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华北克拉通古元代区域构造格架及其板块构造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江海  谷永昌 《地球科学》1998,23(3):230-235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区域构造至少可以划分出三大构造单元:(1)陆内裂谷带(2.30 ̄2.60Ga);(2)陆缘造山带(2.30 ̄2.60Ga);(3)再造的太古代克拉通区(麻粒岩相带)(大于2.50Ga),太古代末-古元古代重要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序列依次为:(1)克拉通中部不同地壳层次伸展及裂谷盆地的发育;(2)克拉通北缘构造活动、增生及陆壳基底再造;(3)与大陆裂谷盆地闭合过程相联系的板内造山-  相似文献   

2.
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杂岩组成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第五春荣  刘祥  孙勇 《岩石学报》2018,34(4):999-1018
太华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其组成复杂,记录了几乎所有早前寒武纪各阶段重要的地质事件;此外,由于其所处特殊地理位置,研究太华杂岩对于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构造单元划分和基底拼合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科学价值。本文综合已有的岩石学、变质作用、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诸多研究工作,得到以下阶段性结论和认识:1)将鲁山地区太华划分为以深成侵入岩为主的片麻岩系和以变质沉积-火山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前者形成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后者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而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中变质深成侵入岩形成时间跨度较大,为中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而其上覆的火山-沉积岩可与鲁山太华杂岩的表壳岩类比,形成时间亦为古元古代晚期。2)中太古代-新太古代(2.91~2.50Ga)为华北克拉通南部大陆最主要的地壳形成时期。提出太华杂岩在太古宙经历了两期明显的地壳生长时间,一期发生在2.85~2.70Ga,以鲁山太华片麻岩系中的深成侵入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代表;另一期发生在~2.50Ga,以小秦岭华山和崤山地区太华杂岩中各类花岗质岩石为代表。3)太华杂岩在所谓的全球陆壳生长"沉寂期(2.45~2.20Ga)"岩浆活动异常发育,推测这一时期的岩石形成于古元古代俯冲-汇聚环境,可能是与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陆块和其他陆块汇聚-碰撞相关。4)太华杂岩在古元古代晚期普遍遭受了强烈的变质和变形,其变质程度主体为高角闪岩相,局部可达麻粒岩相,且记录了包含近等温降压退变质片段的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质演化过程(1.97~1.80Ga),变质作用的时限跨度可达150Myr。5)提出华北克拉通南部曾经为一个统一基底,称之为"南部太古宙地块",此地块形成时间为新太古代末期(~2.5Ga)。该古老陆块经历了如下5个构造-演化阶段:(1)冥古宙-始太古代初始陆核形成;(2)中太古代-新太古代陆壳快速生长;(3)古元古代早期(~2.3Ga)岩浆活动异常活跃;(4)古元古代(2.30~1.97Ga)陆内拉伸-破裂;和(5)古元古代末期(1.97~1.80Ga)陆块最终拼合。  相似文献   

3.
