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以雅安天全县锅浪硗水电站为例研究认为:锅浪硗水电开发将会造成紫石乡大、小仁烟2个村的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由发展阶段初期直接进入停止阶段,紫石关、新地头2个村落则由发展阶段初期直接进入衰落阶段。研究结合紫石乡的资源情况提出了大、小仁烟村乡村旅游产品转换和紫石关、新地头村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有效整合优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开发最早园区一石海洞乡为研究对象,对景区进行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该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变的主、次因素,以及两者在各阶段的具体演化对旅游地发展的作用,阐明景区主导因素演变机制。研究认为石海洞乡经历了探索期、参与期,现阶段处于发展期,其主导因素分别为:探索期为当地群众,参与期为上级政府、高层官员与专家学者,发展期为当地政府与投资企业。  相似文献   

3.
张崇洲 《中国岩溶》1995,(Z1):140-144
本分叙述在云南蒙自洞穴中发现的动物倍足类美肢马陆的一个新属与其二个新种:角股马陆,新属Angulifemur,gne.nov.,三趾角股马陆新种A.tridigitis,单趾角股马陆新种A.unidigitis,spp.nov;模式产地分别为云南蒙自县的岩峰洞、牛棚燕子洞、龙宝坡洞、老硝洞。  相似文献   

4.
王剑  熊康宁  殷红梅  彭建 《中国岩溶》2002,21(4):303-308
景区开发规划设计合理与否事关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判据之一,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应用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去评价某一开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本文以东风湖为例,探讨了待开发旅游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意义,并从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的计量模型,适合喀斯特地域特色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指标权重计算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待开发旅游地开发规划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引入了旅游环境承载量和旅游环境承载指数等新概念。   相似文献   

5.
云南石屏大冷山-建水虾洞铅锌银矿找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东  蒋成兴  王建飞 《云南地质》2009,28(3):243-249
石屏大冷山-建水虾洞地区具过渡性和继承性特点,优势矿产铅锌银矿多期性、偏新性矿化活跃,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极为有利。综合信息的分析认为,该区铅锌银矿找矿勘查工作尚有较大的前景和潜力,深入推进整装勘查,在新类型、隐伏矿及老矿山深部找矿方面可实现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通江诺水河溶洞群已对游客开放的中峰洞、狮子洞、楼房洞、龙湖洞各具特色,但存在着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空间竞争激烈;旅游营销各自为政,品牌意识淡薄;多个经营管理主体并存,职责分工不明确;开发水平低,配套设施不足;保护意识缺乏等问题。为此,诺水河溶洞群的旅游开发可采取如下对策:实施差异化开发战略,统一营销、共塑品牌,提档升级洞内设施,强化景区管委会的职能,改善洞穴周边环境,强化溶洞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徐胜兰 《中国岩溶》2004,23(2):133-136
喀斯特旅游是一种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项目,由于喀斯特旅游产品共性大,个性小,替代性强等特征,导致目前的喀斯特旅游开发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四川兴文石海洞乡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实例,打破传统喀斯特资源导向型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运用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方法— 目的链理论,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分析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的感知关系,提出“游客导向型”喀斯特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洞的产生和发展是岩溶塌陷的基础和前提,临界土洞是土洞发展的最终阶段,以临界土洞为界,岩溶塌陷在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内部塌陷阶段和地表塌陷阶段。内部塌陷阶段是土洞在覆盖层土体内部的发育扩展阶段,土洞顶板土体的破坏形式类似于地下洞室洞顶围岩的破坏。根据地下洞室普氏平衡拱理论,建立覆盖层土体的天然平衡拱高度,即临界土洞高度公式,并以唐山市体育场岩溶塌陷为例,对该公式进行验证评价,计算所得塌陷的临界土洞高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误差仅为4.3%。  相似文献   

