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主要沼泽草炭土的形成环境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泽草炭土作为一种特殊的腐殖质土,其形成是多种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我国主要沼泽草炭土地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和植被条件等形成环境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区有着共同的生成环境特征:地形平缓,多宽谷地貌和微地貌,气候湿润,水源充足,“隔板”效应显著,共同形成了积水潮湿环境;一方面使沼泽植被生长茂盛,另一方面低温环境使微生物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植物残体分解能力下降,最终使沼泽草炭土不断堆积和发育并呈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2.
试论沼泽与冻土的共生机理——以中国大小兴安岭地区为例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孙广友 《冰川冻土》2000,22(4):309-316
以大小兴安岭沼泽与冻土研究的基础,运用系统论原理,提出并阐明了沼泽与冻土的共生机理,彼此均以对方的存在和状态为重要前提,指出共生关系的结构基础在于,两者既是独立系统,又是沼泽化冻土复合系统的分支系统,在构筑复合系统物质-能量循环模型的基础上,揭示了两者共生的机理:作为下覆冻土界面的沼泽体所特有的构造及热物理性质,具有隔热和蓄水功能,减弱冷储耗散或增加冷储,使冻土趋于稳定或增生;冻土阻止沼泽水的垂直  相似文献   

3.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典型土样冻胀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输油管道穿越约500 km的多年冻土区,管道沿途地形起伏,水系和沼泽发育,使得管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地貌单元主要可分为沼泽湿地、阶地、河漫滩、坡地以及基岩山脊等5种,不同地貌单元的岩性和冻土赋存条件均不相同.选取各地貌单元的典型土样进行颗粒分析、冻胀率等试验,分析了土样冻胀率与天然含水率、干容重、粘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强风化花岗岩冻胀率最小,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含有机质粉质粘土冻胀率最大,管基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粘土和粉土冻胀率介于二者之间,对管基进行常规处理即可.该试验定量评价了中俄输油管道沿线不同地貌单元的冻胀性,为管道在确保工程长期稳定性的基础上,选择经济、环保的施工方式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泥炭沼泽的形成可分为水域泥炭沼泽化和陆地泥炭沼泽化两大类。泥炭沼泽可分为低位泥炭沼泽、中位泥炭沼泽和高位泥炭沼泽。由泥炭沼泽发育的内在聚集规律所决定,泥炭沼泽形成后,可由低位泥炭沼泽经中位泥炭沼泽发展至高位泥炭沼泽。研究泥炭沼泽的形成和演化,对剖析泥炭层的生成以及成分和性质,具有实际意义;对分析成泥炭时的古气候和环境乃至构造活动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海平  冯金良  刘金花  陈锋 《冰川冻土》2022,44(4):1298-1305
雅鲁藏布江中游堵江事件多发,探索堵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在中游宽谷地区,众多河流堆积阶地中保存着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前人对林芝地区、泽当宽谷和日喀则宽谷的古湖相沉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三个宽谷在晚更新世均发育过古堰塞湖,但三个地区古堰塞湖之间的时空关系仍未可知。在上述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河段古堰塞湖的坝体位置、成因、海拔及发育年代等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河段分别发育着3个独立的古堰塞湖,成因多为冰川/冰碛物堵江。晚更新世不同河段降水和地貌条件差异,冰川规模变化速率不同,可能导致冰川前进壅塞河道时间不一致;但3个古堰塞湖的消亡时间较为接近,其溃决过程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河南禹县煤矿区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绍礼 《沉积学报》1989,7(3):83-89
咸水、半咸水及淡水成煤环境中形成的煤层,其硫含量变化趋势由高向低.灰成分的比值则由小至大.同一煤层中的硫含量变化与成煤沼泽的覆水深度呈正相关.煤层灰分的高低与成煤沼泽中的陆源碎屑的供应及沼泽水体的流通扩散状态有关.同一煤层中的灰分含量高低与成煤沼泽古地貌关系密切,反映了风携沉积物对煤中灰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泥炭沼泽体系的建立及其成煤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和古代大量煤沉积学事实说明,占据煤层主体的全盆性或大范围分布的煤层,发育在不同的沉积体系之上,与下伏沉积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沉积间断,煤层形成时下伏的沉积体系已经废弃。这些煤层(煤层组)构成了独立的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体系。本文论述了泥炭沼泽体系的构成和成因。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东北部冬给措纳湖湖区冰缘环境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冬给措纳湖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湖区高寒沼泽、冰缘环境、冻土分布及其演化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有其自身特点.为探讨冬给措纳湖湖区冻土分布及冰缘环境,2009年5月9—26日,对冬给措纳湖进行了考察,发现冻融草丘、冻胀丘遗迹、寒冻裂缝、热融洼地、古冻融褶皱等现代冰缘及古冰缘现象在湖区普遍存在.湖东、西岸的沼泽湿地中,热喀斯特发育明显,形成热融洼地和冻融草丘.湖北岸阶地及草场中存在零星和岛状冻土,经钎探表明,当时融化深度为0.3~0.8m,0.4m深度处冻土有胶结冰发育.湖东冲积平原的沼泽湿地中,冻融草丘和热融洼地存在;冻胀丘遗迹、寒冻裂缝在沼泽湿地边缘泥炭覆盖地存在.湖北岸二级阶地剖面发现古冻融褶皱.  相似文献   