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以华北为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大陆早期构造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地质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1∶200万编图研究基础上,本文开展基底断裂边界、构造样式及后期叠加关系的研究,借鉴比较大地构造理论,对华北克拉通基底重新进行了构造区划.结合标志性构造单元及其时代、同位素年龄数据库的综合研究,提出华北早期构造格局演化及其重大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积的新太古代TTG杂岩及表壳岩系组成,新太古代涉及活动陆缘环境的大规模陆壳增生及不同微陆块的碰撞聚合过程,造成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迅速增生和克拉通化.古元古代初期开始伸展裂解和早期盖层发育阶段,古元古代晚期发生微陆块碰撞缝合,形成超级克拉通,并在克拉通西北边缘发生强烈改造作用.1.84Ga前后,华北克拉通经历最强烈的一次伸展裂解过程,从超级克拉通裂解,开始了独立的构造演化,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克拉通基底被强烈隆升冷却,经历风化剥蚀,发育沉积盖层.以上构造格局及其构造热事件提供了早期超级大陆再造研究的构造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4.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区域构造至少可以划分出三大构造单元:(1)陆内裂谷带(2.30~2.60Ga);(2)陆缘造山带(2.30~2.60Ga);(3)再造的太古代克拉通区(麻粒岩相带)(大于2.50Ga).太古代末—古元古代重要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序列依次为:(1)克拉通中部不同地壳层次伸展及裂谷盆地的发育;(2)克拉通北缘构造活动、增生及陆壳基底再造;(3)与大陆裂谷盆地闭合过程相联系的板内造山-前陆盆地发育.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构造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由五套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系组成。克拉通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多期岩浆侵位、多期变质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和深熔作用,岩石已遭受多次不同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因此华北克拉通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从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末的克拉通形成,华北克拉通主要经历了五期区域变质作用。鞍山地区的古—中太古代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尚未获得变质年龄数据。但在TTG岩系中已获得3 560 Ma和3 000~3 300 Ma早期的变质年龄。河南鲁山太华杂岩的中太古代斜长角闪岩中获得2 776~2 792 Ma和2 671~2 651 Ma两期变质作用年龄信息,代表了新太古代早期的变质作用。新太古代麻粒岩-TTG岩系和新太古代花岗-绿岩系都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初的变质作用改造。在古元古代阶段,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在1 965~1 900 Ma期间发生了中低压/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局部发生超高温变质,这期变质作用与陆块间的俯冲碰撞及其后的地幔上涌有关。在古元古代晚期(1 890~1 800 Ma)在华北克拉通的中部及东部的胶—辽—吉带发生了高压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代表了陆块间的碰撞拼合过程。不同变质岩系类型经历的变质作用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背景。太古宙晚期大量的TTG岩系及呈面状分布的中/低压麻粒岩主要出露在华北克拉通的中北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反映了地幔柱底板垫托的构造环境。新太古代的花岗-绿岩系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经历的变质作用多为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其发生可能与弧后+地幔柱联合作用的构造背景。古元古代晚期的两期变质作用多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反映了不同陆块(地块)之间碰撞拼合的过程,意味着类似显生宙的板块构造体制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6.
华北北部麻粒岩相带构造区划及其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江海  翟明国 《地质科学》1997,32(3):254-266
作者在编绘华北北部高级变质岩区的变质地质图(1:2000,000)的基础上,对麻粒岩相带构造区划提出了新方案,提出相带内部构造单元的边界与变质相界线并不协调崐的新认识。这一巨型麻粒岩相带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区,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崐变质特点及演化历史。北亚区为早元古代陆缘活动带的组成部分,由TTG质杂岩和少量表壳岩系组成,主要经历1期变质;南亚区为太古代克拉通的组成部分,与克拉通内主要构造单元具有密切联系,经历多期变质,由孔兹岩区、剪切构造带、TTG杂岩一表壳岩穹隆等单元组成。整个麻粒岩相带及其邻区记录了中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初华北克拉通北部小陆块形成、稳定,直至拼合形成较大的克拉通陆块,再发生陆内裂谷及陆缘构造活动,最终发生克拉通化的构造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出露于华北陆块东北缘的张三沟岩组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和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517±9 Ma 、2518±7 Ma 和2534±26Ma原岩年龄,2439±24Ma、2464±73Ma和2433±71Ma变质年龄。这表明该套变质岩层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变质时代在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结合区域资料,其变质年龄可能代表了古龙岗陆块与位于其北东侧的其它陆块(如佳木斯陆块)碰撞造山的时代,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克拉通化。  相似文献   

8.
