括亮晶砂屑灰岩和白云岩),规模较大,含沥青的地层总厚度达120m左右。  相似文献   

9.
鄂西二叠系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二叠系生物礁分布于利川县境,它是由海绵、水螅等造架生物组成的典型的生物礁,其层位属晚二叠世长兴组,出露于见天坝、黄泥塘等地(图1)。此生物礁从出露之完整、化石之丰富、结构之清楚来看,是我国最发育的生物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82年研究湘甫上二叠统剖面时,发现郴县华塘乡三合、桐木桥、太排冲长兴组发育生物礁,具有明显岩隆地貌,南北线状断续延伸,长达40公里。礁体由浅灰色块状礁灰岩组成,造架生物为串管海绵;粘结生物有古石孔藻、管壳石;附礁生物有腕足类、有孔虫、钙藻等。二叠系生物礁遍及华南,空间分布不连续,时间延伸从西南往东北,层位渐趋抬高。因生物组合相似,岩石类型及基本层序可以对比。华南二叠系生物礁具有穿时性,持续性,还具有三度空间地层体的客观物质单位—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Reef frameworks and building models of the Early-Middle Permian in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have been verified through studies of reef-building communities, palaeoecology and carbonate facies. The eastern Kunlun reefs are built mainly by 6 reef-building communities, which include 11 major categories of frame-building organisms and 6 categories of reef-associated organisms. Eight types of reef-frame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and eleven kinds of rocks identified to belong to 6 reef facies. Three sorts of reefs classifi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namely mudmounds, knoll reefs and walled reefs,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 Such reef-facies association and reef distribution show that there are 4 models of ree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e. the tidal-bank knoll-reef model, the plateau-margin wall-reef model, the composite wall-reef model and the deep-water mudmound model. The reefs are mainly constructed by calcareous sponge and calcareous algae, which are similar to all Permian reefs in other area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类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内蕴含大量的天然气,为该区主力储层之一。长兴组生物礁类型有台地边缘礁和浅缓坡生物礁,均出现在高位期,主要分布在梁平-开江陆棚两侧。陆棚东侧是以普光地区为代表的台地边缘礁,西侧是以元坝地区为代表的浅缓坡生物礁。与浅缓坡生物礁相比,台地边缘礁具有规模大、期次少、造礁生物相对单一的特点。生物礁类型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和沉积作用,构造作用的差异决定了生物礁发育的潜力,而沉积作用则决定了生物礁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晚二叠世长兴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成礁期,也是火山事件频发的一个时期。生物礁是一种对海洋环境十分敏感的生态系,晚二叠世的火山作用势必影响到当时生物礁的生长和沉积相的演化。然而,前人有关晚二叠世火山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附近,而对整个长兴期生物礁的演化与火山事件关系的研究则较少。选择贵州紫云的台地边缘礁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磁化率的测试,分析整个晚二叠世生物礁的沉积演化与火山作用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长兴早期和末期岩石的磁化率值明显偏高,反映较强的火山活动。在这两个时期,造架生物相对不发育。长兴中期,岩石的磁化率值相较于长兴早期和长兴晚期总体偏低,表明火山活动相对较弱,导致生物礁的快速生长。但长兴中期生物礁灰岩中夹有几层生物碎屑灰岩,其磁化率值有小幅度的升高,说明短时期小规模的火山作用虽然导致了生物礁生长的暂时中断,但礁相动荡的环境使得火山灰中细小的铁磁性物质难以沉积下来。研究发现,尽管早三叠世早期泥岩具有高的磁化率值,但泥质岩中多层火山黏土具有异常高的磁化率值,火山灰物质对磁化率大小的影响远远超过陆源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蔡峰  王玉净 《沉积学报》1996,14(4):61-69
在西沙群岛琛航岛一井晚第三纪生物礁中发现了9属43种造礁钙藻和9个生物化石群落,与在南海北部陆架珠江口盆地惠州33-1-1井发现的7属16种造礁钙藻,7个生物化石群落() 及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莺6井发现的5属21种造礁钙藻和5个生物化石群落() 一起,并列为迄今在研究区发现生物礁的三大典型研究剖面。本文较详细地从比较沉积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三个生物礁的异同点。生物礁最为重要的鉴定标志就是它具备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利用有关三个生物礁化石群落的鉴定成果、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剖面演变规律的资料,指出皮壳状与坚硬分枝状珊瑚藻(Melobesiae)、直立分节状珊瑚藻(Coralinaa)和仙掌藻(Halimeda)在成礁过程中形成格架,扮演了“开路先锋”、“主力军”、“收容队的角色;尤其绿藻门仙掌藻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骨架生物之一在西沙生物礁中形成剖面序列,对于完善成礁理论和探索中国的“Messinian”事件-“南中国海”事件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三地生物礁因陆架海与陆缘海的区别而在沉积环境方面有所不同;成礁基有碳酸盐台地、古老的前第三纪基岩或“海台”;主要成礁期为中新世不同阶段;重要的岩石类型包括珊瑚藻礁灰岩与白云。  相似文献   

