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液矿床矿物微形貌与晶体生长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场效应扫描电镜(FEG SEM),对取自山西义兴寨金矿等4处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赤铁矿等矿物的表面生长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与实验合成的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的微形貌特征进行对比。发现了自然矿物结晶三维成核成因的黄铁矿微球状晶,在合成和自然矿物的晶面观察到漏斗状晶和胞状结构等生长形貌。合成黄铁矿表面发育平整光滑的生长台阶,反映静态无扰动、接近平衡的晶体生长环境;而大量产于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等晶体普遍发育胞状或拉长的胞状结构表面,并总体呈台阶状排列的表面结构,证明自然成矿热液体系的高过饱和度和流动生长环境。研究表明,热液成矿过程中矿物结晶作用有从成核、台阶状晶体生长、到形成“平衡”多面体生长的一个演化过程;形成于复杂条件的矿物晶体表面微观结构,包含丰富的成矿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2.
热硫化条件下铁硫比值对黄铁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火山喷气成矿作用,在热硫化条件下,系统考察反应物中铁硫比值从Fe∶S=1∶1至1∶8变化对黄铁矿形成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等测试手段,观测和分析实验产物的形貌、成分和结构特征,发现随着Fe∶S比值的减小,实验产物中黄铁矿逐渐增多,磁黄铁矿逐渐减少,同时Fe∶S比值对实验产物的形貌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计算结果显示实验产物中黄铁矿晶粒尺寸的变化范围为42.543~63.799 nm,磁黄铁矿晶粒尺寸的变化范围为21.973~87.926 nm,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晶胞体积变化较小。结合热力学计算结果分析认为,在热硫化条件下,当Fe∶S比值小于或等于磁黄铁矿中铁硫原子比时,反应生成磁黄铁矿;当Fe∶S比值超过磁黄铁矿中铁硫原子比时,实验产物中出现黄铁矿;当Fe∶S比值达到或超过黄铁矿中铁硫原子比时,反应主要生成黄铁矿。过硫条件有利于黄铁矿的生长,硫源越充足,实验产物中黄铁矿越多。  相似文献   

3.
水热法合成黄铁矿微观形貌和结构的观测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热液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生成的地质条件,采用硫酸亚铁(FeSO4)和硫代乙酰胺(CH3CSNH2)为铁源和硫源,在Fe/S比为1∶3、温度180~200 ℃、加热时间24 h条件下考察黄铁矿的结晶情况。用SEM扫描电镜观察在不同水热条件下合成黄铁矿的形态及成分;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确定了产物物相组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表征了黄铁矿晶体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在200 ℃时黄铁矿为粒状,粒度较均匀,粒径1 μm左右。在180 ℃时黄铁矿除有尺寸在1 μm左右粒状黄铁矿外,还有不规则带状黄铁矿晶体,带宽为200 nm左右。认为水热条件中,随着结晶温度的逐步升高,黄铁矿的形貌逐步由不规则形状向规则形状的转变。所以在实验温度较高阶段,形成规则的粒状形貌;在低温阶段,则会出现不规则带状形貌。  相似文献   

4.
基于控制降温速率的动力结晶实验,对五大连池老黑山钾质玄武质熔岩的冷却结晶过程中橄榄石晶体形态随降温速率变化动力学演变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老黑山钾质玄武岩的熔融温度发生在1 022 ℃~1 260 ℃之间,峰值为1 166.3 ℃~1 186.5 ℃;实验产物主要由橄榄石和玻璃质组成,新生的橄榄石晶体形态差异较大,有针状骸晶、铁轨状骸晶、羽毛状雏晶、细长条状和粒状微晶。橄榄石晶体的生长、尺寸和形态、分布和实验产物的结晶程度与降温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随着降温速率的变慢,橄榄石从针状(0.075 ℃ /min~0.5 ℃ /min)、铁轨状(0.075 ℃ /min~0.5 ℃ /min)、放射状与羽毛状(0.046 8 ℃ /min~0.075 ℃ /min)、细长条状(0.062 5 ℃ /min)等晶体演变为粒状微晶(0.03 ℃ /min);同时,岩石的结晶程度逐渐增强,橄榄石晶体尺寸逐渐变大、自形程度逐渐变高,玻璃相和气孔逐渐减少。这种新生橄榄石形态的变化与降温速率的内在关联性,对认识老黑山熔岩流固结的动力结晶机制、熔岩流的运动机制有一定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热法分解钾长石制备雪硅钙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CaO作为助剂,在低温、中压的水热条件下分解钾长石,继而合成一种水合硅酸钙--雪硅钙石,同时得到KOH稀溶液,可用于制备高纯碳酸钾。影响晶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有n(Ca)/n(Al+Si)、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水固比(质量比)、搅拌速度等。讨论了各因素对钾长石分解及雪硅钙石形成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CaO为助剂分解钾长石,同时合成雪硅钙石的工艺方法可行,资源利用率接近100%。实验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晶化温度为220~250 ℃,n(Ca)/n(Al+Si)在0.8~1.0之间,晶化时间5~8 h,水固比为20~25,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钾长石中K2O的溶出率达80%以上,同时得到结晶良好的针状雪硅钙石晶体。  相似文献   

6.