9.
青海204省道祁默段沿线多年冻土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踏勘、挖探、钻探和地温测试手段,对区间冻土的分布、上限、年平均地温、含水率及冻土地貌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3 600 m以上地区;单一地貌形态下,冻土上限和年平均地温与海拔均呈近线性分布关系;受地形主控,积雪、蒸发、土体结构共同影响,相同海拔位置大冬树山北坡峡谷区冻土上限和年平均地温分别深和高于南坡缓坡区;地下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冻土的发育和保存,除影响冻土类型外,其在冻土边缘带是岛状冻土形成的主要因素;冻融草丘和冻融滑塌的发育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冻土的基本特性。最后,针对区域冻土发育特征,探讨了204省道工程建设中冻土路基处理的应对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裴军令 《地质学报》2008,82(2):234-246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力条件、盐度和氧化还原性三方面,对煤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显示,其演化具有4个特点.第一,煤相包括5种类型,即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A)、下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B)、上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C)、上三角洲平原潮湿森林沼泽相(D)和山前冲积平原干燥森林沼泽相(E).第二,煤相发育过程经历了7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均为半旋回,旋回内部的演化具有跳跃性,揭示泥炭沼泽水面可能发生过脉动式上升.第三,古泥炭沼泽起始于海进作用,发展于缓慢海退的沉积背景,结束于快速海进事件,整个地质过程明显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其间沼泽水体的盐度和还原程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动力趋于增强,沼泽类型从以A相和B相为主演化为以D相和E相为主.第四,古泥炭沼泽发育期间的海退过程由一系列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呈现出波动式海退的特征,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最后,该期间最大一次快速海进事件的到来(第Ⅶ阶段),结束了古泥炭沼泽整个发育历史.  相似文献   

11.
论松嫩平原湿地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廷秀  陈殿义  毕明丽 《吉林地质》2006,25(2):54-57,96
解译及对比了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的松嫩平原湿地遥感图象发现湿地面积减少了37.95%。其中地表水体面积减少了22.77%;沼泽地减少了45.48%,同时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索取、围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大气降雨减少、土地沙化以及地下水位下降日益加重等等。针对现状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它的退化和萎缩是全球面临的问题。湿地是由水、浸泡于水中之土及其中的动植物和各类矿产这三大要素构成。可划分为人工湿地、天然湿地两大类及若干亚类及小类。合理利用并加强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涟江源区河流地貌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涟江源区河流地貌及地质构造的调查发现,区内河谷地貌平面展布形式有纵谷、横谷及斜向谷,纵断面形态主要为"V"型、次之为"U"型.支流与干流交汇处发育三处盆地,各盆地中均发育三级阶地,分别形成于距今56.7±3.6 Ka,24.2±2.4Ka,0.8±0.250 Ka.区内河谷地貌、阶地特征与新构造运动地壳间歇性抬升...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四川红层小流域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将典型红层小流域地区地下水储水单元模式划分为河谷阶地储水单元、宽缓沟谷储水单元、低中山储水单元。各类储水单元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风化状况、构造部位、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控制下,具有不同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山东黄河流域下游土壤粒度和深度试验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流域下游野外获得的土壤粒度和深度纵剖面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黄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壤类型区、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粒级组成、元素在各粒级组中的分配特征和元素在土壤纵剖面中的含量、纵向变化规律,探讨了其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的意义。确定了能代表区域内土壤主要物质组成的粒级范围,提出了本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最佳样品筛分加工方案和表层、深层土壤样品采集的有效深度和层位。  相似文献   

16.
陈盟  吴勇  高东东 《地下水》2011,(6):104-105,121
牟托村位于茂县最南端,是山间河谷阶地地貌、洪积扇地貌及泥石流侵蚀地貌综合作用而成,分布有带状泉群,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结合Piper图和指印图探讨分析了该泉的成因,认为该泉是一个受多向补给的下降泉.泉水的补给来源是牟托沟上游的补给和基岩裂隙水及孔隙水的侧向补给.  相似文献   

17.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pattern and vegetation cover fraction (VCF) was quantified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in the Hailiutu River basin, a semiarid area in North China.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 (NDVI) values for 4 years from 2008 to 2011 and field observation data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limate factors, landform and depth to water table on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t large scale. In the VCF map, 74 % of the study area is covered with low and low–medium density vegetation, 24 % of the catchment is occupied by medium–high and high-density vegetation, and 2 % of area is bare so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DVI and climate factors indicated that NDVI is correlated with relative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river catchment, NDVI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landform of sand dune, eolian sand soil to river valley; 92.4 % of low NDVI from 0.15 to 0.3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sand dunes and the vegetation type is shrubs. Crops, shrubs and some dry willows dominate in eolian sand soil and 82.5 % of the NDVI varies between 0.2 and 0.35. In the river valley, 70.4 % of NDVI ranges between 0.25 and 0.4, and grass, dry willow and some crops are the main plants. Shrubs development of Korshinsk peashrub and Salix psammophila are dependent on groundwater by analyzing NDVI response to groundwater depth. However, NDVI of Artemisia desertorum had little sensitivity to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18.
阿其克谷地是罗布泊洼地的东延部分.对谷地内生态地质环境的气候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4个主要因子的调查表明:谷地内气候极端恶劣,属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极度匮乏,以地下水为主;土壤类型有石膏棕漠土、盐土和流动风沙土3类,一般没有什么肥力潜力;生物物种贫乏,以超旱生和耐盐生的荒漠群落为主.当前,人类活动对谷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采矿、旅游、盗猎、放牧等活动.最后提出了树立全局观念,限制人类活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和水资源开发与涵养并举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泥灰质岩石区地貌对岩溶的控制机理是弄清岩溶过程的出发点.三峡河谷斜坡带泥灰质岩石区地貌对岩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在陡坡地带和地形由陡变缓的转折部位岩溶作用强烈,纵比降小的山梁部位岩溶作用较弱;横向上冲沟部位岩溶作用最强,坡肩部位岩溶作用较弱,山梁部位岩溶作用又增强.哪里的岩溶通道发育、水流汇集量大,哪里的岩溶就强烈.在三峡移民迁建中,应注意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地基变形破坏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