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发热量是煤质评价和热工计算的重要指标。通过收集内蒙、山西等矿区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及发热量数据,根据挥发分高低对煤变质程度进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呈反比关系,且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水分对发热量的影响逐渐增大,而灰分的影响逐渐降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他矿区煤的发热量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不同矿区煤的发热量的预测中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兖州煤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往主要侧重于3煤的煤质分析与研究,系统地分析其他煤层的煤质相对较少。为了全面了解该矿煤质指标,采用煤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方法,通过采样、测试以及分析,对其水分、发热量、灰分和灰成分、硫分、挥发份和主要元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煤层自上而下灰分含量逐渐降低,硫分含量逐渐增高,挥发份含量逐渐加大;18上为中灰煤,其余煤层为低灰煤;太原组煤层富硫,山西组煤层低硫;各煤层均为中高发热量;山西组煤层的水分含量略高于太原组。太原组与山西组的煤层均属气煤,太原组煤层较山西组略偏肥煤。  相似文献   

3.
煤炭分质利用是契合其高效、清洁与绿色发展趋势的必然途径,而了解煤的基本化学组成与关键工艺性质是实现煤炭资源分级分质利用的基础。陕西神府南部矿区煤炭储量丰富,是西部重要的低阶煤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未能完全实现煤的最佳分质利用,制约着优质煤炭资源价值优势的充分发挥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以此为背景,以神府南部矿区主要生产矿井低阶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煤的化学组成与工艺性质测试,化学组成包括工业组分、主量元素、全硫与形态硫、有害元素P及煤灰成分等,工艺性质包括发热量、低温干馏、热稳定性与煤灰熔融性等方面。基于数量化分析方法揭示煤的化学组成与工艺性质特征及其内在关系,构建基于化学组成的工艺性质预测数学模型,为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提供基础依据。结果显示:①研究区低阶煤资源以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特高发热量、富油、高热稳定性、弱-无黏结性为特点,品质优良,具有显著的分质利用优势,尤其广泛分布的富油煤应予以高度重视;②煤的工艺性质与化学组成之间存在密切成因联系,发热量与固定碳含量呈正相关,低温干馏焦油产率与挥发分产率、氢元素含量呈正相关,水分含量决定低温干馏总水分产率,且在特定煤类条件下,灰分产率是控制煤诸多工艺性质的关键因素,包括发热量、黏结性、焦油产率等,均呈负相关性;③基于逐步回归分析与显著性检验,建立了基于化学组成预测煤关键工艺性质的数学模型,并以张家峁矿为例,利用所建模型预测低温干馏焦油产率和富油煤分布,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建立的预测模型为利用早期地质勘查资料评价煤的关键工艺性质,尤其富油煤分布提供了可行途径。研究成果对丰富陆相盆地低阶煤物质组成与化学性质基础认识,刻画其内在关联属性与量化模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神府南部矿区以及其他类似地区优质煤炭资源(富油煤)的科学评价与最佳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淮南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来源及地球化学特征,采集淮南煤田深部山西组煤煤样、夹矸、顶板和底板共20个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及伴生元素含量,探讨了研究区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淮南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40.85 mg/kg,低于中国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煤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是H型配分模式;Eu元素明显负异常,表明煤中稀土元素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Ce元素呈微弱正异常,表明成煤沼泽环境中海水的影响并未造成Ce的严重亏损;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与灰分呈正相关(R2=0.55),与陆源碎屑元素Al、Cr和Th等呈显著正相关,且与海相特征元素(B、Sr和Ca)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宁夏各煤田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煤矿勘查阶段钻孔煤岩煤样测试数据,研究了煤的显微煤岩组分与工业分析之间的关系。随着煤中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含量的变化,煤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生变化。煤中有机组分含量大于90%时,煤中灰分与黏土类含量存在正相关,挥发分与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有机组分含量小于90%时,煤中灰分与惰质组和黏土类含量均存在正相关,且惰质组含量影响更大,挥发分与壳质组含量存在正相关。煤中固定碳含量受镜质组含量影响最大,二者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淮北煤田二叠纪10、7、3煤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NA)测试了煤中42个伴生元素的含量,将其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和中国煤中的伴生元素含量、范围进行了对比,并对伴生元素中主量元素含量和灰分的关系、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特点以及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的关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环境有影响的Ba、Co、Cr、Cu、Mo、Th、V、W、Zn、Ti元素在研究区煤中相对富集,Al、Ti、K、Na等元素与灰分有较好的相关性,Ca、Mg、Fe和灰分的相关性较差,稀土元素与灰分正相关且具有相似的分配模式,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说明煤中伴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陆源物质。  相似文献   

7.
