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4月13日,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教师张楠、博士生范晓鹏和胡正毅3名队员顺利完成中国深冰芯钻探任务,返回长春。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2年11月5日从广州出发,先后到达了南极昆仑站和中山站,共历时156天。期间4次成功穿越西风带,总航程29 000多海里,其中冰区航行6 000余海里,并首次到达南纬75°7.2′,开创了中国船舶航行最南纬度地区的新纪录。2013年1月21日,随着长达3.83m的第一支深冰芯从冰芯筒完整地取出,中国深冰芯钻探项目正式宣告开始。此次任务的完成也标志着中国南极深冰  相似文献   

2.
自1970年至今,前苏联和俄罗斯在南极东方站持续进行了近50年的冰层钻探活动,先后攻克了包含粒雪层、冰层、冰岩夹层和湖水冻结冰的复杂冰层钻进难题,逐渐形成了一套集热融取芯钻探、电动机械取芯钻探和分支孔钻探等为一体的深冰芯钻探技术。创造了冰层最深干孔钻进深度记录(952.4 m)、最深热融取芯钻进记录(2755 m)、最深冰芯钻探记录(3769.3 m),累计进尺达13000 m,并获取了总长超46 m的含湖水冻结冰样品的冰芯。东方站的钻探活动对极地冰层钻探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同时积累了宝贵的深冰钻探经验。通过对东方站深冰钻探技术的系统梳理,将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深冰芯钻探和即将开启的冰下湖科学钻探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浅层探冰雷达的东南极内陆地区冰盖内部等时层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内陆队首次使用雪地车载浅层探冰雷达取得了中山站至昆仑站全程1 300 km 的浅层冰盖数据,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FFT转换、背景滤波、改变叠加次数去噪和基于曲波变换的图像处理,使用Reflexw对MATLAB处理后数据进行地形校正、二次背景滤波和平滑滤波等处理,成功提取了冰盖浅层等时层并得出了等时层的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和波动情况。最后进行了数据的连接,展示了LGB69冰芯处等时层的分布并与冰芯数据结合大体对应了相应等时层的年代和事件。给出了Dome A附近的等时层分布情况。为东南极中山站至昆仑站沿途的物质积累率计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十二勇士重返Dome A,选址建立中国南极第三站。10月,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活动又将启程。拓普康凭着历年对南极科考的热情,过硬的产品和大力的支持,2007年7月  相似文献   

5.
冰芯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可提取其中的古气候信息。作为物理分析技术之一,冰芯导电测量技术可分为ECM和DEP 2类,已运用到多个冰芯项目中。其主要反映了冰芯电学性质受温度、压力、杂质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化,而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可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解释和探究。冰芯导电测量获得的结果可应用于定年、火山事件、积累率、生物质燃烧、离子浓度恢复等多领域研究,对帮助系统认识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的南极气候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细总结极地冰芯导电性质及测量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该技术在中国Dome A深冰芯项目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极地冰钻技术是获取冰芯,研究冰盖-冰架-海洋相互作用,以及获取极地冰下基岩与冰下水环境样品,开展冰下环境探测的重要手段。目前极地冰钻技术的难点与前沿主要包括深冰芯钻探、冰架热水钻、冰下基岩钻和冰下水环境采样与观测技术。本文针对以上4个极地冰钻关键技术,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与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综合来看,虽然我国开展极地钻探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极地战略不断推进,我国的极地冰钻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正持续向着赶超极地钻探强国方向迈进,这必将为我国的极地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南极作为地球的寒极, 其最高点Dome A地区于2013年8月1日气温达到-93.0 ℃的极低值。利用Polar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Polar WRF) 3.8.1模式, 对发生在南极Dome A地区的3次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对比验证, 模拟效果较为理想。结果表明: 印度洋和大西洋交界区域的高压加强, 其高压脊开始向南极内陆延伸, 导致Dome A地区气压升高, 使得该地区天气晴好, 云量极低, 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奠定基础; 同时, 南极中心冷涡加强, 长时间的冷平流和稳定的逆温层为Dome A地区提供了足够的降温条件, 并且加强了夜间辐射降温效应, 稳定的垂直场、 极低的向下长波辐射使得Dome A地区的极端低温事件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开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选址与钻探试验”前期研究的背景下,回顾归纳了前苏联СГ-3超深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巨大成就及其存在问题。通过对其经验教训的再思考,论述了我国未来超深科学钻探工程中应重视的科技目标与工程管理、科学选址、防治井斜和配套钻探新成果等问题,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伟 《探矿工程》2016,43(4):18-23
介绍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主要的科学钻探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的科学钻探、汶川地震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松科二井”项目、铀矿科学深钻、东南沿海第一口干热岩科学钻探、大陆架科学钻探、长白山天池火山科学钻探、胶莱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海洋科学钻探、冰心钻探等,以及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钻探技术研发获得的成果,并对我国科学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 ,将于 2 0 0 1年 7月开工。该工程利用现代深部钻探的高新技术 ,在具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 ,即江苏省东海县内 ,实施我国第一口 5 0 0 0m科学深钻 ,获取岩芯及液、气态样品 ,并进行测试分析 ,取得地球物理探测和测井数据 ,以实现研究“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的形成与折返为主的一系列地学研究目标。工程完工后 ,这里将建成亚洲第一个现代深部地质作用长期观测与实验基地。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将开工1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抽水蓄…  相似文献   

