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岩中硒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渔塘坝富硒碳质岩中发现了自然硒及其系列硒矿物的组合.这些硒矿物有自然硒、方硒铜矿、硒铜蓝、水硒铁石、硒银矿、含硒黄铁矿、含硒黄铜矿和难以确定名称的Fe-Se矿物.其中自然硒、方硒铜矿和硒铜蓝的矿物组合主要分布在断层面附近的碳质硅质岩中,自然硒与方硒铜矿的矿物组合主要分布在高碳质泥岩中,水硒铁石及未确定的Fe-Se矿物主要赋存于露头处的富硒碳质岩中.硒矿物中除自然硒较普遍地存在外,其他矿物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富硒碳质岩中,而是局部性地出现.Cu-Se矿物的大量发育表明铜可能在硒的表生迁移转化中起着某种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渔塘坝是湖北恩施地区较为典型的人畜硒中毒区之一.继渔塘坝富硒碳质页岩中首次发现水硒铁石矿物之后,又在渔塘坝废弃石灰窑附近的"石煤"废渣表层松散的堆积物中发现了水硒铁石矿物.同前期发现的微小晶体状水硒铁石相比较,此次发现的水硒铁石矿物粒度大小不等,粒径几μm至上百μm.颗粒主要呈他形,以细小颗粒的团聚体、充填岩石裂隙的脉状和颗粒粗大具有一定矿物晶形的方式产出.自然硒也与水硒铁石伴生,或分布在其内部,或分布在其周围.电子探针的成分扫描表明铁、硒的面分布略有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硒的伴生方面.这表明表生氧化条件下硒阳离子与铁氧化物的强烈结合趋势,或形成低溶解度的矿物、或吸附与络合,在硒的表生迁移转化中起着固定硒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赋存形式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电子探针手段分析了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的赋存方式,发现硒的赋存形式为:①独立硒矿物:硒铜蓝、蓝硒铜矿、方硒铜矿、自然硒等;②类质同象方式: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电镜研究发现渔塘坝硒矿石中硒主要以独立硒矿物和类质同象两种形式存在.独立硒矿物主要以自然硒大量出现,以有机吸附所占比重较大,而较少出现硒铁矿、硒银矿、蓝硒铜矿、硒铜蓝、方硒铜矿等独立硒矿物.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硒,在Fe-S-Se系列中,以不同量替代S,形成的含硒黄铁矿和硒黄铁矿,颗粒很细,大多为纳米级(<100nm).  相似文献   

5.
在红透山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氧化带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氧化带内的硒矿物进行了单矿物提纯、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定、X光衍射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了含硒载体矿物的富集序列;新鉴定出含硒铜蓝;通过重液分离试验、浸取试验、电渗析分析,查明了硒的赋存状态;从氧化带剖面、矿物组合、元素组合、化学反应过程等方面,总结了硒的地球化学演化阶段;提出红透山铜矿床及其氧化带为硒的富集区;指出该区硒的资源-环境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子探针研究,在内蒙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砂岩型铀矿矿石中发现了硒铅矿、白硒铁矿、硒铜蓝、硒铜镍矿、斜方硒铜矿等5种硒的独立矿物,这些硒的独立矿物往往呈细粒状、蠕虫状分布在黄铁矿与石英、长石的边缘或矿物的裂隙中。硒铅矿、白硒铁矿等硒矿物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物,这些矿物的发现表明塔木素铀矿床曾经历中低温热液阶段。  相似文献   

7.
四川沭川地区含铜砂岩型钼铼(锇)矿床中发现了铅的硒化物。该矿物呈它形粒状,主要见于胶硫钼矿、蓝辉铜矿中,其共生矿物为黝铜矿和辉铜矿。Pb、Se的X射线分布像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该矿物为硒铅矿。  相似文献   