以邯峰矿区53个钻孔中2#煤层资料为基础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首先初步确定原煤水分、挥发分、灰分、煤厚、煤层倾角、埋深、顶板(岩性、厚度)和底板(岩性、厚度)等因素与煤层瓦斯含量的相关程度,并将其定量化,经一元线性拟合筛选,删除对2#煤层瓦斯含量影响较小的灰分和底板因素,对余下因素再进行多元线性拟合,建立2#煤层瓦斯含量与2#煤的水分、挥发分、埋深、煤厚、煤层倾角和顶板(岩性、厚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经检验该方程较好地表达了瓦斯含量与相关因素的定量关系,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可作为邯峰矿区预测其它钻孔2#煤层瓦斯含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根据风氧化煤中有机质、灰分、挥发分以及固定碳含量等成分的变化,结合氢、氧含量、发热量、视密度、黏结性、测井参数等,讨论风氧化煤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1)风氧化煤表面C、O原子含量变少,风氧化煤内部的风氧化程度要弱于表面;(2)风氧化煤光泽暗淡,因风氧化作用产生的煤成黏土密度低于黏土;(3)干燥无灰基碳、氧+硫含量在风化煤最低,氢含量反之最高;(4)风氧化煤的有机质绝大多数被破坏,灰分剧增,挥发分及固定碳降低;(5)氧化煤有高自燃性,与之相反风化煤不具有易燃性,反可作为防火预留煤柱。(6)随风化程度的加深,在测井曲线上自然伽马、伽马伽马呈现高幅值,电阻率呈现低幅值;(7)岩浆侵入导致氧化煤其电阻率曲线基本为零,密度变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宁夏碱沟山矿区无烟煤煤质特征,并与太西煤(汝箕沟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碱沟山煤为年老的优质无烟煤,最大的特点是灰分低、碳含量高、氢含量低,是优质化工原料.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所经受的煤变质作用比较复杂.研究认为,促使煤变质的主导因素是中深成岩浆热变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显微光度计、X射线荧光光谱、冷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煤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马查拉煤矿早石炭世10#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昌都早石炭世10#煤挥发份低(V_(daf)=8.64%),碳含量高(C_(daf)=90.2%),镜质组反射率高(R_(ran)=2.17%),灰分低(A_d=4.79%),硫分低(S_(t,d)=0.74%),发热量高(Q_(gr,d)=33.26 MJ/kg),镜质组含量高(镜质组总和为69.2%),镜质组分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中SiO_2和Al_2O_3占绝对优势(90.85%),微量元素除Pb富集、Be轻微富集外都接近或低于世界煤的平均值,潜在有害元素(As、Hg、F、Be、U等)含量低,是优质贫煤或无烟煤。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宁夏碱沟山矿区无烟煤煤质特征,并与太西煤(汝箕沟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碱沟山烟为年老的优质无烟煤,最大的特点是灰分低、碳含量高、氢含量低,是优质化工原料。由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所经受的烟变质作用比较复杂。研究认为,促使烟变质的主导因素是深成岩浆热变质。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新郑矿区赵家寨井田为依托,通过试验和统计分析,建立了煤的工业分析指标与测井参数的相关关系及模型,揭示了煤质测井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煤的工业分析指标与其测井参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现为:原煤水分含量与密度和视电阻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呈正相关关系;灰分与密度和自然伽马以及自然电位呈正相关关系,与视电阻率呈负相关关系;原煤挥发分与视电阻率和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挥发分与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显示,煤质指标与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是由煤中有机质和无机质含量、性质和结构以及煤化作用等因素所决定的。分别建立了用测井曲线预测原煤工业分析指标的多元统计模型,在煤炭与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可以用测井曲线预测原煤工业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南地区古生代受海影响煤和陆相煤以及中生代陆相煤3个系列煤样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西南地区煤岩及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特征;首次提出了只要煤化程度恰当,中生代煤的粘结性并不比古生代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煤中氯赋存形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对我国41个煤中氯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了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固定碳、灰分以及碱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煤中氯含量普遍较低,一般为0.1%~0.2%;煤中氯含量与煤的煤化程度有明显关系,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煤中氯的含量越少。