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正>广东,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历经6年前期设计、9年建设,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  相似文献   

2.
<正>桥通港珠澳,天堑变通途。历经6年前期设计、9年建设,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宣布正式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加速度。国家工程、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中国建设者队伍。本期,本刊特别策划了"筑梦宏图:聚焦港珠澳大桥"专题报道,用文字及图片记录大桥建设者15年间,在大桥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举行,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桥于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全长约55公里,"海中桥隧"长约35.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公里,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工程之一。其建设条件复杂、技术覆盖面广、涉及专业多,管理、设计和施工难度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09,(3):59-59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合同签约仪式暨勘察设计工作启动仪式2009年3月13日在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融资问题已解决,计划年底动工,建设工期为6年,力争三地同步完工。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55公里,其中包括29.6公里海中主体工程的大桥,创造了400多项专利、7项世界之最,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港珠澳大桥一个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数据里,流淌着所有建造者的无尽智慧。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及施工咨询单位之一,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也凝聚着林同国际参与设计及施工咨询服务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背景及建设意义港珠澳大桥工程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座跨越伶仃洋天堑的超级工程已经酝酿近20年,寄托着实现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接的百年梦想。随着香港和澳门的陆续回归,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繁荣经济,促进大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协同发展,香港、澳门与内地有关方面提出修建连接香港、珠海与澳门跨海大桥的建议。港珠  相似文献   

7.
《中国勘察设计》2012,(10):10-11
随着第61个巨大的钢圆筒稳稳插入珠江口开阔的海面上,港珠澳大桥海中人工岛主体结构近目宣告形成。这也意味着港珠澳大桥工程重要难点取得突破,为大桥2016年3月顺利完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斜拉索全部安装完成,由中交一公院监理的CB05标段主体桥梁工程全线率先贯通。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世界目前最长的跨海大桥。中交一公院承担监理了6.653公里的桥梁土建工程(主要包括九洲航道桥、非通航孔桥、珠澳口岸人工岛连接桥、互通立交等)与全桥22.9公里约50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2009,(12):68-68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今天开建,其中珠澳口岸人工岛将率先动工。将建的跨境跨海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全长49.968km,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km,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相似文献   