甘肃阳山金矿田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毛世东  杨荣生  秦艳  郭俊华 《岩石学报》2009,25(11):2776-2790
采用电子探针分析,详细研究了甘肃阳山类卡林型金矿田原生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Au、As、S、Fe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确定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发现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具有不同的成分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为草莓状、胶状,砷和金含量最低,分别为0.10%和0.08%;热液成矿期早阶段黄铁矿粒度较粗(0.40~1.00mm),是较高温度(270~300℃)下缓慢结晶的产物,其砷和金含量较低,分别为0.27%和0.09%;热液成矿期主阶段(包括M1,M2和M3亚阶段)黄铁矿粒度微细(0.05~0.20mm),是210~270℃条件下快速结晶的产物,砷和金含量最高,M1亚阶段分别为3.45%As和0.11%Au,M2亚阶段分别为3.88%As和0.14%Au.在含砷黄铁矿中,金可能有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存在方式.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早阶段低砷黄铁矿中金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Au~0)颗粒形式分布,而在热液成矿期主阶段含砷黄铁矿中金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当热液中As活度高时,含砷黄铁矿在快速生长条件下,其生长面的空穴和缺陷较多,有利于热液中Au(HS)~0络合物通过吸附反应直接进入含砷黄铁矿生长表面.此外,主阶段流体的硫化和沸腾作用均可导致H_2S的减少,有利于形成砷黄铁矿和Au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7.
绿松石的热性能分析在对其水的结构特征、呈色机理等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SC)、红外光谱(IR)和X-射线粉晶衍射(XRD) 分析方法, 对安徽马鞍山具磷灰石假象绿松石的热性能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室温到1100℃, 假象绿松石的热相变可划分为6个变化阶段: 100~200℃时, 为吸附水脱水阶段; 250~330℃, 假象绿松石中羟基和晶格水分子脱失; 330~750℃为非晶态物相阶段; 约750℃时为新物相形成阶段; 750~1100℃为具磷石英结构磷酸铝的形成阶段; 1100℃时磷酸铝的结晶有序度增加.假象绿松石结构及水的存在形式、总量和结合方式制约和影响着颜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黄铁矿晶体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目前黄铁矿晶体和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参数及其产品特点,以及模拟天然黄铁矿生长的实验方法、条件参数和实验结果.指出应加强合成黄铁矿晶体生长理论研究,根据纳米线阵列、纳米晶线黄铁矿的优异物理、机械性能、天然黄铁矿晶须的矿物学特征和晶须材料的优越性能,认为今后黄铁矿晶须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合成黄铁矿研究工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闹枝铜金矿床是延边内生金铜矿集区内的典型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为含金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型。笔者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对其矿物内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富气相包裹体及纯液相包裹体,还有少量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0~410℃,与黄铁绢英岩、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及石英方解石脉4个矿化蚀变阶段相对应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350~410℃、290~350℃、210~290℃、150~210℃;③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为1.74%~20.97%,Ⅰ、Ⅱ、Ⅲ、Ⅳ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盐度w(NaCleq)分别为2.396%~5.548%、2.24%~8.68%、1.74%~20.97%和6.3%;④流体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主要为H2O和CO2。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进一步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深源岩浆热流体性质,在流体上升过程中曾发生过弱的沸腾作用,并在硫化物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方铅矿脉以及石英方解石脉形成过程中,伴有少量地下水或大气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10.
将霞石岩中的橄榄石(MgO=15.4%,FeO=8.5%)在约1个大气压的氮中完全熔融,在20~250℃过冷却条件下在2~10分钟内结晶。结晶的橄榄石的状态,当过冷却20℃时,为以玻璃为中心的包裹体自形晶,100℃左右时为链状细长骸晶,过冷却再加深时则成树枝状晶体。除树枝状晶体外,橄榄石b轴长度随结晶时间而增大,过冷却90℃在10分钟内结晶时长达70~80μm。在2分钟或4分钟内产生的自形晶与骸晶,呈Fo_(83)~Fo_(87)范围内的均质成分。产生均质的橄榄石时,在基质的玻璃上存在达100μm以上明显的浓度梯度。于是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结晶沉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尚瑜  宋焕荣 《现代地质》1991,5(4):442-449
本文结合碳酸盐岩溶蚀机理研究,从理论上并通过模拟试验对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的碳酸盐结晶沉淀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大量矿物结晶显微照片及测试数据的基础上,阐明了石炭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5℃、40℃、60℃和80℃)溶蚀一结晶过程中碳酸盐晶体形态及生长发育的不同特征。同时还探讨了随溶蚀—结晶时间、压力及溶蚀液性质的改变,晶体形态、晶粒大小、结晶速率等的变化趋势。这项研究对反演自然界碳酸盐岩溶蚀—结晶过程和喀斯特形成发育规律、探索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以及评价油气水等岩溶裂隙储集层特征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德忍 《矿物学报》1995,15(4):428-432
利用电子探针对黔南卡林型金矿床中环带状黄铁矿进行研究,把它划分成三种类型,并分别测定内外带中As、Sb、Au、Hg和Tl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绘制了以步间距1μm,横穿环带的这五种元素的X射线强度变化曲线图,图中清楚显示出环带起因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这五种元素在微观尺度上呈正相关的振荡式变化,具有同源性。讨论黄铁矿经由胶体粒子的聚集、固结与结晶的生长演化过程,提供了低温热液可能是一种富含成矿质的多相  相似文献   

13.
