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变斑晶包体形迹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斑晶是联系变质与变形的重要媒介。变斑晶内的包体按几何形态可分为9大类。在发生递进变形的变质岩中,斑晶成核生长于变形分解作用的递进缩短带内。除少数螺旋状石榴石外,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不均匀缩短变形过程中的斑晶不发生旋转。在韧性剪切带中,由于存在变形分解作用,在岩石发生递进变形过程中,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缩短带内的变斑晶也不发生旋转。利用未旋转斑晶中包体形迹可以确定早期面理的取向,寻找构造演化时间标志,确定变形变质关系及其演化史。如在大背坞地区,根据黄铁矿变斑晶的旋转演化,可以恢复韧性剪切带的成生演化历史。近十几年来由于计算机模拟的引人,使变斑晶微构造研究从定性步入定量阶段。  相似文献   

2.
韧性剪切带中,由于变形分解作用的存在,岩石发生递进变形过程中,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缩短带内的变斑晶不发生旋转,而变斑晶内的包裹体痕迹是递进变形过程中遗留在变斑晶内的变形变质痕迹。利用未旋转斑晶中的包裹体痕迹可以确定早期面理的取向,寻找构造演化的时间标志,确定变形变质的关系及其演化史。对北祁连托勒牧场大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石榴石、黑云母等变斑晶及包裹体痕迹的研究,揭示了变斑晶的生长和包、裹体痕迹与褶劈理的演化有着重要联系以及剪切变形过程中变形变质演化史、应变速率的变化。递进变形相应地发生递增变质,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重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李三忠  刘永江 《岩石学报》1998,14(3):351-365
辽河群变泥质岩中变斑晶种类繁多,有的具多个世代。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它们都形成于吕梁变质期。通过2000多块薄片的详细显微构造分析,将吕梁变质期分成四个变质阶段。变斑晶微构造揭示M1发生于变形前埋藏过程中,M2、M3属进变质阶段,M4为退变阶段。变斑晶在各变质阶段以完整或不完整的基本结晶序列周期性地出现,成核具阶段性,生长既有阶段性的又有具连续性的。变斑晶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变形行为,如旋转与非旋转性。变斑晶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M2期间垂向递增变质带与D1伸展构造样式密切相关;M3期间侧向递增变质带样式与收缩挤压褶皱样式一致。  相似文献   

4.
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重结晶作用和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辽河群变泥质岩中变斑晶种类繁多,有的具多个世代.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它们都形成于吕梁变质期.通过2000多块薄片的详细显微构造分析,将吕梁变质期分成四个变质阶段.变斑晶微构造揭示 M1 发生于变形前埋藏过程中,M2、M3 属进变质阶段,M4 为退变阶段.变斑晶在各变质阶段以完整或不完整的基本结晶序列周期性地出现,成核具阶段性,生长既有阶段性的又有具连续性的.变斑晶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变形行为,如旋转与非旋转性.变斑晶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M2 期间垂向递增变质带与 D1 伸展构造样式密切相关;M3 期间侧向递增变质带样式与收缩挤压褶皱样式一致.  相似文献   

