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春泽  张新龙  乔光建 《水文》2013,33(1):51-57
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将两种矿化度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含盐量或改变其盐分组成.咸淡水混合灌溉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使用的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通过对邢台市平原区咸水灌溉条件的实验研究、咸淡水混合灌溉技术分析,邢台市咸淡水混合后矿化度应控制在3g/L以下.结合近年来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实践,在咸水区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充分利用咸水资源,既减少了淡水的开采量,又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媛媛 《地下水》2004,26(3):210-211
根据衡水市矿化度2~3g/l浅层微咸水科学利用的实践,详细介绍了咸淡水混浇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要点、施工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并对应用该技术后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地下咸水和淡水之间界面的形态特征以及运移规律是研究海水入侵现象的重要内容。介绍了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海岸带咸淡水界面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咸淡水界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系统地总结了解析法、数值法和实验方法等在咸淡水界面研究中的应用及取得的相应成果。解析法可以近似简便地确定咸淡水界面的位置与移动规律,数值法在刻画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下咸淡水界面的运移规律更为准确,实验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界面的形态和移动特点,电导率法能有效地监测咸淡水界面因潮汐作用而引起的微小变动。这些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海岸带咸淡水界面理论,对于海岸带地下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冀东地区咸水体的野外调查发现,当前该地区咸淡水界线和1980年相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最大变化量达6.35 km;同时发现咸淡水界线附近咸水、微咸水的开发利用是影响咸淡水界线变化的外界因素,含水介质条件是影响咸淡水界线变化的内在因素。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笔者把咸淡水界线的改变划分成初始、中间和最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咸)水入侵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制约工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确定咸淡水界面是治理海(咸)水入侵的重要前提。根据咸淡水的电性差异,针对两种典型的咸水入侵地电模型进行正、反演计算,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电阻率法测量咸淡水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阻率法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咸淡水界面的位置及形态;2咸化程度和现场实测范围内的粘土层电阻率变化对咸淡水界面的测量无明显影响;3测量极距主要影响反演剖面的分辨率,极距越小,分辨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直接找水方法.笔者通过该技术在内蒙古五原县乡镇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勘察中的应用,对如何确定地下咸淡水界面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所获得的解译成果与钻孔资料的对比,认为在依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用该技术确定地下咸淡水界面位置较为准确;在无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单以核磁共振解译成果能...  相似文献   

7.
准确确定咸淡水界面位置是评价咸水入侵范围的前提。对于咸淡水界面位置的确定,传统研究以水化学法和物探法为主。为克服单一使用传统方法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以莱州湾西南岸广饶县小清河以南咸水入侵区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开采现状、水化学监测结果的基础上,选择3个典型断面,采用水化学法中的野外现场电导率法,快速判断咸淡水界面大致位置(某两眼监测井之间);再在一咸一淡的两眼监测井之间,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快速、准确地确定咸淡水界面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下水电导率若大于1.61 mS/cm,即可认为此处受到咸水入侵;咸淡水界面位置的视电阻率特征值为11~13 Ω·m,咸淡水界面附近咸水体呈舌状入侵并主要发生在地表以下13 m内的浅层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手段,结合水质调查取样,对山东寿光市咸水入侵过渡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典型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剖面的视电阻率进行分析,初步确定10Ω·m作为该区域咸淡水分界线的视电阻率指示值,并初步推断了咸淡水过渡带的咸水区、咸淡水过渡区及淡水区的位置。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高效、省时、成本低等优点,可以配合其他方法,作为大范围咸水入侵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确定咸淡水界面的位置是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天然条件承压含水层而言,含水层顶板向海底延伸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咸淡水界面的位置,它可以通过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潮汐效应信息来确定。考虑到咸淡水之间密度的差异,建立了山东省夹河中下游地区滨海含水系统地下水三维变密度潮汐效应模型。通过反复对比潮汐效应观测中的地下水水头波动与模型计算出的水头波动,确定了滨海承压含水系统的海底边界。同时,也初步估计出海区与近海陆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0.
影响咸淡水界面水敏性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砂柱的水击试验,对水流速度、盐浓度、pH值对咸淡水界面水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咸淡水界面上存在临界盐浓度值和临界流速值,当入流溶液浓度达到临界盐浓度和流速达到临界流速时,都会产生颗粒释放现象,导致砂柱的渗透率下降,水敏性发生。在相同的盐浓度和进水流速条件下,进水的pH值越低,颗粒释放的速度越慢,释放总量越少;进水的pH值越高,颗粒释放的速度越快,释放总量越多。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咸淡水界面位置确定方法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训 《现代地质》2008,22(1):123-128
Ghyben-Herzberg公式依赖潜水位确定海岸带咸淡水界面位置,被广泛应用但存在误差。Hubbert公式严格描述突变界面问题的水头和界面位置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中难以应用。通过考察咸淡水界面之下咸水带任意点的压力平衡关系和咸水带及淡水带任意点的水头描述得知,当地下水流处于稳定状态且满足Dupuit假设时,可以根据同一垂直线上界面之下咸水带任意点(含界面)的咸水测压水头和界面之上淡水带任意点(自潜水面至界面)的淡水测压水头确定滨海均质各向同性潜水含水层咸淡水界面的位置。Ghyben-Herzberg公式是这一方法的特例,描述界面位置的Hubbert公式也是该方法的一个特例。这一方法需要两个相邻的分别揭露淡水带和咸水带的测压孔。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滨海新区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地温场等特征,结合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及相关政策,对两种类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滨海新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咸淡水串层、回灌、地面沉降及热平衡等,建议在应用地源热泵系统时要合理设计,确保咸淡水不串层,并进行相应的原位热响应试验,研究热平衡和回灌问题,尽快开展该区浅层地热能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3.
郭志业 《地下水》1989,11(4):213-214
滨海平原的地下水,由于具有咸淡水交替分布、地下水位周期变化,淤泥质土层埋藏广泛等特点,所以在物探、成井、抽水试验等方面,应掌握以下几点。一、咸淡水的区分岩层视电阻率(ρ,)在10Ω·m 以上者,水中含 Cl’一般在50—100mg/l,最高不超过500mg/l。固溶物都在1000mg/l 以内,为淡水。岩层视电阻率(ρ,)若小于10Ω·m  相似文献   

