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地震、地质、地球化学、录井及钻井等多种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藏的富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深层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成藏条件,深层发育柴北缘侏罗系和柴西古近系两套优质气源,演化程度高,生气能力强;柴北缘深层发育基岩和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柴西深层发育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多种类型储层平面上分布广泛,纵向上组成多套储盖组合,发育的原生孔、溶蚀孔及裂缝等多种孔隙类型被认为是深层气藏富集的储存空间;持续活动的深大断裂是深层气源的优质通道;同时深层构造的形成与天然气生成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深层烃源岩具有早生烃、持续生烃特征,早期生成的液态烃在后期深埋过程中高温裂解成气,生气能力强,深层资源潜力大;盆地深层广泛发育的盐岩、泥质岩层及异常高压层有利于深层天然气保存。综合认为柴达木盆地深层气藏富集于断裂发育的生烃凹陷周围的圈闭中,柴北缘山前古隆起基岩、腹部构造带古近系碎屑岩和柴西环英雄岭构造带碳酸盐岩是深层天然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部侏罗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主力生油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北缘。通过对柴北缘侏罗系标志层、岩性特征和沉积体系的综合研究,明确了主要露头剖面侏罗纪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本区侏罗系主要发育 5 种类型沉积相,包括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带的展布和古地理演化均与区域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根据侏罗系内部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和沉积旋回演化,柴达木盆地北缘东部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湖盆沉积到晚侏罗世挤压坳陷沉积两大沉积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柴北缘、柴西、柴东三湖地区分别以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为主要勘探目的层。随着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研究的进展和钻探的成功,石炭系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柴达木盆地的石炭系广泛发育,厚度较大,为一套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岩系,地质调查表明,石炭系为柴达木盆地一套潜在烃源岩。德令哈地区是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出露最多、地层层序最完整的地区。通过对德令哈及柴东地区MT勘探资料的处理解释和综合研究,对石炭系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石炭系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构造稳定,其中欧龙布鲁克凸起油气成藏条件有利,是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4.
管树巍 《地质科学》2018,(1):221-241
利用天然地震环境噪声成像研究柴达木盆地及邻区的岩石圈结构,利用工业地震剖面研究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的成盆动力学过程与演化。柴达木盆地及邻区的岩石圈表现出向南和向北挠曲的特征。其中,东昆仑-可可西里地区地壳深度30~40 km 的低速层向北抬升,可与柴达木盆地内部深度15 km 左右的低速区相连接,反映了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向柴达木盆地的逆冲推覆作用,因此在岩石圈尺度上,柴达木新生代成盆动力学过程与前陆盆地是相似的,表现为构造负荷引起的挠曲沉降。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受控于柴西南和柴北缘两期冲断系统,柴北缘冲断系统形成于古新世-始新世路乐河-下干柴沟期,主要记录于祁连山山前、阿尔金山山前北段及冷湖和鄂博梁深层;柴西南冲断系统形成于早中新世下油砂山期以来,现今盆地南部的北西向构造带和盆地北部的冷湖和鄂博梁浅层构造都属于这期冲断系统。由于柴西南冲断系统的前锋构造已扩展至柴达木盆地北缘,并受到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阻挡,缺少稳定的台盆区,因而使得柴达木盆地新生界不发育前陆盆地特有的楔状沉积结构。柴西南和柴北缘两期冲断系统的叠加,不仅使得柴达木新生代构造变形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有次序的分布,也使得新生代盆地呈现出开启到封闭的演化格局,从而对新生界油气生成和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杨永泰  张宝民  李伟  瞿辉 《地学前缘》2000,7(3):145-151
依据钻井、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 ,特别是以冷科 1井的生物地层标定为基础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北缘覆盖区侏罗系进行了地震地层的追踪对比与地震相、沉积相研究 ,并探讨了层序格架内烃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其结果表明 ,柴北缘侏罗系可划分为 5个层序、11个体系域。其中 ,下侏罗统可划分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均以扇三角洲与半深湖—深湖相为特征 ;中侏罗统为一个层序 ,沉积相主体为河流、沼泽相 ,仅该层序顶部发育浅湖—半深湖相 ;上侏罗统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以氧化宽浅湖、三角洲、河流为特征。烃源岩发育于中下侏罗统中。而侏罗系砂体分布广泛 ,可构成天然气的优质储层 ,部分可构成原油的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6.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侏罗系与柴北缘侏罗系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发育较好的泥页岩层段,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通过对野外露头与钻孔岩芯沉积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小煤沟组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对沉积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小煤沟组岩性主要为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沉积体系,包含半深湖、滨浅湖、湖湾、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河床、泛滥平原等沉积相。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等层序界面,将小煤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内均发育一定厚度的泥页岩段。在单剖面和对比剖面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研究区古地理面貌。小煤沟组整体呈现北部半深湖、滨浅湖,南部以及东北部扇三角洲、河流的古地理格局,地势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此时阿尔金山尚未隆升,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柴达木盆地腹部隆起以及东北部的古阿拉巴什套山,盆地沉积中心主要为清水沟以及小西沟东北地区,发育厚度巨大的泥页岩段,为侏罗系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拉伸裂谷盆地,由前裂谷期(非海相)、同裂谷期(过渡相)及后裂谷期(海相)三个构造层组成.含盐层序为区域盖层,盐下层序泥页岩和盐上层序坎普斯组泥页岩为局部盖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拉高亚费耶组湖相黑色钙质页岩;古近系和新近系浊积砂岩为主力储集体,上白垩统浊积岩也是重要储层,下白垩统尼欧克姆阶...  相似文献   