5.
梅子垭组是汉阴北部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母石英片岩、含碳白云母石英片岩、含石榴子石黑云母变斑晶白云母石英片岩等,石榴子石和黑云母变斑晶在该岩层中普遍发育。该岩组构造变形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和变质变形过程。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区石榴子石、黑云母变斑晶的关系,采用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对该区广泛出露的含石榴子石黑云母变斑晶白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研究区存在3期黑云母和石榴子石,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明显的生长环带,而黑云母变斑晶没有环带;研究区变质作用的变质温度范围为介于511~572℃,主要为530~560℃;变质压力范围为0.16~0.84GPa,变质相属高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6.
剪切带中变斑晶的生长及包裹体痕迹的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海兵  曾令森 《地质科学》1997,32(2):181-192
韧性剪切带中,由于变形分解作用的存在,岩石发生递进变形过程中,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缩短带内的变斑晶不发生旋转,而变斑晶内的包裹体痕迹是递进变形过程中遗留在变斑晶内的变形变质痕迹。利用未旋转斑晶中的包裹体痕迹可以确定早期面理的取向,寻找构造演化的时间标志,确定变形变质的关系及其演化史。对北祁连托勒牧场大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石榴石、黑云母等变斑晶及包裹体痕迹的研究,揭示了变斑晶的生长和包、裹体痕迹与褶劈理的演化有着重要联系以及剪切变形过程中变形变质演化史、应变速率的变化。递进变形相应地发生递增变质,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变斑晶包体形迹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斑晶是联系变质与变形的重要媒介。变斑晶内的包体按几何形态可分为9大类。在发生递进变形的变质岩中,斑晶成核生长于变形分解作用的递进缩短带内。除少数螺旋状石榴石外,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不均匀缩短变形过程中的斑晶不发生旋转。在韧性剪切带中,由于存在变形分解作用,在岩石发生递进变形过程中,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缩短带内的变斑晶也不发生旋转。利用未旋转斑晶中包体形迹可以确定早期面理的取向,寻找构造演化时间标  相似文献   

8.
显微变形和区域变形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岩石学家和构造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石榴石内部包体组构入手.结合区域构造解析,对根据变斑晶包体组构所建立的造山模式提出了不同看法.并探讨了变斑晶的多期生长与区域多期变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变斑晶多期生长与区域多期变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变形和区域变形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岩石学家和构造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石榴石内部包体组构入手,结合区域构造解析,对根据变斑晶包且构所建立的造山模式提出了不同看法,并探讨了变斑晶的多期生长与区域多期变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的三个假设如下:(1)变斑晶的生长与变形是同时的;(2)变斑晶只有在低应变、富石英的线褶皱叶理内形成,而在活动的、高应变的富云母域内不发育。云母域的空间限制了变斑晶的大小;(3)变斑晶相对于地理坐标常不发生旋转。假如变斑晶在变形期间其内部未变形,那么它们指示了古区域构造面,甚至整个造山带的方向。这些假设很难加以验证。但是,澳大利亚和加利福尼亚低压地体中变斑晶—基质的显微构造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复杂多期变形的片岩和片麻岩地区,褶皱形态及形成时代的判定是变质岩构造地质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变斑晶内包裹物迹线记录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历史过程,可为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难以确定的复杂褶皱形态判定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Texas Creek地区为例,尝试运用垂直于5期面理弯切轴的定向薄片中叠加面理(变斑晶包裹物迹线)由水平到竖直和由竖直到水平的几何形状变化,确定研究区内一个存在争议的复杂褶皱形态为背形,并推断该褶皱形成于区域内第1期变斑晶生长过程(约为1 500 Ma)中。  相似文献   

12.
刘树文 《地学前缘》2000,7(2):430-430
理想状态下 ,晶体的生长是各向均匀的。但是 ,近年来变形作用与变斑晶生长关系研究表明 :变形变质过程中变斑晶并不是从中心各向同性地均匀生长 ,其生长与当时所处的应力环境、物质供给和流体相的参与有关。其中流体相的参与是变斑晶生长所需物质迁移的载体 ,为变斑晶生长的物质供给提供先决条件。变斑晶的生长不是连续的而是呈阶段性生长 ,变斑晶的生长相是与变形相相互消长的。变形变质过程中 ,变形与变斑晶生长阶段的关系可总结如下 :(1)变斑晶在未变形域或弱变形域成核后 ,晶体生长所需的物质供应充足时 ,晶体的生长是围绕晶核均匀生长…  相似文献   

