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果  许模 《地下水》2011,(1):25-26,51
在西南岩溶山区,分布着许多断陷盆地,是主要的人口聚居区和经济发展区.由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所决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每当旱季或遇上干旱年,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紧缺,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南盘江上游草海断陷盆地为例,揭示断陷盆地岩溶水赋存规律,为断陷盆地岩溶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断陷盆地岩溶湿地众多,是云南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各种原因,造成湖泊淤积、水面面积缩小以至消亡,滇东地区的湖泊退化较为明显,近30年内有20多个天然湖泊过早消亡。文章开展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内具有代表性的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三种类型典型岩溶湿地研究,主要研究湿地的成因类型及特征、湿地“三场”(径流场、水化学场、温度场)特征,分析岩溶断陷盆地内天然形成的湿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影响因素及定量评价水环境质,以及岩溶湿地自然及人为影响因素、影响形式、作用强度、效应和水源减小、污染加剧、水质下降、湿地萎缩等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质水量是其退化的主要原因;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受湿地内地下补给、净化、修复,水质总体较好;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受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地下水总体丰富。文章研究成果为岩溶断陷盆地湿地的保护、科学研究、利用、生态修复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盆地进行了古地磁采样和精确测定及地质分析,确定了昆明盆地是—个断陷盆地,断陷发生于晚上新世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对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沉积环境演变进行了论述。从孢粉分析结果和氧同位素分析数据对昆明盆地晚新生代气候变化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与当时世界气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云南泸西岩溶断陷盆地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盆地地貌具有水平分区明显,垂向分级清楚的特点,盆底沉积平坝区是南盘江流域的局部上层排泄基准,其间残存和恢复重建的湿地具有调节和净化水的功能,且高程接近于供水需求区带.因此,分析和构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研究泸西典型岩溶断陷盆地流域的地质环境条件与水循环系统,查明其水资源赋存状况、可开发资源量和开发利用现状,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应用系统分析、水文及水文地质分析评价等方法,结合黄草洲、平海子湿地生态的恢复重建和涵养,提出岩溶断陷盆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方案,一是黄草洲湿地生态的恢复重建和涵养,采用物理、生物、化学措施进行水处理净化,泵站提水供应生产、农业灌溉循环利用,形成生态恢复工程-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二是工农隧道调蓄时空不均的内涝,引自平海子水库,旱季供灌溉、雨季供发电;有效提高岩溶断陷盆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云南岩溶断陷盆地众多,可在盆地下游建湿地或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和地表水,提水输送、隧道引水调蓄内涝、抗旱,解决时空不均的水资源利用.该方案可操作性强,在断陷盆地推广运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5.
云南高原岩溶塌陷总的特征是由岩溶高原特定的地质环境、岩溶发育、水文地质以及水文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和决定的,文中通过对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深化了对高原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和发育规律的认识。云南高原岩溶塌陷区域上分布零星,地段上呈现“点状”特征,主要集中发育于岩溶断陷盆地、岩溶槽谷(洼)地、岩溶台地或古高...  相似文献   

6.
云南断陷盆地浅循环岩溶水赋存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陷盆地是云南省主要的盆地类型.研究断陷盆地岩溶水赋存规律,对于科学地寻找和合理地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通过总结云南岩溶断陷盆地中岩溶水形成规律,并对典型断陷盆地进行研究,归纳了裸露型、裸露-覆盖型、裸露-埋藏型和滞水型4类浅循环岩溶水的赋存特征.裸露型岩溶区具不均匀的洞隙系统,为快速管道流,覆盖型岩溶区含水层等效于多孔介质特征,其垂向上的分层结构差异较大,多为幔速扩散流,地下水多在盆谷地边缘呈暗河、大泉方式排泄,深覆盖区、埋藏区往往补给不畅,水量有限,应着重于暗河和大泉的调查及其补给迳流区的研究;滞水型属有阻条件的裸露型岩溶水,赋水分散且水量有限,适宜解决山区缺水困难.针对云南不同大地构造区断陷盆地,提出相应的岩溶水合理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7.
昆明翠湖九龙池泉群断流原因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九龙池岩溶水系统分布于昆明盆地北部,岩溶含水层由蛇山裸露岩溶山区延伸至盆地底部松散土层覆盖区,在翠湖一带因上覆松散盖层薄,下游存在碎屑岩地层阻水,使地下水位壅高呈股状溢出地表,形成九龙池泉群。九龙池泉群是翠湖的源泉,也是滇池水源之一。九龙池泉群的断流,反映出滇池水环境的急剧变化。通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下水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钻井开采地下水、工程开挖疏排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山区石漠化演化等对比评价,得出不合理的人类开发建设活动是导致九龙池泉群断流的主要原因。封停开采井、人防工程封闭止水、调水入滇池等直接或间接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泉群周围地区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昆明盆地为云南省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成因属新生代晚第三纪断陷盆地,具有陆源碎屑永久性湖泊不对称沉积特征,可燃有机矿产及地热资源丰富。因此,近年来引起一些沉积学家、研究高原湖泊的地理学家及矿产勘查部门的兴趣。 1962年以来,煤炭、石油、地质、化工等系统曾在昆明盆地做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  相似文献   

9.
