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表层岩溶带及其水循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覃小群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05,24(3):250-254
表层岩溶带是现代岩溶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表层岩溶水对于解决西南岩溶山区居民的干旱缺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不但揭示了表层岩溶带的特征、形成的动力条件机理及其含水层特征、开展了表层岩溶的自动化监测、研究了表层岩溶水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还对西南表层岩溶水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今后一段时期内表层岩溶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展表层岩溶水与管道水的耦合关系研究、生态环境调蓄表层岩溶水的功能研究及表层岩溶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2.
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强 《中国岩溶》2012,31(1):67-73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荣.通过采用改进的斯溶文尼亚模式,考虑四个因子:覆盖层(O)、径流特征(C)、降雨条件(P)、岩溶发育程度(K),对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的固有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范围内12.6%为高脆弱性地区;43%为中等脆弱性;44.4%为低脆弱性区域.消水洞及周边100 m和消水河及其两边10 m,以及岩溶管道发育地区为高脆弱性区.大部分岩溶区为中等脆弱性区.砂岩地区为低脆弱性地区.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该评价结果为各级决策部门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简单明了的科学依据.该方法对于川东岩溶槽谷地区脆弱性评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地区岩溶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和谐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单海平  邓军 《中国岩溶》2006,25(4):324-329
应用岩溶学、水文地质学和水资源经济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与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理念,对我国西南地区岩溶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西南岩溶水资源和谐利用及其不利因素与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岩溶水资源勘查和有效配置、正确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及统一管理为主要措施的我国西南岩溶水资源和谐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贵州普定马官岩溶地下水库 成库条件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汪文富 《中国岩溶》1999,18(1):47-55
从岩溶水文地质基础、成库条件、水文计算原理和方法、工程评价等方面,对马官地下水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官地下水库成库地质条件较好,按水资源工程评价指标评价,该库的土地淹没和人口迁移、环保投资几乎为零,工程效益十分显著,是贵州岩溶区水资源综合、有效开发利用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5.
论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的岩溶地下水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贫困人口多。造成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水。合理、有效地开发岩溶水资源 ,是促进岩溶贫困石山地区脱贫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及西南特别找水计划 ,分析了岩溶区水文地质背景、经济发展及分布状况 ,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有效”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水系统结构复杂,不同类型岩溶区具有不同的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必须采用不同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本文在对不同类型岩溶区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分别就现有评价模型在不同类型岩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埋藏型岩溶区可采用专门用于承压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的PTHQET模型进行评价,而对于补给区局部裸露的浅埋藏性岩溶区建议采用COP模型进行评价;EPIK模型适用于南方裸露岩溶区;北方裸露型岩溶区因表层岩溶带发育程度弱,亦可采用COP模型进行评价。针对覆盖型岩溶的特殊性,在欧洲模型基础上提出了PLEIK评价模型,评价因子包括保护性盖层(P)、土地类型与利用程度(L)、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E)、补给类型(I)和岩溶网络发育情况(K);突出了P(保护性盖层)和L(土地利用类型)两个因子的作用,并赋予各因子比欧洲模型更丰富的内涵,同时采用多种可替代参数确定各因子量值,最后给出了防污性能指数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二元法”及其在重庆金佛山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极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本文论述了一种脆弱性的评价的简单方法——基于径流特征和覆盖层厚度的二元法,并利用该法对重庆金佛山典型岩溶区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药池坝洼地和生态石林区脆弱性较高。究其原因,尽管药池坝洼地底部土壤层覆盖较厚,但存在地表径流集中排向落水洞,生态石林分布区地表裂隙、溶沟发育,可直接接受雨水入渗,因而污染物极易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过程进入含水层。这一方法输入数据量小,对岩溶含水层普遍适用,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异常突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分布的复杂,开发利用率低,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研讨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地下水系统类型、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的叠置性和时空分布不均性分析,提出南方岩溶区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结果】南方岩溶区可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一是掌握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发挥分散供水和应急供水作用;二是加强调蓄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三是建立与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论】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具有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与管道流系统、岩溶大泉系统以及分散排泄地下水系统多种类型,规模大小不一,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在垂向上具有叠置性,水空分布严重不均;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在地球科学系统论的指导下,查明岩溶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创新点:以系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针对岩溶区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资源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南岩溶区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地质构造背景特征,造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的差异,以及在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上的不同,本文以岩溶水赋存条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依据岩溶水的富水性、开发意义,开发的紧迫性以及开发方式和社会效益,进行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为该地区的岩溶水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特点及其重建策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韦复才  周游游 《中国岩溶》2005,24(4):282-287
西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具有水热充沛、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地上地下双层岩溶空间结构和山高水深、地形陡峻、土壤贫瘠等两重性的特点,在人为活动的干扰影响下很容易导致生态退化,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在充分论述了西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这种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岩溶生态系统退化是脆弱的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的成因观点,以及以将人为活动限制在岩溶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允许的范围之内作为前提条件,并辅以因地制宜开发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立体化生态农业、挖掘地方经济增长潜力、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及生态移民等工程措施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山西高原岩溶泉特征基础上,论述了岩溶泉的保护问题:合理扩泉岩溶水开采的统一规划;溶泉水利用的统一管理。根据岩溶泉形成和“三水”转化的观点提出了人为改变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增加补给量,减少排泄量,是增大泉水流量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回灌。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变化对湘西岩溶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岩溶山区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和岩溶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湘西20年来的生态系统变化的对比,就其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生态的恶化是引起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岩溶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等的影响,使岩溶水资源产生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明确生态系统变化是如何影响岩溶水资源的质与量这一重大问题,将有助于岩溶水循环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揭示岩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及控制机理,建立岩溶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系统理论,探索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为例,构建了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从空间和时间上对贵州省9个州(市)2005-2014年水资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贵阳、黔东南、铜仁地区水资源安全处于良好等级,遵义、黔南、毕节、黔西南处于一般等级,安顺、六盘水处于差等级;2005-2014年,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相对稳定,都处于一般等级,但水资源安全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贵州省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随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加剧,贵州省要更多地注重水资源供水安全指标的管理,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成为生态效益的补充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岩溶与岩溶地区钻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岩溶及其分布,岩溶地区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岩溶地区进行钻探施工技术特征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5.