10.
张建云 《水科学进展》2019,30(6):769-769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和最大规模的桥岛隧集群工程,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大桥跨越珠江口的伶仃洋水域,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长55 km。大桥上游有广州港、深圳港和中山港等珠三角重要港口,与大桥交汇的重要航道有广州港出海航道、深圳港西部港区公共航道等大型深水航道以及青州水道、九洲港航道等重要航道,是中国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通航水域之一。伶仃洋河口湾呈“四口入海”和“三滩两槽”的地貌格局,潮汐和径流交互作用,水沙运动环境复杂。大桥在规划设计阶段曾面临桥位选址、主通航区设置、人工岛平面优化、桥孔合理跨距等一系列问题,工程建设期间同样面临着复杂水沙环境带来的施工难题。因此,在顺应滩槽演变趋势和减小水沙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实现“桥梁与海湾和谐共处”的关键技术研究尤为重要。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团队在珠江口地区开展了50多年相关科研工作,对伶仃洋的水沙环境和动力地貌特征有深入的认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基础资料。在港珠澳大桥工可研阶段,研究团队开展了海床演变分析、海洋水文计算、水沙数值模拟、动床物模试验和试挖槽现场观测等多方面的研究,论述了伶仃洋的自然环境特点、总体动力架构、水沙运动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归纳出工程海域滩槽演变的基本特征,提供了工程所需的海洋水文设计参数,论证了大桥通航条件与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桥隧人工岛平面形态优化,提出了桥、岛基础防护措施。在大桥主体的岛隧工程开工以来,研究团队开展了人工岛越浪控制措施、岛隧工程施工期水文分析及水动力仿真模型、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沉放区掩护方案数模试验、沉管隧道E15-E33管节基槽局部突淤分析与预报、极端天气条件下西人工岛波浪要素计算及岛桥结合部局部整体模型试验等专题研究,为人工岛结构安全、沉管安放、钢圆筒施工、岛头掩护体设计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解决了E15及后续管节安装期间基槽出现的泥沙异常淤积难题。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周年之际,本刊刊登了研究团队关于港珠澳大桥科研成果方面的论文16篇,包括伶仃洋水沙环境模拟、岛隧桥梁基础设计、考虑极端天气时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设计波浪要素研究、水动力数值模拟、针对施工期间基槽异常回淤与东西人工岛结构稳定的分析与数值模拟等。伶仃洋复杂的水沙环境为港珠澳大桥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正是基于对伶仃洋复杂环境的深刻认识和尊崇自然规律才促成了港珠澳大桥宏伟蓝图的构想和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跨海桥梁桩基基础所受的波流荷载是跨海桥梁设计中重点考虑的荷载之一,实际工程中波流力的计算多参考《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JTS145—2015》中推荐的单桩桩基基础波流力计算方法,未合理考虑局部冲刷形状的影响。以港珠澳大桥为例,在桩基基础波流力和冲刷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计算模型中流速、CD、CM等参数的选取进行修正,提出了考虑局部冲刷形状的桩基基础波流力计算方法,在保证工程安全性的同时兼顾了工程的经济性,并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桥梁桩基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海区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针对人工岛设计及工程海区水沙特性,建立了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岛体阻水影响,潮流在人工岛两端分别形成双向绕流,流速明显增大,并在岛桥结合部与岛隧结合部发育局部冲刷坑;人工岛背水面同时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强紊动小尺度回流,并具有不断形成、发育、发展到消亡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受人工岛自身位置、形态、尺度以及工程海区地形、水流、泥沙等因素影响,港珠澳大桥东、西两个人工岛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既在变化规律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又在影响形式与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正>港珠澳大桥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世界级跨海通道,自开工以来举世瞩目。大桥全长约55公里,采用桥岛隧组合方案,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岛隧咨询,实至名归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院")成立于1993年,隶属广州地铁集团。业务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建筑、道路、桥梁、装饰、市政等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等,工程业绩及设计经验业内领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勘察设计》2009,(2):67-67
近日,与港澳关系密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公布。该纲要将涉及珠三角与港澳的合作规划,其中支持粤港澳三地在中央有关部门指导下,扩大就合作事宜进行自主协商的范围,以及建立港深、港穗、珠澳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三地共建绿色优质生活圈等重要内容,被专家认为是中央政策的重大突破,将对推动三地共同发展生成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桥隧相连,海上奇葩,旷世壮观。它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它拥有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它创造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的世界纪录;它让中国的深海岛隧建设从弱国迈向强国;它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它就是港珠澳大桥,大湾区经济腾飞的超级引擎。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议在继续加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工作的基础上,增设‘全国工程建造大师’的评选。"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德法建议表彰和激励工程建设领域创新领军人才,强化中国建造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通过中国建造领域人才的技术攻关和科学管理,高质量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主场馆、港珠澳大桥等众多世界级的标志性建筑,创造了建筑工程领域的一个个奇迹,彰显了中国建造的实力。  相似文献   

17.
陈小萍  邬江  张浩 《江苏地质》2016,40(4):678-682
在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勘察试验过程中,利用土工试验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直剪试验模块的功能,通过简单的设置,即可应用于承载比贯入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试验数据的精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Excel软件编制一个贯入试验记录的样本表格文件,通过简单编程,将自动采集数据导入表格文件,完成自动绘图和结果计算。  相似文献   

18.
顶管接收是顶管施工中的重大风险点之一,传统的顶管接收技术不足以满足高水压复杂情况下的顶管接收。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顶管管幕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施工现场使用的钢套管接收装置进行了优化。在顶管接收过程中,对高水压软弱地层条件下的接收装置和接收工艺做了进一步改进。最终针对不同的地层条件、地下水压力和地上建筑安全等级,形成了顶管接收方法选用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近年来,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创新驱动发展,无疑是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闪亮标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抉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党中央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释放了以创新引领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珠江口海域航道治理、桥梁工程、港口建设等大型水上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水工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性和对台风浪灾害破坏的敏感性是大型工程重点关注的要素之一,采用台风浪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极端天气条件对港珠澳大桥岛桥结合部人工岛设计波浪要素的影响。分析统计1949—2014年影响广东省沿海地区的登陆台风资料,采用随机模型分析珠江口地区300年一遇的台风气压降和登陆最大风速参数;建立珠江口水域的台风浪数学模型;选取不利台风登陆路径,采用300年一遇台风参数组合计算极端天气条件下珠江口内东西人工岛的设计波浪要素,对原设计波要素进行复核。可为其他海洋工程项目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