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娄德波  肖克炎  丁建华  孙艳 《地质通报》2010,29(10):1677-1684
矿产预测是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预测的成果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目标。MRAS作为矿产预测最重要的辅助决策系统,了解其在矿产预测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对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的正确应用是很重要的。现对MRAS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迄今为止投入最多的矿产预测评价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矿床模型的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预测工作针对矿产预测的基本问题,如地质工作的不平衡性、三维预测、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结合、地物化遥综合预测等问题进行有益探索,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开展建造构造编图,将建造与成矿环境结合;通过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模式、预测要素研究构建定量预测模型;通过成矿地质体地质参数法预测实现二维到三维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3.
全国重要矿产预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重要矿产预测评价在借鉴国内外矿产预测经验基础上,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成矿动力学理论和综合信息矿产定量预测理论为支撑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以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在系统编制建造构造预测底图的基础上,建立矿床综合信息预测模型。通过运用成矿地质体参数法,在矿产资源评价系统(MRAS)的辅助下,估算我国铁、铝、铜、铅、锌、金、锑、钨、锰、锡、钼、镍、银、稀土、铬铁矿、菱镁矿、锂、硼、硫、萤石、钾、重晶石、磷23种矿产地下2 km预测资源量,并在此基础上圈定全国层次的3级预测区。科学评价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潜力,为国家政府机构和矿产勘查机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思维下的矿产资源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肖克炎  李楠  王琨  孙莉  范建福  丁建华 《地质通报》2015,34(7):1266-1272
以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思维方法,结合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具体工作,探索了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基本理论基础。认为大数据的相关性预测方法和常用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是一致的,矿产预测模型理论、多学科信息相关性分析、预测地质求异理论、矿产区域趋势分析方法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四项基本理论。总结了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主要工作流程。建立数字化预测数据平台、根据预测矿产模型进行数据清洗、编制预测要素图件、建立预测模型、圈定预测靶区和成矿远景区、进行资源潜力估算等是预测评价的基本任务与流程。  相似文献   

5.
肖克炎  娄德波  孙莉 《江苏地质》2013,37(3):341-348
模型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都是以预测地区的矿床预测类型为纲,通过相似类比进行圈定靶区和预测资源量的。由于此次预测涉及全国上千个矿产预测类型,要进行全国性汇总评价则需要形成全国性模型。在原有82个预测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各省矿产预测类型汇总,建立矿产预测类型谱系,形成了全国汇总模型。  相似文献   

6.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在全国各铀矿预测工作区开展潜力评价工作,汇总形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成果。该方法是在典型矿床建模和成矿规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矿产和物化遥资料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文章主要介绍了潜力评价工作在成矿预测阶段所涉及的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锰矿资源现状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杰  陈建平  张莹 《江苏地质》2013,37(3):382-386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按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全国各省分预测工作区对不同的矿产预测类型,分别按500,1 000,2 000 m预测深度对锰矿圈定了最小预测区。使用地质参数体积法估算了潜在的资源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圈定3级预测区,分析了重要的锰矿潜力区,为今后的勘查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开展的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一次摸清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家底的重要工作。经过6年时间,通过全国近千名地质工作者的努力,目前已完成25种矿产的勘查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工作,为当前部、局和省(区、市)地质找矿规划部署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矿产预测评价工作涉及到地质矿产勘查多学科多领域的信息资料和理论方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次预测评价是我国一轮、二轮区划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全国各参加地勘单位组织了基础地质、矿产、物化遥计算机等方方面面的专家,严格按照预测评价工作"五统一"原则,在先进成矿理论和预测方法指导下对几十年地质勘查信  相似文献   

9.
矿产预测类型及其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预测类型是从成矿预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角度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具有区域性但也兼顾典型矿床的一般性成矿规律,其理论基础就是成矿系列理论的矿床式。回顾了矿产预测类型概念的提出与演变过程,以阿舍勒式、大厂式和甲玛式为例探讨了作为预测工作第一步骤的重要性及划分矿产预测类型的理论依据,以大冶式铁矿为例阐述了矿产预测类型在成矿预测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矿产预测类型基于典型矿床但又超越典型矿床的具体成矿条件因而体现出预见性,为成矿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可以根据预测工作尺度的不同而分层次给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方案,可以满足分级别预测的需要;再者,矿产预测类型具有区域性特点但又不排斥一般性,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分析讨论了2006年以来在全国运用矿产预测类型概念开展潜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只有加强成矿规律研究才能科学地评价矿产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地质学刊》2019,(1):66-66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丛书之《中国铜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金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钨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中国锰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分别以“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之“全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综合汇总”为基础,概述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现状和成矿地质特征,划分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成矿区带,选取典型且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成矿区带开展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综合剖析研究,从探明资源储量、预测资源量、最小预测区类别、预测深度、地质可靠程度、成矿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集成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包括矿产预测类型划分、预测方法的选择及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区域预测模型构建等,编制了中国铜矿、金矿、钨矿、锰矿资源分布图,以及找矿远景区划图、勘查工作部署图。  相似文献   

