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因扩容、更新、维修等带来的道路反复开挖现象时有发生,带来污染危害,造成社会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当前一个亟待研究重要的课题之一~([1])。作为目前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将有效解决地下空间利用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综合管廊中矩形顶管施工主要依靠工程经验,主要集中在闹市区,随着我国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不断增加,会经常出现非开挖工程与既有地铁隧道或邻近建筑物等近接施工问题~([2]-[3]),这些都将对地下管廊的施工提出严峻挑战。因此,地下管廊安全高效的施工,对城市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福州市福马路地下管廊工程为例,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经常会出现路面开挖现象,再加上暴雨或极端天气的频袭,导致路面塌陷、漏洞以及管道线路的泄露和爆炸等问题出现。基于此情况,国务院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解决上述问题。地下综合管廊也将会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地下综合管廊概论地下综合管廊,也称城市共同沟,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共同的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记者王艺静报道为切实做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同时,鼓励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工作。会议指出,要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会议确定,一是各城市政府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城市病,同时避免因家底不清、野蛮施工等造成的管线事故。为更好地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经验,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15年、2016年遴选了两批25个试点城市,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两批试点城市在三年试点期内共计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71公  相似文献   

6.
<正>为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近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其中,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通知》对试点城市的申报提出了要求:试点城市应在城市重点区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将供水、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排水等管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住建部发布通知,针对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出3项要求:一是尊重规律,统筹规划。要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的相互衔接,科学确定近期建设工程,并将城市排水防涝与  相似文献   

8.
正综合管廊及BIM概述综合管廊即是把城市管线集中收纳进行综合管理的地下廊道,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外已经走过的路,事实证明是一条成功的路。相比较传统市政管线建设方式(直埋或架空),综合管廊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减少因检修管网而频繁开挖道路的现象,改善城市交通面貌;统筹收纳管理所有市政管线设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17,(7):2095-2095
大会主旨报告 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及方针政策解读;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机遇与挑战;地下空间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地下空间建设探索;地下物流发展机遇与重点;BIM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综合应用;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信息化;地下空间绿色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下工程新技术、新工法、新机械与新材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地铁车站与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建设;地下空间商业地产开发与地下停车库技术;城市地下空间智慧防灾;地下空间既有结构的改扩建与生态修复;国内外地下空间重大工程项目案例分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23,(2):30-31
<正>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市政院”)始建于1954年,是集市政工程咨询、勘测、设计、监理、检测及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型甲级设计企业。作为拥有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市政院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以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综合交通、水环境等设计咨询为重点的绿色产业,并全面涉及轨道交通、特大桥梁、城市规划、燃气热力等市场,为城市的科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西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以不同角度穿越地裂缝,必将受到地裂缝活动作用的影响。建立地下综合管廊穿越活动地裂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地下综合管廊穿越地裂缝时,设置了5 cm、10 cm、15 cm、20 cm、25 cm和30 cm 6种不同沉降量工况以及正交、斜角60°与斜角30° 3种穿越角度。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与轴向应力随地裂缝活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管廊的水平轴向位移、竖向位移以及轴向应力均集中在地裂缝两侧一定范围内,管廊上表面轴向应力峰值大于下表面。管廊与地裂缝交角越小,管廊的水平轴向位移越小,竖向位移的影响范围越大,管廊水平轴向应力越大,实际工程中应避免管廊不设缝小角度穿越活动性强的地裂缝。研究成果对土体与地下综合管廊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以及对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岩土钻凿工程》2014,(6):61-61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2014年11月26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年底,山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长度将达到300公里以上,2020年底达到800公里以上。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耿庆海介绍,去年山东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普及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粗放,尤其是城市地下管线修建计划性差,缺乏协调,乱挖道路,拉链马路的现象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3.
日月大道(成温路)快速路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廊长约5 100m,现为成都市第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通过以日月大道(成温路)快速路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岩土工程勘察为例,研究了地下综合管廊勘察方法和地基土的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各地基土层重要参数的同时,针对地铁保护、管线安全、地下水控制等关键点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为该项目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勘察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岩土钻凿工程》2014,(4):41-41
将各种市政管道、管线都集中在一起的地下综合管廊,被认为是解决“拉链路”问题,集约地下空间资源的新办法。市规划局就广州市综合管廊总体规划项目进行招标,价格为72万元。这也将是广州第一个有关综合管廊的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包括老城区和花都、萝岗、番禺部分地区,占到广州总面积的约1/6。  相似文献   

15.
整合地下管线资源探索管线综合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旧有管线建设弊端的同时,探索性地勾勒出未来城市市政管线综合建设、智能化管理新模式——“鸡宇市政管廊”,即利用一种“集约化、综合化、廊道化”的铺设环境条件,使内部管线有一种坚固的结构物保护,使管线的运营与管理能在可靠的监控条件下安全高效地运行,从而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的春天,阳光和煦,政策东风频吹,为"寒冬"中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一丝暖意: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中国建筑业描绘出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再建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勘察设计》2023,(2):42-43
<正>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武勘”)创建于1955年,是首批全国勘察设计百强企业。近年来,中冶武勘以“绿色化、智慧化”为两翼,致力于成为冶金勘察国家队,资源保障主力军,基本建设排头兵,岩土工程、智慧应用、资源勘查领域具有特色的工程综合服务提供商。依托勘察、测绘、检测监测与岩土工程传统主业,构建资源勘查与矿山建设、岩土工程一体化、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应用主责主业,拓展新能源、生态环境治理及特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业务。  相似文献   

18.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和避免管线事故的需要,是保证城市人民的正常生产、牛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勘察设计》2023,(2):36-37
<正>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海院”)始建于1953年,是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骨干企业。在当前建筑行业加速转型阶段,中铁上海院正着力将“站城融合与综合开发”打造成为集团新的“名片工程”,系统地建立起“5+1”业务技术体系,即“车站综合开发、车辆基地综合开发、铁路综合开发规划、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规划和城市片区综合开发”五大核心业务,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专项创新。项目全面涵盖铁路和轨交站城融合与开发规划、车站和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城市片区开发等类型。  相似文献   

20.
能源地下结构是将热交换管埋设在建筑基础构件和地下结构物中,兼具承载及换热功能的结构形式,在有效节省宝贵且不可逆的地下空间资源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非碳基的连续稳定、安全清洁的地热能资源,这比传统的地源热泵更具优势。系统总结了能源地下结构的概念、优势、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能源隧道、能源桩(能源锚杆)、能源地下连续墙和能源综合管廊4种目前常见能源地下结构的现状。将地源热泵系统与煤矿巷道等矿区建设相结合,既能够对地热能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还可有效解决传统深部采矿掘进作业时的高温热害及寒区煤矿巷道的保温防冻难题,具有环保、低碳、节能、高效的显著优势,是实现绿色矿井建设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现有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模型均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与实际工况存在较大偏差、能源地下连续墙和能源综合管廊研究较少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工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并尽可能考虑所有因素对结构工程的影响,以期提升研究成果的精度和水平;此外,对煤矿巷道等矿区建设中运用能源地下结构的可行性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在能源地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太阳能、风能等非碳基清洁能源构建复合能源利用系统也是值得尝试的思路;同时,还对能源地下结构在抗(减)震、抗爆和防火等方面的防灾减灾设计给出建议,可为能源地下结构及其在绿色矿井建设方面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