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华南陆块中生代受古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两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南大花岗岩区和巨量稀有金属富集的成矿省。在印支期-燕山期动力体制转换的背景下,华南陆块内同一构造单元经历了不同世代、不同源区、多个类型岩浆作用相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的叠加和演化,其叠加成矿机理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其复合成矿效应是华南各成矿区带找矿预测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近年来华南稀有金属矿产勘查、矿床学研究和深部探测工作的新进展,构筑了华南钨锡锂铍铌钽和风化壳型稀土矿床的时空谱系,对比了相关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及其成岩构造环境。明确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叠加的三种形式,即同构造单元,不同世代岩浆作用相关的同类矿床成矿(亚)系列的叠加,其成矿源区和成矿物质可能具有一定继承性;二是同构造单元或构造岩浆带结合部,同时期不同类矿床成矿(亚)系列的复合成矿;三是同构造单元或构造岩浆带结合部,不同时期构造岩浆事件、不同源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亚)系列的叠加。矿床成矿系列叠加显著提升了区域成矿强度,且多发生于深部构造长期活动区,不同时期的同类矿床成矿亚系列常具有一定继承演化关系。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华南...  相似文献   

2.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表述寨上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控矿因素。对同成矿构造体系,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的西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为同成矿断裂构造。分析矿区北西西向同成矿断裂,总结断裂构造活动、成矿、控矿及其金矿的成矿和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是近年来该区成矿规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中蒙合作完成的该区1∶100万建造-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对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进行了统一厘定和划分。该区Ⅰ级成矿域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南蒙古和塔里木3个成矿省、12个成矿带和21个成矿亚带。滨太平洋成矿域划分出大兴安岭和华北陆块2个成矿省、4个成矿带和15个成矿亚带。研究提出,蒙古的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矿床成矿亚带向西与中国的东天山-北山成矿亚带相连,为该区寻找同类型斑岩型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弱变形域成矿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热液矿床的成矿构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构造动力破坏(构造致裂)为主形成的成矿构造——简称构造型成矿构造,另一类是由流体动力破坏(液压致裂)为主形成的成矿构造——简称流体型成矿构造。在分解变形构造场中,构造型成矿构造一般受控于面型强变形带(P域),而流体型成矿构造一般受控于构造透镜体弱变形域(Q域)。通过对典型控矿构造透镜体系统的解析,认为在韧性域与脆–韧性域,剪切带可以通过变形分解形成由面型强变形带组成的成矿场与由透镜状弱变形域组成的成矿场。当剪切带分别处于韧性、脆–韧性及脆性域时,强变形成矿场在韧性变形条件下不成矿,而在脆–韧性及脆性变形条件下则成矿;弱变形成矿场在韧性域与脆–韧性域时成矿,而在脆性域时则不成矿。上述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两类成矿场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矿床建模、成矿预测与成矿构造、矿床成因等的深入研究,而且有助于将构造动力、流体动力、成矿构造、成矿流体等要素有机统一,建立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有助于揭示变形分解作用、液压致裂作用、构造泵吸作用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丰富成矿构造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环境特征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永福 《地球学报》1995,16(2):177-181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其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它们有着独具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比较多样,矿床类型亦较繁多,并多具活动性陆壳的成矿特征。金矿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热液矿床多具后生特征。矿床类型以交代-重熔花岗质杂岩中的玲珑-焦家式金矿为最重要,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石英脉型和糜棱岩带型金矿次之,微细浸染型和火山热液型金矿亦有一定远景,金矿资源比为:岩金占51.7%,伴生金占31.48%,砂金占16.76%。  相似文献   

6.
初论造山带成矿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成矿学是研究造山带矿床形成环境、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是地球物质科学新的生长点。造山带具有矿床类型多、矿产种类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发育、成矿地间跨度大、成矿多期次和多旋回发育等特点,区域成矿的多样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明显,成矿具分带性和不均匀性,大规模成矿与重大构造热事件相关。造山带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应主要包括:造山带类型及其构造演化,主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成矿环境与控矿要素,成矿物质、流体与成矿机制,构造、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造山带中成矿规律以及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造册带成矿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技术的融合,以揭示造山带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造山带成矿学概念与框架的提出,将有助于造山带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指导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取得新突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中国矿产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对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进行修订,将东昆仑共划分出 8 个成矿区带 (Ⅲ) 和 15 个成矿亚区带 (Ⅳ),并对划分出的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青海东昆仑成矿省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同位素定年技术,提出冲断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与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其主体时代为印支晚期(2.0~2.3亿年)。研究认为,该期发生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是川-滇-黔接壤区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为印支晚期特提斯洋闭合与造山作用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前陆盆地诱发强烈的斜冲走滑,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构造带,并发生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该认识对深化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矿床成矿模型、优选找矿标志、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和实现找矿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占玉 《地质与勘探》2011,47(6):994-1001
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祁漫塔格-都兰构造岩浆带中,发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本文基于详细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总结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提出主要找矿标志。认为该类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与寒武系一奥陶系滩间山群和石炭系地层接触带及外接触带部位,中-晚三叠世是...  相似文献   

