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翁凯  张雪  李荣西  李继宏 《沉积学报》2013,31(4):693-698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主要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和交代作用、裂隙和溶蚀作用等,依据显微镜下岩相学研究,在研究区可以识别出四个大的成岩阶段,分别对应早成岩阶段的早期和晚期、晚成岩阶段的早期和晚期。识别出两期天然气包裹体,第一期天然气包裹体形成于早成岩阶段的晚期,分布在早期裂隙及与其相关的溶蚀孔隙中,形态不规则,气/液比较高,偶尔可见包裹体发荧光。第二期天然气包裹体形成于晚成岩阶段晚期,分布在晚期裂隙中和晚期亮晶方解石和石英胶结物中,包裹体气/液比小,大部分为有机气态和盐水组成的气液两相有机包裹体,包裹体壁薄色浅。研究认为第一期代表了早期天然气初次运移和注入储层事件,而第二期代表了天然气大规模二次运移聚集成藏事件。  相似文献   

2.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气成藏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储层的成岩序次、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结合构造热演化史及裂变径迹资料,对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及顶板砂岩煤层气成藏期次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气藏主要有两大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三叠纪末—早侏罗世,山西组、太原组主力煤层普遍处于成熟阶段,主要生成液烃、气液烃包裹体;第二期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对应于干酪根裂解气阶段,为煤层气大量生成阶段,是石炭—二叠系煤层气的主要成藏期。山西组顶板砂岩样品自生伊利石年龄约为191Ma,表明早侏罗世,伴随盆地抬升,从煤层中解吸附的油气向砂岩储层充注的最早时间。  相似文献   

3.
克拉2气田是中国陆上勘探已知最大的天然气气田,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是其主力储层.为了揭示本区储层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之间的成因联系,综合应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CT扫描三维重构、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克拉2气田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期次及特征,并且探讨了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的成岩矿物组合为石英次生加大边、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微晶石英和自生高岭石.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1期为低温高盐度的低成熟油气流体,以记录在石英愈合裂隙、长石解理和方解石胶结物中的黄褐色荧光包裹体为代表,充注时间为18 Ma;第2期为高温高盐度的高成熟油气流体,以记录在石英愈合裂隙和白云石胶结物中的黄白-蓝白色荧光包裹体为代表,充注时间为6 Ma;第3期为高温低盐度的天然气充注,以记录在石英愈合裂隙和铁白云石胶结物中的无荧光气烃包裹体为代表,充注时间4 Ma.本区储层中自生高岭石、微晶石英和储层沥青是晚期天然气充注对储层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涟源凹陷属于典型的改造型盆地,是湘中坳陷最有利的含油气凹陷之一。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并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和圈闭发育史、烃源岩主要生、排烃史,对改造型盆地涟源凹陷主要目的层石炭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气藏形成时间和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第一类为单一液相或气/液比小于15%的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第二类为气液两相含烃盐水包裹体,单一液相包裹体大小一般3~4μm,其它包裹体大小一般1~7μm;流体包裹体特征反映出该区气藏成藏期有两期,即第一期天然气注入时温度120.8~126.2℃,对应成藏时间为早三叠世,第二期天然气注入时温度154.4~169.7℃,对应成藏时间为晚三叠世,其中主要成藏期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5.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生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 ,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 ,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 ,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 ,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 ,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 ,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6.
高先志  陈发景 《地学前缘》2000,7(4):548-554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考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7.
塔东古生界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东地区不同构造带上代表性钻井下古生界储层的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成分表明,大量液态烃、气液两相烃、含烃盐水及沥青存在于下古生界储层中,表明英吉苏凹陷曾经有过油气的生成,古城鼻隆和塔东低凸起曾经有过油气的充注。米兰1井与古城4井含烃流体包裹体拉曼成分的不同,说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油气来源。古城4井寒武系与奥陶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成分的明显差异,表明二者间存在流体封隔层。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西坡白水头构造沙一段下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根据储层的成岩序次、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及烃源岩的演化史,对歧口凹陷西坡白水头构造沙一段下部油气藏进行了成藏期次综合研究。认为该油气藏有三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馆陶组末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早中期,约为11.5~8Ma,源区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成熟阶段,油气来源不足,成藏规模小;第二期发生在明化镇下段沉积末期到明化镇上段沉积初期,约为5Ma±,白水头构造各主要断层活动强烈,沙三段烃源岩开始进入生排烃高峰,油气运聚规模较大;第三期发生在明化镇上段沉积中晚期到第四系初期,约为3.5~2Ma,烃源岩整体处于生排烃高峰,各大断层活动有所减弱,但仍控制着油气的大规模垂向运移,成藏规模大。  相似文献   