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全球大陆克拉通在前寒武纪至少记录了3次超大陆聚合-裂解的构造旋回。不同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证明,板块的构造模式可以前推至新太古代。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大规模造山带的穿时性发育,而裂解则表现为大陆裂谷系、非造山花岗岩及巨型基性岩浆岩省的同期快速发育。广泛的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特征,克拉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陆壳增生与碰撞造山过程。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末期首次经历强烈的裂解作用,在古元古代晚期涉及强烈的陆缘再造作用。在古元古代末期发生第二次大规模的裂解活动,随后以中元古代末期的造山带拼合为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详细的区域构造对比证明,华北克拉通长期以来与波罗的地质、东南极克拉通、印度南部克拉通、巴西克拉通等具有构造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早期-古元古代晚期基底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资料,以期对阜平杂岩早寒武纪演化历史进行初步总结.阜平新太古代早期~2.7 Ga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具有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锆石εHf(t)具有较高的正值(+5.44~+7.50),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 745~2 824 Ma,表明新太古代早期为阜平杂岩强烈的地壳生长时期.新太古代晚期片麻岩的时代集中于2 543~2 484 Ma,主要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同时区域内还存在二长花岗岩.TTG质片麻岩的εNd(t)值为-1.64~+0.96,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76~3.04 Ga;锆石εHf(t)值为-1.9~+7.91,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546~2 888 Ma和2 548~3 119 Ma.这些TTG岩石主要为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中太古代地壳物质参与.近于同期具有岛弧性质的辉长岩和变质作用暗示阜平杂岩新太古代晚期可能经历了俯冲和弧-陆或陆-陆碰撞.古元古代中期(2.1~2.0 Ga)阜平地区花岗质岩浆活动强烈.该阶段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与同期的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伸展的陆内裂谷环境中.阜平杂岩中基性麻粒岩包体记录的变质作用时代为1.89~1.85 Ga,并具有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其代表了古元古代晚期裂谷闭合的陆内造山过程,表明华北最终克拉通化.   相似文献   

10.
专家们对华北陆台早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形成与演化的认识既有共同点又有分歧。共同点是太古宙为形成刚性小陆块的时期 ,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的垂直增生有关 ,如TTG质岩类的大量增生与侵位。小陆块的构造拼合形成华北克拉通的主体。分歧焦点是陆块拼合的时代 :第一种认为小陆块的拼合发生在新太古代 ,即华北陆台在新太古代就已克拉通化 ,到古元古代时在伸展构造体制作用下 ,形成了一系列的裂谷或拗拉谷。第二种认为拼合发生在古元古代 ,即华北陆台是吕梁运动才克拉通化的。形成裂谷或拗拉谷的时期在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阿克塔什塔格杂岩,主要由米兰岩群、新太古代TTG花岗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各类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成。其中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发育塑性流变褶皱和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具有强烈的混合岩化,并遭受后期的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米兰岩群中的长英质片麻岩和TTG岩系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 567±32)Ma和(2 592±15)Ma,二者普遍低Si高Al、富Na贫K、富Sr贫Mg、富集LILE和LREE,亏损HSFE和HREE、轻重稀土分馏强烈、Eu异常不明显,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形成于俯冲带的岛弧环境,为岛弧玄武岩俯冲至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指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太古代晚期古老克拉通的大陆地壳水平增生。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年代格架问题,认为塔里木盆地具有统一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2.