10.
秦岭成矿带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秦岭成矿带是我国有色、贵金属工业的重要矿产资源基地,也是最具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的地区之一。近年的综合研究工作表明,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多旋回复合大陆碰撞造山带,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多种构造体制的转化和多期构造热事件发生,伴随有多个构造成矿旋回,所形成的含矿建造、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具有多样性。根据成矿时代、构造、建造、成矿作用及矿床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铜、钼、铅、锌、银、金、汞、锑等内生金属矿床主要受7个主要的成矿系统控制,形成了18个主要成矿系列,并对各成矿系列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近几年找矿新发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建立了铜、金、铅、锌、银等矿床系列的区域成矿模式。对区域优势矿种的成矿谱系研究表明,本区成矿在时间演化上表现出明显多旋回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特征,华力西期与印支末-燕山期是成矿大爆发期,最有利于大型超大矿床形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侧向和垂向分带性。在此基础上,对秦岭成矿带的成矿潜力及成矿远景区进行了评价和划分,指出秦岭地区热水喷流沉积型与密西西比型铅锌银矿床、微细浸染型与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及低温热液型汞锑矿床等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并划分出5个区域成矿远景带和17个重要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1.
孙社良 《地质与勘探》2013,49(3):405-416
栾川Mo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本文在对栾川Mo多金属矿集区地质特征、构造控岩控矿特征总结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地质的方法对矿集区构造裂隙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出有利找矿靶区,工程验证取得明显的找矿效果。这表明构造地球化学-数学地质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为栾川Mo多金属矿集区开展深部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GARZE—LITANG PLATE JUNCTIO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3.
郭春涛  高剑  李忠 《地球科学》2018,43(11):4149-4168
石炭纪-二叠纪南天山洋-塔里木盆地北部陆缘构造演化众说纷纭.选择塔里木盆地内紧靠南天山的四石厂剖面,针对下二叠统康克林组露头,在沉积、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LA-ICP-MS分析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原位U-Pb和Lu-Hf同位素特征,解析其年代学、物源特征及构造演化等信息.研究显示,砂岩样品碎屑组分基本都落入陆块物源区和成熟岩石与稳定构架合并处,重矿物组合以稳定重矿物为主,反映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砂岩碎屑锆石定年结果显示5组年龄:407~501 Ma、755~873 Ma、889~1 129 Ma、1 792~2 079 Ma、2 393~2 496 Ma,主要反映了5期构造热事件.对比潜在物源区,塔里木盆地内古隆起可能为主物源,与西昆仑-阿尔金造山带剥蚀物源相关的塔里木盆地内前二叠纪沉积也可能提供部分再旋回物源.物源特征显示,虽然南天山洋已经闭合,但直到早二叠世阿瑟尔期仍然没有大规模隆升,洋盆闭合事件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构造格局和物源体系影响较小.对比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早二叠世从阿瑟尔期至萨克马尔期,柯坪地区的物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盆地内古隆起单一物源转变为盆内和造山带双重物源.已经闭合的南天山洋盆在萨克马尔期开始隆升造山,成为塔里木西北缘的一个重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4.
扬子北缘复合构造带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之间,由桐柏—大别造山带、武汉—怀宁断褶带、九岭—江南隆起带、瑞昌—铜陵断褶带和大冶—宿松对接带等构造单元组成,是中生代不同时期构造体制叠加,不同方向构造复合、联合的结果。该复合构造带北侧的桐柏—大别山南缘构造带和武汉—怀宁前陆断褶带由北向南逆冲,主要形成于晚印支期,是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的产物; 而南侧的九岭—江南隆起带和瑞昌—铜陵断褶带,则由南向北逆冲,主要形成于早燕山期,是太平洋构造体制作用的产物,同时北侧的大别山南缘构造带和前陆断褶带受到影响,再次活动; 位于该复合构造带中部的大冶—宿松对接带是上述不同构造体制下,不同方向应力叠加,多期构造形迹复合最终形成的复杂构造带。所以,扬子北缘复合构造带是特提斯构造体制与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的产物,是中下扬子两大构造体系转换的经典记录。  相似文献   

