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量持续衰减。以往水资源归因分析的研究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实测径流量衰减的贡献,对天然径流量衰减的原因关注不够,不利于支撑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基于黄河二元水循环模型评价不同时期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并采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方法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天然河川径流量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2016年水平年情景相比于1956—1979年水平年情景,花园口断面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减少114.6亿m3,其中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和社会经济取用水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24.4%、25.0%和50.6%。从分区来看,兰州以上气候变化是主导因素,兰州以下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为遏制天然河川径流量衰减的趋势,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深度节水、刚性控水、适度增水、强化管水和立法护水。  相似文献   

2.
黄河天然径流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成  王玲 《水文》2001,21(5):30-33
分析了黄河流域主要干支流水文站1950-1999年间不同年代、丰枯段天然径流量年际和年内分配变化情况,以及花园口水文站天然径流量组成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50年间,黄河天然径流量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支流变化幅度远干流变化幅度。花园口天然径流量组成50年间同样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在上游来水比例略有上升,中游来水比例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陈吉星  颜志庆  陈祥宇 《水文》2022,42(2):80-84+90
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南四湖流域代表站2000—2016年降水和天然径流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降水角度对分阶段天然径流量变化的成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除鱼台站外,南四湖流域降水逐年代下降,但趋势性不显著;所有站点降水的突变点均为2002年和2011年;各水文站点天然径流量的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西苇水库与后营站分别有1种和2种方法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孙庄和鱼台站径流突变点与降水保持一致,其余站点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主要河流(100多条河流,177个站)年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近代随机水文学方法,并结合年径流的成因分析,探讨了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序列的趋势性、近似周期性、相依性和持续性特点。还研究了它们的分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 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 .  相似文献   

6.
北江天然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黎坤江涛  刘德地 《水文》2005,25(3):20-25,57
分析了最近45年来北江天然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江天然年径流量具有阶段性特征,1984年后,发生明显变化,持续丰水和持续枯水时段开始变长,年际变化存在21年和11年的周期;锋面低槽形成大暴雨是北江主汛期径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大罗山、石坑崆是北江的两级迎水坡,其形成的多雨中心圈是北江径流量补充的主要来源;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北江年径流量普遍增大,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当年北江径流量普遍增大;太阳黑子的急剧变化,改变了地球的热力系统,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这是太阳黑子影响流域径流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4)
拒马河为大清河水系的主要支流。根据拒马河流域紫荆关站、落宝滩站、东茨村站和新盖房站1956-2018年径流资料,应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小波分析和Yamamoto等方法分析了拒马河流域4个水文控制站年径流量的趋势性、周期性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拒马河流域年径流量一直处于显著下降趋势中。周期性分析可以看出拒马河流域存在16(17)年的第一主周期。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拒马河流域1980年左右径流量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年径流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资源量及其系列一致性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键  张学成 《水文》2006,26(6):6-10,96
本文在总结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成果基础上,对1956年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黄河水资源情势变化的初步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黄河水资源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降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水资源量尤其是河川天然径流量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尤其近5年更加突出。河川天然和实际来水量减少,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文中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点,提出了可为今后水资源规划和水量调度服务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黄河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是中国西北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也是甘肃省内水资源最紧张、用水矛盾最尖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地区之一。依据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中下游64个观测点1977~2015年地下水位观测点时间序列观测资料,在深入阐述研究区地下水位季节性及多年动态特征、类型和平面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系数和Hurst指数分别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和持续性特征。根据计算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平原地带绿洲区和绿洲区外围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和持续性各不相同,地下水位的年均值与月均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呈不断的下降趋势,绿洲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下降趋势大于绿洲区外围,并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且绿洲区地下水位下降的持续性比绿洲区外围更强。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1)
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导致入渗、蒸发等水平衡要素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造成径流系数发生改变,用于水资源评价计算的天然年径流量序列失去了一致性。为了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准确性,对各主要水文站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及修正很有必要。选用水文站在水量还原计算的基础上,对其同步期逐年天然河川径流量进行系列一致性分析,最终得出甘肃黄河流域各主要水文站径流的修正值做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塔里木河源流区三条源流5个水文控制站1957-2003年近50 a的年均气温、降水及年径流资料,在进行Mann-Kencl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基础上,运用R/S法分析了5个水文控制站年径流量的Hurst指数,以统计特征估计未来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由于近年来温度的持续升高,阿克苏河的径流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并且其增长的持续性较强;和田河的径流量有微递减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在未来的变化中,其随机性较强;叶尔羌河的径流量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其径流量在未来的变化中将会是反持续性与随机性共存.  相似文献   