14.
开采条件下河北平原中部咸淡水界面下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平原中部上层咸水入侵下层淡水已造成局部地下水污染,本文调查统计了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和2700多眼深井孔的测井物探资料。以水化学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入手,对研究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下移约0.4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加大上部浅层水向下越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下辽河平原,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区,是第三纪至第四纪阶段新构造垂直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咸水分布区位于新生代断陷盆地的西南部。海相沉积层分布于山前至辽东湾,咸水分布在滨海一带。地下淡水由山前平原向中部平原及咸水分布的滨海平原运动。原生沉积的海相地层中天然形成的咸水运移层,人为的过量开采,破坏了咸淡水平衡界面,导致海水运移(入侵)。掌握下辽河平原的咸水赋存规律及成因,探讨咸淡水过渡带的移动变化特点,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砂质含水层中海水入侵问题,确定海水入侵过程中含水介质内海水入侵楔形体的发展演化过程,本文采用砂槽实验模拟海水入侵,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探针观测系统远程实时监测海水入侵过程中土体的垂向电阻率变化,据电阻率变化曲线分析海水入侵发生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探针对海水入侵界面变化反应灵敏,能够监测到咸淡水突变界面形成、过渡带演化及咸淡水界面变迁等一系列现象,较好地实时监测海水入侵发生发展过程及海水入侵状态并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7.
电法探查海岸带含水层咸淡水界面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理论上对电法探查多层土层组成的海岸带含水层的咸淡水界面的可能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太平洋沿岸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在测量设置在海岸附近及分布于海岸纵深方向的调查井垂直方向电导率的同时,在调查井附近进行了电法探查。结果表明,电法探查的咸淡水界面的深度与依据井水电导率区分的混合区域上端几乎一致,即对于不同类别土质构成的岩土层,电法不但能探查确定咸淡水界面的深度,而且与以往的手法比较也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成本低廉的确定咸淡水界面深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安丽 《地下水》2011,(4):82+135-82,135
自然电位测井是沿井身测量岩层或矿体在天然条件下产生的电场变化的一种测井方法。阐述了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原理、曲线形态及其性质,并根据自然电位曲线有效地划分出咸淡水界面。  相似文献   

19.
吕英 《地下水》2008,30(5):98-100
介绍了应用地球物理的电阻率法研究太原盆地咸淡水分布、太原盆地电阻率曲线特征。对于同类地区的地下淡水井位设计、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东升 《地下水》2003,25(1):42-43
衡水市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是缓解水供需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在咸淡混浇工程建设中少走弯路,本文在总结多年打浅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浅井的井结构及施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