15.
1∶25万怀化幅图区主要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自西向东划分为武陵断弯褶皱带、沅麻盆地、雪峰冲断带及邵阳坳褶带4个构造单元。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及成果:基本查明了区内板溪群与高涧群的相变关系及界线;提出了南华纪长安期沿雪峰山与涟邵盆地的结合带存在一凹陷槽;对区内岩浆岩侵入时代和期次做了详细的划分,建立了岩浆演化序列;结合同位素年龄数据,系统地对白马山—龙山复式岩基带及其周边的中酸性—酸性花岗岩体侵入时代、火山岩系的喷发时代进行了统一厘定;查明了雪峰造山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样式以及沅麻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查明构造性质不明、空间位置不清楚的南海北缘琼南缝合带西段——九所-陵水断裂带,采集断裂带东段小妹韧性剪切带中花岗岩、石榴石石英片岩和花岗质片麻岩3类样品,探讨其纳米尺度特征.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测结果表明:这3类岩石存在多种纳米结构和构造,结合野外实践得到的该剪切带纳米颗粒的发育程度与其所受剪切作用有关.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可能有:(1) 剪切力作用下层状硅酸盐热分解;(2) 颗粒塑性变形后发生脆性破裂,再经剪切作用研磨而成.与台湾太鲁阁深大断裂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岩石样品进行SEM测试结果对比,发现其纳米颗粒特征和研究区具可比性,据此推测小妹韧性剪切带在区域构造归属上可能与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西藏南部康马-亚东地区的花岗岩类可分为三个岩带,自北向南称为Ⅰ岩带、Ⅱ岩带和Ⅲ岩带,其分别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拉轨岗日带)、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带)与高喜马拉雅分界断层带和高喜马拉雅构造带.通过对区内10个人工重砂样品分析研究,发现这三个岩带岩石中的副矿物在含量、种类、矿物组合、平均比重、挥发分矿物相对含量和锆石晶体特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并具分带性,同时也反映了各岩带岩石的形成深度和成因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志慧  罗敏  陈龙耀  曲玮  刘晓春 《岩石学报》2018,34(5):1484-1502
南秦岭佛坪地区位于东西秦岭交汇部位,以前寒武纪基底穹状隆升为主要特征,因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和变质变形特征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揭示南秦岭构造带的性质及其在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中的作用,本文对佛坪地区的前寒武纪基底和沉积盖层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佛坪穹隆核部前寒武纪基底中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为600~820Ma、2021Ma和2467Ma,其中3个样品给出最年轻的年龄区间约为615~728Ma,沉积时代不早于新元古代,另外1个样品给出的最年轻的年龄峰值为1113Ma,沉积时代不早于中元古代,否定了关于认为其为太古代或古元古代的变质结晶基底的认识,其碎屑物质可能来源于南秦岭构造带和扬子陆块北缘。佛坪穹隆上覆盖层和外围南侧盖层给出了相似的年龄图谱,主要年龄峰值为410~450Ma、650~880Ma和910~950Ma,其中最年轻的年龄区间为344~416Ma,表明其沉积时代晚于泥盆纪,碎屑物质来源为北秦岭构造带和南秦岭构造带。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南秦岭构造带(前寒武纪基底)于新元古代已增生为扬子陆块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晚古生代(泥盆纪)紧邻华北-北秦岭构造带南缘,并共同为南秦岭大面积的泥盆纪盆地提供碎屑物质。  相似文献   

19.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之一,锌铅银铜锑金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从西南三江成矿带范围、成矿地质条件、主攻矿种、矿床类型和矿产资源潜力等方面概述了西南三江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西南三江成矿带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部,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结合带,大地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西南三江成矿带划分了与富碱性斑岩有关的金铜钼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与碳酸盐岩—碎屑岩系有关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和与碰撞造山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镍铬矿床成矿系列等二十个矿床成矿系列,主攻矿种为锌、铅、铜、银、金和锑,发育有斑岩型、沉积-改造型和MVT型等多种矿床类型。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鹤庆北衙超大型金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多期多类型叠加成矿的典型矿床,本文简要介绍了其矿床地质特征。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最新成果,本文按预测深度汇总了西南三江成矿带锌、铅和铜等20种矿产的预测资源量,划分了青海多彩地区铜多金属、西藏夏日多—多霞松多铜钼、云南兰坪—云龙铅锌铜和云南鹤庆—祥云金多金属等24个成矿远景区,初步总结了其中13个重点远景区的主攻矿种、主攻矿床类型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0.
大河流域的发育史和演化在地学界广受关注。探讨宜宾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铁质重矿物的特征,可为长江流域的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同时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及沉积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沙江和岷江交汇处的宜宾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铁质重矿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电子探针和背散射图像中的化学和形貌学特征,探究长江及其支流的物源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岷江下游Ⅴ级阶地至Ⅳ级阶地沉积以磁铁矿为主,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构造带;Ⅲ级阶地沉积以钛铁矿为主,物源仍然主要来自龙门山构造带;现代沉积中蓝晶石、磷灰石等包裹体的铁质矿物增多,其物源来自龙门山构造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岷江Ⅴ级至Ⅲ级阶地形成时,岷江的源头主要位于龙门山构造带;Ⅲ级阶地形成以后,岷江不断向上溯源侵蚀,深入松潘—甘孜褶皱带内,逐渐形成现代岷江。金沙江Ⅴ级阶地和长江Ⅴ级阶地中均未出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此时金沙江攀枝花—宜宾河段未贯通,长江此时在研究区的物源主要由发源于龙门山构造带的岷江提供。金沙江Ⅳ级阶地中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大量出现,表明此时金沙江攀枝花—宜宾河段已经贯通,时间为Ⅳ级阶地开始沉积的时间,即0.5~0.3 Ma 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