11.
区域矿产评价模型——以赤峰红花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中,区域矿产评价模型包括远景区圈定要素组合、远景区优选要素组合、矿床数估计要素组合和资源量估算要素组合,它们成功地解决了矿产预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赤峰燕山期红花沟式岩浆热液型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预测,共圈定远景区11个,其中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3个,C类远景区4个;预测潜在矿床数8个,潜在资源量306.532 t.本区该类型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对陆地近地表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的区位、数量和质量的评价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文章对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体系进行了详细、系统的介绍。该体系以地球动力学、成矿动力学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最大限度地分析地质构造的成矿信息,以各级成矿区带为单元,划分主要矿产的矿床预测类型,建立矿床模型,总结区域成矿系列。全面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所显示的地质找矿信息,运用体现地质成矿规律内涵的预测技术,全面、全过程应用空间数据库及GIS技术,在圈定成矿预测区的基础上估计潜在资源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在广东省已有硫铁矿床矿区地质、区域地质、物探、化探资料的基础上,对全省硫铁矿按矿产预测类型、预测工作区进行了最小预测区的圈定,使用地质参数体积法估算了硫铁矿的潜在资源量。以此为基础,将广东省最小预测区合理归并为找矿潜力区,按照资源丰度,分析了广东省内硫铁矿各潜力区的找矿潜力,得出广东省已有硫铁矿床的深部与外围仍有很大潜力,未知区找已有类型硫铁矿床也有很大潜力;同时提出优先开发大降坪、西牛、河朗、凡口、马口、大宝山、保安等地区的勘查部署建议。另外,笔者所应用的矿床预测类型分析、矿床类比、空间分析、归并计算的方法为其他省不同矿种的潜力分析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Prediction models for mineral resources provide an analytical foundation and method to express the results of resource evaluations. The project “China National 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 Initiative”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6–2013, with the aim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25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occurring at depths of <1 km. There are currently 80 integrated prediction models on the scale of III–level metallogenic belts in use across China. The Huangshaping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Hunan province, China,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establish methods and processes for developing a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 model that would be used for exploration targe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ediction models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ethod appropriate for the prediction area. An initial metallogenic model is quantitatively transformed to a prospecting model, and then a prediction model. The incorporation of additional methodology, analysis of a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database, and correlati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well–explored typical deposit area and regional prediction area, yield an integrated prediction model.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ediction modeling theory, and presents 12 models used for mineral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铅锌矿产资源需求大量增加,使得我国的铅锌资源储备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在全国开展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通过总结铅锌矿地质矿产成果,掌握铅锌矿产资源现状,预测未查明的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铅锌矿产资源规划部署及合理利用的需要。在系统梳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中国铅锌矿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合传统的矿床模型以及全国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铅锌矿矿产预测类型,将全国铅锌矿划分为9类矿产预测类型,分别是层控碳酸盐岩型(MVT)、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SEDEX)、砂砾岩型、沉积改造型、陆相火山岩型、海相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夕卡岩型和风化壳型;分析了重要成矿区带的铅锌矿矿产预测类型、成矿时代,总结了各成矿区带主要类型铅锌矿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主要类型铅锌矿区域预测模型。结合全国大地构造相图、全国成矿区带图以及全国各级预测区分布图等资料,划分了15个铅锌矿成矿省和47个Ⅲ级成矿区带,以成矿省(成矿区带)为主线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工作,为勘查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China Geology》2019,2(2):198-210
Mineral potential assessment at the Earth’s surface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for geoscientists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 Th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mineral assessment at different scale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following tasks, e.g., mineral potential mapping and estim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heories, methods technologies and software platforms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e.g.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ethodology, geological anomaly, three-component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ethod, 5P ore-finding area, integrated information assessment method, nonlinear process modeling and fractals, three dimensional mineral potential mapping, etc. At last, to discuss the future of quantitative mineral assessment in an era of big data including platform for 3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and sharing, new methods and protocols for data cleaning, information enhancement,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uncertainties and multiple explanations of multi-information.© 2019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