华蓥山中段某岩溶水系统循环演化条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贵芬  许模 《中国岩溶》2019,38(2):193-201
针对华蓥山岩溶山区岩溶泉水枯竭,水质污染等问题,为查明其原因并做好防范措施。本文根据已有资料和实际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华蓥山中段某岩溶水系统天然条件和人工活动下循环演化条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含水介质特征、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水化学特征和水资源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引起岩溶水系统循环条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对区域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良性循环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陇东盆地西部岩溶地下水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陇东盆地西部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带,新元古-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裸露或浅埋,构成-南北向展布的岩溶水富集带。通过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指出本区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逆冲推覆构造控制,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构造条件是岩溶发育和岩溶水富集的主要制约因素。岩溶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在补给条件优越的中南部平凉-华亭地区,水化学主要由含水层岩性及其赋存条件决定。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来源为主,对于埋藏型岩溶水表现为多源水混合而成。根据岩溶水的空间分布与水动力场特征及其补径排条件,全区可划分为平凉、华亭和环西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系统.并以此可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基础。这些认识对于深入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岩溶水赋存及富集规律、形成与演化机理和在该区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忻州盆地边山岩溶水与盆地孔隙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岩溶水系统的圈划与分析对盆地孔隙水资源评价十分重要。文章运用地下水系统分析理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定量提取区域地质(岩相古地理、地层与构造)和水文地质信息,绘制了基于区域隔水底板等高线图、典型剖面图、盆地-山区两壁投影图等信息的岩溶水系统图;运用岩溶水系统图分析得出下马圈泉岩溶水系统与盆地孔隙水存在间接汇水、潜流和河流(泉)渗漏等补给关系,并给出了补给量的计算方法,为忻州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定量模拟提供了新的水文地质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石期河流域岩溶水系统及其水资源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深入研究石期河流域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结构特征、水资源形成的基础上,通过对流域岩溶水总排泄口流量动态长观资料系列的分析,选择2005年丰水期内最后一次洪峰(年内最大洪峰)后的流量衰减过程,根据该过程的数据资料建立本流域岩溶水总排泄口的流量衰减方程,并利用该流量衰减方程对流域岩溶水资源的构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期河流域岩溶水系统在2005年最大洪峰状态下,可自然排泄的岩溶水资源总量为69469.95×10^4m^3,其中:流域坡面产流占3.64%,赋存干大型溶洞或管道中的溶洞-管道水占4.53%,赋存于小型管道或强岩溶化裂隙中的管道一裂隙水占74.10%,赋存于细小溶蚀裂隙中的溶隙水占17.73%。从衰减期的初始时刻起,它们各自可供消耗(可作为有效利用岩溶水资源)的时效分别为2日、8日、35日和126日以上。  相似文献   

19.
广西岩溶区地下河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岩溶地区已查明地下河445条,其分布受地质、地貌条件控制。地下河出口主要分布于灰岩地层,在白云岩地区分布最低。以峰丛洼地区地下河分布数量最多、规模大,其次为峰林谷地和平原区,岩溶丘陵区地下河数量少、规模小。不同岩溶地貌区的地下河及开发利用带来不同的环境问题,峰丛洼地区以内涝最严重,峰林谷地和平原区的地下河水开发常造成塌陷,岩溶丘陵地区的地下河水污染严重。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为出口建坝蓄水,天窗提水,地下河堵洞成库,堵截地下河引水发电,建地表、地下联合水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