西南典型断陷盆地岩溶地下水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岩溶山区断陷盆地广布,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优越,岩溶地区地下水径流特征复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地下水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通过对云南蒙自断陷盆地岩溶地下水开展现场调查、示踪试验、综合研究等,查明蒙自盆地岩溶地下水径流特征主要为:径流方向复杂多变,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存在不同流场,径流垂直分带明显,管道流与裂隙流并存、管道流为主,径流途径长、状态复杂、流态多变等基本特点。确定了南洞流域地下水南边界,改变了传统认识。对研究西南岩溶区地下水径流特征、合理评价和开发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曹建华 《地球学报》2021,42(3):309-312
自第三纪以来,康滇地块的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形成了喀斯特断陷盆地.由于该区"盆-山"地形变化剧烈,山地气候反差大;而西南季风的控制,使得该地区旱季是雨季的2倍,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不均,土壤流/漏失严重,植被立地条件差,以至于石漠化问题缓解不明显.2016—2020年,在该区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专项项目"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为我们了解喀斯特断陷盆地关键带与生态地质特征、总结已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成果提供了条件.在《地球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从4个方面"水资源、水土流失、生态地质、生态服务",15篇文章构成"喀斯特断陷盆地关键带与生态地质"专辑,专辑并没有包括专项项目的全部内容,但对深入了解喀斯特断陷盆地的地质、气候、水文、生态和生态服务功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谢永红  吴秀萍 《水文》2014,34(3):61-65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改善滇池水资源质量的重要工程,对于保障现代新昆明建设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牛栏江流域水资源质量有下降趋势。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提出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通过研究,发现牛栏江水污染物以总磷(TP)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七星桥断面以上;总磷(TP)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并据此提出水污染治理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水环境治理措施和水质监测结果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昆明市地下热水开采强度逐年增加,水位大幅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城区中心区范围内已开始出现越流污染,热废水污染,岩溶塌陷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热水温度也在明显降低。结合区内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中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昆明盆地为一碳酸盐岩基底背景上形成的断陷盆地.研究区内孔隙水中Ca2+、HCO3-在阳、阴离子中占有绝对优势,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Mg、HCO3·Cl-Ca等为主.受不同区域人为活动影响,地下水各离子组分空间分异较大,水化学类型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呈现出复杂化.在平面上,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的冲湖积平原方向,地下水矿化度具有东西过渡分带的特点,以矣六乡-小板桥-巫家坝-联盟镇为界,东部矿化度较低,西部则相对偏高.20年来,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孔隙水水质的演变朝着正负两方面发展,盆地西山、草海一带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地下水矿化度在逐年降低,而地下水恶化的区间向着城市的外围边缘转移.冲湖积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变化不大.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地表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地下水环境演变的影响.因子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地下水中Mg2+、HCO3-、Ca2+、Na+、Cl-、SO42-等离子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显示自然演化的结果,而NO3-、K+、PO43-等离子的来源主要受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中Mg2+、Na+、Cl-、SO42-和K+同时受到自然作用和外界污染的影响,以COD为代表的工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中Cl-、SO42-和K+的浓度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4.
滇池流域石漠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华  王宇  柴金龙 《中国岩溶》2011,30(2):181-186
位于云南省会昆明盆地内的滇池流域是滇中岩溶和石漠化较为发育的地区,石漠化总面积225.56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71%,占岩溶总面积32.69%。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望海山、大板桥—呈贡、黑林铺、海口、梁王山、上蒜片区,其中又以北东部的大板桥片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石漠化已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危害。通过地面调查和ETM遥感解译,查清了流域内石漠化的发育分布与碳酸盐岩的岩性及其组合、岩溶作用、地形地貌、气象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工业污染关系密切。针对石漠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生态修复、农田基本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建设、小集镇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云南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开展云南广南1∶5万旧莫幅、董堡幅、马街幅、那洒街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查明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水系统划分与水资源评价,根据水资源分布及构造条件,查明了工作区主要富水区,并以流域为单元,进行了地下水分区区划;实施了"探采结合井"及地下河开发,服务于地方抗旱成效显著,并总结了应急抗旱找水打井模式;查明了干旱与石漠化是工作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工作的开展为西南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玄武湖水下交通隧道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及工程方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水下交通隧道,既在城市,又于水下,是一种脆弱环境下的典型的地质工程。本文对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施工不良地质条件、城市环境约束因素以及隧道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作了具体分析,进而对隧址及施工方案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郑必森 《福建地质》2012,31(1):32-40
根据永安市小陶镇规划区地层、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规划区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和塌岸等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为制定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前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其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 2 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特大桥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福兴  石林 《地球科学》2001,26(4):377-3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江中下游特大跨江公路专用桥建设开始起步, 至今已有黄石、铜陵、江阴、武汉、南京等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并有多座大桥正在建设和勘测设计.在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像、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技术和方法,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为大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并通过已建成大桥的实践得到了证明.这些勘察研究的技术方法为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与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平台,紧扣徐州岩溶地质特征和徐州城市建设对岩溶地质调查的需求,以查明城市规划区岩溶发育特征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裸露型岩溶区和覆盖型岩溶区展开地质调查,并辅以物探及钻探等进行勘察验证,有力地提高了区内岩溶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同时,对徐州城市规划区岩溶层组、岩溶出露条件以及发育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区内岩溶发育主要为新生代以来的浅表性岩溶,岩溶发育程度总体受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强-弱”相间展布,废黄河断裂带沿线,奥陶系马家沟组和寒武系张夏组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极为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