11.
目前获取定向岩心结构面向空间状态参数的方法主要有复位实测法,作图求解法和公式计算法。这3种方法在利用测斜数据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采用Auto CAD二次开发工具Visual Lisp开发出岩心产状测试程序,利用计算机测量数据的精确性,直接测出岩心产状参数,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12.
国外天然气水合物岩心处理分析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国外天然气水合物岩心研究现状,并从钻井液和实时监控两方面讨论分析了钻进和取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于岩心取样和保存,主要探讨了压力和温度的保持与现场取心和取样的方法,然后结合取心上存在的主要差异、关键岩心性质以及MALLIK和ODP Joides决心号钻探船上岩心的实验室研究,探讨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分析.最后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韦乐乐  程鑫  刘秀婷 《江苏地质》2015,39(2):318-321
为了研究特定区域储层裂缝的展布,选取垂直钻取的岩芯上任意角度裂缝,在古地磁岩芯定向及岩芯垂直裂缝定向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岩芯坐标系中用样品磁倾角和磁偏角表达的裂缝走向公式,从而得到任意角度岩芯裂缝的走向,恢复每条裂缝在井下的原始方位,进而获得某区块岩芯裂缝整体展布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志伟  刘向东 《地质论评》2021,67(1):173-179
岩芯科技资源的共享程度直接影响了我国岩芯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平,共享机制的建立是提高共享程度的关键。文章通过引入经济学概念,分析国内外岩芯科技资源共享现状和特点,总结了新时期岩芯科技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岩芯科技资源共享应遵循5个原则、6种方式及共享运行的4大过程,提出了建立和优化岩芯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探矿工程》2008,35(8):1-5
对立轴式钻机和全液压动力头钻机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重点对2种钻机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结果表明,动力头钻机不仅在搬迁和运移性方面要优于立轴式钻机,而且在钻进施工的技术经济指标方面也优于立轴式钻机。钻孔深度加大后,动力头钻机在钻进施工效率方面的对比优势会逐渐减弱,应该考虑采取加大钻杆立根长度,从而加大起下钻速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赵远刚  张伟 《探矿工程》2013,40(7):81-83
通过对液动锤取心钻进过程中钻具的受力分析,论述了液动锤减轻岩心堵塞的作用机理,阐明了液动锤钻进技术的适用地层范围,介绍了其在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4号孔中应用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岩心定向检测仪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机械法的岩心定向仪。机械部分采用三把刻刀在岩心上刻标记线,作为岩心方位的基准线;电路部分以ATmega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用HMR3300传感器随钻测得靠近岩心管的仪器仓的俯仰角和侧滚角,间接测得岩心的俯仰角和侧滚角,存于U盘。介绍了HMR3300与刻刀的安装关系,推导了高边工具面角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找到HMR3300不同安装方式下,高边工具面角真值φ'与计算值φ间的关系,岩心方位角与测井得到的孔斜方位角ψ和高边工具面角真值φ'的关系,依此PC机编程计算得岩心方位角。实验表明,在井眼顶角大于1°时,其测量平均误差能够控制在3°以内,并可稳定工作,基本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采用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Visual Lisp开发出的岩心产状测试程序的优越性,并对利用该技术对岩心复位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国外对LGM以来深海岩心与冰岩心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外LGM阶段以来深海岩心和冰岩心研究的主要成果,评述了这些工作对过去全球环境演变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凌刚 《探矿工程》2011,38(5):8-10
在对比立轴式钻机和全液压钻机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轴式钻机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用以解决立轴式钻机在长行程给进、斜孔钻进、运输搬迁中的不足,以进一步拓展国产立轴式岩心钻机的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