煤中氯含量与煤中水分和氟的含量无关。随着煤中碱金属含量的增加,煤中氯含量呈下降趋势,煤中氯与碱金属(Na,K,Ca,Mg)等存在负相关性。煤中氯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平庄煤田露天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煤的形成环境特点,对西露天矿区6煤组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灰融性和C、H、N等煤质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主要煤质参数在矿区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煤质参数与成煤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原始测试数据分析了山西白额勘探区石炭二叠纪各主要煤层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煤的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约占76%,惰质组约占19%。各煤层灰分产率总体为低-中灰煤,2、3号煤硫分属特低硫-中高硫,10号煤硫分为中高-高硫。成煤环境的水介质由咸水-半咸水-淡水,导致煤层原煤全硫及微量元素含量由下向上降低,同一煤层顶板附近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底板附近煤层。聚煤特征决定了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使得区内煤中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无明显伴生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17.
煤层含气量对煤层气开发有直接影响。柿庄南区块煤层含气量相对较高,但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多低效井,开展含气量三维地质建模有助于厘定含气性对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依次建立基于埋深、灰分、挥发分及固定碳含量等参数的含气量预测公式及基于测井数据的煤岩工业分析各组分含量预测公式,最终得出柿庄南区块基于测井数据的含气量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全区,与实测值对比表明预测结果较好。运用Petrel软件基于预测结果构建含气量模型,探讨3号煤层含气量三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区内3号煤层含气量介于11~20 m3/t,其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和构造部位。该模型对研究区煤层气井低产因素厘定和煤层气开发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解吸特征是影响煤层气采收率及排采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对韩城煤层气示范区62 件煤芯的解吸实验和 相关测试,分析了煤层气解吸特征及规律,探讨了解吸特征与煤级、煤质、煤岩显微组成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 区煤层气解吸率多在90%~95% 之间;吸附时间为0.03~10 d,82% 的煤样小于6 d。煤芯气体解吸具有阶段性,气体解吸速 率的降低主要由煤芯平均含气量的变化引起,初始解吸速率及其衰减特征与煤岩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有关。解吸率与煤级 相关性不明显,但随灰分产率增加而显著降低。镜质组含量的增加提高了煤层气解吸率,惰质组则相反。吸附时间随固定 碳含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缩短,但有一定离散性,与灰分产率、显微组分含量之间关系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晋北-宁北煤中痕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仪器中子活化 (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和原子吸收光谱 (AAS)等方法测定了晋北-宁北一线 5对矿井、 2个露天矿、 5个电厂和 3个洗煤厂煤中环境敏感性痕量元素的含量;通过与中国土壤、其他地区煤以及世界范围煤中痕量元素含量进行对比,总结了研究区痕量元素的分布、富集特征,得知部分地区煤中 Hg、 Cd和 Se的含量较高,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分析痕量元素与灰分、挥发分的相关性以及痕量元素间、痕量元素与 Al、 Fe和 Sp的相关、聚类特性,探讨了痕量元素间及其与矿物质间的亲合性及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沁水盆地为例,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Langmuir体积和含气饱和度为参数的含气量预测模型;复相关系数、F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拟合效果较好。运用此模型,结合多因素权重分析确定的含气饱和度和实测的Langmuir体积数据,实现了沁水盆地山西组主煤层含气量预测。对比分析显示,该含气量预测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