第五春荣 《岩石学报》2021,37(2):317-340
太古宙约占地球已有演化历史的三分之一强,这一时期涉及到大陆地壳起源、陆壳的巨量生长和稳定以及板块构造作用的启动、建立等诸多最根本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太古宙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南部的涑水、登封、太华、霍邱和五河等杂岩中广泛出露,这为解析上述重大科学问题提供难得的素材。近十年来,在华北克拉通南部古生代-中生代火山岩或早前寒武纪变沉积岩中陆续发现冥古宙-古太古代的捕获/碎屑锆石,暗示南部地块依然尚存地球形成最初期的陆壳物质。根据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岩石年龄统计结果显示有2850~2700Ma和2580~2480Ma两个突出年龄区间,对应的峰值年龄分别为~2.76Ga和~2.52Ga。其中~2.76Ga的岩石主要出露于南部的鲁山、霍邱、五河和中条山地区。此外,在华北克拉通诸多地区,诸如怀安、阜平、五台、中条等地区的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沉积岩中也均发现年龄为~2.76Ga的碎屑锆石或者继承锆石,暗示华北克拉通2.85~2.70Ga岩石的分布似乎比现今出露范围更为广泛。与整个华北克拉通类似,2.58~2.48Ga岩石亦在克拉通南部广泛分布,尤其是嵩箕地区的登封杂岩几乎全部是由新太古代晚期的岩石组成。~2.52Ga是华北克拉通南部,乃至整个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最突出、最重要的岩浆-构造事件,明显有别于全球其它诸多典型克拉通。已有的同位素资料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南部,乃至整个克拉通在太古宙经历了两期明显的地壳生长事件:一期发生在2.85~2.70Ga左右,以形成于此时期的涑水杂岩中花岗质岩石和鲁山太华片麻岩系中深成侵入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代表;另一期发生在2.58~2.48Ga,以登封杂岩、涑水杂岩以及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中~2.52Ga各类花岗质岩石和变基性岩为代表。华北克拉通正是经过这两期陆壳巨量生长事件之后完成初始的克拉通化。我们在登封杂岩中识别出形成于俯冲汇聚环境的TTG质片麻岩、类似于赞岐岩的变闪长岩和具有N-MORB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基性火山岩,提出其构成"新太古代构造混杂岩",标志着新太古代末期具有现代体制的板块构造在华北克拉通南部已经开始启动。最近,在登封杂岩中识别出的新太古代双变质带也支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3.
The Wutai greenstone belt in central North China Craton(NCC) hosts a number of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and ore occurrences. Based on the host rock association, these can be divided into Banded Iron Formation(BIF), meta-volcano-sedimentary and meta-conglomerate types. The two former types formed during ~2.5-2.3 Ga and the third one at ~1.85 G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are broadly similar with those of the orogenic gold deposits. Based on available geochronological data, here we reconstruct the major tectonic ev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Wutai-Hengshan-Fuping region during Neoarchean to Paleoproterozoic as follows.(1)~2.6-2.5 Ga: widespread intrusion of 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 magmas in the Hengshan terrane and Fuping continental arc, formation of the Wutai volcanic arc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Hengshan terrane with granitoids emplacement, and the Hengshan-Wutai intra-oceanic arc accretion to the Fuping arc at the end of Neoarchean.(2) ~ 2.5-2.3 Ga: the subduction of Hengshan arc from north leading to persistent magmatism and orogenic gold mineralization.(3)~2.2-2.1 Ga:extens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graben structure in the Wutai and Fuping region, deposition of the Hutuo and Wanzi Group sediments, formation of placer gold through erosion of the orogenic gold deposits.(4)~2.2-2.0 Ga: widespread magmatism in the Wutai-Hengshan-Fuping region.(5)~1.95-1.8 Ga: regional meta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collision of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Blocks of the NCC and associated orogenic gold deposits. The multiple subduction-accretion-collision history and subsequent deep erosion h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most of the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in the Wutai greenstone belt.  相似文献   

14.
敦煌复合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体的组成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燕  孙勇 《岩石学报》2018,34(4):963-980
敦煌复合造山带位于塔里木克拉通东端,是连接塔里木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敦煌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敦煌基础地质研究历史和现状,系统归纳了区内前寒武纪地质单元时空分布特征及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序列,初步讨论了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规律、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亲缘性及构造演化过程,提出:(1)敦煌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ca.3.1~1.6Ga,构造-热事件主要划分为新太古代(ca.2.7~2.6Ga和2.6~2.5Ga)、古元古代晚期(ca.2.0~1.8Ga)和中元古代早期(1.8~1.6Ga)三个阶段;(2)新太古代早期(ca.2.7~2.6Ga)和新太古代晚期(2.6~2.5Ga)是敦煌造山带大陆地壳形成的主要阶段;古元古代晚期(ca.2.0~1.8Ga)和中元古代早期(1.8~1.6Ga)主要是古老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阶段,也有少量新生陆壳物质的形成;(3)敦煌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最初拼合事件可能发生在新太古代末期(~2.5Ga),之后经历了古元古代晚期(ca.2.0~1.8Ga)汇聚、碰撞造山过程,直到中元古代早期(1.8~1.6Ga),造山活动结束,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最终固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4)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最终稳定固结之后,即~1.6Ga之后,敦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可能进入长达12亿年的静寂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目前没有发现相关的岩浆-变质-沉积记录(类似于地盾状态),直至古生代志留纪开始活化(~440Ma),卷入古亚洲洋南缘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并被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15.
