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农业灌溉对当地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及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进行采样,运用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δD和δ~(18)O同位素、克里金插值及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TDS、NO_3-N质量浓度沿地下水流向呈递增趋势,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和SO_4-Ca为主;硅铝酸盐以及岩盐的风化溶解是研究区地下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农业施肥、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是控制地下水化学特征形成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西部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局部地区发现有珍贵的富硒土地,但对三江平原土壤硒的分布以及土壤硒含量的控制因素研究较少。三江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该区表层土壤主要以足硒为主,未见硒中毒土壤,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完达山山前至沿挠力河之间的冲湖积低平原地区,少量分布于萝北县城北部的湖成剥蚀台地,硒不足或硒潜在不足地区主要沿松花江河流以及萝北地区黑龙江古河道展布。根据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硒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认为三江平原表层土壤硒含量主要受表层土壤中有机质以及土壤质地中黏土的吸附作用影响,铁、锰等氧化物以及土壤pH对硒富集具有一定影响,但作用较小。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显示三江平原地区多为无风险区,是一块珍贵的清洁土地资源,当地可依托富硒土地发展绿色富硒农业。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课题是由中国科学院林土所等八个研究所和八五○农场宝清县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联合进行科技攻关,为“三江平原地区农业优势品种培育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做出较大成绩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展览,最近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展览反映了我国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前景。展厅包括全国综合自然区划馆和农业区划馆。其中资源部分有:气候、水、土地及生物四大类。农业区划部分有急待开发和治理的黄土高原、三江平原、西双版纳、黄淮海平原、海南岛等地区,还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进展》1997,12(1):90-107
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地球科学部分)序号批准号项目名称申请者姓名单位名称起止年月149671001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自然灾情形成影响机制的研究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1997.01~1999.12249671002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  相似文献   

6.
陈刚起 《水文》1989,(1):49-52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面积约10万多km~2。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平原。是我国沼泽最集中,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之一,现在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现有沼泽面积11186km~2,其中一部分是开发对象,一部分是保护对象。沼泽性河流是本区沼泽和农田排水的主要通道。研究沼泽性河流的特点,不仅对沼泽形成发育和环境效益研究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地区流域模型评审会议于1984年7月26日至30日在佳木斯市召开,该会由黑龙江省农场总局与黑龙江省水利厅共同主持,并邀请了全国19个单位廿四位专家、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参加了模型评审会议。评审会一致认为,三江平原地区降雨径流流域模型是从生产实践中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生产和科学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湿地变化剧烈区湿地格局变化过程及规律,利用GIS和RS技术,结合地学信息图谱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逐渐减少,88.7%的沼泽湿地丧失,湿地斑块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空间聚集性逐渐降低,且空间格局由集中连片分布转变为零星散布;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及径流量减少,是造成沼泽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形地貌影响到沼泽湿地的丧失程度,以海拔20~80 m的沼泽湿地面积丧失最多。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丧失同时受农业开发、居民点分布、湿地保护区建设影响,距居民点越近,沼泽湿地面积丧失呈指数增加,距保护区越近,沼泽湿地面积丧失越多。  相似文献   

9.
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源于沼泽又流经沼泽平原的沼泽性河流,也有些河流虽源于山丘区,但其中下游也穿越沼泽地区。沼泽及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研究,对继续开发三江平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沼泽性河流的降雨径流模型进行了一些研究,目的是探索此类河流流域的产、汇流规律,进而建立模型以计算径流量和模拟径流过程,为这类地区的降雨径流预报及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的东北端,总面积约42500平方公里,是我国垦荒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第四纪的研究曾长期处于空白,有关专门论述很少。本文系笔者于1974和1976年参加该区野外调查所获有关资料的初步整理,谬误之处望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地下水系统及行政区划分析了三江平原各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做到科学有序、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2.
尹喜霖  王子东 《地下水》2004,26(1):17-19,37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方法被引进到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和管理中.但至今地下水系统分析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是水文地质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三江平原地区为例,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划分进行了探讨.相信这一研究成果能开地下水系统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湿地消长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遥感手段为主,提取近20年来多个时期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动态数据。将湿地动态数据与历年气象数据相对变化比较处理后,再作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小迅速,三江平原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剧烈,超过全球气候变化速度。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发现,湿地在维持区域"冷湿"效应中作用突出,三江平原湿地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成负相关,与降水、湿度变化成正相关。湿地消长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因子的相关关系最大,与日照因子相关关系较低,与降雪因子几乎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地区保留了晚更新世以来大量的冰缘遗迹.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 在寒区和干旱区分别出现冰缘地貌、正逆向沙化等问题, 综合不同区域的地质遗迹, 从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分析气候环境变化问题. 2008年5-7月调查中, 在鄂尔多斯和大同地区分别发现了新的砂楔和土楔;在大兴安岭生态定位研究站设立了8个钻孔和2套自动气象站, 开启了冻土、湿地、 积雪研究以及现代陆面过程对下伏冻土影响的研究;在黄岗梁地区新发现了一个冻融褶皱;调查了松嫩沙地古沙丘及古土壤活动与冻土进退的关系;发现小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显著, 岛状冻土散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三江平原西部农业开发强烈改变了地表覆盖, 冻土温度升高显著, 冻土上限下降明显, 甚至厚度较薄的冻土消失. 后期工作希望通过综合、集成分析以上结果,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冻土南界及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一、三江平原浅层地下水中含铁的概况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中,铁含量不超过0.3毫克/升。而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含铁量都高于这个标准。据对438个水样分析成果统计,其中含铁高于标准的为343个,占统计总数的78.3%,平均含铁3.53毫克/升,为标准的11.76倍,含铁最高达36毫克/升,是标准的120倍(见表一)。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1960-2004年农业气候环境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三江平原农业气候环境年代际变化,使用1960-2004年三江平原17个国家气象站和14个农垦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三江平原气候资源和气候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0℃活动积温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偏少,夏季低温发生频繁.80年代以后热量资源增加,夏季低温出现次数减少.②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后期以后偏少,干旱年份偏多;其他时段降雨以偏多年份居多,雨涝年份较多.③1960-2004年三江平原热量资源变化与西风带环流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降水资源多少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有很好的关系,与纬向环流变化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7.
课题的主要内容是: 1、查清三江平原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形态、分布规律。 2、在典型微量元素缺乏地区进行微肥的田间试验。 3、观测微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籽粒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是首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之一。此项目已经完成,在水工环境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本文对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本次研究的目的任务及预期目标;对以往工作进行了评述;阐释了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系统地总结了本次工作的成果;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地质特征与地貌条件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总面积约十余万平方公里。在大地构造上属同江内陆断陷,是一个中、新生代大面积沉陷的地区,经多次构造变动,基底十分复杂,大部分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其下伏岩层主要为上侏罗系陆相煤系和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岩系。第三系河湖一沼泽相含煤及砂泥岩系,第三纪末有玄武岩喷发,形成一些残丘。在此基础上,新构造运动继承老构造三江平原始终处于大面积以下沉为主的间  相似文献   

20.
东煤地质局第三物测队从1991年4月起,投入大量人力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煤田预测修编工作。这次煤田预测修编,以黑龙江省的松辽盆地北部、三江平原、虎林平原为重点,全面总结了30多年来在上述地区开展的物探工作,整理物探工作成果。根据已经掌握的大量物探和钻探资料,重新划分了上述地区的地质构造单元,评述找煤远景,编制了物探资料成果图、物探程度图,1∶50万、1∶100万煤田预测图。在松辽盆地北部提出了14个侏罗系断陷盆地,面积达2.3万km~2;在三江平原提出了14个含煤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