12.
马富明  陈元芳  林元润 《水文》2006,26(1):87-88,54
在收集晋江流域石砻水文站近期最新年径流资料基础上,对该流域年径流统计特性,如自相关性、长持续性,趋势性及周期性等,利用一些较新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晋江流域年径流一步长期统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晋江流域年径流无明显的趋势性及长持续性。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可控制在20%以内,对2003特干旱年的预测效果良好。该研究对晋江流域防汛抗旱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北与华北地区现代降水变化趋势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涛  罗艳  钟亦鸣  甄文芳 《水文》2017,37(1):56-63
利用研究区内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1951~2013年降水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西北与华北地区年均降水呈"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西北地区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以青海及新疆西部较为显著,华北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两地区降水趋势增加与减少的变化在104°E附近地区过渡;西北地区降水增加趋势起始于1980年代中期,华北地区降水减少趋势起始于1980年代初期;两地区降水变化"反(错)位相"特征在降水量累计距平百分比指标上表现明显。采用REOF方法,结合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西北与华北地区可分为6个降水子区域,各子区域及其之间的降水变化更详细体现出"反(错)位相"特征的情况,这种特征可能受到近几十年亚洲季风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甘肃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牛最荣  赵文智  刘进琪  陈学林 《水文》2012,32(2):78-83,87
根据流域内气象站、雨量站、水文站的气温、降水、径流系列监测资料,采用周期波法、延时分布频率、径流溯源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气温变化及分布特征,降水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径流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揭示了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波动变化存在着9~10 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气温的流域分布由河源向干流递升且与地理高程密切相关。(2)流域平均降水呈现出弱减少的趋势性变化过程。降水的流域分布特征主要体现为均匀性、地带性两个方面。(3)流域多年径流变化存在显著的逐年减小的趋势,径流年际变化趋势要大于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从径流溯源度多年平均变化过程看,1970年以后渭河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呈现出持续性缩小的趋势,并且下游的缩小速度要大于上游。  相似文献   

15.
河西内陆河流量对高原加热场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莺落峡1944-2004年和疏勒河1953-1999年的流量资料,分析了近50年河西内陆河流量的持续性、周期性、年际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西部的水资源具有很好的持续性,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河西走廊中、西部的水资源与前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前期(4月份)的环流特征可预报后期5月份流量。多水年新疆脊弱,东亚槽浅,降水偏多,流量加大;反之亦然。径流预报实质上可作为西北地区的干旱预报。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大凌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夏清 《水文》2017,37(3):84-90
以大凌河流域3个水文站的径流资料和15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多指标、多方法分析了近50年大凌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径流年际变化大。近50年来,大凌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流域径流量在1981年出现明显的减少突变,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特别是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是造成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常继青  牛最荣 《水文》2014,34(5):94-96
分析了甘肃黄河流域及内陆河疏勒河流域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一致,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内陆河疏勒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降水量呈总体减少趋势,径流量为总体增加趋势。两流域径流补给来源有差异,黄河流域径流补给来源为降水,疏勒河流域径流主要补给来源除降水外,与气温升高融雪水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艳  陈晓宏  张鹏飞 《水文》2014,34(3):80-86
以北江流域石角站53年的实测月径流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其变异性。计算了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程度、变化幅度等指标。发现各年代和多年平均相比,20世纪50、6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较不均匀,70年代以后,径流年内分配逐渐趋于均匀,集中期和极小比的变化表现为具有波动性。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看,不均匀系数、调节系数和极大比在1967、1975、1999年发生了变化,集中度在1999年发生了变化,集中期在1984、1999年发生了变化,极小比在1975、1983、1991、1999年发生了变化。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趋势变化和降雨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趋势较降雨降低,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时间延长,径流极大比变化趋势较降雨下降,极小比变化较降雨平稳。说明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发生了变异。对流域内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植被条件、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发生变异,主要是受到了上述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流域抚河径流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蔚  张翔  邹大胜  黄燕平 《水文》2012,32(3):75-82
抚河是鄱阳湖流域第二大河流,其径流变化研究对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演变规律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鄱阳湖流域抚河上、中、下游8个主要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抚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几十年内抚河年、月径流变化规律及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1)抚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但不均匀性在流域内空间差异较小;(2)受水利工程调蓄影响,径流年内分配越来越均匀;(3)不同年代年径流特性存在差异,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径流相对稳定,90年代中期到2002年,呈较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后,表现为下降趋势;(4)月径流变化有增有减,基本规律为枯水期(11月~次年3月)月径流量基本呈上升趋势,洪水期(4~6月)月径流基本呈下降趋势;(5)抚河的年降水量在2002年附近发生突变减少,与年径流量突变时间基本吻合,说明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对近10年鄱阳湖流域抚河入湖径流的减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ity of western Anatolia limited with the coordinates of 36°–40° N, 26°–32° E, Gutenberg–Richter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 seismic risk and recurrence period have been computed. The data belonging to both the historical period before 1900 (I0 ≥ 5.0 corresponding to MS ≥ 4.4) and the instrumental period until the end of 2006 (MS ≥ 4.0) has been used in the analysis. The study area has been divided into 13 sub-regions due to certain seismo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plate tectonic models and geology of the region. All the comput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these sub-regions,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 and b values in the computed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s are in the intervals 3.19±0.17 – 5.15±0.52 and 0.42±0.05 – 0.66±0.07,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b value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sub-regions 3 and 12 (Demirci-Gediz and Gökova Gulf-Mu?la-Gölhisar). The lowest b values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for sub-regions 1 and 9 (Bal?kesir and Bodrum-?stanköy). Finally, seismic risk and recurrence period computations from a and b values have shown as expected that sub-regions 1 and 9 which have the lowest b values and the highest risks and the shortest-recurrence peri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