13.
石榴子石变斑晶微结构和成分特征对构造和变质作用研究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宝音图群石榴子石云母片岩中的石榴子石变斑晶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搭载的二次电子(SE)显微结构形貌观测,背散射电子(BSE)成分分析、能谱仪(EDS)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得到石榴子石变斑晶组构和化学成分信息,揭示出石榴子石晶界具有化学非均质性。在MnNCFMASHO体系下采用石榴子石云母石英片岩的全岩成分计算的锰铝榴石、钙铝榴石等值线图基础上,建立了石榴子石变斑晶的p-t轨迹,反映出石榴子石变斑晶在变质峰期后经历了一个近等温降压的地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野外地质观察和岩石显微结构研究表明,佛冈花岗质杂岩体中微斜长石巨晶是岩浆结晶的产物,不是交代斑晶,也不是变斑晶,它们与基质中的微斜长石构成双峰式粒径,反映了岩浆的两阶段结晶历史,由于微斜长石是钾长石的低温变体,因此一种可能的机制是佛冈花岗质杂岩岩浆在侵位和基本固结后,冷却缓慢,使早结晶的正长石转变为微斜长石,此外,在新近的研究中,还发现了罕见的,但在佛冈花岗杂岩体中为数不少的“十字”贯穿式双晶微斜长石,以及微斜长石巨晶的“环斑”和“珠边”结构。  相似文献   

15.
变斑晶晶内包体径迹在变质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尤其在造山带研究、PTt轨迹、变质与变形关系及历史、变形机制及褶皱和剪切带运动学、变质变形程度、变斑晶生长率、应变量、应变速率等方面的应用取得许多重大进展。其中所有变斑晶都是同运动的、未旋转的“固定论”新观点、新应用,值得重视和深入综合研究。另外,在任何应用之前都宜首先确定变斑晶旋转与否。  相似文献   

16.
周潭群变质岩中石榴石、斜长石和黑云母微区化学成分变化明显,石榴石变斑晶具典型的生长环带,由晶体中心向两侧边缘XMg、XFe值以光滑曲线递增,XCu、XMn值以光滑曲线递减,反映其增温过程;晶体最边缘的化学成分反映变质峰期的温度条件。通过石榴石变斑晶生长环带剖面分析,应用Grt-Bi温度计和GASP压力计,确定本区变质作用PT轨迹为顺时针形式,发生于大陆碰撞造山带环境。  相似文献   

17.
江西大背坞地区同构造变斑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背坞地区浅变质碎屑岩内的韧性剪切带中发育有同构造成因的菱铁矿变斑晶和黄铁矿变斑晶,它们是进变质剪切变形的产物和标志。作为同构造成因,这类变斑晶的发育与剪切变形及强度、变形变质矿物绢云母的含量和晶体大小关系密切,具有独特的晶形并保留基质片理等特征。根据变斑晶的旋转效应可以恢复大背坞韧性剪切带的成生演化历史:右行逆冲剪切→压扁变形→左行正断剪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变质构造和镜下显微组构的研究,提出了与Zwart,H.J.(1962,1963)的变斑晶包体S形构造成因观点不同的解释。结合包体和基质矿物成分、组构特征建立了递增变质作用中变斑状特征变质矿物形成的相对时间标志。以此确定了阿尔泰变质地带递增变质作用过程中一系列特征变质矿物及其相应的变质带的形成顺序。  相似文献   

19.
曹汇  Chris FLETCHER 《岩石学报》2012,28(6):1937-1948
基于变形分解理论提出的面理弯切轴测量技术,通过对变斑晶中多期面理的测定分析,为厘定造山运动中的变形过程提供了新的精确定量研究手段。面理弯切轴数据已经被用于解决地质领域多种问题,例如:研究造山运动过程中变形变质历史以及在区域和造山带尺度对比多期变质作用;论证变斑晶生长过程是否发生旋转;变斑晶成核生长与区域变形过程之间的关系;重建板块运动历史过程;约束不同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限;划分复杂变形分解类型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及时限研究。本文主要介绍面理弯切轴测量方法的原理、具体测定方法、研究意义及应用范围,并以美国阿肯色地区为例,详细介绍了面理弯切轴测量技术在造山运动过程区域变形历史重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变斑晶晶内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成因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变斑晶晶内包体径迹的成因研究是当代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方向。变斑晶是联系变质的变形的重要媒介,对研究造山过程及机制、p-T-t轨迹,褶皱作用机制,变质过程,变形过程、物质运移机制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晶内包体径迹按几何形态分为9大类,综合当前的模拟结果,观察事实,分别对其成因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