8.
随着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的地质现象被剥露出来,露采场成为进行矿床地质研究的最佳场所。本文对紫金山金铜矿露采场的构造、矿化及蚀变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在自北向南靠近火山机构的过程中,蚀变带依次为绢云母+地开石化带、地开石+明矾石化带、地开石+褐铁矿化带和强硅化带,各个蚀变带内的主要金属矿物组合变化依次为黄铁矿+斑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黄铁矿+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斑铜矿,褐铁矿+针铁矿+自然金+次生铜蓝+孔雀石,黄铁矿+斑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在空间分布上,主要的矿石矿物在水平方向上从斑铜矿渐变为蓝辉铜矿,垂直方向上从上部的自然金+褐铁矿向下变为蓝辉铜矿+斑铜矿,深部变为铜蓝±蓝辉铜矿。蚀变分带与金属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都体现出在靠近火山机构及深度增加的过程中成矿热液的硫逸度和氧逸度越来越高。矿石中还出现了具有指示意义的含锡矿物。这些特征都表明紫金山金铜矿是含矿热液多期次叠加的结果。金的富集成矿和金铜的矿化分带受北西向与北东向密集节理交汇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1研究背景及意义福建省上杭县的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垂直矿化分带特征,铜矿体主要分布在+928~-400 m,铜金属量丰富,大于300万t。该矿床目前已发现Cu-S体系8种矿物[1],硫砷铜矿、块硫砷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等21种铜矿物。铜矿物中蓝辉铜矿、铜蓝、块硫砷铜矿、硫砷铜矿占99%以上。前人对铜蓝-蓝辉铜矿的矿物成分和矿物组合分布特征有较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产自湖北省恩施市双河硒矿鱼塘坝矿段氧化带中的极其少见的富铜亚硒酸盐矿物——蓝硒铜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蓝硒铜矿呈蓝色或天蓝色,透明,玻璃光泽,柱状晶体,一般颗粒非常细小,粒径大多在20~100μm,个别可>200μm.分散状,偶见穿插状、放射状聚晶体分布在碳质硅质页岩或粘土化火山碎屑岩的岩石裂缝中或岩层表面.与蓝硒铜矿共生矿物主要为星染状黄铁矿、微晶石英、伊利石、白云石和硒铜蓝等.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背散射电子衍射仪(EBSD)分析的蓝硒铜矿的化学组分表明,仅含Cu,Se和O元素,成分单一,其中SeO244.355%~49.778%(平均值47.684%),CuO37.419%~41.354%(平均值39.479%).计算的化学分子式为:Cu5.35~6.5[SeO3]5·6.2~9.95H2O,属于富铜的蓝硒铜矿,实际晶体化学式为:Cu[SeO3]·2H2O.蓝硒铜矿在显微镜下呈菱形横切面,平行消光,显示出正交晶系的光学特征.本文首次对蓝硒铜矿单晶体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的测试分析,获得了清晰的拉曼谱线,其主要位移谱线为3506cm-1、3182cm-1、2917cm-1、1600cm-1、1328cm-1、814cm-1、727cm-1、555cm-1、378cm-1、288cm-1.蓝硒铜矿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吸收峰则与Sathi-anandan等(1964)合成的化合物相类似.根据蓝硒铜矿的产出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成矿环境条件,笔者认为蓝硒铜矿的形成是由于风化和淋滤富集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1.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滇黔交界地区蛾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蛾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原生铜矿化有2个期次: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人之前,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人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中的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煤中硒的含量很低,对我国1315个煤样的分析资料统计,多数煤中硒含量在0.01~11mg/kg,平均约为2mg/kg。硒在煤中的赋存方式较为多样:黄铁矿是硒的重要载体;方铅矿、硒铅矿等含硒矿物亦可出现于煤中;硒还可以被粘土矿物吸附或与煤中有机物缔合。俗称“石煤”的晚古生代炭质泥岩中硒含量较高,利用不当则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黑色岩系中硒矿资源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色岩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黑色岩系赋存有石煤层、镍相矿、磷块岩、钒矿、银钒矿和金矿,并伴生有硒、铜、锌、铀、稀土、铂族元素等,硒还可形成有工业意义的独立硒矿床。自然界中已发现91种硒矿物和含硒矿物。目前仅发现三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黑色岩系的硒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4.
多形态自然硒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湖北省恩施市渔塘坝的富硒碳质硅质岩、碳质页岩及其废弃岩中堆中,作者首次发现了多种形态的自然硒。本文根据自然硒的产出环境和成因将其分为三种,一种产于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一种与构造作用有关;另一种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的自然硒是与岩层(或自燃)有关,见有晶形完好、颗粒粗大的晶体;与构造作用有关的自然硒多为毛发状、针状;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自然硒颗粒细小,针状晶体少见。  相似文献   