西藏过铝花岗岩锆石群型的成因信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锆石是西藏过铝花岗岩最重要的副矿物,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和群型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锆石主要在过铝环境条件下,岩浆结晶温度较低时形成,结晶范围为600~900℃,其中冈底斯带结晶温度高于喜马拉雅带。不同构造-岩浆带锆石群型特征反映的成因信息不同,喜马拉雅带为壳源成因,而冈底斯带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4.
丁竑瑞  李艳  鲁安怀 《地球科学》2012,37(2):313-318
通过构建产电微生物—黄铁矿双室体系, 应用电化学方法对以黄铁矿单晶电极作为产电微生物电子受体时, 两者间的电子转移过程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 与惰性石墨电极相比, 以黄铁矿单晶作为产电微生物电子受体时, 体系最大功率密度提升132.9%;电化学阻抗谱显示, 黄铁矿单晶电极极化电阻降低98.8%, 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反应特性, 表明产电微生物与黄铁矿单晶间具有良好的电子转移活性.籍由产电微生物对底物的氧化作用, 与黄铁矿单晶接受产电微生物电子在0.34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处发生的还原反应, 构成了两者间完整的协同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矿物晶体结晶时不同结晶离子对晶体结晶的作用不同,提出了差异扩散速度控制晶体形态的观点。文中论述了差异扩散速度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指出外部因素(温度、压力、粘度、酸碱度等)是通过离子的扩散速度变化来主导占位选择和形成优势面网,最终形成反映差异扩散速度的晶体形态。用差异扩散速度来解释矿物的晶体形态标型,比较全面地考虑各种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避免了文中列举的片面性。此外,文中还探讨了晶体的生长方式、优势面网的产生和产生的必要条件以及相对衍射强度与优势面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e Mirge-Naqshineh gold district is situated at northwest of Iran with a NW-trending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It is hosted by Precambrian meta-sedimentary and meta-volcanic units traversed by mineralized quartz veins. In terms of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and sulfide content three types of quartz veins are identified in the region. Among those, parallel to bedding quartz vein(type Ⅰ) is the main host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Gold is found in three different forms: 1) submicrometer-size inclusions of gold in arsenian pyrite, 2) as electrum and 3) in the crystal lattice of sulfides(pyrite, galena and chalcopyrite). Six types of pyrite(Py1-Py6)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ore reserve. Py3 coexists with arsenopyrite and contains the greatest As-Au concentrations.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s and S contents in Py2 and Py3, implying the substitution of sulfur by arsenic. Pyrites and mineralized quartz veins were formed via metamorphic-hydrothermal fluid and reflect the gold-transportation as Au(HS)_2~- under reducing and acidic conditions. The gold precipitation mainly controlled by crystallization of arsenian pyrite during fluid/rock interactions and variation of fO_2. The volcanic host rock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old concentration, as Py3 in this rock contains inclusion of gold particles, but gold is within the lattice of pyrite in phyllite or other units.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五号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双王金矿是产于西秦岭泥盆系地层中的一个大型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对其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的标型特征研究表明,五号矿体(KT5)中黄铁矿以含金较好的{111}和{hk0}习性为主,占75%,{100}习性占25%。晶体形态分值图反映出KT5 黄铁矿含金性为西高东低,有向79 线以西延伸的趋势。黄铁矿热电系数变化主要集中在﹣250~250μV/ ℃范围内,整个矿区主要以N-P 混合型黄铁矿为主,P 型率在矿体西部向下有增大的趋势。头晕元素Sb、Ba 从上到下为先降后增,在75 线和71线间出现明显头晕反转现象,并且总体有向79 线以西富集的趋势。近矿晕元素Cu、Pb、Zn 由上到下有向75 线以下、79 线以西富集的趋势。尾晕元素Bi 由上到下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在57 ~ 65 线之间与近 矿晕元素Pb 有明显的叠加,指示KT5 在此区间接近矿化底端。而Mo、Co 元素在73 ~ 77 线之间富集,且与前缘晕共存,指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