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津民 《贵州地质》2006,23(3):244-246
泰来环试验正好说明水下有压力,而不是李泰来先生认为的水下没有静水压力,地下没有静岩压力。  相似文献   

2.
吕古贤 《云南地质》2006,25(4):391-391
部分研究者假设:地下岩石处于静水压力状态。按此理论,某一深处的地下岩石各方向压力都相等,而且都等于从该处至地表岩石柱的总重量。换句话说,地下的压力只来自重力,且随深度直线增加,即依此,形成了“压力/比重”的深度的测深方法。然而,地壳应力状态主要是由重力和构造力引起,作者提出其(围压)静水压力部分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由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本文用固体力学方法分析地壳中静水压力部分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由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对地壳岩石形成深度的研究是近20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自格鲁宾曼和尼格里设想地壳内温度和压力是深度的正比例函数以来,人们常把地下岩石应力状态设想为静止流体内的应力状态,即认为地下某处的静水压力值等于上覆岩层的总质量,因此,目前主要是用所估测的压力值(即各向等正应力,泛称静水压力状态)直接换算。该法是建立在压力与深度呈线性关系上,实际上是质量/密度(W/SW)的方法。它忽略了构造作用力对静水压力的影响,所以,测得成岩成矿的深度值会比  相似文献   

4.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是全球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首先分析了海底地下水排泄的组成和驱动力,总结了海底地下水排泄的主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阐述了海底地下水排泄向海洋输送溶解物质的重要作用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剖析咸淡水混合带的地球化学过程,指出地下河口在研究海底地下水排泄中的重要地位;最后给出未来海底地下水排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海底土体失稳过程分类及其声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斜坡土体失稳是海底比较常见的重力侵蚀过程。由于人们无法直接接触海底,对其研究绝大多数是事后借助于声学和地质学调查手段进行。文章根据一般饱水土体运动机理及变形程度和运动状态对海底斜坡土体不稳定性进行分类:蠕动、滑动和流动,并探讨它们形成过程的力学基础以及声学识别特征。蠕动是指海底土颗粒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但整体上未发生明显的位移。其相应的声学识别特征是:连续不规则波状反射结构。滑动是指失稳土体在海底斜坡上做块体运动。其声学探测记录表现为:张性裂隙、内部结构完整的滑体以及伴有负载形成的地形等。流动是指失稳土体完全崩解形成流体在海底斜坡上运动。沉积物流在流动中出现线形纹理和平行层理非常清楚的中断为标志,而且被没有内部结构或层理的声学透明物质充填等声学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应力-温度对低渗透介质渗透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建平  陈卫忠  田洪铭  于洪丹 《岩土力学》2009,30(12):3587-3594
在石油/天然气地下储存、核废料地下处置等工程中,低渗透介质的渗透率测试及其随着应力、温度的变化是工程稳定性和环境评价的基础。通过研制的低渗透介质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三轴仪(T-M-PTS),对不同静水压力、不同温度条件下锦屏大理岩的渗透率进行了渗透特性测试,并通过微裂隙模型从理论方面对致密岩石渗透率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致密岩石中气体渗透的Klinkenberg效应显著,不能忽略;(2)基于统计理论和逾渗理论的圆盘裂隙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致密岩石扩容和压密过程中渗透率演化特征;(3)静水压力增大,渗透率降低,其降低趋势是开始压缩阶段降低速率较快,随后降低速率越来越小;(4)温度升高,岩石弹性模量降低,岩石被压缩得更加致密,渗透率降低较为明显,从15℃升高至40℃即会降低一个量级,低至3.9×10-21 m2。  相似文献   

7.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延用至今的地质作用深度测算方法,即重力/密度法,是基于“地下岩石处于静水压力状态”(Hein,1978)和“地下某一深处的垂直压力等于上覆岩石柱的总重量”(ДИHHИК,1937)两个理论假设。下面刊登的是“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专家 必言(北京,2000.2)。到会专家对上述假设和汕算方法提出了不同见解,指出,浅部地壳直到地幔深处的岩石都是固体状态,地下的压力是极不均匀的,所以对地壳中的地质作  相似文献   

8.
提出地壳任一点静水压力部分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由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的。处在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及地域)中岩石所承受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有逐次变小的规律性。构造叠加致使同一地壳深度的水平面上静水压力值不相等,这种压力梯度是流体及油气长距离水平运移的主要原因。建立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并提出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重力和构造力在地壳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对于“上覆岩石重力数值等同于静水压力数值”的认识提出了新的看法,地壳中应力场T可以看成是一个静水压力P和一个差应力σ的复合、则静水压力P是由重力附加静水压力PR和构造力附加静水压力PS两者叠合而成,而不仅仅是来自上覆岩石的总重量,有限元模型计算表明,在同样外力条件下,从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中的各带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值呈降低变化,即PC〉PZh〉Pt,因而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得造成局部静  相似文献   

10.
地热资源是指在某一未来时间内能被经济而合理地取出来的地球表面以下的地下热能.其表现形式可为蒸汽、热水及高温岩体等。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以地下热水为主。地下热水形成需有热储层、盖层、流通通道及热源4个因素;可划分隆起带地下热水和沉降带地下热水2种成固类型。1地热资  相似文献   