8.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地表露头和钻井岩心的观察, 以及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分割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充填实体的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将该区层序界面划分为两种类型:不整合面及侵蚀沉积间断面和最大湖泛面,据此在全盆侏罗系地层中识别出13个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据盆地沉积特征,自西向东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层序剖面,进行盆地内不同相带间的层序对比,建立了研究区侏罗纪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中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冲(洪)积、湖泊、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在层序格架中讨论了各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大体是从盆地西缘到东缘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曲流河的展布方式。其中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三角洲—滨浅湖分布范围广阔,且三角洲与浅湖相在垂向上频繁交替。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区古近系—新近系在渤海湾盆地非常发育,在南华北地区也有较大厚度,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则不甚发育,仅在西北部有少量沉积。渤海湾盆地古近纪以断陷型沉积为主,主要为滨浅湖相沉积,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如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西部的太行山隆起、南部的鲁西隆起、东部的辽东隆起区以及盆地内部的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等。南华北地区古近纪发育大小不一多个沉积中心,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鄂尔多斯盆地古近纪仅在西北部出现沉积,发育河流相,缺失古新统—始新统沉积。新近系沉积区主要位于渤海湾盆地、南华北地区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外围的地堑中,主要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沉积。新近纪早期渤海湾盆地大面积隆升,导致湖盆收缩,部分地区遭受剥蚀夷平,中晚期盆地整体形成统一坳陷,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局部发育滨浅湖相;南华北地区进入裂谷期后坳陷发育阶段,大面积接受沉积,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华北地台区西部沿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形成了一套以河流相与滨浅湖相为主的山前盆地沉积。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域为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10.
若尔盖-松潘盆地中、上三叠统沉积剖面研究表明以陆相沉积为主,只在东北部青山峪有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盆地北部出现河流、浅湖相沉积,中部以浅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出现深湖相沉积,南部主要为深湖相沉积。中、上三叠统地层的变形构造以冲褶席(duplex)构造为特点,表现出从北向南应变强度减弱。深部构造反映了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大陆壳基底之上,叠覆在扬子板块北缘的前陆褶皱冲断带上。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相与构造特点,共同说明若尔盖-松潘盆地是三叠纪碰撞造山作用时期扬子板块北部北缘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台北凹陷西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背景分析,明确了台北凹陷西部沉积主控因素,分析了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储盖层评价、生储盖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纪—新近纪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和岩心观察,钻、录井及测井曲线以及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相类型。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沉积时空展布受盆地基底的构造格架及阿尔金山斜坡带生长逆冲断裂系、北缘逆冲断层和古隆起的联合作用,沉积体系具有多样性。冷湖地区受逆冲断层作用,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马海—南八仙地区则受逆冲断层和古隆起的双重控制,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对古地理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3.
柴北缘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相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建立了相应的辫状河相沉积序列及沉积模式、间歇性湖泊沉积相模式。研究区辫状河相发育两套不同地层,中下部广泛发育粒度粗的河床亚相沉积,河漫滩亚相发育不多;而中上部河床亚相沉积较少发育,粒度细的河漫滩亚相沉积则急剧增加。这是由于降水量及气候变化造成冲积扇及河流水动力变化形成的。这种变化还造成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以及湖平面升降的变化,导致湖盆湖岸线的迁移与河流及三角洲沉积范围的变迁,这种变迁最终造成了沉积序列上粒度粗细的频繁变化及有利储集岩和区域盖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震解释认为,喀什凹陷侏罗系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沉积演化,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中的冲积扇沉积,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流沉积;中侏罗世盆地沉积范围扩大,出现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晚侏罗世盆地又演化为干燥—半干燥环境下的河流与冲积扇沉积。  相似文献   

15.
北京北部上侏罗统辫状河体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露头的沉积构造和沉积层序特征,对北京北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上侏罗统后城组进行沉积相研究,认为该地区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构成辫状河体系的4种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河道、心滩、河间湖泊和溢岸沉积,其中的溢岸沉积相当于曲流河中发育的决口河道与决口扇沉积。运用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识别出了2个中期旋回和构成中期旋回的多个短期旋回。总结了基准面旋回特征,阐明了地层叠加样式随A/S(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比值的变化规律,认为低A/S比值时,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而高A/S比值时,河道较孤立,连通性较差;且溢岸沉积的地层厚度随着A/S比值的增加不断增大,溢岸沉积的厚度可以作为判断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和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和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红色泥岩含量等值线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上干柴沟组-狮子沟组4幅沉积相平面图。沉积相总体特征以滨浅湖沉积为主,而在研究区周缘则多发育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这些图件动态地反映出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逐步迁移的过程。鸭参3井和落参1井区长期发育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储集层发育最好的区块,也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地区。该研究对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跃东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作了细致的沉积相分析研究。下油砂山组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浊积相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分析了其发育特征及分布范围。以识别出的4个三级层序为单位,详细分析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Ⅰ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为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西部地区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Ⅱ层序沉积时期,沉积相分布格局与Ⅰ层序基本一致;Ⅲ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范围有所缩小,中西部地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范围持续扩张,分布范围较前期增大;Ⅳ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依旧发育冲积扇,中西部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快速地向东推进,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已达研究区中心。结合构造、物源、气候等因素分析了沉积相展布及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