9.
何小芊  谢珈  张艳蓉 《中国岩溶》2019,38(6):957-966
洞穴旅游是最具特色的旅游活动之一,游客对洞穴景区旅游形象的认知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对景区的营销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旅游网站上的点评、游记等网络文本为基础,采用ROST CM内容挖掘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对贵州织金洞旅游形象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40篇游记样本与2591条点评样本中提取出232条高频词汇,频次排在前60位的词汇表明游客的主要关注点集中于织金洞自然景观;高频词汇的语义网络矩阵以“织金洞”、“溶洞”为核心,其他特征词向周围发散状,关联词汇的关系强度表明织金洞中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岩溶景观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旅游形象属性主类目中涉及旅游景观的高频特征词最多,其次是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设施;形态各异、独具特色的岩溶景观是织金洞最大的特点,洞穴内灯光效果对游客游览有最为直接的影响。③游客积极情绪的词汇出现的频次所占比例达81.85%,消极情绪的词汇出现的频次不到10%。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滇西燕子洞矿段的化探方法技术试验研究结果 ,将水化学测量作为高山峡谷区靶区三级查证的方法 ,并对常规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调整。试点测量结果表明 ,找矿效果良好 ,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溶洞制图的图型设计和成图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福昌 《中国岩溶》1994,13(1):51-58
溶洞制图包括空间形态制图和平面分布制图,采用洞体的水平投影,竖直面投影及此二者的组合,可以较完整地表示溶洞形态。本文讨论了溶洞三相图的主要功能及测绘方法,提出溶洞概貌图、立面图、洞口分布与洞穴类型图、溶洞密度及相关要素图的设计和编绘方法,以及灰色判别法在编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石花洞的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的层数最多,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叠置关系明显。该洞的大形态反映了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历史,可以同华北地文斯和永定河阶地对比。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西山地区古环境变化的信息,可以和周口店洞穴中碎屑堆积物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周口店田园洞遗址是2001年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该遗址经过两次发掘,出土了34件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是中国目前从人类化石本身所测得的最早现代人遗址。田园洞地处华北地台北部的燕山板内(陆内)构造带西南缘,发育于中元古界蓟县系薄层碳酸盐岩地层内。周围褶皱和次级断裂发育,岩脉侵入和片理化作用明显,为地下水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提供了大量不同级序和不同形式的通道,提高了岩石的透水性,有利于岩溶的发育。田园洞的形成以岩溶裂隙水垂直渗流方式沿岩脉和节理裂隙溶蚀而成。洞内地层对比和岩石矿物分析显示洞穴经历了洞穴发育期-快速堆积期-稳定沉积期-充填完成期的充填过程。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属原地埋藏,古人类活动于角砾层快速堆积期。田园洞古人类活动的时间处于距今4万年前的晚更新世M IS 3阶段,对探讨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Ⅰ. HISTORY OF THE DISCOVERY AND METHOD OF EXCAVATION When removing the superficial soil on the top of the hill over Choukoutien Locality I, in order to locate the southern extension of the Sinanthropus sediments, we discovered in 1930 a cave facing north, filled with grey, slightly  相似文献   

15.
16.
洞穴石笋沉积速率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众多大型石笋纵剖面观测、测年和纹层沉积计率(沉积速率计算)表明,速率差异是石笋沉积特征的重要数据,也是古气候环变化的重要反映,但以往诸多资料不好引用、无从对比。通过筛选石笋的全(正)心纵剖面,沿纹层轴(中)部采样,测年值和计率可信度大,具时空对比意义。为提高精度和分辨率,提倡按石笋沉积特征段,特别是纹层组测年计率。   相似文献   

17.
初论生物成因的洞穴叠层石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提出岩溶洞穴石灰华沉积物中的生物成因及洞穴叠层石的存在以来,引起了岩溶洞穴学家的兴趣和关注。本文从沉积岩石学的角度,用生物成因观点,对岩溶洞穴叠层石的形成条件进行分类和论述。将其基本条件划分为物质条件(即内在因素)和环境条件(即外在因素) ,论述了它们在洞穴叠层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岩溶洞穴的分形弯曲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兴 《中国岩溶》1995,14(3):241-245
本文对岩溶洞穴提出了分形弯曲度的概念,并且以洛塔地区岩溶洞穴为例,计算了各岩溶洞穴的分形弯曲度,对岩溶洞穴的形状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钙华洞穴的形成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绪伦  李振伦 《中国岩溶》2004,23(2):107-112
钙华洞穴是由钙华或钙华与碳酸盐岩共同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按成因,钙华洞穴可分为沉淀型(建造型)和岩溶型(改造型)两种类型。沉淀型钙华洞穴是钙化瀑布发育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水量的分异和流态的变化造成不同位置上CaCO3 沉积量的差异而出现洞穴空间雏型并经进一步发展形成;岩溶型钙华洞穴则是钙华体在溶蚀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塌陷和再造所致。钙华洞穴小巧玲珑,景观精美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但由于钙华洞穴的顶板较薄,使其具有较多的不稳定性。另外,洞内的次生碳酸钙形态极易被污染破坏。因此在开发利用时,应对钙华洞穴的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并加强洞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