石强  马龙  陈湘智  徐仲元  李世超  徐进贵  陈开运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07-2023060007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部陆块早前寒武纪基底分布广泛,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经历 2.5 Ga,2.45~2.37 Ga,1.95 Ga和1.85 Ga变质热事件影响。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陆块中2.5 Ga的紫苏花岗岩研究已经成为了揭示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的一个热点,但孔兹岩带中却鲜少有新太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的相关报道。近年来,相继从大青山地区的孔兹岩带石榴黑云母片麻岩中分辨出一期具有2.45~2.37 Ga变质锆石年龄的大青山表壳岩,同时出露与其成因关系密切的深熔石榴花岗岩,但其深熔成因的模式存在争议。本文对大青山地区新发现的新太古代晚期紫苏花岗岩、石榴花岗岩及其围岩的野外空间产出关系和锆石年代学进行对比分析,为探究深熔石榴花岗岩成因模式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胶辽吉带、中部带和西部孔兹岩带三个带状区域。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层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作者的研究和前人的大量工作,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古元古代地层的组成、时代、形成的构造背景等进行了总结。发现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底部2.47~2.35Ga间的地层普遍缺失,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静寂时期。~2.3Ga在华北克拉通中条山及鲁山等地发育了少量的冷口变质火山岩以及上太华岩群变质地层。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华北克拉通以往认为时代大致始于2.5Ga的滹沱群、甘陶河群、辽河岩群、绛县群、中条群等众多地层实际年龄多集中在2.2~1.9Ga之间,而且大多数地区所划分的不同的古元古代地层在时间上是并置或叠合的,没有新老或上下关系,仅在中条山地区和五台地区的古元古代地层具有从老到新连续演化的特征。目前,古元古代早期2.4~2.3Ga的地层研究程度还不高,形成的构造背景存在岛弧和裂谷两种不同的认识,我们倾向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推测在鲁山-华山-中条山-吕梁山一带存在古元古代早期的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的相互作用。2.2~1.9Ga这一阶段的地层除孔兹岩系外,通常为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且火山岩基本都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表明它们应该形成于伸展环境,但对伸展的机制还存在裂谷与弧后盆地的争议,根据作者等的工作本文倾向于它们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反映了华北克拉通可能从2.2Ga开始经历了强烈的伸展活动,最终导致了原有基底的裂解。  相似文献   

17.
207Pb/206Pb ages are presented for detrital zircons (Laser Ablation Microprobe ICP‐MS) and whole‐rock Nd isotopic determinations (TIMS) from samples of Neoarchean and Palaeoproterozo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Umba granulite terrane and the Keivy domain of the Central Kola composite terrane, Kola Peninsula, north‐western Russia. Three are samples of rocks from the Umba granulite terrane that were deposited ≈ 2.20–1.90 Ga; they contain Archaean detritus, much of it older than 3.0 Gyr, as well as abundant 2.20–1.95‐Gyr‐old material. Deposition may have occurred on the margin of an Archaean craton with an exposed Palaeoproterozoic magmatic arc source, possibly during orogenesis. Two samples from the Keivy domain have remarkably similar, dominantly Archaean detrital zircon age spectra. One was deposited pre‐2.4 Ga, whereas the other was probably deposited post‐2.01 Ga. Both had similar sources, compatible with the proximal country rocks, and possible shallow‐water (?) cratonic margin deposition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五台杂岩中出露一套变质砂岩,归属于上太古界五台群,其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分析对理解本区新太古代末期的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变质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粘土质胶结物组成,岩相学特征显示为杂砂岩,利用主量、微量元素判别的结果与岩相学观察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SiO2含量变化较大(64.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