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构造区的定义、级别及其划分根据构造区是地壳中各个具有不同大地构造性质的地区,或者是大地构造性质虽同而地质发展史不同或不大相同的地区。依它们之间差异的大小,构造区可以分为大小各级;凡级别愈高者其间差别愈大。第一级构造区是大地构造性质不同的地区,目前所知共有三种,即地槽区、地台区及地洼区(原称“活化区”或“活化地台”),它们是地壳的基本构造单元。一般地说,无论在属于何种基本构造单元的一个构造区内,如研究程度容许,都可以根据地质发展史的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及所包括范围的大小,分别依次划分为各级分区。  相似文献   

2.
浙江中生代火山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涛 《地质科学》1981,(2):113-121
浙江省十余万平方公里面积中,三分之二为中生代(上侏罗世及白垩纪)陆相火山岩所被复。对此广大火山岩区开展区域火山构造研究有重要意义。但至今在火山岩区大都还是沿袭沉积岩覆盖区的工作方法,停留在火山活动期后线形构造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肇昌 《地质科学》1984,(2):208-215
片内无根褶皱是变质岩系中分布广泛的一种小型构造,它的存在是面理置换的重要判据之一(特纳等,1963),对于认识区域性面理的成因,恢复区域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四川北部南江上两地区火地垭群中片内无根褶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太平洋板块运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及邻区濒临太平洋区域广泛发育着一个规模宏伟、活动强烈的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体系。对此构造体系的性质及其动力来源有着几种不同的看法。本文根据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本区构造形变和构造应力场特征,认为,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的不同性质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我国东部构造形变和构造应力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各阶段的构造动力与太平洋内各时期板块运动的方向和边界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断块太古代至早元古代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抗 《地质科学》1982,(4):352-363
鄂尔多斯断块绝大部分被古生界至新生界所覆盖,仅在周缘有零星的太古界及下元古界露头。因此,最初人们只能根据周缘的老地层发育特点对断块内的前长城系进行某些推测。近年来,在对华北断块区基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张文佑、赵宗溥对华北地区太古代和元古代的构造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马杏垣、刘国栋结合航空磁测的资料对华北基底构造发育史提出了系统看法。 笔者亦曾就本区基底构造特征作过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帕米尔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与盆山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是正确认识帕米尔北缘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非常关键的地区,本文利用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和地震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帕米尔东北缘乌泊尔地区的盆山结构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帕米尔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的盆山结构表现为帕米尔造山带向北冲断和南天山向南冲断所形成的对冲结构;帕米尔山前为基底卷入式构造,古生界—中生界沿高角度的逆冲断层推覆到新近系和第四系之上,形成山前的古生界—中生界逆冲推覆带;北侧由受乌泊尔断裂控制的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的第四纪背驮盆地所构成。研究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开始于上新世晚期,并持续变形至今,形成了下更新统西域组(Q_1x)与下伏上新统、Q_2与Q_1和Q_(3-4)与Q_2之间的不整合。研究区最小构造缩短量为48.6 km,缩短率为48.1%。  相似文献   

7.
《地质科学》1985,(3):311-312
曾庆丰所著《论热液成矿条件》一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热液成矿的物质条件和构造条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书中有不少新观点、新见解。在构造矿床学、热液成矿多元论、矿液运移、矿田构造应变史和发展规律、脉体充填的力学机制、同期构造与成矿脉动性、多期构造与成矿的叠加性、矿田构造的岩组分析等方面,在国内作者是第一次提出和首先开展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裂隙充填型矿床构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庆车 《地质科学》1963,4(3):149-156
一、前言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对地槽区裂隙充填型的矿床构造进行一些系统的分析。文中划分了形成矿床不同时期的构造和阐明各期构造的特点,并对若干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进行矿床构造研究时,对某一时期裂隙性质的确定是根据下列各方面综合研究的结果:1)裂隙构造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特征;2)裂隙两盘的相对错动;3)残留擦痕的统计;4)靠近及远离裂隙围岩中石英或方解石的定向排列(显微构造分析);5)伴生裂隙与主要断裂空间位置上的规律性;6)岩脉、矿脉的分布特点;7)节理在裂隙内外的统计及分析。事实上同期不同向的裂隙构造在排列组合方面常常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贵德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序列较完整的记录了盆地周围物源区构造变形过程。重矿物是碎屑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观、有效揭示源区母岩、构造-沉积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重矿物的系统分析,结合沉积-构造变形,揭示出始新世-上新世末西宁-贵得盆地及其源区经历了几个构造活动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的隆升阶段、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晚期的构造稳定阶段、渐新世末-中新世初的构造隆升阶段、中中新世构造稳定阶段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强烈隆升阶段。并结合特征矿物(绿泥石)及古水流分析,推断古近纪西宁-贵德盆地是东昆仑山前一个统一盆地。中新世早期青藏高原的扩张导致了拉脊山开始隆起,使原型盆地解体;约8.5 Ma以来拉脊山强烈隆升,两侧盆地逐渐转变为山间盆地。这为正确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热流的折射和再分配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陆地大地热流的测量大多在1-2公里深的钻孔中进行,测量结果除受地形变化、气候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构造形态变化的影响。一般隆起区的浅部热流和地温梯度高于拗陷区的热流和地温梯度。有时在隆起的最高部位的地表热流值可高于平均热流值的30%-40%,从而形成局部的异常区。隆起区的地表热流值和地温梯度值高于拗陷区的原因是由于在热流扰动区内,热流产生折射和再分配的结果。为此,我们采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构造形态和岩层热导率条件下,热流折射和再分配对区域热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区巴家滩火山穹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勇  任启江 《地质论评》1996,42(2):136-143
巴家滩杂岩体位于庐枞中生代火山构造洼地的中心。地质填图,重、磁异常和卫片影象均显示出其为火山穹窿的特征。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辉石粗安岩与辉石二长岩同源,分别为火山穹窿的上部和根部。辉石二长岩形成于高温、超浅成的环境下,贫水、粘度较高的岩浆有利于火山穹窿的形成。本文根据地质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巴家滩火山穹窿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认为丰宁满族自治县双井子南西一带的晚侏罗世张家口期火山-侵入活动、同熔型岩浆作用、火山通道及火山断裂与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在整体的火山-侵入活动过程中,先期的火山活动可使成矿物质初步富集,后期的岩浆侵入作用封闭性好,热量充足,可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叠加富集成矿。同熔型岩浆作用形成的石英正长斑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岩石中Ag、Pb、Zn等成矿元素的丰度值普遍较高,约为世界同类岩石平均值的4~10倍,呈强富集状态。火山通道深达上地幔,有利于岩浆向上运移及深部含矿热液的上升环流,是良好的导岩导矿构造。火山周边断裂规模相对较大,其内多形成构造角砾岩带,是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理想场所和最有利的容矿构造。放射状断裂是沟通火山通道和火山周边断裂并使含矿热液从火山通道向火山周边断裂运移的重要渠道,起到配矿构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及斜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进英 《地质科学》1982,(2):152-161
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长江中下游一系列火山岩盆地之一,它位于张八岭隆起的东侧,受平行于郯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形成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盆地基岩较老,西部直接覆盖在震旦亚界灯影组之上,其分布受古地形的制约(图1),南部、东部不整合在早古生界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14.
北京周口店岩株侵位和成分分带的岩浆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昌前 《地质科学》1988,(4):329-341
北京周口店岩株是一个二次侵入的同心带状复式岩体。第一次侵入的石英闪长岩零星分布于岩体边缘;第二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为岩株主体。宏观上具明显的岩相分带,化学成分上显示边部富高温组份(Mg,Ca,Sc,Ti,Mn,Fe和Co等),而中央仅轻微富集某些低温组份(Na,Si等)。  相似文献   