15.
一种尚未定名的Ni—As—S—Se矿物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家军  卢文全 《矿物学报》1995,15(4):425-427
Ni-As-S-Se矿物相首次发现于西秦岭南亚带拉尔玛-邛莫金-铜-铀建造矿床中。与其共生的矿物有:硒汞矿、硒铅矿、硒梯矿、硒硫锑矿、硒硫锑铜矿、自然金、重晶石、石英等。该矿物颗粒细小,粒度小于10μm。在反光显微镜下呈白色,无内反射现象,为一均质矿物。两个点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WB%):Ni24.123 ̄29.378,As27.574 ̄33.895,Hg7.591 ̄5.359,S13.939 ̄1  相似文献   

16.
库车盆地铜矿化与盐丘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车盆地新近系发育一系列盐丘体,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貌调查共发现36个盐丘体,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沿近东西向断裂呈带状分布.在盐丘体的发育过程中,盐丘体、围岩及围岩中发育的断裂与破碎带等构成一个盐丘体系统.调查显示铜矿化发育在盐丘体附近,位于盆地南、北两大构造带(背斜带)轴部偏两翼处,共有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3种类型,主要矿物为氯铜矿,矿化层位于上新统的康村组和中新统的吉迪克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盐丘体中盐岩样品含有自然铜、氯铜矿,表明盐丘体可以为地表铜矿化提供铜源,而卤水中的盐分来自盐丘体中盐、膏的溶解.盐丘系统不但为地表铜矿化提供铜源,而且其卤水对铜的富集、运移起到载体作用.存在于盐丘系统围岩并与后期盐丘体相伴生的断裂、节理、破碎带,为含铜卤水的迁移提供通道,盐丘体后期的构造挤压力,成为含铜卤水的运移动力.因此,盐丘系统发育过程对碎屑岩型铜矿形成起到关键性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铋矿物及其与铜矿化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型铜矿石的铋质量分数最高可达0.23%,且分布较广泛,可作为伴生有用组分综合回收利用.根据化学分析,铋含量的高低与矿石类型有关.铋与矽卡岩型铜矿石的关系最为密切,铜矿化越强,铋含量越高.在垂向上,中浅部矽卡岩型矿体中的铋含量高于深部的矽卡岩,与矿化分带中的Cu元素矿化带较一致.通过电子探针分析,甲玛矿床中含铋矿物主要有硫铋铜矿、辉碲铋矿、针硫铋铅矿、针辉铋铜矿、辉铋锑矿及含铋黝铜矿和斑铜矿等.硫铋铜矿是甲玛矿床中分布最广、最主要的铋矿物,其主要呈它形粒状、叶片状或乳滴状分布于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等硫化物中.根据矿物的产出形态及电子探针分析,甲玛矿床中存在不同成矿世代的硫铋铜矿:分布于斑铜矿中呈它形粒状、叶片状的硫铋铜矿和在斑铜矿中呈乳滴状的硫铋铜矿.前者是硫铋铜矿的主要产出形态,其成分接近硫铋铜矿的理论值;但后者往往成分发生变化,Bi偏低,Cu、S偏高.甲玛矿石中铋不仅应该被综合利用,且是铜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会理县鹿厂-大铜厂银铜矿矿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理鹿厂-大钢厂银铜矿的矿石矿物主要由辉铜矿、蓝辉铜矿、斑铜矿、硫铜银矿、硒铜银矿及硫硒铜银矿组成,且与胶结物方解石密切共生;矿石主要是结晶粒状与交代溶蚀结构,浸染状构造。该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成岩成因砂岩砾岩型银铜矿。  相似文献   

19.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矿区发育三条断裂,其中F1和F2断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F3断层为南北向展布。F1断裂产状复杂、延伸大于3000m,破碎带内发育的铜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目前,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钼(铜、金)矿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金矿体、F1断裂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组成。不同矿体特征差别显著,斑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中,金属矿物以网脉状辉钼矿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矿物组合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呈层状、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细脉-网脉状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自然金、自然银,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银、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自然金。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产于F1断裂破碎带,呈似层状,金属矿物以细脉-网脉状矿石和角砾状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金为主;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银矿、赤铁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自然金。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前人研究资料,本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尕尔穷铜金矿床是晚白垩世班怒洋关闭后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具有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斑岩有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中形成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正>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的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垂直矿化分带特征。金矿体之下为垂直厚度超过1000米的巨大铜矿体,铜矿石以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明矾石矿物组合为主,铜矿物种类多样化。1铜矿物的种类在紫金山铜金矿区内铜矿物种类丰富,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