11.
王晓旭 《探矿工程》2010,37(8):13-18
根据已钻井的测井资料,对海拉尔油田的几个主要区块进行了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井壁坍塌压力的分析和计算,并建立了不同区块的单井压力的变化及本区块压力随深度变化的剖面图。分析研究发现,使用声波时差方法预测地层压力可以取得准确的预测值:破裂压力计算应用了伊顿模式、史蒂芬模式、黄荣樽模式和测井资料法,然后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黄荣樽法破裂压力预测数据准确;而坍塌压力则可以通过莫尔-库仑准则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精度。最后综合考虑确定出各个区块的合理安全泥浆密度窗口。  相似文献   

12.
海堤下软基超孔隙水压力值的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开球 《岩土力学》1994,15(3):59-64
当潮位的涨落引起上部堆载容重变化时,海堤下软基的超孔隙水压力将随潮位呈周期性变化.为了解软基的固结情况,必须对现场测试到的总孔隙水压力值减去静水压力后再进行潮位修正,即把任意时间任一潮位测得的超孔降水压力值修正到一个指定的同一潮位上,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有规律性的观测曲线.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修正方法,并在连云港庙岭围堰软基工程中应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成岩深度: 争论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红岭 《地质论评》2011,57(4):555-564
有关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成岩深度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详实的回顾、介绍和评述;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作者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供争论的双方参考或做进一步的争辩: ① 因为有构造压力的存在,超高压变质岩壳内成因观点更合理;② 成岩深度的测算方法需要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改进和完善;③ 不应完全否定基于静岩压力的大陆深俯冲机制;④ 建议争论双方相互吸收对方观点中的合理成分,联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土压平衡盾构土舱压力的设定对于控制盾构掘进对周围环境影响意义重大。结合某超大直径隧道工程,在土舱隔板和盾构掘进断面上埋设水、土压力计,对土压平衡盾构土舱内和开挖面上的水、土压力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监测结果揭示了土压平衡盾构掘进过程中土舱压力和开挖面水、土压力分布和发展特性。结合盾构施工参数进行研究,发现土舱压力增量可以通过螺旋机转速、盾构掘进速度等施工参数计算得到。开挖面上水、土压力无法完全传递至土舱隔板,土舱压力增量约为开挖面总应力增量的76.3%。研究成果为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的土舱压力设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现有技术情况下求取欠平衡地层压力的方法以及存在的缺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井底压力采集短接,通过现场试验,实测出关井求压过程中井下气液两相流时的井底压力,根据常规试井理论和地层渗流理论建立一种利用实测数据计算地层压力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在井筒内建立压力平衡,采用实际测量出的平衡点的井底压力,消除了套压、立压不稳定以及钻井液密度不准带来的误差,准确计算出该井段各分层地层压力的大小。该方法非常接近实际地层压力,使关井求压计算值误差降低4%左右。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flowing bottomhole pressures(FBHPs)for two-phase coalbed methane(CBM)wells.Th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both gas column pressure and two-phase fluid column pressure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well liquid flow equation.FBHPs during the production were predict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entrained liquid on gravitational gradients.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BHPs by Cullender-Smith and proposed method was also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gives the desired accuracy of calculating BHPs in the lowproductivity and low-pressure CBM wells.FBHP is resulted from the combined action of wellhead pressure,gas column pressure and fluid column pressure.Variation of kinetic energy term,compressibility and friction factors with depth increments and liquid holdup with veloc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simulate the real BHPs adequately.BHP is a function of depth of each column segment.The small errors of less than 1.5%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s are obtained with each segment within 25 m.Adjusting BHP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production pressure drop,which is beneficial to CBM desorption and enhances reservoir productivity.The increment of pressure drop from 5.37 MPa2 to 8.66 MPa2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CBM production from 3270 m3/d to 6700 m3/d and is attributed to a decrease in BHP from 2.25 MPa to 1.33 MPa.  相似文献   

17.
土压力问题的变分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变分学方法导出了与朗肯土压力公式和库伦土压力公式完全一致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并且一般情况下的极值曲线线不同一条直线,而是比较复杂的曲线,在 倾斜边坡情况下的伦公式仅仅是一个特解。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建筑物利用高压旋喷清水切割纠偏及利用高压旋喷注浆 压力灌浆组合的联合注浆进行地基加固的设计及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合理选择注浆压力是确保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效果良好的前提。假定在黏土地层中,壁后注浆先对周围土体产生压密效应,当注浆压力超过一定值以后,浆液开始劈裂土体。为得到最优注浆压力,基于弹塑性理论,推导了考虑浆体无限扩张时的注浆压力上临界值计算式;将接头螺栓的抗剪效应与注浆对管片产生的压力结合起来,推导了考虑螺栓剪切破坏的注浆压力上临界值计算式;基于主、被动土压力公式,提出了保持地层稳定的注浆压力上、下临界值计算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优注浆压力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土体的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初始地下水压,及隧道埋深对临界注浆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注浆压力与土体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初始地下水压,管片结构性能以及隧道埋深等因素有关;上临界值随着土体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初始地下水压及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下临界值亦随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李增乐  周庆刚 《探矿工程》2008,35(11):27-30
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是合理确定井身结构、钻井液密度和固井完井方案的基本依据,是钻井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了火山岩地层的压力预测技术,首次将国外先进的岩石力学理论应用于庆深气田火山岩地层,建立了3个压力预测模型,针对模型和庆深气田火山岩地层特性提出了新的修正方法;编制了庆深气田火山岩地层3个压力预测软件,该模型软件精度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为大庆地区钻井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