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并论述了大型铜矿床的深源—同位—多期复合成矿的含义及同位成矿的4种情况,探讨其形成大型富铜矿床的主要理论依据。具体讨论了扬子地台西缘的东川、易门三家厂、新平大红山、略阳铜厂和金平龙博河等大型或具大型远景铜矿的深源—同位—多期成矿特征。并重点分析了东川裂谷型铜矿的分布模式和易门三家厂富铜矿床的火山喷气—海底喷流—次火山气液迭加等深部成矿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并论述了大型铜矿床的深源-同位-多期复合成矿的含义及同位成矿的4种情况,探讨其形成大型富铜矿床的主要理论依据。具体讨论了扬子地台西缘的东川、易门三家厂、新平大红山、略阳铜厂和金平龙博河等大型或具大型远景铜矿的深源-同位-多期成矿特征。并重点分析东川裂谷型铜矿的分布模式和易门三家厂富铜矿床的火山喷气-海底喷流-次火山气液迭加等深部成矿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的成矿判别的基础上,结合永平、乐华两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系统提出了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的综合成矿模式,并指明了这一成矿模式的理论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扬子地台西缘的绝大多数大型铜矿床集中在西缘内带,成矿构造环境属川滇叠加裂谷系,它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产生了“四层楼式”裂谷型铜矿床序列;成矿物质铜以深源为主(上地幔或下地壳),次为浅源(上地壳)和陆源;从元古宙到显生宙,铜矿床由地幔型向幔壳型→壳幔型→壳源型演化;成矿流体包含火山次火山热液、喷流热液、循环热(卤)水和变质-构造热液等多种热水。  相似文献   

5.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远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澜沧老厂银沿铜矿床成矿受裂谷扩张,火山-沉积-后期热液等成矿作用控制,火山机构,地层岩性,有利构造,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与矿密切关系,并控制矿床,矿体的产出,多期同位岩浆活动带来的多期同位成矿作用是本区形成大富矿的特点。提出了矿区找矿新地段。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台西缘的绝大多数大型铜矿床集中在西缘内带,成矿构造环境属川滇叠加裂谷系,它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产生了“四层楼式”裂谷型铜矿床序列;成矿物质铜以深源为主(上地幔或下地壳),次为浅源(上地壳)和陆源;从元古宙到显生宙,铜矿床由地幔型向幔壳型→壳幔型→壳源型演化;成矿流体包含火山次火山热液、喷流热液、循环热(卤)水和变质-构造热液等多种热水。  相似文献   

7.
东川铜矿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毅特 《云南地质》1996,15(4):319-329
东川铜矿是全国著名的元古宙层控铜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岩浆成矿、同生沉积成矿、沉积—改造成矿等多种观点。笔者涉于研究课题,在分析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强调海底火山—喷气及海底喷流热卤水在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川铜矿的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云南元古代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铁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5,14(4):281-290
云南元古代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铁铜矿床成矿模式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厅)云南与前震旦纪火山岩有关的铜、铁、稀土成矿系列分为三个亚系列:一是与早元古代富钠质次火山─火山沉积岩有关,分布于元谋─新平地区;二是与中晚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有关,分布于澜沧─景洪地...  相似文献   