15.
地月系统不同成因环形构造及其影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形构造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特别是在月球上分布更为普遍。本文论述了三种成因的环形构造,即:侵入岩成因的环形构造,火山成因的环形构造,以及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文中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成因与结构特征,指出侵入岩成因的环形构造主要由岩浆冷凝收缩形成,在遥感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影像色调的不同;火山成因的环形构造为火山口,在遥感影像上具有环形结构;而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形态复杂,如碗形坑、中心锥环形坑与多环撞击坑,撞击坑的坑沿外缓内陡,遥感影像上表现为环形或弧形构造,有些撞击坑具有辐射纹。  相似文献   

16.
印长海  董景海 《世界地质》2013,32(4):793-799
本文从断裂组合、火山机构和岩浆通道等方面分析,提出徐家围子断陷基底断裂及与之匹配的次级断裂控制白垩纪火山活动,形成受基底断裂控制的三个 NNW 向展布的火山岩发育带。由于基底断裂特征不同,各火山岩带分别具有中心式、裂隙式和复合式三种不同的喷发特征。徐家围子断陷安达地区精细解剖表明,其基底断裂上部发育 NWW 向雁列式断裂,向下沟通基底断裂,为西部火山岩浆上侵通道,反映了历史时期内火山活动西强东弱的特征,西部火山规模大,以爆发相为主,东部为大面积溢流相。火山岩的分布受基底断裂及沟通其的次级断裂控制,同时对断裂痕迹起到一定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7.
豫西新生代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西新生代基性火山岩主要为粗面玄武岩,少量碱玄岩和玄武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基性火山岩基本代表了幔源原始岩浆的成分,结晶分异作用及地壳物质混染作用并未对本区基性火山岩产生明显影响。初步的研究表明,本区基性火山岩是富集型地幔熔体和亏损型地幔熔体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岩浆侵入的流体流动模拟表明.侵入体上方是流体聚焦流动的位置,流体通量远大于旁侧围岩,流体在此产生沸腾作用.随温度降低,侵入体上方渗透率逐渐增大,最大渗透率出现在侵入体的顶部.含水岩浆侵位后在其顶上带发生二次沸腾和减压过程,释放出的巨大机械能远大于围岩的抗张强度,足以引起围岩发生脆性破坏.岩浆岩顶上带的水饱和外壳及其围岩发生破裂形成陡倾裂隙和水力破裂.直立长椭球状岩浆体的侵入会在岩浆岩顶上带产生放射状和同心圆状裂隙,同时产生爆破角砾岩筒.因此侵入体顶上带的岩钟、岩枝、岩脉,放射状、同心圆状裂隙和角砾岩筒均为构造弱化带,是热液矿脉密集发育的部位.矿床地质学研究已充分证明.岩浆岩顶上带确是容纳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的最佳部位.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的过程中,探寻隐伏岩体项上带和/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初,对地堑的研究才由描述性阶段而发展到对其成因的探讨。1930年,德国地质学家克鲁斯(H.Cloos)最先用实验方法使湿粘土受侧向拉伸,而再现了地堑构造,从此对地堑的力学成因,展开了讨论。H.克鲁斯认为,这种构造是与地堑相垂直的地壳球面张力所造成的,它可能是区域性的,也可能是由于地堑所横过的部分地块的拱起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