9.
蒋有录  房磊  谈玉明  慕小水 《地质论评》2015,61(6):1321-1331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富油气凹陷,利用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对凹陷内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及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期成藏:第一期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后期至抬升初期,第二期为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其中第一期为主成藏期。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充注成藏时期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期成藏范围广泛,在全区均有分布,第二期成藏则主要分布于近生烃凹陷区;中浅部层系多为第一期单期成藏,深部层系多为两期成藏,第二成藏期主要分布于深部主力生烃层系中。不同区带及不同层系成藏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断层活动性和高成熟烃源岩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凹陷流体包裹体成藏年代和充注期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技术已被证实在含油气盆地的成藏年代和运移期次的研究中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关于包裹体在成藏期次方面的研究已有许多,但系统介绍包裹体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则少见。为推动该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本文从样品制备、分析仪器、流体包裹体镜下特征、均一温度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成藏年代与充注期次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黄河口凹陷油气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成果:确定了该凹陷普遍发育较低成熟液态烃包裹体、成熟气液态烃包裹体、较高成熟气液态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3类包裹体,确定了黄河口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充注至少有3期:第1期、第2期油气于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开始注入储层(10~5Ma),第3期较高成熟油及伴生气于第四纪开始注入储层(小于3Ma);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还确定了位于黄河口凹陷与渤中凹陷交界的BZ25构造第1期油气来源于渤中凹陷。  相似文献   

11.
流体包裹体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福红  于均民 《世界地质》2000,19(4):320-323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已经被引入到沉积学和和石油地质学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成分分析。利用流体包裹体测温的数据。可以分析,判断沉积成岩和成藏作用发生时的流体特征和古地温梯度,恢复成岩环境。利用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特征可以判断成藏和成岩作用发生的时间,从而得出沉积盆地构造运动演化、成岩作用和油气运移的时序。  相似文献   

12.
尖峰岭似伟晶岩内黄玉中的熔流包裹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详细叙述了熔流包裹体以及与之密切共生的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在分布关系、组成相态及其比例、流体成分、硅酸盐溶体分子网络聚合结构以及各种包裹体在加热-淬火-冷冻过程中的热变化行为和均一化温度及其途径等各方面的特殊和异同点。认为这种熔流包裹体是在岩浆演化末期从岩浆(熔融体)与水(流体)的不混溶体系中以任意比例同时将其捕获所至,因而,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荫清  陈殿芬 《矿床地质》1995,14(2):150-173
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为2相气液、1相液体、少数含子晶多相和含液态CO_2三相包裹体。包裹体液相中富Na ̄+、Cl ̄-和SO,气相中H_2O占优势,CO_2次之。属NaCl-H_2O体系。包裹体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在温度高于360~400℃的中性—弱酸性热流体中,Au和Cu的络合物呈迁移状态,在温度低的弱酸—酸性的较还原环境下,围岩产生广泛的石英-绢云母化,导致Au、Cu络合物分解,沉淀出大量Au和Cu。  相似文献   