9.
滇中元古宙昆阳裂谷系铜矿成矿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家申  李天福 《云南地质》1996,15(2):205-219
昆阳裂谷系铜矿成矿系列可归结为两期火山—喷流—沉积成矿和两期改造、再造成矿。原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是矿化富集的主要因素,也是后期改造、再造成矿作用的基础和前提。矿化富集中心(带)受多期活动的同生断裂(带)控制,表现为多期多类型矿化发育、同位多阶成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云南易门式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润生  邹海俊  刘丛强  马更生 《地质通报》2007,26(12):1549-1563
系统地概括了易门铜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及2种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火山热水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岩浆叠加作用、地下热水再造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易门式铜矿床为"裂谷成矿背景-火山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富集-深源岩浆叠加-地下热水再造"型多因复成矿床,建立了新的成矿模式,为该类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易门式铜矿床的多因复成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在概括易门铜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讨论了火山热水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岩浆叠加作用及地下热水再造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认为易门式铜矿床为“裂谷成矿背景—火山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富集—深源岩浆叠加—地下热水再造”型多因复成矿床 ,最终建立其成矿模式 ,为今后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澜沧老厂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多期同位成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雷  段嘉瑞 《云南地质》1996,15(3):246-256
本区地壳经历了古、中、新特提斯期不同程度的拉张与闭合发展演化,导致澜沧老厂铜多金属矿床特有的矿床地质特征,在多期同位构造的控制下,古特提斯期形成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银铅锌矿体,中特提斯期的构造-热液活动形成脉状矿体,新特提斯期伴随花岗岩浆侵入形成矽卡岩型铜矿体和深部锡矿化。多期同位叠加成矿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北方造山带东北段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及其毗邻区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1)早中侏罗世张性“似裂谷环境”下所形成的中基性碱性火山岩、同熔性花岗岩及深源流体活动形成的稀土矿床和斑岩性铜钼矿床; 2)晚侏罗世挤压─剪切环境下所形成的酸性火山岩、斑岩类及深源流体活动所形成的铅锌银矿床; 3)早白垩世张性环境下所形成的基性碱性火山岩及深源流体活动所形成的铀矿床、金银矿床及萤石矿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一体化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4.
肖静  薛培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6):636-639
阐述了恰东铜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该矿床的含矿地层、岩石化学组成、矿区构造、岩浆岩、矿石类型以及硫同位素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认为,恰东铜矿床的成矿与该区三叠世火山喷发活动有密切关系,是由火山成矿流体以喷流形式进入海盆底部与陆源碎屑一起沉淀而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新疆穷布拉克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穷布拉克铜矿床地质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火山热液、次火山热液和沉积-改造作用成矿。认为岩浆和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成矿与火山—次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是同一岩浆源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沉积—改造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健民  黄永平 《矿床地质》1998,17(Z1):123-126
剖析了产于扬子地台西缘川滇被动大陆边缘中元古界因民组富钠火山-喷流岩系内稀矿山式铁铜矿床0点成矿控制条件,提出成矿物质(Fe、cu)以深源(上地慢—下地壳)为主,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海水与大气降水掺入的混合成矿热卤水,形成于半深水次级火山洼地内富Cu、适度富Fe、相对低S地化环境的火山喷溢-喷流热水沉积(叠加)改造成矿机制与二阶段富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陶俊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28-330
通过对汤丹矿区及汤丹铜矿床构造形迹和构造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汤丹铜矿的分布规律,特别是裂隙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汤丹铜矿床是东川式铜矿床的基础,形成以后遭受了多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影响及变质作用和火山热液活动,这些热液活动对既成的层状矿加以改造和破坏.一方面沿节理裂隙贫化或加富了层状矿,另一方面沿断裂在有利的岩层和构造部位形成新的脉状富矿体.  相似文献   

18.
宁佐金 《云南地质》2010,29(4):409-415,381
大红山铜铁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综合研究,分析矿床控矿因素,提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东川式铜矿伴生组分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东川式铜矿的成因,自否定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转为以沉积—变质成矿为主流派观点以后,沉积—成岩期后成矿否定了客观存在的后期多元、多期叠加改造成矿的现象。本文由伴生组分特征研究入手,肯定了后期多元、多期叠加改造成矿的存在,希引起研究者重视,对找富铜矿及回收伴生的金、钴,均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肖剑  赵志丹  祝新友  张雄  曾瑞垠  张敏 《岩石学报》2021,37(4):1270-1286
东川式铜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北部的康滇地区,属于典型的沉积岩型容矿铜矿床,以东川地区的东川铜矿床铜储量最大。东川群是东川式铜矿的主要赋矿围岩,查明东川群物源对于识别沉积作用的源区、沉积构造环境和Cu成矿作用以及对于研究沉积岩型容矿铜矿床的成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川地区东川群的因民组、黑山组、青龙山组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东川群绝大多数碎屑锆石属岩浆锆石,且来自S型花岗岩源区。所有锆石显示了~2.7Ga、~2.5Ga、~2.2Ga、~1.8Ga和~1.5Ga等5个年龄峰值,首次确定青龙山组最大沉积年龄为~1220Ma。东川群含矿地层成岩和成矿物质具有二元特征:地层主体成分来自于毗邻的哥伦比亚造山带的S型花岗岩,而金属Cu应为同一造山带内先期存在的Cu矿床或者富Cu岩石经过剥蚀、搬运和沉积成矿作用富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