15.
湘西渔塘早寒武世生物礁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西渔塘早寒武世清虚洞期生物礁为国内外罕见的规模较大的堤状藻礁,发育于川滇黔碳酸盐台地南东边缘。造礁生物为表附藻、尼科尔森藻及葛万藻等,具明显的生长生态及分带性特征。该生物礁的形成及演化受同沉积断裂控制,发育三个造礁旋回,每个旋回由四个依次向上变浅的沉积阶段组成和相对应的礁基、礁核、礁前、礁后及礁顶亚相。礁后藻砂屑灰岩系渔塘铅锌矿极为重要的控矿岩相。  相似文献   

16.
二叠纪生物礁广泛发育于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鉴于许多研究者从成礁的外部环境因素来探讨生物礁的发育模式,笔者从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的内部成礁因素分析,即从主要造礁生物——钙质海绵和钙质藻类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埋藏和保存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华南二叠纪海绵礁的成礁模式。此模式不同于其它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的成礁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马尔争早中二叠世生物礁及其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东昆仑马尔争地区早中二叠世生物礁地层剖面的深入研究, 详细阐述了东昆仑马尔争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的基本特征、生物礁的演化和层序地层, 根据岩石组合特征、生物群落及海平面变化划分了12个造礁旋回, 归纳出5个三级层序, 并将东昆仑早中二叠世生物礁与扬子地台的二叠纪生物礁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了造山带活动大陆边缘生物礁发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石炭纪生物礁在晚古生代礁体演化序列中处于特殊地位。石炭纪是生物礁地史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发育的生物礁类型有:(1)叶状藻礁丘;(2)叠层石礁丘;(3)珊瑚礁;(4)Waulsortian灰泥丘;(5)Chaetetes礁丘;(6)钙质微生物—藻礁丘。石炭纪生物礁总体上表现为礁相结构、造礁群落组成及礁体建造阶段的造礁作用相对比较简单,这些都体现出生物礁在石炭纪的发展受到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在以藻礁占主导地位的宾夕法尼亚亚纪,中国后生动物骨架礁发育,尤其是发育有Fomitchevella大型珊瑚礁,成为世界石炭纪生物礁的一个亮点。从石炭纪整个生物礁的发展情况来看,后生动物骨架礁与以微生物和钙藻为主导的生物礁或许是两个平行发展的礁系统,后生动物骨架礁的发展在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有明显的演化滞后现象,以钙藻和微生物为主导的造礁群落的复苏在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更为迅速。从石炭纪生物礁古地理分布来看,石炭纪生物礁基本上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区域,因此,它们代表了在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礁体,与现代珊瑚礁的分布相近似。  相似文献   

19.
晚二叠世是我国西南地区地史上的第二次造礁高峰期,礁体发育良好,分布广泛,类型齐全,且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已先后在建南、石宝寨等潜伏礁体中打出了工业性气流。前人已对本区晚二叠世生物礁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侧重于古生物生态和礁体沉积相方面,而对海平面相对变化与礁体的关系以及礁控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为《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生物礁研究》课题成果中的一部份,主要探讨晚二叠世海平面相对上升与生物礁相沉积之间的关系。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生物礁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地区(滇黔桂交界区)和川东鄂西地区,礁  相似文献   

20.
贵阳乌当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型古油藏的初步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滇黔桂地区的晚古生界中发育各种类型的古油藏,尤其以泥盆系和二叠系的生物礁型古油藏最为引人注目。这些古油藏大多以沥青显示为主,特别是发育在连陆台地边缘以及孤立台地上的二叠系海绵生物礁型古油藏。发育在连陆台地内部的贵阳乌当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型古油藏以油显示为特征,而与二叠系海绵生物礁型古油藏存在明显的区别。由于远离二叠系深水台盆相泥页岩系构成了潜在性烃源岩系,该古油藏的主要烃源可能来自浅水台地相的栖霞组暗色灰岩。该古油藏的产出特征和地层位置表明:在由大套灰岩组成的二叠系茅口组所构成的两个三级层序之中,与强迫型海退过程相关的环境变浅过程中常常有利于白云石化而形成白云岩型储集层,在相关的油气聚集与运移过程中形成较为特殊的地层和岩性油气藏,这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线索,因而具有较为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