14.
孙明良  陈践发 《沉积学报》1998,16(1):103-106
应用真空电磁破碎装置,进行了提取盐岩颗粒中气液包裹体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粉碎率与样量、击打次数、盐岩颗粒的含水量有关。包裹体气体组分经净化、分离出He、Ne、Ar后,再依次测试它们的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5.
地幔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卢焕章 《岩石学报》2008,24(9):1954-1960
地幔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代表地幔流体的样品。地幔流体包裹体可以存在从地幔来的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岩中。研究这些岩石和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其所代表的地幔流体的温度、压力、成分和同位素。我们目前见到的这三类地幔岩石的包裹体主要可在橄榄石、辉石、金刚石、方解石和磷灰石中见到。这些包裹体可以粗略地分为CO2包襄体和硅酸盐熔融体包裹体。又可细分为四类包裹体:(1)富碳酸盐的硅酸盐熔融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在金刚石、地幔岩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见到,它又可分为结晶质熔融包裹体和玻璃包裹体。(2)CO2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大多见于地幔捕虏体中,在金刚石和岩浆碳酸岩中也可见到。(3)含硫化物的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地幔捕虏体中,与纯CO2包裹体和含CO2的熔融包裹体共存。(4)高密度的流体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金刚石中,是一种高盐度、高密度的含K、Cl和H2O的流体包裹体,又可分为高卤水包裹体和含卤水的富硅的碳酸盐岩浆包裹体。从对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地幔流体存在不均匀性和不混溶性。  相似文献   

16.
水银洞金矿床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得出水银洞金矿具中-低温超高压热液成矿的特点,金赋存于砷黄铁矿环带中,金含量与中等砷含量3%~6%相对应,这可能说明金在砷黄铁矿环带中以亚微米-纳米级的颗粒状不均匀浸染状分布,而不太可能是以晶格金(即以Au~(3 )-As成对置换黄铁矿晶格中的Fe~(2 )-S)的状态存在。矿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成矿年龄70Ma。  相似文献   

17.
岩浆到热液演化的包裹体记录——以骑田岭花岗岩体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阶段侵入复式岩体,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富碱的、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在其第二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广泛发育着厘米级至米级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 它们是富挥发份岩浆固结的产物,代表岩石形成过程经历了明显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研究在骑田岭黑云母花岗岩的石英中发现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共存,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骑田岭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是花岗质熔体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熔体-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大于530℃,说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温度不低于该温度;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85~417℃之间,盐度为11.7% NaCleqv,代表了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2~454℃,代表热液阶段流体的温度。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到似伟晶岩囊状体再到石英晶洞,岩浆-热液体系经历了富挥份熔体→熔体+高盐度流体→高盐度流体→低盐度流体的完整演化过程,形成了CaCl2-NaCl-H2O-CO2体系的岩浆热液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在流体包裹体和多晶熔体-流体包裹体中含有长石、方解石、金红石及金属氧化物等子矿物,暗示其所捕获的流体具有较强的成矿能力。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Nearly pure CO2 fluid inclusions are abundant in migmatites although H2O-rich fluids are predicted from the phase equilibria. Processes which may play a role in this observation include (1) the effects of decompression on melt, (2) generation of a CO2-bearing volatile phase by the reaction graphite + quartz + biotite + plagioclase = melt + orthopyroxene + CO2-rich vapour, (3) selective leakage of H2O from CO2+ H2O inclusions when the pressure in the inclusion exceed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during decompression, and (4) enrichment of grain-boundary vapour in CO2 by subsolidus retrograde hydration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9.
伊春地区晚奥陶世花岗质岩石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笑山河林场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晚奥陶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的1:5万区调工作,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北影林场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笑山河单元细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发育闪长质包体,多呈大小不等的椭圆状分布于岩体边部。经对花岗质岩石和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详细研究发现,二者在成因上具联系性,演化上具亲缘性,闪长质包体是不混溶包体,是长英质岩浆发生融离不混溶作用时自身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some new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fluid inclusions of the Yinshan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China,are presented.The fluid inclusions of the depos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1) gas-rich inclusions;2)liquid-rich inclusions;3)salt-saturated H2O inclusions;and 4)single-phase or multiphase CO2-rich inclusion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range from 100 to 520℃,aminly in the range 120-400℃.The daughter crystal-bearing multiphase inclusions present in quartz porphyries(including Nos.13 and 4 dikes)have been observed.In ore veins,some daughter crystal-bearing multiphase inclusions have been observed.too.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fluid inclusion research,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must have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 to magmatic hydrothermal solution.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dominantly originated from the depth and the mixing of magmatic solution with meteoric water was enhanced during ascending of the fluid,accompanying immiscibility and boiling of fluid.Teher may be a conceales igneous body at the depth of the Yinshan deposity,which furnish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metallogenic prognosis at th depth of the Yinshan depos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